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些刚刚接触篆刻的朋友在各种平台问一些基础的问题,较为集中的初级问题是白文的线条和朱文的线条,在用刀施刻时应当如何完成,这是篆刻最初级的问题,但又最基础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或者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相关术语,在以后的各种交流中就会遇到问题,今天是周末,把各种完成线条的刀法集中说一下,希望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不再纠结着要说一大通,可以直接让朋友看这篇文章。
先声明一下,这是初级的不能再初级的话题,高手已不需要再看,因为太初级了。
一、篆刻中遇到的线条
无论怎么变化,篆刻中遇到的线条只有白文和朱文线条,如果是图案,图案构成的白块与红块仍然可以视作白文和朱文。
简单一点说,刻白文线条,就是把线条部分刻去,在印面效果上,线条是凹进去的,所以又称“阴文”,在钤印时,呈现在印蜕中时,线条是白色的,秦、汉印时期多用印章钤压封泥,所以印章多是白文,如图:
(秦汉印里的白文印)
那么,刻朱文印,就是将印文以外的部分刻去,在印面效果上,留下的线条是凸出来的,所以又称“阳文”,在钤印时,呈现在印蜕中时,线条是红色的,朱文印在战国玺中常见,元以后的元朱文印中也常见,如图:
(战国古玺和后世的元朱文印)
二、最普通的线条完成刀法
1、白文线条的完成刀法。最平常的白文线条完成方法沿笔画内侧一边入石来刻,不管是冲刀还是切刀,完成的顺序如图:
(双刀刻白文线条的刀法顺序)
双刀刻法,刻完线条的一侧后,掉转石头再刻另一半,然后再修饰一下笔画两端,四个动作共成完成一个线条。因为是双刀换向完成的笔画,笔画的两边一般都光洁平整。
刻朱文的方法不同的是从线条的外缘入石,行刀后,掉转石头,再刻线条的另一侧,最后修好线条两端,再剔去线条以外的印底即可。如图:
(朱文笔画线条的刻法)
三、不掉转石头,换刀刃入石方向的刻法
当然,熟练一些的朋友,刻双刀时,已经不需要再行掉转石头,刻法同双刀普通刻法,只是不掉转石头,从另一个方向走刀,刻白文和朱文的方法如图:
(不掉转石头的刻法)
注意,这种不掉转石头,用另一侧角度入刀,需要较熟练的刀功,如果不熟练,不掉转石头刻的另一侧线条边缘容易刻坏。
四、关于刀入石后的一光一毛与刀法风格的创新
每一次下刀,除非正90度垂直下刀(一般这种正90度下刀的刻法极少应用),都必然因为要克服石头对刀形成的阻力,在石面留下一光一毛两面的石面痕迹,如图:
(刀刻石面形成的一面光一面毛)
1、正是由于这种一面光一面毛的刀法特性,由此渐渐形成了不同的名家篆刻风格,如李刚田先生的同方向白文刀法,形成了既有刀情石趣,又有笔墨情意的篆刻风格,如图:
(李刚田与齐白石刀法的比较)
粗看李刚田刀法,线条粗壮,但又不是纯粹的双刀(即第一种和第二种刻法),似乎是单刀一刀一笔完成,如齐白石的单刀刻法一样,只是线条要粗壮一些,除了单刀的爽健之外,似乎又多了笔墨的浑厚,仔细观察,他的线条是以同方向的刀锋用刀,两刀或者三刀叠加,最后形成了粗壮的线条,虽然仍是一面光一面毛,其实是第二刀的毛边消失在第一刀的刀痕之内罢了。
2、那朱文呢,有没有与传统的刀法不同的刻法呢?上面说了,一般的刻法刻朱文线条,一般是将刀锋背着线条刻(背线落刀),以便把光的一面留在线条上,那么,如果把毛的一面留在线条上呢(即所谓的向线落刀)?来楚生正是这样刻的,如图:
(来楚生的向线落刀朱文刻法)
来楚生把刀锋向着朱文线条冲刻下去,这样刻出的线条就会产生如图单刀白文(即齐白石常用的单刀刻法)的效果,朱文线条的边缘由此出现如图所示的毛糙不光的现象,这样的朱文线条不再平板光滑,体现现另外的苍茫朴拙味道,如来楚生的谌斋中的刻法。但来楚生的这种刻法,用力的轻重一定要特别有分寸,轻了不出效果,重了会爆断线条,所以非刀法纯熟者不宜使用。
篆刻刀法普通的刀法是基础,而后面都是熟能生巧的变化,没有更多的奥秘,重要是多刻,当一定量的积累下来,自然而然就对各种双刀、单刀、向线、背线、中锋刀、侧锋刀等等熟练掌握。
(【老李刻堂】之301)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