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展指南|千年龙门回眸,今朝中山相遇

一周观展指南|千年龙门回眸,今朝中山相遇

首页角色扮演造化在手更新时间:2024-05-11

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潘鹤与新中国雕塑研究展

展期:9月8日-10月8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1.2.3.4号厅潘鹤雕塑园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新中国雕塑史就是一部镌刻在石头、青铜上的共和国史。近百年来,中国雕塑家自觉地将个人的艺术探索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以及时代的主题结合起来,他们肩负着为历史立碑、为时代造像的使命,将民族精神铸就为不朽的丰碑,成就了无数的时代范例和个人经典。潘鹤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其艺术生涯几乎横跨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程,他的作品紧扣中国社会历史的脉搏,以精湛深厚的造型功底、质朴传神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人,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留下了鲜明的一页。本次展览将集中展示潘鹤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雕塑作品100余件,以及早期的水彩、油画、创作小稿等实物文献,力求完整呈现其艺术风格的全貌。展览希望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中国美术家创作的观念、思维方式、形式技法等,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实证材料,并以此展所提供原始材料为切入点,去探析艺术家个人视角与社会现实、艺术主题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关系。

融·合——两岸大学生艺术交流展

展期:8月26日-9月25日

地点:广东华侨博物馆

为促进两岸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广东海外联谊会自2014年起连续9年牵头举办“粤台学子中华情”系列活动。今年,广东海外联谊会联合广州美术学院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形式——“‘融·合’两岸大学生艺术交流展”,以艺术为桥梁为两岸青年大学生搭建艺术创作和交流交心的平台。借此开启每个人与社会间记忆的盒子,共同欣赏画作、相互交流思想、携手搭建桥梁,引领中国台湾新生代艺术家踏上这片承载五千年中华文明、焕发新时代蓬勃朝气的中国大陆,同时也让大家看见两岸青年缤纷多样的艺术,丰富各自的视野。本次展览呈现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大学生、硕士生作品60件,这些年轻的创作者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厦门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台湾清华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东华大学,他们携手创作、艺术同赏,在互动交流中增进彼此感情,产生共鸣,共同承担起弘扬优秀文化的责任。

清悦——王清丽、罗玉鑫双个展

展期:9月5日-9月20日

地点:陈树人纪念馆

本次览展将出艺术家王清丽的瓷画及艺术家罗玉鑫的工笔动物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本次展出的众多作品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创作者的这一追求,成为作品的立足点,从选材到表现,都不乏展现我们身边现实生活的佳作,也让不断创新的花鸟形象熠熠生辉,无论是王清丽的《雪竹》《竹·印记》《柿》《十二月花神盘》等作品,还是罗玉鑫的《悦影》《花间猴》《家园》《花花》等,都让中国花鸟画和瓷画在当代不断实验和延展的艺术语言探索上,融汇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精神在体系上的精进与完善,更加体现出了瓷画之光与中国绘画语言固有的感召分量。

白日梦

展期:9月8日-9月30日

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51号北岛创意园A302

本次展览汇集了12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作品。“白日梦”一词是幻想的产物,人们将美好的愿望或奋斗的野心投注于此,使得发梦者暂时脱离周遭而进入探索思考的状态。白日梦总被形同于荒诞,有种遥不可及的意味,但是现代人好像越来越不懂得做梦,只有两脚着地地生活才能够对抗虚无。事实上,存于内心的幻想毋宁说给乏善可陈的生活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内驱力,白日幻光不见得要被刻意屏蔽,有时它裹挟着渴望与勇气,最终成为灵感来源。这12位艺术家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在童话般的白日梦里,艺术家的自我意识与情绪畅意恣肆,仿佛打翻的颜料盘,想象汇聚流淌,梦中反而呈现更真实的自己。无论忧伤的、娇宠的还是反叛的,让观众在作品中回归作为生灵的自由,将饱满的自我降落在白日梦的安全范围,随着淡淡的呼吸,向内探索,无畏做梦,与艺术家共造一出白日梦剧场。

メ凉——橄榄山 山中树 有乘凉

展期:8月21日起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道新河浦三横路3号

七月中旬至八月初,标志着夏季三伏天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在古代人的生活习惯中,每逢这个时节,人们会携带着扇子、蒲团,并在公园或靠近水源的地方摆放躺椅,寻求凉爽,这成为了当时备受欢迎的社交活动。在这个背景下,橄榄山the hills与凡物·FANWU合作,共同打造了一个以“乘凉”为主题的展览,将“乘凉”这一行为视为一次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重新回归到最纯粹和本质的体验。通过将柳枝、橄榄树枝、芭蕉叶等中式园林元素融入到空间布置中,再加上来自历史长河中的无名器具和泛黄的服装配饰,展览为这一古老的习惯焕发出本真的光彩。

广州“HELLO AI”互动与新媒体艺术展

展期:9月7日-9月23日

地点:广州太古汇商场M层中庭L3层南玻璃盒及L3层空中花园

本次展览引入了澳大利亚多媒体艺术团队ENESS创作的九大互动艺术灯光装置“It’s not Rocket Science”,并结合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互动游戏及多项AI知识科普,为市民打造了集交互、科教与艺术于一体的展览体验。现场以外太空景象指代以AI为代表的虚拟科技世界,一座座光影变幻的艺术装置将化身成为AI世界的向导,其中“超现实建筑大师”“店铺造梦师”“音乐实验员”“潮流艺术家”与“艺术探险家”,不仅会为大众科普AI知识,更会带领大众透过即时演算的AI生成互动游戏,留下由AI赋能的珍贵一刻,展现与AI协同共融的图景。

怪兽阿佧“拾吓拾吓”20周年创作特展

展期:8月11日-10月15日

地点:荔湾区沙面南街4号

Monster KaR怪兽阿佧,是广州本土艺术家陈伟嘉于2003年信手创作出的一只为失恋疗伤的涂鸦小怪兽。它没有性别并且只会发出“佧佧佧”的声音,因此大家都叫它阿佧后来,阿佧成为涂鸦、服装及潮流玩具的艺术形象,相关文字、音乐、歌词及跨界创作被广泛报道认知,令观众产生共鸣。陈伟嘉受启发后以怪兽阿佧为蓝本,组成乐队创作出一系列有故事的治愈系音乐,希望通过音乐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审美可能和情绪归宿。此次怪兽阿佧20年创作特展名为“拾吓拾吓”,取自粤语词汇,放在呆呆怪怪的阿佧身上掩不住它的可爱。此次展览将在现场呈现2003年至2023年间阿作的演变历程及形象故事通过跨媒介、跨材料、多场景的垂直展示与共创环节,艺术家将怪兽阿佧背后的创作理念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大家。

——深圳——

画里中华 · 当代中国画大展

展期:9月6日-9月17日

地点:关山月美术馆

本次展览聚焦中国画里的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希冀通过对中国画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体系的价值重塑,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展览分为“画里传神”“画里新语”两大单元,呈现近七十位艺术家作品,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包括20世纪40至50年代出生的已成就卓著的老一辈艺术家、60至70年代出生的当代中国画坛的中流砥柱,以及80后、90后当代中国画坛的新生力量,基本代表了当代岭南中国画创作和研究的学术水准与整体面貌。其创研成果,提示了传统与现代的复杂联系及其价值结构置换的多种可能,也为进一步理解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格局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时代·肖像”油画作品展览

展期:8月30日-10月20日

地点:福田美术馆

肖像画作为一种独特的题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礼仪规制、审美取向,也能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面貌和精神气度。不同的时代总有那样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承载着那个时期的特殊记忆,哪一张面孔可以代表你心中某个时期的回忆?像1000个人心中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这个问题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回答,本次“时代·肖像”油画作品展将带领观众看看“画家”们给出的答案。

一瞥:肖芳凯的纸素院影

展期:8月26日-10月25日

地点:桥舍画廊

“一瞥”,看似转瞬即逝的一眼,看似混沌恍惚的画面,却“此处无声胜有声”。实际他的画更应该细细地看,细细地玩味笔尖上的“小趣味”。肖芳凯一如既往地用极小的笔触作画,每一笔却显功力,有生命,有洞天,无雷同。如今的水彩画有点有线,有圆有角,有玄有色,更有流动的“一洼清水”。近年来,肖芳凯主要致力于“风景”研究议题,从实践与理论角度介入,借由山水大物与庭园小景的视觉转化,勾勒当代情境下有关历史、文化及记忆的时空观念。在持续的风景实践中,他历经从影像式视觉叙事到图画式语言探析的确认,明晰了“笔法即思想、呈现即观念”的创作理念,逐渐拓展出不同媒介的表现方式,生成了虚实有度的风格线索。展览将呈现肖芳凯有关“风景”研究主题的纸本作品,其中既有属于媒介层面的拓展,亦不乏一以贯之的脉络延续,悄然演化出一种新的虚色质地,呈现了从视觉语言到文化观念转向的诸多可能性,据此构筑起有关“风景”研究主题的个体线索与风格迹象。

——中山——

“魏唐意象”龙门石窟艺术特展

展期:7月20日-10月22日

地点:中山市博物馆

香山(中山),向海而兴,长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洛阳,著名古都,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本次展览是来自洛阳龙门石窟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中山,也是中山市博物馆“文明之光”系列展览的年度力作。整个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入伊阙胜境”、第二单元“观龙门万象”、第三单元“品魏唐意韵”,共陈列佛像等22件珍贵文物,24件碑刻拓片,3件造像龛3D打印模型。这些饱经沧桑的造像、碑刻,仿佛瞬间就带观众穿越了时空,能与古人心灵相通,与历史真诚对话,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胜境、璀璨万象、意韵悠长。凝视北魏与盛唐文物,近观岁月的斑驳印记,探究隐藏的文明密码,感受先人的智慧情感。

——江门——

赤心如本——华侨华人文化视野下现实主义油画家余本研究展

展期:9月8日-10月15日

地点: 江门市美术馆1、2、5号展厅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承担起了“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建设。余本是中国第一代留学北美的油画家,香港西画先驱,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内地重要的“归侨画家”,他归国后主要在广东画院工作并曾担任副院长一职,为广东美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余本在艺术风格的吸收借鉴上从不设限,现实主义的米勒、库尔贝等诸位大家,印象主义的莫奈、雷诺阿等色彩大师,现代主义的塞尚、马蒂斯等艺术天才都成为他的营养宝库,孜孜汲汲,勤勉不懈。但他始终诚恳地关注社会现实,以一支画笔纯朴真挚地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现实,创作了反映海外华工生活的代表作《东方音乐》(后改名为《奏出人间的心酸》,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自20世纪50年代始,余本先生壮游南北,从风景写生入手,进行油画本土化探索,开辟新境界。风景从来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始终内蕴着人文关照,是时代生活的生动图景。他将中国传统的装饰性美术语言与水库、电网、电动交通和大面积机器耕作等新田野的面貌结合起来,反映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气象,这使他的现实主义艺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突破,自成一家。

——东莞——

春华秋实——岭南青年工笔花鸟画展

展期:9月7日-9月22日

地点:莞城美术馆

本次展览是“2023东莞·岭南艺术季:情境的转换”系列重要展览之一,邀请了62位青年工笔画家参展,共展出70件作品。在中国花鸟画版图上,岭南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次展览邀请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中山、肇庆、珠海、佛山、惠州、潮汕等地区逾60位青年工笔画家参展。他们用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花卉、动物等多种题材,抒发他们对岭南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当代工笔花鸟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探索创新。置身于典雅清丽的岭南春意里,从花开鸟鸣、祈愿幸福安康等画面中,观众能深刻感受到生命的盎然律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澳门——

造化在手——故宫、上博珍藏恽寿平书画特展

展期:9月2日-11月12日

地点:澳门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澳门艺术博物馆携手举办的清六家系列展览的最后一个展览。恽寿平,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又号云溪外史等,江苏常州人。据《国朝画征录》记:“及见虞山王石谷,自以材质不能出其右,则谓石谷曰:‘是道让兄独步矣。格安,耻为王下第二手’。于是舍山水而学花卉”。为了充分展现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潇洒秀逸的用笔和点蘸敷染,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的文人画情调和韵味,上海博物馆从馆藏百余件恽寿平及弟子、艺友作品中精心遴选出九十二件佳作参展,全面地呈现恽寿平在诗词、书法、绘画等各个方面的丰富绚烂的艺术成就。相信这些精美的文物,不仅能使澳门市民及中外艺术爱好者一饱眼福,亦为中国书画研究者提供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机会。

情·忆·盼-梁嘉杰个人艺术作品展

展期:8月4日-9月30日

地点:澳门望德堂区疯堂斜巷10号疯堂十号创意园

梁嘉杰出生于广东开平。本科毕业于2017年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修读美术教育专业。2022年硕士毕业于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修读教育学专业。现为澳门美术协会会员、澳门青年美术协会理事、澳门美术教师交流协会理事以及小学美术科教师。朱小蔓教授曾说过,情感是人的重要精神现象,探索情感,培养情感,树立情感。“情·忆·盼”艺术作品展分为三个部分,“情”讲述的是一段情感,“忆”讲述的是一份回忆,“盼”讲述的是一种期盼,希望借此引起观者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盼,更希望观者能够将生活工作中的压力释放,慢慢走过我们人生中每一个转折点。

形式背后:当代艺术的美学

展期:8月9日-10月15日

地点:澳门金沙艺廊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在不同时空的经纬上各自孕育着经典。法国美术史家福西永在《形式的生命》中提到“艺术的本质意味着创造形式。如果有模本,就不是创造。”千百年间推陈出新,艺术家们以独特的视角对时代提出哲思,创造出专属的视觉形式。形式背后可能是一个逻辑、一个观念、一个假设、一个提问——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和多元的文化景观中,本土艺术家也探索着个体处于城市(场域)感知的议题。借着本次展览,我们将探究艺术家如何能恰到好处地把某种隐喻性(意图)形化出来(图意),这或许会成为品读当代艺术美学的一把钥匙。

城市记忆生成器

地点:圣美基街32号地下-G32影艺廊

城市记忆生成器小程序,前后端全部自主研发的AI图像生成程序,不论是后端代码构架还是圆像生成效果数据库前端培养学习。算法逻辑为文本语言情绪分析算法配合色彩学图像生成算法系统,以艺术家自身的绘画风格为圆像基准参考,进行情绪评价生成记忆的抽象图像。它不同于市面常见的AIGC系统的关键词和具象表达。它更善于去通过不同语言表述去感知情绪并翰出更加艺术化的图像。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去实现艺术的表现。本次展览通过艺术的参与,重构了人和艺术家在社区艺术中的身份,也重新构建了社区中的人的身份认知。人们在这些宏大的城市建筑中忽略掉的点点滴滴,艺术家妄图通过作品把藏匿的、被忽视的记忆通过艺术的行动重新地构建出来,利用科技、空间和生活中的感受重新缔结城市与个体的新关系。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王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