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旧唐书中记载,在唐武德九年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密谋*害李世民。秦王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带领亲信的将军们在玄武门诛*了二人。
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后不久,李渊就退位了。
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拉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广大学者对于历史的研究,正史书籍自然是无可争议的参考依据。但是李世民就有点特殊,因为李世民即位后,曾经对前五代的国史进行过修改,这就导致了正史书籍对玄武门兵变的描述文字非常的少。
而且呀,可信性有所降低。
学者们对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谋害李世民从而发动玄武门之变这个原因产生了质疑。
李世民真的是迫不得已之下才发动玄武门之变,*害了自己的兄弟吗?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利用两极的时间来尝试还原一下这段历史的真相。
我们先来理顺一下玄武门兵变前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关系的变化。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对李唐政权推翻隋朝统治可谓是居功至伟。
隋朝末年,隋炀帝的统治带给人民百姓很大的负担。
各地啊,也陆续爆发了推翻隋朝的起义活动。
唐国公李渊作为隋朝的大臣,手中掌握了一部分军政权力,有人就鼓动他对隋朝取而代之。
但李渊作为随臣,还抱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决断法来逼迫李渊造反。
李建成联合统一了河东地区的众多英雄势力,不断积攒笼络人脉。
这股势力,也的确成为了李唐反隋的重要力量。
而李世民做的比较绝了,他派人把隋炀帝的嫔妃放在了喝醉酒的李渊床上,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也让李渊不得不造反。
两个儿子的做事风格也给李渊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李建成做事的沉稳,眼光开阔,让李渊对他更加的器重。
随后啊,就封李建成为士子,偏向于扶持李建成的势力。
这也成为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日后反目的导火索。
李渊在造反之后,很顺利地将隋朝灭亡了,建立了唐朝。
唐武德元年,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帮助李渊处理日常的朝中事务。
李建成本身呢,也是很有政治才能的。
他将朝中大小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得到了百官们的认可。
而李世民在灭隋的战斗中非常英勇,很受唐朝将军们的推崇。
李渊也不好太偏心李建成,就将李世民封为秦王和尚书令。
分配了部分权利给他。
李世民深知李渊偏爱太子,朝中百官支持太子的人有很多,于是他就转变思,选择在外作战,一直把军权握在手中。
唐武德四年时,不满23岁的李世民在洛阳大战中击败了当时最大的军阀窦建德和王世充,名震朝野。
这一战呢,也让李唐集团基本统一了北方。
消息传到朝中,李渊非常的高兴,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进驻天策府。
能够独立招募官员,发展势力。
李世民的天策府与太子的东宫形成了当时的两大势力,相互制衡。
太子李建成此刻感受到了来自弟弟的威胁,就对李世民的天策府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算计和打压。
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李建成积极巩固自己的势力,拉拢百官站队到东宫太子集团,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其二,李建成又拉拢了李渊的后宫宠妃,极尽谄媚,让他们时常向李渊吹吹枕边风,对他说李世民拥兵自重这类的话,进而使李渊对李世民产生忌惮之心。
其三,李建成多次用手中的权力削弱天策府集团的势力。
通过李建成的挑拨,成功把李世民身边的心腹大臣房玄龄和杜如晦驱逐出了天策府。
斩掉了李世民的帮手。
李建成在劝天策府名将尉迟敬德归顺自己的时候,遭到了对方的厉声拒绝,这就让李建成非常的气愤,派人对尉迟敬德进行刺*,虽然刺*没有成功,这也让太子东宫和天策府之间的矛盾摆在了桌面上。
其四啊,在突厥范境时,李建成向李渊推荐了齐王李元吉前去带兵征李这个机会分散李世民的兵权。
让李元吉积极拉拢将军们成为太子东宫的主力。
在李建的一系列操作之下,李世民也感到了哥哥对自己的恶意,如果当皇后,绝对是会被他除掉的。
即使为了自保,李世民也不会让李建成顺利登基继位的。
于是啊,李世民不再坐以待毙,选
择了主动出击。
他是怎样做的呢?
的巩固和对弟弟李世民的一系列打压,让李世民决定不再坐以待毙。
选择主动出击。
李世民召开会议,与天策府嫡系的大臣和将军们讨论了近期东宫太子集团对天策府的打压。
有人就提出,可以针对太子李建成做事的漏洞来对他进行反击。
后来有一次,李世民陪同李渊去仁之宫避暑,刘太子李建成在皇宫里主持朝政。
李世民向李渊密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平时经常到后宫,和李渊的嫔妃有染。
李渊呢,虽然是很疑惑,但也没有表达对这件事儿的态度。
过了几天,有消息传来,庆州都督杨文干正在收集军械粮草,有造反的意图。
而从骑兵截获的信件上看呢,太子李建成也参与到了其中。
这个消息可就让李渊坐不住了,马上通知李建成赶到人质宫进行对峙。
李建诚在得知传诏之后,也是非常的震惊,他的部下认为这件事很难解释,清建议他顺势造反夺权。
李建成是非常害怕,考虑到一旦造反,自己将会被天策府抓住把柄,有被肃清的风险,于是他乖乖的赶到人之宫,向李渊认罪。
李渊则把李建成软禁了起来,随后问李世民,你觉得四川这个地方怎么样?
李世民就回答,四川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是啊,距离中原较远,道路崎岖难走,不是用兵之地。
李渊对他说,庆州杨文干造反,我想派你去征讨他。
你平息了叛乱归来,我马上封你做太子,把李建成封到四川去。
就像你说的,四川是不适合用兵的,这样李建成也不会威胁到你的地位了。
李世民听到后,自然非常高兴,就欣然领命回都城,调兵遣将,向庆州进军。
这庆州造反还没有准备好,李世民就打了庆州都督杨文干一个措手不及,很快就平息了叛乱。
李世民是满心欢喜地赶回都城,等待李渊兑现自己的诺言。
如果能把李建成调去四川,那他以后也不用耗费精力对付这个大哥了。
李世民进宫面见父皇,却得到了李渊这样的答复。
经过调查,李建成这次参与叛乱的事儿不符合逻辑。
他既然是太子,天下早晚是他的,他又何必造反呢?
肯定是有人对太子故意陷害这件事儿不予追究,由李建成继续当太子。
李世民听到李渊的话,震惊之余,也明白了。
自己的父亲对李建成已经偏爱到了这种程度。
其实李建成犯了造反的重罪,也会得到他的原谅。
李渊只是利用了李世民来平息叛乱,永远不会考虑把他作为接班人来培养。
李世民心中最后的希望被浇灭了,他也清楚了,对天策府的打压,看似是李建成东宫势力所为,其实啊,里面也有李渊的纵容。
同样都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为什么要受到排挤打压呢?
于是,激愤之下,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先下手为强,不然早晚会被太子和父亲除掉。
终于啊,在武德年,民渊远都不能再为你东征西讨了。
就在今天,和你诀别吧。
李渊听了也很惊讶,对下人说,传告太子和齐王,让他们明天进宫,我有话问他们。
第二天在玄武门,李世民让天策府的将军长孙无忌等人带领着800士兵埋伏在玄武门附近。
李世民身穿铠甲,站在路中间,等候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到来。
二人来到玄武门,看到李世民的着装,感觉事情不妙,就掉头逃跑。
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手下名将尉迟敬德,也*死了李元吉,并把两个人的头割了下来,震慑住了太子东宫和齐王的援军。
此时的李渊正在后宫和嫔妃们划船作乐。
尉迟敬德衣袍上沾满鲜血,提着二人的头来到李渊面前,向李渊汇报说。
太子和齐王造反,秦王已经平息了叛乱,贼首已除,秦王派我来护卫圣上,他自己去诛*太子同党了,请您放心。
李渊惊吓之余,也看明白了,这哪是护驾,明明是对他进行的冰鉴和软禁。
李渊强忍悲痛,顺势说。
太子和齐王之前就有反意,只是没有查实才放过他们。
这次秦王平叛有功,我将封他为太子。
李世民带兵诛*了太子和齐王的子女家眷之后,被李渊召入宫中,并好言安抚了他。
李世民一边亲吻李渊的脚,一边对自己大义灭亲、诛*兄弟的事儿痛哭流涕。
李渊马上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
过了不久,他就主动退位,让李世民登基,做了唐太宗。
拉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玄武门兵变的原因,说到底有两种可能,其一啊,李世民战功赫赫,肯定会让他产生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但是啊,*害兄弟的事儿,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轻易做的。
李渊和宫中百官也不会接受他这种做法,这需要一个适合的理由和机会。
其二,太子李建成的咄咄逼人,让李世民感到了深深的恐惧,自己不主动出击,只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最终难逃被除掉的厄运。
于是,李世民就策划了这场兵变,借着平息叛乱的理由,诛*了太子和齐王一等。
并且*光了他们的子女,彻底铲除了隐患。
玄武门之变,一方面让李世民达到了目的,成功上位,另一方面也是对李渊的敲打。
李渊在立太子事情上的优柔寡断,还有他对李建成的多次偏袒,激发了李世民愤怒的举动。
这次兵变,与其说是天策府集团对太子东宫集团的全面肃清,不如说是李世民对李渊的积怨宣泄。
而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也告诉了世人,自己是具有千古一帝的才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