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商人做的是手艺,凭的是良心,守的是信义”“宁亏银子,不亏良心”……在电视剧《一代洪商》中频频出现一段段经典的洪商语录,体现了‘洪商’经商理念,道出了洪商文化的要义,折射出洪江商人的不同心态和经商理念。
洪江,因水得名;古商城,因水而兴。明末清初的洪江虽偏居湘西一隅的不毛之地,但在明末清初借水运便利之势,由商品经济的简易墟场演变为大西南地区物资中转枢纽,成为“瑰货骈集、万屋鳞次、帆樯云聚”的商业巨镇。改革开放之初,洪江人传承洪商精神,赓续传统工商业和三线建设培育的工业血脉,硬是在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弹丸之地开创了一条以轻纺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发展之路,成为计划经济时代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自己贡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血脉和纽带,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凝聚人心、引领风尚的重要功能。在洪江历史中,洪商艰苦创业、无中生有的创客精神,开放包容、共享发展的处事原则,心忧天下、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诚信为本、吃亏是福的经营理念,无不是支撑、引领洪江商人奋勇前行、攻坚克难的内在动力。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洪商精神历久弥新,愈加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彰显日益重要的作用。传承洪商精神,对于破解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要破除思想藩篱,传承洪商“基因”。商道千载的洪江素有开拓创业的优良传统,正是“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鱼龙变化”的胆识、“外圆内方”的精明、“吃亏是福”的智慧,创造了洪江的商业和工业的两次辉煌。当今的洪江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水域,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经济总量小、财力薄弱、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尚未有效破解,同时还面临着“三保”压力大、营商环境不优、全面从严治党任务繁重等诸多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自甘落后,更不能抱残守缺、孤芳自赏,要从怀旧失落的复杂情结中解放出来,要从总量不大的思想包袱中解放出来,要从难有作为的消极状态中解放出来,发扬洪商无中生有、艰苦奋斗的创客精神,打通思想“中梗阻”、观念“无形墙”,真正做到敢为人先、敢立潮头、敢打必胜,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洪江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
要注重全面覆盖,不断丰富“载体”。洪商精神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精神力量,需要借助相关的载体、平台弘扬传承,把“无形”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有形”的生产价值。近年来,洪江区始终以湖南恒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紧密围绕盐化、磷化、石化、生化以及化工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链,积极引进专精特新好项目、大项目,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链条,迸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在奋起“二次创业”,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洪江区要用好“链主企业”这一特殊载体,发挥其引领作用,把“链主”企业做大、链条做长、价值做高,形成雁阵集群效应,不断放大、彰显洪商精神。要从突破硬核技术、打磨拳头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争取市场份额中弘扬创业创新的洪商精神;从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战、“守护好一江碧水”等重大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对税收、就业等经济社会指标的贡献中,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回报社会的洪商精神。
要坚持多措并举,积极营造“氛围”。大力弘扬洪商精神,需要营造全社会尊重爱护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内”要关心支持企业家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民营企业家典范选树系列活动为抓手,利用各种媒介,加强优秀民营企业家的优秀特质和具体事迹的宣传报道,推动洪商精神成为洪江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共识、责任和行动。注意倾听企业家的呼声,通过“干部联企”等活动入企走访、深入调研,宣传惠企政策、解决发展困难。“外”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导向,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业务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干部迈开腿、群众零跑腿,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群众的“幸福指数”。贯彻落实《洪江区关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坦荡真诚同企业家接触交往,扑下身子、深入企业,靠前服务,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有交往、没交换,有交集、没交易。(文/南风知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