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使动物作战利多还是弊多?盘点历史上十大驱兽之战!

驱使动物作战利多还是弊多?盘点历史上十大驱兽之战!

首页角色扮演长安安史前夜更新时间:2024-06-06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驱兽作战的传统,最早的驱使野兽作战,并见诸史册的应是先古时黄帝和炎帝之间为争夺中原而展开的一场大战——阪泉之战。据《列子·黄帝》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罴、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

驱使野兽作战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节省兵士,尤其是在古代人口短缺的情况下;二是野兽面对豢养的马匹,有天然的优势,食草动物面对食肉动物,会本能的害怕,而且野兽的吼叫声和奔跑的轰鸣声,会惊吓战马,导致对方阵型大乱;三是动物相比人类,一般体型更为巨大,疯狂奔跑的时候,就像一群锐不可当的坦克,不仅气势惊人,还会疯狂踩踏对方人马,特别是像大象、牛这类大型动物。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驱兽作战有如此多的好处,为什么众多兽类没有像马匹那样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驱兽作战的记载也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通过历史上十大驱兽之战来了解一下兽战的弊端。

一、阪泉之战——熊猫

阪泉之战是爆发于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黄帝与炎帝之间的一场战斗,最终炎帝战败,黄帝一统中原,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黄帝与炎帝部落融为一体,炎黄子孙由此诞生。

据《史记·五帝本纪》以及《列子·黄帝》等诸多史料记载,黄帝之所以能够击败炎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黄帝饲养了虎、豹、熊、貔貅(当时大熊猫就叫貔貅)等猛兽,并让它们冲锋陷阵,一时战场上虎啸豹鸣声不绝于耳,结果黄帝大胜炎帝。

虎、豹、熊这类猛兽用之于作战很好理解,但熊猫这种“乖宝宝”能有什么战斗力?如果大家这么认为,就是完全被大熊猫“憨厚”的外表欺骗了。熊猫的个头和亚洲黑熊相当,咬合力在熊科中仅次于北极熊和棕熊,古时候熊猫也被称为“啮铁兽”,东方朔《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

而且熊猫体型巨大,尖牙利爪,掌力惊人,奔跑速度比人还快,进入其五米之内,就会受到大熊猫的攻击。所以论战斗力,熊猫是仅次于北极熊、棕熊和美洲黑熊的存在,在熊猫的栖息地,成年熊猫根本没有天敌,连金钱豹都不是熊猫的对手。

因此,后来的夏商两朝都有过专门训练熊猫作为战场*手的官方机构。不过到了西周,可能是熊猫数量的减少,导致再未有关于熊猫作战的记录。

二、即墨之战——火牛

虎豹熊猫之后,以牛作战又登上了历史舞台,史书中记载有三例,其中以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田单的“火牛阵”最为出名。

齐湣王时,齐国国力达到鼎盛,于是乎,齐湣王得意忘形,四处征伐,齐军先是在垂沙大败楚国,后又攻破秦国函谷关,最后霸占宋国。齐湣王的这一系列组合拳非但没有把诸国打怕,反而引来了五国伐齐。

齐国连续丢城失地,到最后只剩下了莒县和即墨两座城池,见事不妙的齐湣王逃至卫国避难。后来狗改不了吃屎的齐湣王因为在卫国耀武扬威、作威作福被齐国赶了出来,其他小国也不愿收留,他只好回到了即墨。此时楚国又出兵,名为援助,实为攻击,楚将淖齿在即墨虐*齐愍王,齐国到了亡国的边缘。

这时齐国的英雄田单出现了。当时他正率族人逃至即墨,被推举为城守。即墨全城军民由田单率领抵抗,双方交战五年。乐毅强攻不克,遂改用包围策略。

田单知道,如果继续这样耗下去,大齐迟早要亡国,于是先使反间计,让燕惠王阵前换将,以骑劫取代乐毅,然后再用火牛阵扭转战局。

公元前279年,田单向骑劫诈降,使之麻痹,又于夜间用牛千余头,牛角上缚上兵刃,尾上缚苇灌油,以火点燃,猛冲燕军,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大败燕军,*死骑劫。田单乘胜连克七十余城,一举扭转战局。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燕军大骇,败走。

《史记·田单列传》

三、昆阳之战——虎豹

除了阪泉之战,老虎豹子这种猛兽用之于作战,见诸于正史的还有一则,那就是刘秀的封神之战——昆阳之战。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各地纷纷起义,天下大乱,汉室之后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数次胜仗之后,起义军发展壮大到9000多人。

不久,王莽调集43万大军,由大司空王邑率领前去昆阳扑灭义军,同时王莽新招募的“驯兽达人”巨无霸率领的猛兽军团也在其中,“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所以当这支猛兽部队抵达昆阳城下的时候,还没开打,城内的义军就已经吓坏了。

面对这种情况,本身兵力就不足的刘秀为了鼓舞士气,连夜带13个人出城,最后搬来1万援军,依仗深沟坚城的地理优势,与王莽军周旋。

但奈何实力相差太大,刘秀还是无力回天,就在朝廷大军准备围城,一举拿下昆阳的前夜。奇迹出现了,老天突然变脸,先是黑云笼罩,接着狂风四起,暴雨如注,又见大量陨石砸向王莽军营。

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又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在这样的天灾面前,巨无霸的野兽军团直接崩溃,受惊的猛兽先是吓得瑟瑟发抖,“虎豹皆股战”,随后掉头乱奔,互相践踏“竞相腾践”,于是莽兵大溃,“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刘秀又散布谣言说,这是天罚不仁,王莽必亡。古人迷信,见此异象,信以为真,由此义军士气大振,刘秀借机从昆阳城内*出,大胜。

此战后,奇人巨无霸再未在史书中出现,估计是被失控的猛兽撕成了碎片!正所谓“擅射者死于矢、善泳者死于水。”巨无霸擅驯兽结果死于野兽,也算死得其所!

也许是巨无霸之死导致驯兽技艺的失传,史书中再未见虎豹类猛兽用之于作战的记载。

四、太原之战——火牛

太原之战是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关键战役之一,在此战中唐军主帅李光弼就效仿田单在战役的最后时刻使用了“火牛阵”。

757年正月,叛军史思明、蔡希德发兵10万进攻太原,这时李光弼刚刚上任两个多月,其手下的精锐都被郭子仪带去灵武,为李亨登基保驾护航去了,所以手头的人马连助战的老百姓在内还不到1万。

李光弼就是用这点老弱残卒,先后上演了“巧用土坯守城”、“神出鬼没的地道战”、“母马拐骗计”等战略战术(详见《李光弼的太原之战——守城艺术的极致!》一文),硬是守了将近两个月,直到史思明被大燕新君安庆绪召回范阳受封,李光弼才使出了他的终极*招——火牛阵。

当时,不仅史思明返回范阳,一同攻打太原的高秀岩、牛廷玠也分别回镇大同、安阳,只留下了蔡希德的七万人马继续攻打太原。于是李光弼意识到唐军反攻的时刻到了。

这一天,李光弼命人将两百多头黄牛牵出来溜达,并叮嘱好生喂养。黄昏时分,李光弼突然传令升帐议事。众将到齐后,李光弼说:“破敌解围就在今晚,你们一定要依令行事,否则军法无情。”众将齐声应令。

二更时分,唐军分四路出城,每路五百精兵,黄牛五十头,依照李光弼的吩咐,唐军将浸过油的破布绑在牛尾巴上,牛角上绑好尖刀。三更时,城头火起为号,四路唐军一起点燃牛尾,黄牛被烧得哞哞叫,发疯般冲向敌营,唐军随后掩*。

睡眼惺忪的叛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就被四处乱窜的火牛踩死,侥幸逃脱的叛军也被随后的唐军*死,蔡希德虽然骁勇,但此时也是无力回天,这一仗下来,叛军死伤达六万之众,蔡希德只率千余残军逃回井陉。

五十多天的太原之围,至此彻底解除。安史叛军也由强转弱,离败亡不远。

象兵

中国自古有象,所以以象为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左传》记载,春秋吴楚之战中,楚军就有把大象的尾巴点上火冲入敌阵的战法,而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说,“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由此可见,象兵在西周时期已经作为一种特殊武器被应用于战场。

相比于虎豹、熊猫、牛这些动物,大象无疑更聪明,也更好驾驭,所以当其他动物用之于作战退出历史舞台后,象兵还又独领风*千年,仅史册中关于大象用之于作战的记载就不下十起,我们拣选其中最著名的几次来看:

五、宋灭南汉之战

北宋开宝三年九月,赵匡胤派潘美率大军南征南汉,开战之后一路势如破竹,连下贺州、昭州、桂州和连州,南汉举国震惊。然而却有一人不慌不忙,这人就是南汉末代皇帝刘鋹。这刘鋹不慌不忙倒不是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大将风范,而是他自认为有“象兵”护驾可高枕无忧。

南汉虽说国小力弱,虎狼环饲,但仍旧保持了一支强悍军队,那就是象军:南汉地处南方,故本地产象,加之其邻国大理,安南,缅甸盛产大象,向来有捕捉、训练战象作战的传统。南汉又花重金从这些国家购置了大量战象,然后有样学样,组建了大象军,据战后统计,当时南汉的战象达千头之多。

据载,南汉战象极为彪悍,全身重甲,象头用钢板护面,就连长长的鼻子也有锁子甲保护。象背是一座用厚木板制作、包裹有铁甲的3层塔楼,第一层为驾驶者,第二层是战斗员,有4到6名弓弩手,第三层为观察员,加之象兵周围还有步兵辅助,他们手持矛盾,背负弓弩,提供配合和保护。一头战象就是一座移动的堡垒,令对手望而生畏。

所以,刘鋹确实有底气。

“坚不可摧”的象阵一开始确实非常让宋军头疼,但潘美在请教当地人后采取火攻,宋军先是用重型车弩炮,以齐射的方式向象阵猛烈轰击,然后无数弓弩手发出火箭,这两下就让南汉的象军大乱,受惊的大象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多数的战象掉头没命地狂奔,南汉的士兵被撞得人仰马翻,还没看到对手就被自己的大象踩成了肉泥。象兵大败,南汉也离败亡不远。

六、南朝宋与林邑的灭国之战

魏晋时期,在今越南南部,一个名叫林邑的国家逐渐兴起。从东晋开始,林邑国便不断*扰中国边境,造成了惨重的*伤。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林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攻东晋的九真郡和日南郡。由于这些郡县地处偏远,因此很难挡住他们的进攻。只要破城,林邑人就会大开*戒,“将士死者五六千”、“*士民什八九”等记载在这段时期的史书中随处可见。

到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统治时期,中国与林邑的关系急剧恶化,林邑王范阳迈多次率兵进犯边境,*害了无数百姓。于是宋文帝决定狠狠教训这些可恶的“南蛮”。南朝名将宗悫(成语“乘风破浪”就出自他)自告奋勇,主动要求为国讨伐敌寇。

就这样,宗悫率领南征大军,冒着酷暑和瘟疫,*向林邑。范阳迈听说宋军*到,急忙向宋文帝求和,并许诺将会赔偿刘宋黄金一万斤,白银十万斤。但在背地里,林邑却在积极备战,所谓赔款投降,不过只是缓兵之计。

然而宗悫很快就识破了范阳迈的诡计,他多次击破敌军,很快就兵临林邑国的王城。范阳迈见国家将亡,于是祭出了撒手锏——战象。林邑国处于热带地区,盛产大象。而这一次,林邑国倾国来战,几乎所有战象都出动了,史*载“(战象)前后无际”。不仅如此,范阳迈还花费大价钱,给所有战象都披上了盔甲,“具装被象”。

面对如此强敌,见多识广的宗悫却丝毫不惧,他对部下说:“我听说外国有狮子,能够威服百兽,大象一定害怕它们。”因此,宗悫决定“以兽制兽”,用狮子制服大象。但在东南亚丛林中,只能抓到爪哇虎,根本就不产狮子。

不过这也难不倒宗悫,他命部下就地伐木,用木头制造出一批惟妙惟肖的狮子模型。到了战场,宗悫就将这些木制的狮子摆在阵前,大象一见,果然嚎叫着落荒而逃,任凭驭手怎么鞭笞也不回头。于是战象将林邑国步兵本阵冲垮,林邑不战而败。随后,宗悫攻入林邑都城,掠走无数珍宝,也算是对林邑国多次入侵的报复。

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

——《宋书·宗悫传》

七、邓子龙智破缅甸象阵

说起破“象阵”的本事,莫过于明朝骁将邓子龙。

1583年,邓子龙被任命为云南永昌卫参将,率兵反击入侵云南境内的缅甸侵略军。当时,缅军凭借10万重兵,尤其是其王牌、所向披靡的“象兵”,涂炭云南百姓,危及明朝政府在云南的统治。

邓子龙到任后,并没有急于与缅军开战,因为他还没有想出对付“象兵”的良策。一个月后,经过苦思运筹,邓子龙决定将缅军诱入一狭窄的谷地,以扼制其“象兵”。

恰好在此时,缅军行“蒋干诈降”之计,邓子龙于是将计就计,让“蒋干盗书”,他故意让士兵表现得军心涣散、厌战不羁,还让“蒋干”看到明军武器不精、部队不足,随后又假装打瞌睡,让“蒋干”安然离去。

缅军主帅听了“蒋干”的禀报后,大喜过望,当即派出“象兵”、步兵浩浩荡荡、有恃无恐地直扑邓营。哪知,邓子龙早已在谷口、狭道两旁设下了伏兵。敌军一到,火弩齐发,利箭如雨……霎时,“象兵”大乱。

此时,邓子龙的伏兵猛然蹿出,手持利剑长矛,专向长长的象鼻子猛砍。被砍断鼻子的大象惨叫着乱窜,与马队相撞,人仰马翻。跟随在后的步兵还没明白过来,就被折返回逃的“象兵”、马队踩得血肉模糊。这时,邓子龙又率大部队冲*过去,入侵缅军一败涂地。

后来,邓子龙又率兵激战攀枝花,阵斩汉奸木邦部罕虔,入侵缅军全部投降,这场英勇捍卫祖国边疆的驱敌之战以明军大胜而告终。

八、满清与南明的衡州之战

明亡清初之际,清军南下,永历帝一路逃至南宁,随驾的官员纷纷作鸟兽散,有的避入深山,有的削发为僧,还有的干脆投降满清,明朝最后的独苗永历朝廷命悬一线。

此时,已在云南经营两年的大西军伸出了援手,孙可望主动联络永历帝,接受招安,一同抗清。随后孙可望完成了对永历朝廷残存武装的整编,于1652年3月率军北伐。抚南将军刘文秀兵出四川,安西将军李定国反攻湖广。

得利于之前对云南的经营,大西军兵精粮足,初试锋芒便势不可挡,很快就打下了贵州和大半个四川。刘文秀连破吴三桂部,于叙州之战俘获吴军大将白含贞,将其主力压缩至保宁一城。而李定国更是大放异彩,三月下沅州,五月击溃张国柱部五千余人,收复湖南大部分州县。

坐镇桂林的定南王孔有德成为李定国的下一个目标,为了消灭孔有德,李定国先取严关,扼制桂林入湘之路,然后亲率主力攻下全州,拔去桂林之屏障,随后急趋桂林。

六月,孔有德亲率桂林城中精锐迎击大西军。为了激励士气,孔有德对部下大肆炫耀自己的生平,“王顾盼叱咤自豪,言出皆诺。”其骄横之状,溢于言表。然而开战后,李定国用五十头大象结成象阵,冲乱孔军阵脚,“兵未交而象阵前列,劲卒山拥,尘沙蔽日,马闻象鸣皆颠厥,有德众遂奔,掩*大败”,孔军精锐一战尽丧,“浮尸蔽江下”。孔有德肝胆俱裂,狼狈奔回桂林。

七月,明军内外夹攻,攻破武胜门,*入桂林城内,孔有德在绝望中狂性大发,手刃爱妾,将自己多年收集来的珍宝聚在一室,而后自焚。

明军的接连胜利,极大地震撼了清廷,顺治任命努尔哈赤之孙、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率满汉精兵共十万南下。

清军来势汹汹,李定国却情况不妙,由于其他战场的牵制,他手头只有四、五万兵力,然而李定国并没有畏惧,他见清军远道而来,趁其尚未结好阵形,便下令突击。不过双方实力差距太大,就算有大名鼎鼎的象兵加入,明军还是被击退。清廷方面的捷报为:“得象四、马八百二十有奇,击败贼兵约四万余。”

然而有“小尉迟”之称的李定国并没有气馁,他在认真分析完当天的战况后,随即便制定了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战术。

第二天开战不久,明军便详装败退。尼堪不疑有诈,他命屯齐指挥主力,自己则亲率5千精锐一马当先,追击“残敌”。眼见他与主力相隔越来越远,明军突然伏兵四起,将尼堪所部截为数段。尼堪本人十分悍勇,大喊“击贼无退者,吾为宗室,退,何面目归乎?”他在明军阵中左冲右突,试图突破重围,却被明军逐渐压缩,逼入一滩泥沼之中。明军知道围住了一个大人物,无不奋勇向前,尼堪身边的亲卫一一战死,他本人也被明军围*。

此战,明军共消灭清军三品以上高级将领十五名,尼堪的亲军更是遭到全灭,顺治皇帝悲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李定国旬月之内,先败定南王孔有德,后败敬谨亲王尼堪,史称“李定国两蹶名王”。

但是,这也是李定国最后一次对清军大规模的胜利。再次与清军决战时,清军祭出了红衣大炮,象兵面对大炮的攻击,终究不敌。

李定国病逝之后,他的部下仍有数千人不肯投降。李定国本人,也被勐腊各族奉为雨神,受到百姓的瞻仰和祭祀。

当然,除了虎豹熊、大象、牛这些依靠动物本身可观的战力作战以外,还有一些弱小的动物也可以用之于作战,比如猴子、鸡等。

九、猴子立功的戚继光

戚继光在闽浙沿海一带征讨倭寇时,兵员不足,他常为此苦恼。一天戚家军在日常操演时,戚继光见有数只猴子观望,有的还进行模仿,便想出了用猴子代替士兵的计策。

由于当时闽浙一带猴子众多,戚继光便让士兵捉来几百只猴子耐心驯化,并有意识地教它们施放火器。一段时间后,猴子真能按号令行事。随后,戚继光将士兵悄悄埋伏在敌营周围,并让猴子拿起火器扑向敌营。倭寇看到猴子根本没在意。岂料一声令下,这些猴子军居然不约而同地将火器施放出来。转眼间倭寇寨火光四起,这时埋伏的士兵趁机攻击,倭寇稀里糊涂成了戚家军的刀下鬼。

“发福清石竺山多猴,千百为群。戚少保继光剿倭时,屯兵於此,每教军士放火器,狙窥而习之,乃命军士捕数百,善养之,仍令习火器以为常。比贼至,伏兵山谷中,而令群狙闯其营,贼不虞也。少顷,火器俱发,霹雳震地,贼大惊骇,伏发歼焉。”

——明·谢肇淛《五杂俎》

十、火鸡致胜的江逌

公元353年,羌人姚襄背叛东晋,东晋大将江逌奉命前往平乱。但羌人兵多势众,晋军难以取胜。江逌便命令士兵取数百只雄鸡,用长绳将其连住,并点燃事先绑在鸡身上的油布。几百只被点燃的鸡拼命拍打翅膀,惊叫着直冲敌寨。羌人寨内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士兵乱作一团。晋军借助火威,奋力冲*,羌军被*得片甲不留。

逌使一百军人将前野鸡,各带火药,去姚襄大营左右前后,点起火心,把鸡一放,放入姚襄寨中。须臾火着,群鸡骇散,飞集襄营,城内惹火;一时火发,营中大乱,自相残*。

——《两晋秘史》

纵观上述十大驱兽之战,兽战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首先,野兽毕竟不是人,容易受到惊吓,无论是璀璨的烟火还是恶劣的天气,都能对兽群制造混乱;其次,驱兽作战是把双刃剑,既能*敌,又能自伤,而且自伤的几率还很高;第三,驱兽作战只能出其不意,甚至只能用一次,一旦有所防备,就会被针对,这样驱兽的成本就会远高于士兵作战。

最后,驱使野兽作战并不人道,士兵作战虽然同样有损伤,但毕竟是人类挑起的战争,算是咎由自取,人类的战争让动物一起背锅,动物何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