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晴雅集》的感想,今天忍不住想聊聊梦枕貘的《阴阳师》

昨天写了《晴雅集》的感想,今天忍不住想聊聊梦枕貘的《阴阳师》

首页角色扮演阴阳师晴雅集更新时间:2024-05-09

昨天写了些《》的感想,其实我更想写一写梦枕貘的小说《》。

梦枕貘《阴阳师》

我是个二次元爱好者,学生时代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动画片,甚至我的最初级的日语日常用语,都是因为大量看动画片学会的。

在日本的动画片里,经常能够看到阴阳师的身影,像是很早以前的《遥远时空中~八叶抄~》里的安倍泰明,《少年阴阳师》里的安倍昌浩,《滑头鬼之孙》里的花开院一族等等。每次看到动画片里的阴阳师们大显身手,展开结界、画符阵召唤式神,都让我激动不已。

我很喜欢带有魔幻元素和玄幻元素的精彩打斗场面,这是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绚烂画面。可以说,觉得《晴雅集》不错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后来出了阴阳师手游,唯美和风和精美的人物设定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一玩就玩了好几年(不过中间也因为一些事情出坑了一年)。

前两年,《妖猫传》上映,我也因为这部电影知道了梦枕貘。在找《妖猫传》的书的时候,看到了《阴阳师》系列小说,当时我就想着,有空一定要去看一看。

在我开始培养阅读习惯之后,这一年里我看了很多的书,而《阴阳师》和《妖猫传》也成了我这一年阅读里唯二的两套小说,并且这两套小说给了我很大的影响,《阴阳师》让我理解了“贴标签”的含义,《妖猫传》让我初次接触到了佛学的内容,并产生了一些兴趣。

我每次向周围的朋友安利梦枕貘的《阴阳师》小说,说到这是一部妖怪小说的时候,朋友给我的反应大多都是“不敢看”“怕”“感觉会很吓人”,但实际上,《阴阳师》小说和那些灵异小说很不一样,不仅不会让我觉得可怕,甚至其中一些小故事还会让我觉得很温暖。

我想《阴阳师》小说让我看到的,是人心。

我是带着“想看看小说里的晴明是如何施法斗妖”的想法去看《阴阳师》小说的,我想动画片里、游戏里的阴阳师施法都如此的华丽,小说里一定更精彩,然而看了小说才发现,里面其实并没有太多那样的场景。

与其说安倍晴明是用咒术去解决妖怪,还不如说是帮助妖怪们解开心结,使用咒术反倒不是晴明的首选。

电影《晴雅集》里,开篇第一句话——名字是世界上最短的咒。这也是《阴阳师》小说第一个故事《琵琶玄象为异国之鬼所窃》里,安倍晴明和源博雅所讨论的有关于“咒”的主题。

在晴明、博雅和蝉丸法师一起去罗城门找异国之鬼的时候,鬼在城门上问了他们的名字,蝉丸法师和博雅回答的是自己的名字,而晴明回答说自己的名字是“正成”。也因为他没有告诉鬼自己的名字,所以在之后鬼与他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只能凭借“名字”控制博雅,却无法凭借“名字”控制晴明。

“名字”是贴在我们身上的第一个标签,只要听到别人在叫我们的名字,我们总是会相应的做出反应,有时候在路上听见陌生人喊了一声,听上去很像在叫自己,我们也会做出反应,然后发现其实别人叫的并不是自己。

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晴明)“所谓咒,简而言之,就是束缚。”

(博雅)“……”

(晴明)“你知道,名字正是束缚事物根本形貌的一种东西。”

(博雅)“……”

(晴明)“假设世上有无法命名的东西,那它就什么也不是了。不妨说是不存在吧。”

(博雅)“你的话很难懂。”

(晴明)“以你老兄的名字‘博雅’为例,你和我虽然同样是人,可你是受了‘博雅’这咒所束缚的人,我则是受‘晴明’这咒所束缚的人……”】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名字”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却又不那么重要。没有名字的东西,会让我们觉得是“未知的”、“恐怖的”,但是一旦有了“名字”,即便是可怕的东西,也能让我们找到一些安定感。

打个比方,今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对于病毒什么了解都没有,那时候大家都是觉得恐惧的,但是给这个病毒命名为“新冠病毒”之后,即便还没有特别快速的治疗方法,病人至少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至少也知道自己应该去做哪些应对措施。

面对未知,我们无法控制自己这种内心的恐惧,如果“它”有一个确切的名字,至少会让我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

名字就是如此重要。

但是如果太过看重于“名字”,它也有可能化为枷锁让我们变得无法行动。就如“新冠病毒”,如果我们只是关注这个名字,而不去思考如何应对,那么这个“名字”给我们带来的也会是无限的恐惧和压力。

如果换到“贴标签”的含义上来说,我们对自己贴上的诸如“我就是没用的人”“我写不好字”“我是强迫症”之类的标签,只会在一次一次反复提及的过程中,把自己勒得越来越紧,直至自己无法“动弹”。

《阴阳师》小说里,“咒”的概念贯穿了整部小说,我也是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慢慢意识到自己套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咒”,并且去寻找一些办法“解开咒的束缚”,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

既然说到了小说,那也不得不提小说里的两位主角安倍晴明和源博雅了。

不管是《晴雅集》里的晴明,还是阴阳师手游里的晴明,我认为都只是一种表现的形式,是那些独立的平行世界故事里赋予人物的个性。

而在小说里,晴明就真的如小说里所形容的,是“在昏暗中飘动的云朵,看不出它一瞬间前后的形状有何改变,但若一直注视着它,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它的形状改变了。本是同一片云,它的形状却无从把握。”

小说里的晴明给我的感觉,就像云一样,随风而动。穿着白色的狩衣,坐在像是杂草丛生却又是精心打理过的庭院外廊前,和博雅饮酒畅谈。每次面对那些“怪异”事件,晴明不会言之凿凿的就说事情要怎么做,只是在所有的信息都收集完毕之前,默默的藏在心里,直到解开了所有的问题,他才会向周会的人解释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做事总是成竹于胸,却又不会无端把恐惧散播给其他人,会让人觉得他很可靠,会让人很安心,甚至有一种“有晴明在,肯定没问题”的感觉。

晴明解决事情,并非以“咒”解决问题,相反的,对于“咒”的使用非常的谨慎,他更多的是追根究底,找到妖怪执念的本源去解决问题。

《栀子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故事里有一个武士落发为僧,在寺庙里抄经,然后连续好几天晚上醒来,都会看见房间里坐着一个捂着嘴的女人,等他走进,女人会挪开挡着嘴巴的手,然后武士发现,这个女人是没有嘴巴的。

听上去有些吓人,但是接连几天,这个女人也没有做出伤害武士的事情。后来晴明和博雅去帮助武士解决这件事情。发现这个女人的出现,是因为武士抄经时,墨水滴下,把“如”字的“口”给弄糊了,而这个女人的出现是为了提醒他把字改正过来。

这件事里,晴明几乎没有用到“咒”,只是在女子现身时,把他所猜测的“如”字递给女人看了一下,女人点点头就消失了。之后把武士所抄的经中的字改正之后,这位女子也就再也没出现过。

所以说,小说里的晴明在解决问题时,并非是用“镇压”的方式,而是从“根源”出发,让事情得以解决。当然也有必须要用到“咒”的时候,只是我印象上似乎并不是很多。

我对小说里的源博雅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词——憨憨。

和《晴雅集》、手游里的博雅设定不一样,虽然是个武士,但是很单纯,并且非常相信晴明。晴明习惯在问题解决之前都不下定论,在解决问题之后才会把事件中的细节讲给别人听,而博雅作为经常陪同晴明一起去解决问题的人,很多情况下都给人一种“在状况外”的感觉,但是晴明如果需要博雅做什么,博雅又会义无反顾的去做。

博雅是一个对音律极度痴迷的人,擅长各种乐器。为了能够听到蝉丸法师的秘曲《流泉》和《啄木》,每天都去蝉丸法师的草庵边上等,期待有一天能够听到蝉丸法师无意中弹起这两首秘曲,一等就是三年。也因为如此,博雅也和蝉丸法师成为了知音。

博雅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正直又很单纯的男人。

而要说晴明和博雅的关系的话,我最大的感觉是,他们俩就像是一个灵魂分出的两个实体,彼此绝对信任、有十足的默契,却又各有各的特点。

晴明是极善于思考的人,理性、有条理,各个方面都会考虑的非常周到;而博雅做事通常都依靠直觉。有些事情晴明百思不得其解,说不定在和博雅谈话的过程中,就因博雅的一句无心之言而得到解决。他们两个人互为指引,互为补充,真是让人有一种“他俩缺了谁都会变得不完整”的感觉。

不管是梦枕貘小说里的晴明和博雅,还是手游里的,还是《晴雅集》里的,他们都是被冠了相同名字的不同角色而已,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用看待平行世界的眼光看待他们,没有好坏,他们都是被赋予了鲜活个性的个体而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