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战国时期龙凤玉佩饰特点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战国时期龙凤玉佩饰特点

首页角色扮演玉龙战国更新时间:2024-04-26

在我们前面系统地介绍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遗址出土的玉器,特别是其中黄君孟和曾侯乙,吴国和中山国的玉器之后,这一期我们还介绍一位战国时期,楚国长丰杨公战国墓中出土的一些代表性玉器----龙凤玉佩饰。

一、长丰杨公墓的历史文化背景

长丰杨公墓地位于安徽,距离寿县几十公里,如今应该划为合肥的长丰县辖区,这里距离安徽淮南的楚幽王墓也就是25公里左右,要知道寿县可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发现的这座王陵也是现在能够确认的,并且已发现的最大的楚王墓。

可惜此墓在上世纪30年代被发现后,遭到了严重的盗掘,除了几个大青铜鼎笨重无法挪动以外,楚幽王墓中其他物品绝大多数都已遗失,至于其中的玉器遗存,能够保留下来的也极少,十分可惜。

1977年,人民公社修利水渠,在长丰县杨公公社发现了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群,并挖掘出车马坑墓葬一座,出土了错银的车马饰件,后来考古挖掘中,从杨公墓中所出精彩的玉器遗存,弥补了楚国地方制玉的设计风格和精湛工艺,真实地体现了楚地战国晚期的玉器制作风格。

二、长丰杨公墓玉器的艺术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丰杨公地区是属于楚国的辖地,由于位处相对富庶的南方,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与两湖地区关系较为密切,玉工匠人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与中原文化便有了很大的区别,颇具地方特色。

这里出土玉器的设计制作,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玉器设计风格和理念,完全可与战国时期其他六国玉器相媲美。

具有无限活力的镂空弓形玉佩,既增加了作品的纵深感,又使画面富于变化。

这种形象化的艺术语言,孕育了民族的认识论及宇宙观,是中华民族富有强盛生命力的艺术形象的母体。

这种由象征主义向现实主义艺术发展的倾向,既是战国玉器艺术的代表,又是秦汉玉器艺术开始走向辉煌的萌芽的起源。

三、长丰杨公战国墓出土的玉佩饰基本特征

长丰杨公战国墓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玉璧、玉璜、玉佩、玉管、玉环、玉圭、玉觿、条形饰等,但是与中原同期玉器相比,这里占主导地位的是佩饰用玉。

除继承传统的直方圆曲的几何造形以外,尚有以动物形象来造型的,一些以龙凤为主体形件的佩玉,造型多为模拟自然界或幻想中的神灵,再加以形象的刻画。

传统的“C"形玉龙,到战国时期大多数都已经变成卷曲的弓形(或者称为反S 形)。

前不久战国玉龙拍到一千五百多万,也说明了世人对这个阶段玉龙造型的认可。

这个阶段的玉龙构思新颖,形式多样,最为精彩、经典。

四、长丰杨公墓玉器的鉴赏要素

龙身变得细长,多作卷曲回首状,头型也长,蜿蜒曲折作游动或挣扎状。

这种战国晚期的时代风格,摆脱了自商以来的图案化倾向,形成了独立的、极富动感的写实艺术风格。

有的单龙腾飞或行走如飞,有的双龙同体戏游,有的龙凤寄生合欢。

同中求异,千姿百态,各领风*,异彩纷呈,显示出独特的设计意念。

如图之镂空透雕龙凤玉佩,龙风合体形,龙作昂首回顾状,身届呈“弓“形,脊部有孔,尾连风身,凤首下瞰尾翘起,两面均饰涡纹。

整体镂空透雕而成,再以浮雕、阴刻线点缀细部。纹饰繁褥而富于变化,线有粗细均婉转流畅。

造型生动,和谐准确,精巧脱俗。

别具一格,将战国晚期地方文化特点渗透的龙凤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