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哪门学科被人忽视,以及别人恶意评判,那一定非《形而上学》莫属了。
应该很多人对这四个字都有些笼统的概念,更老一辈的人一定会排斥。因为这门学科主要是思考和研究是物质之上的东西。相对物质世界而言有些扯淡。因为这跟可视物的现实世界没什么关系。对自己很远。
但真的是这样吗?
文化会随着社会进步而进行筛选,如果时代不认为这个东西可以存在,自然会被扔进历史长河中,永无再见天日的机会。
如果无用,就没有必要存在。既然存在就有自己的道理。
那么,先说一下什么叫形而上学。
形而上,顾名思义就是形态之上的东西,高于物质世界,是一种哲学思维,也是一种玄学概念。
最开始没有物理世界时,人类最开始思考的就是天地,上下,左右,前后。这是空间,当把这些空间放在大脑中的时候,进行思考这些的存在,那种模糊的规律和概念就属于形而上。
后来,给事物的命名,以及逻辑的前后,有很浓很浓的哲学思想,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然而,有意思就在这里,哲学不完全等于形而上,但形而上一定是哲学。
形而上学的来意,是日本明治时期哲学家井上哲次郎,从易经中翻译。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取之,形而上。
物质形态之上的东西,称为形而上学。
那么,形而上学有什么意义?
01这本书本是亚里士多德死后两百年,由安德罗尼柯编撰亚氏遗作时,把现在所谓的《形而上学》放在了物理学之后。
也因此,形而上学得到了曝光式的推广。
这里面奇妙的是,形而上学中关于物流学科,有很深的见解,这就是可以把数字和哲学放在一起,整个世界都是由数字组成的这句话的来源。
同时,作为哲学类的著作,在思考问题上帮助人能分清逻辑的前后顺序,名词的发源,名词的意义。
而很多的字,几乎都是我们的常用字。
比如,量,体,原,因,一,元素,等等等……
这些我们熟知的字在背后就拥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如果明白这些字的本意,也就明白了如何思考。
02《形而上学》当初为什么会没落,甚至被人遗弃。
这件事儿说一个代表性人物吧。
马克思。
一个伟大又传奇的人物,这个人我想不用多介绍,都非常清楚。他的理论和社会结构现在还在用,并且很好。
虽然一直在完善,但不代表在未来的以后,世界不会走向充满和平的那一天。
但最开始《形而上学》出现时,他为什么觉得观点是有问题的?
这应该说两个词。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形而上就是唯心的,老马是唯物的。
他认为如果用形而上的角度去看问题,会片面,静止,不符合客观实际。这样的思维方式势必唯心主义,和自己的唯物主义观念相冲。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目光是看在社会和人身上的,用实际的,物质的去解决问题才是主流思想。
那个时代需要有人这么发出声音,他做到了,也就自然而然的把形而上当作历史慢慢遗弃。
这是时代需求,而非老马的客观要求。
03
形而上学讲的是什么?
这门学科主要围绕着两个字进行思辩。
“元一”
形而上学主要的思想是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根本的本质。一切东西都能找到源头。
举例子,一张木制桌子,它的元素就是树木,而树木是从种子来的,那种子里面的元素是什么呢?
如此进行深入思辩,就是在追求本质。
那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名词,元素。
何为元素?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定义。
元素就是一个物体的本源,不能再进行分解。或者针对一个物体而言,此物体(或非物体)不能再分解。也可叫元素。
“元一”这个词或者这个意思在佛学,国学,道学都出现过。以各种描述。但大家都追求是一种东西。就是原始。
一些终极问题的思辩,就是在追求原始问题。
比如,我从那里?到哪里去?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无法思辩的问题会差绕在脑海里。
当问题真的到能解决那一刻,我想我们的文明就会上升好几个等级。
《形而上学》上充分可以说明,这不是一种臆想说,也不是无稽之谈。之前没读这本书,在我狭义的思想里,一直以为这几个字关乎是玄学且只关乎玄学。但现在我知道错了,书中的概念让我不禁思考很多的东西。
当然,玄学也是其中之一。而玄学里,我们想象的存在是否客观,这没有得到准确证据之前不敢说。
可是我知道,如果世界就是我们所看见这样的,那未免太可怜了,也太狭隘了。
对于宇宙生命而言我们不是幸运的,我们只是还没出家门的小孩子。对外面就要有敬畏之心,和敢于面对的决心。
我想这是最基本的井底之蛙原理。不盲目,不自傲,实事求是。
04
关注《形而上学》这门学科有什么用?
在我们物质世界里,几乎所有的情绪来源都在于事件,关系,人物上。我们用五官感受世界,反馈给自己的时候会通过大脑传达给身体。这是一种规律。
但真的那么简单吗?
大脑分辨出来的情绪,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是靠客观现实而存在吗?我想不是。应该是我们依靠基因和主观概念进行分别。而这主观可称为思维,甚至是灵魂。
那么思维出现了,就可以问一问,思维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存在?
这一点,就又进行了形而上的问题,形态之上的世界。
我们的思考是在培养我们具象化的思维能力,思考的越久,大脑的灵活度就越高。
我想这一点很多人都有过经验。
一些进行自我思辩的人,追求“元一”追求本质的人,他的思维方式就会比正常人活跃。
而这,不是聪明和愚蠢决定的,而是和深入浅薄有关系。
举例子,一个直线无限度分成对等两半,这件事儿可能吗?
这当然不可能,但会有人认为一条线剪到看不见不就没了吗?这一观点就在于深入,因为只要剪了它就存在。
就算肉眼看不见长度,但不能代表它不存在。
这就是意识观。
如果我们能更加深入了解自己,了解这个世界自己不愿意看见的长度和宽度,我想在思维健康上,营养会均衡,而不会出现偏食的情况。
有些须弥飘渺中的概念,依靠大脑的活跃度存活的问题,都可以是哲学。思维,思辩,深入,明确事实,而不是瞎想,瞎决定,盲目认知。
当这些认清后,意识程度就会影响当下现实生活。
不以自我意识为肯定认知,就是接纳不同领域知识的前提。
而意识是什么?
意识是主观行为
《形而上学》没有多么的神秘,只是书难看而已。较比哲学上,《形而上学》只是一个分支,没有像是神坛上的天书那般遥不可及。
如果我们对未知没有那么的恐惧,愿意接受自己不愿意承认的事情。那往前进步的何止几步的概念。
凡事有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才会和谐,才会平衡。这就是所有事情的相对性。
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