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和生存的希望。
如果现实世界处处碰壁的话,那长期的挫折感,和失败感,就会将人的心理击垮。
于是我们需要一个缓冲的区域,而道家的归隐理想,和神仙世界恰恰就能提供给国人以安慰。
出世和入世代表两种不同的思想,入世是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改变社会。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观。
出世: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
脱离实际社会。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观。
一般认为老子为首的道家的政治观是出世,而孔子的儒家则要入世。其实每家都有自己出世入世的观点。
老子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而西出函谷关就是一种出世的表现,而著作中有“无为而治”,“老死不相往来”,庄子也提倡“逍遥”,“贵生”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道家是主张“出世”的看法。
“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做人,对名利不必看得太重,不为名缰利锁所束缚,方可活得从容潇洒;
行事,却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认真地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不枉来人世间一遭。
务实是结果,务虚是一种手段。
务实,是一种目的,是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在工作中做出业绩。
主要表现在做。是实践。
务虚,相对务实而言,是指对工作上一种谋划,战略上的规划。主要是思想上,意识形态的反映。
主要是重在说教。
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弄虚作假,表面工作。
对工作来讲,务实和务实虚是它的两个方面。
缺一不可,务实是结果,务虚是一种手段。
务实过犹,务实就会变成个人的一种困惑,功劳,利益就会成为别人的所有。
务实不及,就可能没有好的结果,目标不美好。
务虚过头,就会出现假,大,空这样的毛病,会直接影响工作的实施。
务虚不到位,就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对工作的谋划。
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光埋头苦干,是出不了成效的。
工作中的两方面不能对立起来,只能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工作中要统筹兼顾,高度谋划,和谐统一。
现今有一种说法“做人务虚,做事务实”如果细究起来大家都会有困惑,只有用哲学的高度才能理解,这好比为一对孪生兄弟,不仅不能对立,反而要求共生,家庭才会和谐。
为人做事要讲究刚柔并济,不可太刚,也不可太柔,这正是《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只有符合天地之道,才能不偏不倚,遵循“中庸之道”。
曾国藩在家书中总结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懂得刚柔并济之后,还要知道做事要务实和务虚。
只求务实不求务虚,就像没有的指路的明灯,所以人做事既要务实也要务虚。
务虚低调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有“谦下之德”、能“以柔克刚”等等。水是最接近与道的物质,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往低处流,谦下而为,所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做人要是像水一样虚心低调,那么就能让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肯下人,终能上人”,甘于屈居人下,谦虚学习他人长处,即使暂时受点委屈,最后也能后来者居上。
曾国藩在家书中也说“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一个杯子水装得太满就会溢出,人说话做事都不能太满,太满就没有余地,反而适得其反。
做人务虚,杯子水多而适量,才不招致别人的嫉妒和打击。
务虚不是让人夸夸其谈,骄傲自大,自古就有“言多必失”之说,有许多的灾祸,都是由嘴巴招惹的。
曾国藩曾说“古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可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言多祸从口出。
所以我们要谦虚做人,务虚低调,才能谋取更大的发展。
务实巧干
谦虚低调的务虚,是为了脚踏实地的务实。
做事时要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
有个企业家说,真正的面对人生的方法就是务实,培养自己比较强大的心态,能够有能力去接受冬天的到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
只要勤奋务实,就能得到属于我们的福分。
别人的成绩也是靠打拼得来的,在人生的路上,如果自己不努力,即使亲属朋友混得再好,帮得了一时,也帮不了一世。
自己的日子还要自己规划,自己实际去做。
天不渡人人自渡,学习知识,精练本领,勇往直前,这就是务实精神。
有的人在实干中碰到一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做事最怕半途而废,哪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的事情。
想要建功立业,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决心。
还有不能羡慕虚名的念头,有的人做事总想让人知道,要不然白干了,心里不平衡。
真正的务实,就像曾国藩说的“拙诚”,真诚又笨拙,即“抱朴守拙”,不玩半点虚的,全是实打实的去做。
所以“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投机取巧不能取胜,真诚实干加巧干战胜虚伪。
想要成功,就要打牢基础,做事务实,只要坚持到底,就能抓住到手的胜利果实。
如果搞些弄虚作假的事情,那就是这个人的德行有问题,人们称“德不配位”,早晚要出大问题,甚至招惹灾祸,到时悔之晚矣。
《菜根谭》中讲:“御事着,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就是说我们要做一项工作,先要考虑好细节,防微杜渐,不要等出现问题时,才着急收拾残局,一开始就要大智若愚,做好每一步的点点滴滴。
曾国藩在家书中所总结:“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做人务虚,谦虚低调;
学习务虚做人,我们最应该好好读读老子的《道德经》,因为书中深刻阐述了“上善若水”,以及水的“谦下之德”、“以柔克刚”,等等。
水最接近于“道”,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最省力,它往低处流,停留在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它借力使力,然后乘势而为。
水善于谦下,所以他能够海纳百川,最终成为百谷之王。
做事务实,脚踏实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做人可以谦让低调,但是做事就不能务虚,因为事情都是实打实地做出来的,做事需要务实,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最好诠释,也是男儿当自强的生动解释。
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唯有我们自己可以救自己。
即便是我们的亲戚朋友混得再好,如果我们自己不够努力,他人也不可能不计代价地帮助我们。
天不渡人,人自渡,炼精自身本领,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就是务实精神。
入世意味着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努力实现自我。
出世意味着超脱人世束缚,归隐田园,融于自然。
孔子,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圣人;
老子,一个厌弃世俗、摒弃思想的隐士。
年轻人喜欢孔孟大于老庄,因为他们都想在年轻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道家主张出世,归隐田园,做一个*极少的自然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快乐开心,无欲无求。当你迷茫困顿时,当你事业不前时,当你人生失败时,进入道家或老庄,是最好的生命补偿,也是一种更加智慧的生活选择。
碰壁了,流血了,郁闷了,于是开始迷茫失意,怀疑人生,甚至走向绝境的深渊,这种生命活法对吗?
在道家看来,这完全是错误的。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与大自然在一起,吃饱饭之后,爬山玩水,饱览自然美景。
一定不要去做事,那样会把自己弄得很累,到最后连自己今生想要的是什么的目标都不知道了。
做人方面,就更简单了,越简单越快乐。
你的心灵知道的越少,装的越少,也就越幸福。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向自然学习,与自然界的万物并行不悖地共生。
万物平等,出世后的生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就远离了人世的纷争和内斗,不再做那些丧失意义的竞争和努力。
当你真正做到道家的出世之后,真正读懂老子庄子的深层思想之后,你就明白生命的意义不止一种,生命的目标同样不止一种,面对世界,我们可以有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人生蕴含着无限可能,我们为何要在入世这一棵树上吊死呢?
于是乎,你的心境转变了,你的心态也变得平和而阔达,此时,你看万物都是美好的,是脱离了人为的或虚假或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真实本真。
你不会再去做“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傻事,而是努力净化内在,像老庄和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用平常心看万物的一岁一枯荣。
幸运的是,我们每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这是上天赋予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或强迫。
其次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道教的基本教义:
道教的最高信仰:尊道贵德,天人合一
道教的神仙崇拜:敬天法祖,寻仙访道
道教的善恶报应:天人感应,天道承负
道教的修炼秘诀:性命双修,返璞归真
道教的核心宗旨:仙道贵生,济世度人
《太上感应篇》有云:“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它告诉我们,想要成为天仙,就需要完成一千三百件善事;
想要成为地仙,需要完成三百件善事。
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他一生行医布道,不求名利,只为了救苦天下苍生,人们都称颂他为“活神仙”;
所以说,道教入世主要以济世度人为主,这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道教的本质就是劝化世人积德行善,道教信仰的神仙也是“道”的显化,是道教劝善思想的表现形式。
道教是“入世”与“出世”兼行。不是简单的“出世”,也不是世俗的“入世”。
什么叫出世的智慧 ,就是今天的你能在困境伤心难受 ,低谷绝望的时候 抽身而出不被其所困 ,把这个人生的遭遇一切不如意都当作是一场梦, 一场游戏 ,什么叫入世的手段 就是今天这个人他既能看清一切, 虽然是一场游戏 ,但是我也要认真地玩, 我要享受这一切, 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战胜种种难关, 去克服各种挑战, 去经历 ,去感悟。
出世与入世,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相辅相成。
“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世俗中的功名、权位、财富等也就是红尘中的一切都不会太在乎,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
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佛家出世思想本质是正确认识世间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还需有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
同时,身处五浊之中而以智慧之心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消除内心的贪恋,这并非厌恶和逃避现实,而是自求净乐。
人生在世,最难的就是以出世之心,经营入世的生活;
世人都想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处世,都希望在两者之间达到一条中道,在两者当中保持一种平衡。
出世和入世不过是心态上的转变。
无论是红尘或菩提,皆能当作是道场,身处菩提下以戒定慧为本,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懂得一种渐进之法。
身处红尘中,心无阻碍,切莫因为一时的挫折便心起厌世之心,愿你跋涉千山万水、历经人事浮沉,在山穷水尽时还能了然顿悟。
无悟大师说道:“一个人如果完全入世,投身江湖,置之不顾,难免会为世间滚滚红尘所淹没;如果完全出世忘情山野,置若罔闻,人生便如水上浮萍,漂浮无根,空转不前。
同理,一个真正的修道之人既不会纵情至粉身碎骨,也不会冷漠至袖手旁观。
想要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之人,仅仅看破红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广度众生的宏愿。
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修行学道的正确态度。”
出世与入世,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相辅相成。
众生得离苦,尽在这四字之间。世间失意之人,总想着江湖山水的潇洒痛快,空门寂寥之人便会念起红尘之中的活色生香。
前者渴望出世而解脱,后者渴望入世而发展。
处理好两者,深觉幸福无限;处理不好,只会徒增无味烦恼。
滚滚红尘,大千世界才是修行佛法的天然道场,处处禅房花木,满眼曲径通幽。
在尘世中,有情众生一定要具有出世的胸怀,才能行正确的入世之事,否则便会为红尘杂念所扰,又坠入到烦恼的深渊。
只有作好入世的准备,才能真正出世,否则就会陷入虚空,冰冷如冬日。
只有出入得宜,如同水车汲水,当放下时放下,当提起时提起,面对奔腾的水流、既顺也递,顺应天意时,也能坚持自我。
而庄子的清静无为及逍遥处世的思想也对道教的发展与教义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普通人到底该选择哪一种方式为最合适呢,其实就两个字:平衡,早在2500年前,老子和释迦牟尼两位至圣都给出了明确答案,释迦牟尼说不管是任何人修行,都应守持中道而修,才合乎大道规律,而老子说的也很简单,就是抱元守一。
这个中道呢,就是说两者之间要不偏不倚,要平衡,保持正中。而这个抱元守一,就是元神和元气要合一,通俗来讲就是天人合一,要达到这个境界,也是要两者保持平衡的。
也就是说佛家和道家都是手心手背,只是形式不同,可实质上本没有差别和分别,就像钱币的一体两个面一样,缺少哪一面都不行,道是一个整体,包含了有和无这两个面。
有形和无形这两者就如同双胞胎,是同时存在于并存的,是不分先后的,没有谁大谁小,有形和无形相结合才是道。
出世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
在尘世中历练,用一颗出世的心去面对世间的事情。
生活中很多事仿佛就像一个个迷宫,把我们困在其中,绕来绕去却始终找不到出口,这个时候我们要有一种出世的思想,跳出那个圈子,用上帝的视角来看待事情,跳出去了,一切便都了然了,做人做事都不要陷入自己的角色里面,要超出,要反思。
入世容易,出世难,从未经世事的人,从未经风雨侵蚀的人,没有资格谈所谓出世入世,他的言论也是不可靠的。
当心中容纳天地时,自我便小了,佛为什么伟大,就是因为佛的心中容纳着众生。
佛是什么?佛在哪?佛就在我们心中;
佛是我们心中的圣人,是我们内心向往的真善美的结合体,达到一定的境界,佛就是我,我就是佛。
虚与实和《易经》中的阴阳相符,如果实是阳,那么虚就是阴。能平衡好这两点,这是一门大智慧。
做人要虚怀若谷,修心养德,务虚低调,能受益颇深;
做事要实干加巧干,下笨功夫务实,才能获得成功。
那些成功的人士,身上都具备务实和务虚这两个特征。
人生之中,对入世与出世的选择,反映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而态度凸显的,则是智慧。
出世不是万事皆空,出世是站得高看得远,有更高的心境,以世外的心境看待和处理世内的事。
难得糊涂,就是难在无法出世,始终还深陷其中,以世内的心境看待和处理世内的事。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
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则能保持心境澄明,则能洞悉世事,则能通达富贵。
我是圣玛田商学园
院长:李昱辰 欢迎关注,与我链接!
在这里与您一起日日成长。
在这里昱辰已经践行日日精进第:811篇文章;
每天解决一件事情,每天只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度思考。
我们上的传统大学都可以毕业,开往人生成长的这条道路永远不会毕业。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阅读是升级自己大脑“软件”最快的方法,写作是让人心智模式变得更强大最好的途径。
如果你认为升级自己大脑没有用的话,那就只能去感受什么叫做无知了。
内在决定外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人的一篇文章,一本书写下来将近要1天或着1年3年时间,我们通过很短的时间阅读完毕,相当于吸收了他人很长时间的成果积累,充实了我们自己的人生前向道路。
升级了我们的 认识,从而让我们自己少犯错,少走弯路。
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厚度。不就相当于多活了N多次人生吗?
还有比升级自己思维认知更好的事情了吗?
人与人的区别不在外在,只在内在。
内在丰盈,外在自然富足。阅读输入正能量,写作发酵正能量,输出滋养正能量。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培育智慧的土壤就是:感恩 利他 慈悲 精进 自律 自省 自尊 敬畏
找到高我,认识高我,活出高我,成为高我。
阅读过去更多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圣玛田商学园”。
让我们一起开启觉醒的模式,打开成长之“灯”,让我们彼此都成为那道光,活出那道光,照亮前向的道路上更多的人,同时也照亮我们自己。
如果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您,无需感谢。诚挚希望您点击“在看” 或着转发。 感恩使人愉悦。
分享使人丰盛。越感恩越拥有,越输出越强大。
智慧来自与利他,成就他人,幸福自己。
生命影响生命,精神唤醒精神。
本文由“圣玛田商学园”编撰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图片以及部分章节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交流探讨,感恩阅读与分享,欢迎随喜转发。
您的分享转发将会改变另外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让你我的爱流动出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