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仙园拾趣)

青未了|散文《山水淘趣》(仙园拾趣)

首页角色扮演修仙界仙源更新时间:2024-08-03

《山水淘趣》

(仙园拾趣)

文:周政

我国古代造园,不仅叠山凿池,构亭艺竹,植松种卉,须高超的艺术手法,且命园名、题楼堂亭阁,也须富有艺术和文化内涵。于是,园景才有韵味,才有生命。

题名得体,可助人游兴,倍增意境之妙;反之,题名平淡俗陋,就不免有煞风景之感。

至于园内亭台楼阁、池溪洞壑,题名如恰到好处,不啻画龙点睛,引人入胜。

试读《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大观园落成,贾政说出一番道理:“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几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题名对园景的重要性。因此,建园之时就应请天下有识之人为园定名而注入文化。

游八仙过海景区,我感触颇深的是景区的文化,这与当时建园时的“立脑”有关。也就是说,八仙过海景区这偌大的园林,文化定位在哪个高度上,她的主线内容是什么。八仙过海景区的选址和设计就很得体、很巧妙,她利用了蓬莱海的自然景观做背景,抓住了蓬莱仙文化的特点,把景区建在海中的礁石上,恰恰这片礁滩又名葫芦礁,蓬莱百姓又俗传其处是八仙过海处,俗称之八仙渡,八仙过海这一传说,就成了八仙过海景区名题的文化精华。这样一来,整个景区的景点,甚至包括一草一木、一石一溪,都自然而然地同八仙连系到一起。因此景区就有了生命力。这就是八仙过海景区建设者的大立意、大手笔之处。

品读八仙过海景区的景点题名,也就读到了景区的楹联,必然使你想到,大凡美丽的山水,都与天下文人有关。

步入八仙过海景区,首先动目的就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题名的“八仙过海口”石牌坊,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苏东坡曾在登州做过知府。接而下可见,宋代大书家米芾题名的“云外仙都”和黄庭坚题名的“得道成仙”石牌坊。这简单明了十几个字,就道出了八仙过海景区的内核,证实了一个俗语:身到蓬来即是仙。

“仙源楼”题名美哉,她把唐王李世民偶遇海市蜃楼的题名借来,给世人留下了一段,走进“仙源楼”就寻找到中国东方仙文化的源头之佳话。所以当代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留下了“看空中楼阁,游海上仙山”,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留下“鉴性明心通净化,参天悟道会清凉”。

未睹佳景,先读内神,从大师们的楹联中足可看出八仙过海景区这座园林的内在质量。

题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意境是颇不容易的,仙园中的“望瀛楼”以及刘海粟题的“天风海涛”就意义深远,难怪欧阳中石先生留下了“登斯楼也听涛揽海,待远舶兮送往迎来”,冯其庸先生留下“海市蜃楼瞬息看仙山琼阁,青山绿水百年可退老养生”,这是诗人对自然世界和人生大道的一种悟,当然是受之仙园中其文化的启迪。

最富文化色彩的是“会仙阁”的题名,一个简单的“会仙”词组,把这座仙阁带入一个博大的世界,这可以说是八仙过海景区的绝句,恰恰与道家许多会仙的故事贴合。我游完“会仙阁”,才深感其“会仙”的含义。抬头见“众妙之门”的题额,便恍然大悟,作者如何偏题名为“会仙阁”?不敢加之妄谈,只是自悟:千事万事,千苦万苦,千头万绪,千番心思,万般苦处,千言万语,你都可以对神诉说。

登上“会仙阁”,你的一切烦恼将会被“仙气”涤荡的干干净净,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境界之妙。

借于前人诗词文赋者亦有,如“怡心亭”、“流香轩”、“清风榭”,而且这些亭、榭的楹联都是套之前人诗赋,就有些美中留憾了。

妙趣横生的还是环海长廊上的八个亭子的题名,它们虽然用的八仙的名字,却没有直接道出亭名,而是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词组,如“钟离炼丹”、“吕祖归真”、“果老骑驴”、“铁拐行医”、“湘子行吟”、“采和踏歌”、“仙姑济世”、“国舅隐迹”,这些题名读之俗道,品之则意境精华,它内蓄着八仙修仙得道的一种磨砺,是警示世人“吃苦是福”的格局。而且各亭的楹联又配的得体巧妙,如“果老骑驴”就配了一楹联:“为何倒骑驴,凡事回头看”。这幅联曾引起许多争议,有好多文坛大家评说其联不对仗,不工正。实际上大家也有小失误。从艺术角度上看,这联是绝妙之作;从技术角度看,这联是楹联艺术失传日久的问答联。因此,品之,俗而味美开六窍。

千姿百态的题名,要说是仙园中的奇石了,好多都是跳出“像形寻意”的题名,比如“铁拐化龙”、“母子情深”都与石形没什么大的关系,但是这一提示,你观其石,怎么看也是题名贴切。

八仙过海景区的美点,妙在与园外的山水景色的结合而成一体,回头思之苏东坡的“八仙过海口”题名深远。

一游便拾到许多情趣?

壹点号 周政文学专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