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仔》团队最后的黑帮片绝唱,可惜没拍过《黑社会》

《古惑仔》团队最后的黑帮片绝唱,可惜没拍过《黑社会》

首页角色扮演雄霸天下正版更新时间:2024-06-09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上文说到,古惑仔的团队转型《风云雄霸天下》取得了巨大成功。在1998年票房大战中《古惑仔之龙争虎斗》只取得了第六名,被刘德华的都市浪子系黑帮片《龙在江湖》所击败。

同样在1998年,另一个摄影师转型导演,他叫马楚成。他的导演出道作叫《幻影特攻》。

这也是香港电影在回归前后发展的一个小门类,港式特工片,一般认为由1997年的《神偷谍影》带动,他俩的出品方都是嘉禾。

马楚成的《幻影特攻》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在有限的预算下即拍出了《神偷谍影》的间谍味道,又靠了点《风云》这种大视觉效果电影的风格,只是转头他就找了当时崭露头角的张柏芝制作了催泪大戏《星愿》,着实让人看不懂这个摄影师到底是想拍动作片还是爱情片。

马楚成还是上文提到的《东京攻略》《韩城攻略》《欧洲攻略》的导演。同时也是《星愿》《浪漫樱花》《夏日乐悠悠》的导演。

刺激吧。

其实不算太矛盾。因为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东京攻略》,就会发现马楚成的动作片和他的爱情片一样,清清爽爽的,像看了一部轻小说一样。用浪漫主义的话说,就像柠檬茶一样,微酸,清香,开胃健脾,沁人心扉。

2001年,马楚成尝试了一下黑帮片,找来了《幻影特攻》里合作愉快的郑伊健,拍出了现在大家都在说是为古惑仔赎罪的电影《九龙冰室》

剧情大概是郑伊健饰演的九纹龙。。。。。。

算了,说了也没意思,就是古惑仔里大头的那个故事,就是结局不一样。

一个想要金盆洗手的黑社会,最终惨死的悲情故事,也就结局他被砍死的时候那个年轻死士喊的那句“我也要上位”有那么点内涵。

我们在这里只谈他的地位。

首先,他是马楚成第一部黑帮题材电影。他不是刘伟强的电影,也不是牛佬的《古惑仔》漫画授权的电影。所以它不是古惑仔系列,也就谈不上什么赎罪。而且这种典型的刘德华式都市浪子黑帮片香港电影市场上多的要命,别说刘德华的了,就是郑伊健自己演的也有,还是刘伟强导演的,《庙街故事》,内容大差不差。

这种题材,这种内容在香港电影里并不新鲜。不要因为是郑伊健演的就自作多情说人家是赎罪好不好。

郑伊健在《风云》之后转型非常成功,年轻人觉得酷的电影十有八九都有他,从《拳神》到《蜀山传》,香港电影里叫的上号的视觉效果大片几乎都有他的身影,现在谈起郑伊健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靓仔南了。从他一身轻松的主演《飞沙风中转》就能看出,其实并没有多少负罪感。

赎罪?赎什么罪?

整部《九龙冰室》拍的相当压抑,在剧情上就对“古惑仔”系列的年轻人耍酷行为进行了批判。其实这种批判古惑仔自己也在进行,只是操作的不好,让好内容浅尝辄止,淹没在一堆帅呆酷毙中了。现在短视频的兴起,让这些片段有了单独见面的机会,大家才发现最玩世不恭的大飞哥在第二集里就对着街上的流浪汉发表过“人前风光,老了睡大街”的感叹。第三集里一开头乌鸦暴打小弟也有那么一点“不要加入黑社会”的呐喊的意思。

这些片段为啥放在正片里大家就感受不出来那个味儿呢?还不是因为电影节奏问题,话题不展开,又有靓仔南友情岁月的搅局,迷乱了你们的心神而已。

《九龙冰室》在这个话题上展开了,但同样也没有控制好节奏,马楚成擅长的恋爱小清新风格在《东京攻略》中傲娇的很可爱,在本片中荡然无存,郑伊健也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虽然伊面老了依旧风采依旧,帅哥永远是帅哥,最多只能变成沧桑的帅哥。只要保持的好,脸蛋别发福,身材别走样,哪怕老成四哥那样,还是型男一个。

郑伊健风采依旧改变不了什么,全片大体上笼罩着陈腐的气息,哪怕是青春靓丽的女演员都没摆脱掉中年落幕的陈腐气,这让整部电影的格调显得怪怪的。

马楚成大概不太适合这种风格的电影。

但《九龙冰室》还是被硬拍了出来,虽然里面杜汶泽可能都比伊面出彩一些,他最大的问题是,把坑占了。

几年后的《飞砂风中转》似乎不大可能复制他的这种浪子回头的格调,从商业角度来说,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开始显现。

《九龙冰室》诞生的时间也很尴尬,因为没几年,杜琪峰的《黑社会》就带着无比写实又有些许魔幻的“真实黑帮”到来了。重新掀起了一波香港黑帮片浪潮。

当然,那是电影层面的浪潮,和刘伟强的《古惑仔》掀起社会层面的波澜不是一个意思。

也不是一个烈度。

《黑社会》掀起了对香港电检制度的挑战是前无古人的,在这之前,香港电影里的小混混基本是《古惑仔》式的,最大尺度也就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教坏小孩子拿着菜刀去找基哥收保护费的桥段。

这些电检处可以忍,但真实的黑社会切口,黑社会手势,黑社会仪式不能忍。

几年后的《放逐》就因为黑社会手势硬给定了三级。

电检处的意思很明白,行为不怕学,因为随着你的长大,你会意识到什么是对错,你会评估自己行为的伤害,以及背后将要付出的代价。这里是存在纠错空间的。

但黑社会手势,切口之类的东西千万不能学,你意识不到他意味着什么,乱搞是要出乱子的。

这种神秘感被杜琪峰一把戳破了。当然是用很隐晦的方式。或者说很浪漫的方式。

这带给观众很强烈的新鲜感,大家其实对这一套东西并没有那么陌生,在漫长的武侠电影生涯里,类似的场景出现过无数次,最直白露骨的大概还是周星驰,在《鹿鼎记》中把天地会的入会仪式拍的很细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为什么历年来看那么多版本的鹿鼎记,偏偏对这些入会细节没多大印象,因为这是禁忌,以前的人们选择了略过不拍而已。

也就是周星驰会玩,在《唐伯虎点秋香》里唱黑道切口,在《鹿鼎记》里玩入会花活。

但因为强大的武侠电影文化影响力,大家的思维被圈住了,没有往特别离谱的方向去引导,可见只要带好节奏,行事是可以稍微过分一点滴。

杜琪峰直接捅破了窗户纸。当然他也没有表达的这么直接,还是让人穿上了古装,把场景放到了黑骨仁猛龙过江来港的时代,把这个场戏拍的像个武侠场景,降低了这么点烈度。

其实这个场景最早出现在周润发的《我在黑社会的日子》里,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也算是为香港黑帮的洪门仪式增加了点现实资料。

这当然很不过瘾。因此在《飞砂风中转》一开头,导演就毫不吝啬的将镜头对准了现代的入会仪式上,不惜笔墨的又拍了一遍。

当然,掺入了些许搞笑镜头。

《飞砂风中转》的定义就是黑帮喜剧片,但其实他的剧本,他的故事,相当有深度。剧本也非常扎实,比如方中信饰演的火水(汽油)哥自打吃定陈小春饰演的火腩后,每一句话都是外表关怀备至,内里笑里藏刀,表面句句关切,实际*人诛心。硬是一句废话没有,看他和火腩夫妇的对质戏相当刺激,每一句台词都意有所指的高信息量,让人大呼过瘾。

这和《九龙冰室》里体现出的那种温吞水一样的凑数质感有非常大的差异。就是那种精致和粗糙的感觉,就是奥迪和奥拓的质感差异,也就是所谓的高级感。

然后是演员,《九龙冰室》里加入小孩,冰室侍应生,还有女主李彩桦这样的角色看似讨好了年轻人,实际上对影片演技层面的质感是一种撕裂,这让演员们的整体表现其实被人为的分成了两个层面。而《飞砂风中转》在这个层面的一体性更好,角色服务于剧情,但又能独立出自己的特色。郑伊健和陈小春都演出了那种中年男人的质感,但更加出彩的其实是配角郭峰和余安安

自从杜琪峰的《黑社会》爆火以后,里面谭炳文饰演的“串爆”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和联胜的当家人还是王天林(王晶的爸爸,大牛),但是因为王老肥咖位太大,日后大家复刻黑社会场景时塑造的当家人形象一般都选择了串爆的路线。《飞砂风中转》也不例外,他们找来了同样是TVB老戏骨的郭峰出演。实在话如果不是对港片非常了解,基本上看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很多新手甚至会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

只能说这种老演员对于这类角色驾轻就熟。

余安安的惊喜要更大一些。她是和汪明荃郑少秋一个年代的演员,当年也算风华绝代,作为尔冬升的前男友,周润发的前妻,演过小李飞刀林诗音,演过倚天屠龙记周芷若,演过唐伯虎三笑戏秋香里的秋香,都是顶级美女级别的角色。86年就息影了,2003年复出影坛,在本片以前曾经凭借《我要成名》获得过当年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飞砂风中转》算是第二次提名,虽然没有获奖,但确实演技炸裂,两个角色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她在片中饰演吸毒过量的啤梨姐,那种吸毒过后的癫狂状态演绎的非常成功。这个角色相当不好演,当然演出这种短癫狂成功的话也比较容易获得金像奖的青睐,黄秋生演了一辈子戏,就拿了三个影帝,第一次是《人肉叉烧包》里的变态*人狂,第二次就是《野兽刑警》里的坏警察,影片结局他吃了一大把药去追*谭耀文的戏份和余安安这次其实性质一样,都是毒品造成的癫狂。

顺嘴提一句,第三个影帝是《沦落人》里的轮椅老人。

总之一句话,角色都有缺陷,都不咋正常。

倒是《无间道》里的黄警司是个正经的正常角色,拿了最佳男配。其实我最喜欢黄秋生的表演是在twins的作品《一碌蔗》,大家有空可以欣赏一下。

总的来说《飞砂风中转》是一部很有野心的作品,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喜剧”的定位。实际上喜剧效果也不是很强烈,甚至还不如马楚成拍的《xx攻略》那么风格清新可口。这个剧本如果不操作成喜剧,控制在《无间道》这样的节奏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

比如片中燕子文,剪刀伟,火腩三方势力的纠葛,架构搭的清晰明了,认真操作应该会很精彩的,而且故事的底蕴十足,比如片名就来自周润发的《我在黑社会的日子》,里面火腩火烧大星银行的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成熟香港黑帮的底层小混混的“耗材”性质,用一首“飞沙风中转”歌曲展示了底层各种众生相,单看那几个场景真的感觉超棒,使得整部影片都具备了像《黑社会》一样的史诗气质。

当然,还不止这些。

一部史诗大片的质感,是多方面且立体的,需要和现实紧扣,挂钩。片中那些政治话题我就不啰嗦了,看了电影其实大家都能感受出来,尤其是剪刀伟那两句“民主”口号,之后导演丘礼涛找杜汶泽也拍了一部《选老顶》,几乎就是这几句口号的延伸放大,因此这种摆在台面的事情没必要说,大家去看电影自己意会。

我们聊聊那些不那么容易被发现的。比如,燕子文的出身。以及这个人物的塑造。

看过前文的人应该了解慈云山十三太保陈慎之的故事了。一个小混混因为坐牢改造最终信教改过自新当牧师的故事,放在燕子文身上倒也合适。但燕子文不是牧师,很显然他身上还有另一个原型。

为什么燕子文在监狱学弗里曼的经济学,出来想要读香港大学?为什么会被帮会棒打鸳鸯?这里隐射了社会对于黑社会人士的偏见与敌视,这里当然有另一条关于出狱人士改过自新的话题,但是《飞砂风中转》没有展开。只是当个梗玩了一下。

所以我说影片其实可以更好,具备史诗大作的潜质。但因为喜剧的属性好料都没展开,暴殄天物。

上面提到的导演丘礼涛擅长变态社会恐怖片,但他的一长串作品中有一部《等候董建华发落》非常有社会意义。他讲述的故事就是燕子文的社会原型。

这牵扯到香港一起大案,宝马山双尸案

案情不复杂,就是一对英国情侣被一群小混混*害在宝马山,引起了港英殖民地当局重视,其中男死者的一双贵重球鞋成了线索,几周后一个明显穿着不属于他身份球鞋的小混混因为吹牛逼引发怀疑被捕,招供了一切。

案情不复杂,但此案的社会效应很复杂,首先凶手中有几个未成年人,不适用于死刑,但因为犯得是谋*罪,罪大恶极,手段残忍,不处理不行,于是被判“等候英女皇发落”。

此案的案犯共五人,三人成年,于1987年被判死刑,按正常流程申请英女皇特赦,1992年改判终身监禁。另外两名未成年嫌疑犯尹三龙和张有恒因为未成年身份不便判刑,因此“等候英女皇发落”,等成年后确定刑期。

这里牵扯到英美法在香港的实行问题。基于人道考虑,在80年代后死刑就基本不执行了,但英式判例法制度决定了判决没有那么容易出现更动,于是就有了先判死刑,再按照惯例申请特赦改判的情况。在港剧《大时代》中将这种制度说的比较清楚,丁蟹犯得也是*人罪,判决前和方展博在牢房里就预言英女皇要特赦丁蟹。

随后判决时法官甚至直言不讳的告知丁蟹,可以向英女皇申请特赦。

三名成年嫌犯死刑被特赦改判终身监禁后,也不意味着要做一辈子牢,因为“终身监禁”只是理论上要做一辈子牢而已,实际操作中随着坐牢年限的增长,可以因为表现获得减刑,假释,只要好好表现是可以出狱的。虽然时间非常漫长,但也是个盼头。

因此当终身监禁的判决下达后,也等于犯人们通过立功表现的时间开始计算了。

而那两位未成年人被判的是“等候英女皇发落”,并没有确定刑期,自然也就谈不上计算了。

宝马山双尸案发生在1985年,1997年香港回归后,英国法律在香港失效,两名少年犯依旧没有确定刑期,从“等候英女皇发落”变成了“等候董建华发落”。直到2001年丘礼涛那部《等候董建华发落》上映,这事还吊着呢。

15年了。

当时罪大恶极的少年现在都已经人近中年,其中有人自暴自弃,也有人发愤图强,努力表现希望获得减刑。但因为“等候英女皇发落”的判决使得刑期变的不确定,让他们的努力变得遥遥无期。

香港不是只有宝马山双尸案这一起案子有等候发落的少年犯,事实上到香港回归为止这样的犯人有二十多人,港英政府末代港督彭定康并没有解决他们的问题,使得这群年轻人的等待变得遥遥无期。

电影《等候董建华发落》拍的就是这群人,其中有人在牢里读了好几个大学学位,但电影也丝毫不避讳他们这么做的功利性,无非就是打造一个人设为自己的自由期望贴金而已。电影也安排了一场戏,让一批社工在街头为这帮少年犯呼吁,路过的路人看到他们是*人犯,嗤之以鼻,双方还发生了冲突。

*人,是十恶不赦的罪,这不是什么社会偏见,而是非常正常的价值观。这不是你拿了几个学位,你好好学习就能改变的了的。

这些电影里都拍了,虽然表述可能流于表面,没有深度挖掘,但能够触及已经很了不起了。

《飞沙风中转》将这种来自社会的刻板印象移植到燕子文身上,给了黑帮背景这个更加具备指向性的歧视源,让燕子文跑去香港大学寻求身份认可来指代整个社会对更生人士的刻板歧视。这个处理是绝妙的,创意是满分的。但是最终出来的效果就一言难尽了。

唉,如果这不是喜剧,而是一部社会史诗大作的话,该多好啊!

能说啥呢?这部电影最终的效果,承载不住他的内涵。

当然矮个子里拔将军,作为黑帮片这个小门类来说,他已经足够优秀了。

且看且珍惜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