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不雨亦潇潇
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
鬼谷子有言:“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
过度的炫耀,不过是空虚的表现,唯有藏而不露,方可长长久久。
一个“藏“字,山包海汇;一个“藏“字,地负海涵。
会“藏”的人,才是真正有着大智慧的人。
藏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唐代书法家徐浩在《论书》中说道:“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
做人如同写字,若是锋芒太露,必然会招致失败。
低调内敛,则事事顺遂;张扬夸耀,必处处难行。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道光年间屡次被提拔,十年之内,连升数级。
这其中除了可贵的恩遇之外,还得益于他的“藏锋”。
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曾国藩可谓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
他曾率领湘军,多次击败太平天国,最终还攻占了天京。
当时,在长江下游的三千里水面上,湘军的旗帜随处可见,曾国藩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
然而,随之而来的并非是朝廷的嘉奖信任,而是“功高震主”所引发的种种猜忌。
面对着树大招风的危险处境,此时的曾国藩选择了“藏锋”。
在消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主动提出裁减湘军,并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写道: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盈时矣。”
身居高位而不骄傲,风头鼎盛却不炫耀,这正是曾国藩的明哲保身之道。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懂得收敛锋芒。
只有收敛锋芒,才能让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曾以斗鸡来讲述人生修养中的不同阶段。
他说人这一辈子,就像一只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经历4个过程:
第一阶段:没有实力却张牙舞爪,像无赖叫嚣的混混;
第二阶段:入世不深却争强好胜,像初生牛犊的年轻人;
第三阶段:虽然低调很多,但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锐气未消,容易意气用事;
第四阶段:呆若木鸡、不动声色,身怀绝技,却秘不示人。
“呆若木鸡”,便是藏锋的境界。
达到这种境界的斗鸡,才能所向披靡;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三国李康在《运命论》中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一个有才能却锋芒毕露的人,必定会遭到别人的忌惮和打压。
所以,藏而不露才是明哲保身的正确姿态。
和盘托出并不能威名远扬,深不可测才是大家风范。
藏巧:大智若愚,厚道处世。《孔子家语》有言:“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老人们常说“吃亏是福”,有很多吃亏之人并非愚蠢,而是他们懂得厚道处世、藏巧于拙的道理。
懂得了这个道理,福气便会随之而来。
被鲁迅先生称作“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商人”的胡雪岩,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靠着精明的头脑成为了商界传奇的“红顶商人”,然而认识他的朋友都说:
“雪岩的成功可不止是有精明头脑,更紧要的是——他的厚道。”
有一次,一名布商在生意上惨败后,来找胡雪岩救急,表示愿意低价出售自己的产业。
胡雪岩核实情况后,立刻收集了大量现银,原价收购了那人的产业,并对他说:
“你放心,我只是代为保管你的这些资产,等你挺过难关后,随时都可以赎回你的东西。”
有便宜却不占,这个看似愚钝的举动,却让胡雪岩收获了无价的财富——厚道仗义的好名声。
自此,众多商户闻风而来、寻求合作,胡雪岩的生意也做得更加顺风顺水了。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说:“士君子,须内精明,而外浑厚。”
有些才智出众之人,看起来好像愚笨木讷,实则内心蕴含着大智慧。
真正的聪明,并非是灵巧机变,而是藏巧于拙。
三国时期的荀攸,算得上是曹操身边最懂得藏巧的谋士了。
此人本是个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的智者,可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厚道木讷的老实人。
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荀攸担任了总参谋,奇谋妙计层出不穷。
可到了战争结束后,他便又恢复到了老实人的状态。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朝堂上,荀攸从不以智谋压人,他看上去总是一副淳朴温厚的样子。
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他在政治斗争激烈的朝堂上屹立不倒,不仅深得曹操信任,还赢得了同僚们的尊敬。
曹操曾这样称赞荀攸:“荀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
会抖机灵,不算本事,懂得守拙,才是智慧。
聪明不是用来炫耀的,更不是用来标榜自己的,而是用于解决问题的。
《菜根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聪明机巧本是我们可贵的财富,但若用之不当,只会为自己徒增隐患。
内藏聪明,外显浑厚,这才是真正的藏巧之术、处世之道。
藏器:待时而动,顺势立业。《周易》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抓住机会绝非偶然,而需长期审时度势。
要想对眼前形势做出正确判断,那在时机到来之前,我们就要学会观察和等待。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佛门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画了一幅“龙虎盘斗图”,此图虽然笔画劲道,然而气韵不足,他修改了无数次,却依旧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去请教老禅师。
禅师看完后,摇头说道:“形是有了,但是却没有神韵。”
小和尚连忙问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神韵呢?”
禅师答道:“这幅画中缺乏龙虎的个性。龙进攻时,头应该是后仰的,而老虎的头要贴近地面一些,幅度凸显张力,表示它们在为进攻蓄势。”
小和尚听后,恍然大悟。
为人处世,就好比这“龙虎之势”一样,龙缩头、虎俯首,是自谦的表现,也是在等待时机、蓄势待发。
进退之间,我们要把握好时机。
正如《易经》所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
被称作三国后期最大阴谋家的司马懿,便是将“待时而动”这一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曹操时期,由于尚未看清时局,司马懿决定蛰伏等待。
面对曹操的多次征召,司马懿装病数年,拒不出仕,以至于默默无闻多年。
到了曹丕时期,朝廷中士族与宗亲两大势力斗得如火如荼,曹丕为了平衡两大势力,开始启用士族子弟,而这正是司马懿的机会。
司马懿自然也没有浪费机会,原先一直装病不出的他,此时积极出来做官,很快便得到了曹丕的信任。
在曹睿时期,司马懿更是审时度势,利用吴蜀连年来犯的契机,长期将兵权握在手中,直到最后架空了曹魏政权,成为了一个155年帝国的奠基者。
有人说,“成也不喜,败也不馁”是极高的修养。
话虽如此,但我们毕竟不是圣人,有时候我们就需要成功一次,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些亮色。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先学会等待。
所谓“待时而动”,就是让我们避免不合时宜、盲目行动的损耗,为自己提升实力、观察形势攒下资本。
等待就像是一个极富耐心的猎人,在合适的时机到来之前,他会慢慢累积,慢慢观察,直到时机成熟,方可一击得胜。
由此可见,一个人最宝贵的器物不是金银玉器,也不是滔天权势,而是待时而动的毅力与智慧。
藏神:淡泊明志,静以修身。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想要看清人生的意义,就要做到淡泊名利,从生命的本质去探看。
一个人要想走得长远,就要学会清心寡欲,从清净处观凡尘,辩是非。
查一路在文章《三只兔子不可追》中说道,人生就像打猎,认准了目标就不要被其他事物所迷惑。
人生有三只兔子不能追:
少儿时代,教室之外的嬉戏玩耍,是第一只兔子,追逐它,它会带给你荒废;
青年时代,校园以外的名利富贵,是第二只兔子,追逐它,它会带给你虚荣;
中年时代,社会之上的灯红酒绿,是第三只兔子,追逐它,它会带给你堕落。
能够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便是能够静心。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镕古铸今。神宜静,而不宜燥。”
君子之行,往往会保持宁静淡泊的状态,神气清静、没有杂念,达到心神平安的目的。
*藏于内心,交情平淡如水,这正是内心淡泊平静的最好体现,也是真正的修身之道。
王阳明是继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也是“心学”流派的创始人。
有一次,有弟子问王阳明说:“用兵打仗是否有什么特定的技巧呢?”
王阳明回答道:“没有什么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的关键在于心静与不静。”
在王阳明看来,这世间从来没有什么急中生智,所有的临危制变都是一个人平时积累的知识和境界所造成的结果。
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利用知识和资源处理好问题。
佛经有一句话如是说:“悟者,觉悟本性;本性不动,是名自己。”
修禅之人,修习的过程就是藏神,修到最后便是开悟。
开悟自己,清净本性。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想要到达超出常人的深远境界,就要先学会一个“藏”字。
藏锋者,上善若水,润物细无声;
藏巧者,大智若愚,消灾于无形;
藏器者,伺机而动,顺势登巅峰;
藏神者,清心静气,身心俱康泰。
人生道阻且长,学会一个“藏”字,进可显赫闻达,退可修心保身。
与朋友们共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