木木艺术博物馆
9月,木木艺术博物馆迎来了成立后的首次特展。有盐看展团的第25期,我们把看展团带到了木木艺术博物馆的首展:“神游:门阀、和尚、方士与狮子——3-9世纪中国陶瓷艺术特展“,以下是“有盐君”联合“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综合报道。
作为一家兼具现当代美术馆和民办博物馆资质的艺术机构,木木将以馆藏古代陶瓷为基础,汇集全国收藏精萃,从历史和博物学出发,以当代艺术视角和策展语言为观众呈现一场古代陶瓷艺术盛宴。
白瓷的清透光晕、青瓷的古朴拙雅、莲花造型的寺庙法器依稀还有僧人生活的痕迹、古代匠人脑洞里的狮子亦龙亦虎……尘封在仓库里的瓷器展品展现出了全新的感官魅力。
◽ 展览信息 ◾
==== ====
????展期:2020.09.26-— 2021.01.03
????展馆:木木艺术博物馆(隆福寺街95号钱粮胡同38号)
◽ 看展指南◾
==== ====
以往博物馆里的展品总是以时间线划分展示的区域,在「神游」,“时间”退到了视线之外,瓷器的陈列打乱了时间顺序,自然而错落地摆放在展柜中。
每一件瓷器都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被对待,它们所承载的古典审美与生活方式走到了前面。
“如果你尝试用现代的眼光看待这些陶瓷,你将收获完全不同的欣赏体验。”
——导览员小姐姐
01. 门阀
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太学为政府培养可造之才,太学教授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成为独尊的儒术。进入太学的青年,成绩优秀者为“郎”,可以在中央政府当官。成绩较次的,则安排到地方政府当官。
在当时,并不存在某个家族在政治上享有世袭的特权,但是受到书籍流通的限制,教育很难在全社会推广普及,只有有钱人家才拥有读书的机会。
褐釉兽足辟雍砚,南北朝(北朝),陶,木木艺术博物馆馆藏
久而久之,曾经通过儒术起家的官员们逐渐成为累世公卿,开始占据权力中心,垄断了阶层流动的通道。西汉末年,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逐步形成了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
东汉政权的建立便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他们在政治上把持政府、在经济上土地兼并、建立庄园,逐渐形成割据,成为一方名门大族。
青釉神兽形尊,西晋,陶,木木艺术博物馆馆藏
到了魏晋时期,门阀制度初步形成,各个世家大族势力迅速膨胀,形成仅次皇权的政治团体。直至唐代,李唐王朝开始通过建立科举制度打击门阀士族。
然而门阀制度真正退出历史舞台还要等到公元880年黄巢带领的农民起义打进长安和五代十国的十年战乱,可见门阀制度对历史的影响之深远。
木木艺术博物馆“神游”展览现场
在「神游」门阀单元,曾经摆放在世家大族的客厅、卧室、陵墓的瓷器出现在展览现场。在这些瓷器里,行为节操、儒家教化的审美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才情、气质、格调等内在精神,每一件器物都是门阀制度思想下的审美生活范式,也讲述了工艺革新下的审美变迁。
本次展览中,熏炉、唾壶、长颈瓶、灯盏、罐、盘等瓷器对门阀贵族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与审美变迁的踪迹有了清晰的还原。
02. 和尚
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
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也有佛寺数百座。
木木艺术博物馆“神游”展览现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法螺、净瓶、缁素瓷、莲花造型的佛陀指征等瓷器营造出了佛教对话场所。
缁素瓷一组,隋-唐
03. 方士
当长生不老的愿望渐渐落空,古人们开始将永生的希望寄托在纵情于现世的享乐和来世继续维持荣华富贵。他们用镇墓兽把鬼怪挡在外面。
木木艺术博物馆“神游”展览现场
人面鸟身异兽是古人对超自然想象的产物。异兽身躯似人,肌肉线条张力十足,神态威风凛凛,擒拿巨蛇那一瞬间爆发的能量被展示的淋漓尽致。
04. 狮子
伴随着丝绸之路上的驼铃,狮子这种生存于非洲的猛兽从西域来到中国,成为皇家贵族才能欣赏的珍奇异兽。
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狮子的明确记载来自《东汉观记》,书中写道:“狮子形如虎,正黄,有髯,尾端绒毛大如斗。”
在没有影像资料的古代,艺术家们仅凭寥寥几行文字,依据个人的生活经验便脑洞大开,塑造出了以狮子为形象的“褐釉画彩蹲兽”。
褐釉画彩蹲兽,南北朝(北朝),陶,木木艺术博物馆馆藏
褐釉画彩蹲兽身躯向右转动,线条流畅圆润,表情萌贱滑稽,蹲兽的背部有类似恐龙的背刺,极富现代感。非洲猛兽到了中华大地,为什么画风变得萌萌哒?
这离不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将对狮子的信仰根植到了从未见过狮子的一般百姓心中。
在佛教艺术中,狮子是万兽之王,具有辟邪护法的作用,象征着无边的法力。狮子这一舶来品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也说明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并包容的生命力。
木木艺术博物馆“神游”展览现场
◽ 展品欣赏◾
==== ====
||| 隋代白釉仕女俑 |||
这是一组隋代白釉仕女俑,身材高挑形体瘦削,是隋代流行的秀骨清像之美。
仕女发髻低平,脑后插梳,身穿小袖衣,长裙及胸,裙前两束系带,是流行在隋代及初唐的经典服饰。
三个仕女俑中间手持隐囊(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靠枕)、右侧手持长笛、左侧手持物无法考证,或为遮挡面部的“便面”扇,也可能是镜子或其他仪仗类器物。
||| 来通杯 |||
“来通杯”,为Rhyton的音译,古代贵族日常生活的奢侈饮器,举杯将酒一饮而尽表示对神的尊敬。
从⽬前各地考古发现来看,早期“来通”杯分为两个创造的中⼼ (是否为原创现在还未确定):伊朗和希腊。两地在题材上存在着⼴泛⽽开放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据说用它来注酒可以防⽌中毒,并且认为举起 “来通”杯将酒⼀饮⽽尽更可以表示对神之尊敬。渐渐世俗化后开始成为贵族日常生活的奢侈饮器。
|||《涅槃之道1号》树枝 |||
艺术家胡军军使用枯枝来表现佛陀智慧——枯枝从尘土中来,又回归尘土。
*部分图片来源于木木美术馆官方微信
//
有盐看展团也将持续进行中
带你看遍展览中的千千世界
//
购票码
- END -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撰文/有盐君 责编/zxy)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