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开篇的诗句之后,是一大段晦涩难懂的文字。很多初读原著的朋友,因为这段文字,丧失了读下去的兴趣。我们现在就来详解这一段天书般的文字,一起来探究其中玄机和奥妙。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这一段之所以晦涩难懂,一是因为整段几乎都是文言文,勾起了大家上学时的痛苦回忆;二是因为这段文字包含了一些“易学”中的术语,普通读者对这方面鲜有研究;三是其中涉及一些数学计算,虽然不复杂,但如果不对照着图解,便不够直观。
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然后把整段翻译成白话文,再图文并茂地解读,相信大家就都能明白了。
一、邵康节
原文中有:
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之所以先介绍邵康节这个人,是因为吴承恩写的这段文字,就是根据邵康节所著《皇极经世》中的内容写成的。
邵康节,北宋著名易理学家,所著《皇极经世》是一部运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的著作。书中将宇宙从诞生到毁灭的一个周期定义为一“元”,一元分为十二“会”,一会分为三十“运”,一“运”分为十二“世”,而一“世”则分为三十“年”,所以一元就等于30*12*30*12,也就是129600年。也就是说每129600年宇宙毁灭重生一次,如此循环往复。
邵康节
二、十二地支
一元是129600年,分为十二“会”,每一“会”就是10800年,分别用十二地支来命名,即子会,丑会、寅会、卯会、辰会、巳会、午会、未会、申会、酉会、戌会、亥会,这和用十二地支命名十二个时辰是一样的道理。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1个时辰等于现代的2个小时。子时是23点至凌晨1点,丑时是凌晨1点至凌晨3点,以此类推,最后一个亥时是21点至23点,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十二会也遵循同样的规律,每一会的一半就是5400年。
如果古代有钟表,那么表盘应该是像这张图的样子,时针走一圈就是24个小时。当然我们最熟悉的是十二地支用在属相的命名上,这里就不再赘述。
十二地支
三、五形
请注意,《西游记》原文里用的是“五形”,形状的形,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五行”不是一个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而原文里的“五形”是指“水、火、山、石,土”。
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后,我们就可以把整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了。如下:
据说天地的命数,把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定为一“元”。一元又分为十二“会”,乃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那每一会就应该是一万零八百年。
暂且拿一天来说:子时开始有阳气,而丑时则公鸡打鸣;寅时没有光亮,而卯时则太阳升起;辰时吃过早饭,接着就到了巳时;太阳在午时到达天空的正中央,而在未时则会开始向西移动;申时是傍晚;而太阳在酉时落山;戌时正是黄昏;而人们在亥时入睡。
对于更大的天地命数来说,如果到了戌会快要结束的时候,就会天昏地暗而世间万物都会逐渐衰败。再过五千四百年,到了亥会开始的时候,世界就会一片黑暗,而天地之间的人和万物都会消亡,所以被称作混沌。
又经过五千四百年,亥会将要结束,下一个纪元即将开始,接近子会的时候,世界又重新逐渐开辟明朗。邵康节说:“冬至开始于子时的一半,也就是凌晨零点,天的中心并没有改变或移动。一股阳气从天的中心开始发动,这个时刻世间万物还没有产生。”
到这时,天才开始有了根。再过五千四百年,正当子会之际,又轻又清的元气上升腾空,就有了太阳、月亮、星星和各种天体。日、月、星、辰,把它们叫做四象。所以说,“开天”是在子会的时候。
又经过五千四百年,子会将要结束,接近丑会的时候,世界变得逐渐坚固结实。《易经》中说:“伟大的天啊!崇高的地啊!让万物得以生长,乃是顺承着天意。”到这时,地才开始凝结。再过五千四百年,正当丑会之际,又重又浊的元气下降凝结,就有了水、火、山、石,土。水、火、山、石,土,把它们叫做五形。所以说,“辟地”是在丑会的时候。
又经过五千四百年,丑会结束而寅会开始的时候,诞生了世间万物。历法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交汇融合,世间万物都产生了。”到这时,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过五千四百年,正当寅会之际,诞生了人类、兽类、禽类,正是所谓的天地人,三才各定其位。所以说,人诞生在寅会的时候。
现在,大家应该已经明白这段文字的意思。其实就是作者结合中国古代的时空观,给西游世界定下了一个天地运行演化的基本法则。那就是,连天地都是有寿命的,也是有生死的,更何况是生长在天地之间的万物。
无论是兽还是人,神还是仙,圣还是佛,寿命都是有限的,都是会死亡的。所谓的长生不老,并不是长生不死,是指容颜不老,寿命很长,长到可以与天地同寿而已。
“寿命”这两个字,就是整部《西游记》的底层逻辑。可以说,西游世界中发生的所有事,都是缘于“寿命”这两个字。
从猴王出海求长生到孙悟空强销生死簿,从大圣偷吃蟠桃金丹到猴子大闹天宫,从唐王魂游地府到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众多妖怪都觊觎着能够长生不老的唐僧肉。“寿命”这一底层逻辑贯穿整部《西游记》。
小说开篇就用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奠定了整部书的逻辑基础,也就是说,吴承恩从一开始就在谋篇布局。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随处都是作者埋下的伏笔。
要想真正看懂《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就必须深刻理解”寿命“这个底层逻辑。下一期,我们就来揭示西游世界中,长生不老和寿命的秘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