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刷到第30集,终于不想再继续。
原本是不断重拍翻拍的武侠剧倒了胃口,想在《将夜》上有点补偿,再加上平台关于该剧一片欣欣然,颇为陶醉的推文诱惑,便打起精神,晚点睡觉,想看看评论中那个崭新的玄幻江湖到底是什么样子。
前几集看得人想睡,心想,既是改编剧,总得让人家交待背景吧,看到春风亭一战,故事果然有了温度,然而,等宁缺进了二层楼,稍稍激起的波澜,又一下子无影无踪。
此后,越看越不知所谓,一口气憋在肚子里,想倒出来,又担心落个毒舌刻薄的恶名。好在头条的审稿有一定之规,善意的质疑总是有足够的空间,所以最终还是没忍住。
一问《将夜》:“永夜将至”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既然是贯穿全剧的主线,难道不该展示一些恐怖的细节,让观剧者与剧中人物一样感同身受到大难临头的体验吗?
“永夜将至”这句话,剧中人物几乎每个人都郑重其事的提到,但追剧人看了几十集,依然没有多少感觉,虽然有几个貌相似相关的快速闪回的镜头,却没有任何细节展示出来,也没留下太多的印象。
永夜将至是剧情的主线,营造出令人信服的恐怖气氛,让危险之剑悬在包括观剧者在内的每个相关人物的头上,这样,人物的行动才有意义,剧情的推进才能紧紧抓观剧者的心——这是我在早年学编剧时得到的常识。
我记得好莱坞教父级的大编剧罗伯特麦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展示而不是光说不练。
说到永夜将至,我忽然想到“凛冬将至” 这一句《权游》中的经典台词。同样是整部剧情的主线和背景,权游中的”凛冬将至“,一遍又一遍甚至是不厌其烦的向我们展示,冰封荒原上的异鬼军团是如何恐怖的摧残人类,从而使危险步步逼近,让剧情渐入佳境。
(请原谅在下的不厚道,拿权游与将夜作比。我知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的道理,但实在是因为权游的人气太高,便于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此而已)
二问《将夜》:宁缺这个主角是怎么当的?不仅形象单薄,而且性格的塑造就像一条直线,导演让这样的人物来拯救世界可以吗?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
宁缺的人设,是含冤发配的小军卒历尽劫难,逆境逆袭,终于报家仇,成大器,并拯救人类。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位禀赋天成的X二代,从边境到都城,一路顺风顺水,高歌猛进,很有点天生丽质难自弃,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味道。
虽然一路为唐公主做向导,也算有些许功劳,但这样一个,身份卑微的小军卒,居然一到都城,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
鱼龙帮主朝小树、南门大神符师颜瑟、书院十二弟陈皮皮,三先生余帘,再加上红袖招主人简大家,个个都视宁缺为珍宝,百般呵护。皮皮泄题,余帘提示,范悦撒针,人缘可谓好到爆。
虽然上面这些剧情,或多或少都有所交待,但实在也看不出男主到底有何德何能,一下子就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更令人大跌眼睛的是,宁缺为唐王所宠爱,且视其为师兄弟,见面都不必行礼,可是,几次本打算将自家冤情报告唐王,却都因为“时机不成熟”或唐王不太高兴,而屡屡作罢。
老话说的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云云。既然负有拯救苍生的重任,难道不该多出几道难题,多经历几回困兽犹斗的危险吗?
此前,也曾有原著粉质疑我的观点说,宁缺是穿越而来,生而知之,所以才会顺风顺水,高歌猛进。但我想弱弱的辩解,既然是穿越而来,岂不是更应该多交代些不同凡响的经历吗?
三问《将夜》:该剧是为原著粉专供拍制的吗?若不然,何以有如此突兀的情节,以至于需要读了原著才能把漏掉的铺垫和过渡补上?
唐公主从邻国逃回,既没有立了大功,也不见得有多么光彩,可是,也不知为什么,一回到都城,竟然权力大到没边儿,连亲王也只能在公开场合陪坐一旁。尤其是当宁缺被掳,桑桑求救,唐公主随口命令侍卫,即可关闭城门。
就架空历史的玄幻剧而论,这样的剧情不是不可以,但总得稍稍给个说法吧,要知道后来的许多剧情都是建立这个基础之上。
还有,在公主设于必胜居的宴席上,作为人质的隆庆太子突然闯入,且傲慢骄横异常。为什么?凭什么?他的目的是有求于唐国,考上二层楼,如此得罪唐公主怎么说都算不得明智,更何况,他的尊贵地位也只是在西陵而已。
类似的剧情包括打斗还有不少,像是只有拿来原著进行对照,才不至于一头雾水,然而,有趣的是,观剧过程中,看到那些原著粉发出的弹幕评论,又大多都在吐槽,不觉又有点儿啼笑皆非;
四问《将夜》:众多老戏胄集体打酱油,这是在C位造星,还是偷工减料?
观剧之前看官宣,演员阵容确实堪称强大,郑少秋、胡军、黎明、金士杰、郭品超、童瑶等,算得上天王的级别、大咖的戏范儿,可临到看时,却发现这些巨星戏骨,竟然个个如牵了线的木偶,一出场就煞有介事的来那么几句,然后不是喝茶,就是喝酒。最累的大概得数唐王黎明,虽然戏份儿不少,但也不过演个软心肠,随时握住皇后的手,款款深情一番而已。
我疑心当初签合同的时候,这些大枷们想是对剧本格外满意,因为能令角色费力的地方实在太少,连戏装也只有一套。
想想也真是闹明白,这些角色在剧中的位置不可谓不重要,为什么就不能象那些优秀剧目一样,让人物有一些可塑造的空间,给角色一条清晰的目标线,让观剧者至少在几集十几集之间知道角色不出场的时候都在干什么。
说到这儿,又想拿《权游》做个比较。《权游》人物众多,角色纷繁,但即便很次要的人物,依然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些好莱坞成功的编剧们认为,即便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要有一个完整的性格发展的弧线。再小的人物,他们也不会把他脸谱化,简单化。
五问《将夜》:书院的十二个师兄师姐人人送一个锦囊(宝贝)给师弟,这一送就送掉整整一集,未来师弟去荒原,少不得又要一一使用,这算不算是有意注水呢?
说到脸谱化简单化的人物塑造,最好玩的还要数书院的那十二个师兄师姐,每天不动窝,随时等候师弟召见,好象玩偶一样,让师弟想起来就去找他们娱乐一番。
师弟出门,师兄赠物,本也平常,但总犯不着一一郑重其事一番吧。加上师傅颜瑟的赠与,宁缺人未走竟先得了十几个锦囊。带着这么多东西去荒原,不象是实修,倒象是炫富。
以剧情而论,锦囊妙计是很有戏剧性的,也是《三国》最具天才的创意,只是用到今天,也该换个套路才对。可以预见的是,既然有了这些宝贝,荒原之上势必要再一一隆重展示一番,时间嘛一集恐怕是不够的。
想想也是奇怪,本剧的投资方个个财大气粗,想来也不差钱,何以将几百年前烂熟的套路玩到这种地步。
还有就是插曲,第20集过后,似乎每集都有。曲子好听,词作也棒,只是放在剧中既煽不了情,也加不了爱,徒费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