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抢一个桑树,打一架不奇怪,但却引发了一场战争。
明知你过河时候打你,你全败,你过一半的时候打你,你也败,你刚过完河打你,你还败。却一再退让被人揍,这到底是战争还是儿戏?
我帮你击退敌人,你没报答我,只是客气地送行很远,我不计回报却送你些土地城池,这是齐桓公*事情,你相信吗?
像这种如同儿戏和体育比赛的事情,在春秋时期,却是实打实的战争。够奇葩吧?
从今天起,老乔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奇葩的春秋战争,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葩的战事。
春秋时期,周朝天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形象工程。诸国之间可谓战争频繁,但是与后来的战争相比,不管是大小,原因还是持续时间上,这个时期的战争更像是一场游戏,或者是一场体育比赛。
春秋时期最常见的战争原因的两种,一种是帮助别国的公子夺位。而另一种最常见的是之前被打败过要为之前的失败报仇。但除了这两种之外,史书上记录还有许多非常荒诞的战争原因。
在《史记》里记录了一场吴国和楚国的大战,而战争的起因是抢桑树。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主要是依靠一种在鼓舞士气方面的技巧取胜的。“擂鼓出击、鸣金收兵”是约定俗成的军令,按照当时的战争规则,一方擂鼓的话,另一方闻鼓声的话,按理也需及时的擂鼓应和,这样双方军队就可以开始冲锋厮*了。可是在这场战争中齐人三次击鼓,鲁人都没有作出应和,可以说是曹刿耍弄了齐人三次,仗还没有打,齐军就已经被弄得身疲力竭、士气低落了。其实,按照当时的战争规则来说,鲁国这样做其实是犯规的。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不愿趁楚军半渡与未成列而击之的行为,被许许多多人嘲笑为愚不可及。然而,这看似愚不可及的行为是深有根源的,这并非宋襄公的原创。这说明在宋襄公之前的很多战争都是这样打的,战争是有一定的礼仪讲究的,已经受了伤的敌人就不能再攻击他了,头发花白的敌人也不能抓他做俘虏。
齐桓公帮助燕国出兵征讨山戎,在齐军胜利凯旋后。燕国国君为感激齐桓公的恩德,亲送了齐桓公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齐桓公说:“我不是天子,按理来说,诸侯相送是不能送出国境的,我不可以对燕君无礼。”于是就把燕国国君所到的地方都割给了燕国。
这个要是放在今天,这不是白缺的行为吗?你帮人家打仗,到头来还割让自己的土地给人家?可是,这个在当时的人看来却是仁义的表率,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就纷纷拥护齐桓公了。
这种有规则,有时间限制,如同儿戏的“古之仁义之战”产生的根源何在呢?
首先,这个跟周王室的分封制有关,周王室所分封这些诸侯国其实大家原本都是亲戚、都是一家人。在周王室势力强大的时候,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轻易地就把其他国家给灭了,战争的目的是让对方认错。所以,要有规则与礼仪,这样才能让对方输的心服口服。
其次,更重要的原因是,各国的人口数量不足以占领与支配更广大的土地资源。我们看到什么并国三十六、灭国二十等等国家通常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点的国家。于是战争更多的就是竞技层面的事情了。
到春秋时期,虽然天子式微,各诸侯国相继崛起,但是由于在各大诸侯国之间还是存在发展的空间地带的,所以,才使得“古之仁义之战”在春秋时期还有很大的残留与影响,直到大兼并的战国时代来临,“古之仁义之战”就彻底销声匿迹了。
正是因为有这些原因的存在,才会使得春秋时期的战争如此奇葩。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