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道(全)

考研之道(全)

首页角色扮演战天纪更新时间:2024-07-28

今年考研人数创新高,共457万。愚去岁曾走此考研之道,颇有心得。今将此托出,请诸君多多指教。

纲目

道与考研第一

一、道为何物

二、矛盾一体

三、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四、知己知彼

(一)知己

1.天命

2.志向

3.筹码

4.神

5.气

6.长

7.短

(二)知彼

五、造势

六、止于至善

七、合伙

学习之道第二

一、学习第一义

二、学之本末

三、学之功用

四、学环

(一)入

(二)存

(三)出

五、学法

(一)总则

1.专与博

2.学与思

3.多与少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二)细则

1.英文

2.政治

3.专业科

应试之道第三

一、信诚

二、应试必做

(一)真题求索

(二)做透真题

(三)出题自测

(四)正确成性

(五)修心

(六)虚拟考场

三、考试功夫在试外

道与考研第一

一、道为何物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是故愚所言非常道也。诸君勿以常道观之。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故道乃阴阳混一之物。大道无形无情无名,空寂自如,周行不殆。此为道也。

二、矛盾一体

道既为阴阳混一之物,则有阴必有阳。考研有动力亦有阻力。拼搏精进为动力,懈怠松散为阻力。此二者,互为一体,彼此共生。此消彼长。动力大则阻力小,动力小则阻力大。

是故须长保拼搏精进之心,勿使懈怠松散占精神高地。欲长保为拼搏之心,必要有使命感。即立一更高志向,将小我之志与时代大势相合。如此可获天之赋能也。

此内力也,有内力必有外力。内力乃我之力,外力则是境遇所造之力。如吾人登高,或见美景而劲足,或遇拦路虎而阻。若遇阻,吾人常为之苦恼。实可不必。阻力为动力之基。动力阻力互为一体,彼此共生。阳极成阴,阴极成阳。二者可互化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化阻力为动力者,真英雄也。

三、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之理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考研之路亦有春秋冬夏之变。所谓冬者,考研之意藏于心也。社会之需、周遭人物之感化,潜移默化中,已将考研之种埋入心田。虽此而未察,故不知。此为冬也。待到山花烂漫之春,深埋之种,破土而出,青嫩稚弱,宜深扎其根。所谓深扎其根者,乃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如不动之志也。而后谋局,择校、择业、规划作息。此考研之春也。春过则夏至。夏乃生长之季。宜脚踏实地,惜时如金,切行所谋。此时宜树忧患之怀。何故?兴之时亦藏败之因。世事无常,故须察四周之隐患,扼于未萌发之时。愚20年夏,尝与章彬、伯庸租房备考。此房格局一分为二,左右各一间,中间楼道,三人分眠,章彬伯庸同房,分床而睡,愚一人一间。此房进门见厕,厨卫相连,不善之所也。然时愚不晓风水,未见其不详之兆,故伯庸问愚去留之时,愚留之。向后之事多不顺。七月中,章彬兄外祖父故去,出一人,剩两人。章彬归。不久,吾大舅丧,母不可脱身嘱愚往。出一人,剩两人。归。不久,吾父肾结石手术,吾归侍之。出一人,剩两人。愚未归,章彬出而带军训。两人出,剩一人。吾归,出一人,剩两人……此即居处所召,故须常戒慎恐惧之心,夕惕若厉。

夏后立秋。秋乃肃*之季,外*草木,内*信心。回校后,常闻同学心态崩,模拟之无望,真真令人绝望。此时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巨浪滔天。而进退维谷之日亦别有洞天之时。须坚心。肃*过后,越挫越勇,屹立不倒者胜。胜宜立新志,持续奋发。反之,则将经验收藏,为日后再考之资粮。

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规律,非特一年之内,或于一月之内,乃至一日之间。人生如戏,万事皆空,唯有体验藏心。既已如此,且随洪流一同激荡,体会升降沉浮,忌得失心重,怕前狼后虎,若此,终难成事也。

四、知己知彼

考场如战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德尔斐神庙有言:认识你自己。世上难知莫过于“我”。知己乃知天命、志向、筹码、神、气、优长、短板。

(一)知己

1.天命

天之所赋为命。孔子言:五十知天命。知天命乃一状态,非特指年龄也。为师,愚之天命也。

天命可由言而知。言为心声。*二十有三以《心之力》震撼全校,三十有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由此可见,其天命不凡。

善生5言天命可由观相而知。天命亦可由专长、喜好而知。

知天命,慎择专业,使考研有所依归。若否,考研无非随波逐流罢。

2.志向

天命,天之所欲也;志向,我之所欲也。

立志须因时、因势、因家国而定。

所谓因时而定者,子曰:时也命也。夫子虽有治国之才,然终不得世用,至于汉方有董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谓造化弄人。是故立志须合以时需也。

所谓因势而定者,时势造英雄。改革开放之初,人民温饱未足,供食供器乃大势,此时造富宗庆后、黄光裕;物欲足而后供房,此时造富王健林、许家印;空间足而破壁垒,是故互联网兴,造富马云、马化腾。至于此时,财货丰而空间足,舞台已成,数字化将至,此其势也。

所谓因家国者,当今中华崛起,美国渐弱,吾等华夏子孙当顺势而为,助力复兴。华夏之大,差异甚巨。广东之势与东北有异,武汉之势与西安不同。广东土地贫瘠而东北肥沃,故广东改革创新以创生产,东北坐沃土而食。武汉中原之腹地,交通发达;西安历史之名郡,韵味悠长。各地之人当据天命而立志。因家者乃依家之所需而行。穷人家孩子早当家,此之谓也。

天命志向为人生归宿,若以考研为终者,多考研毕而失奋发之心,此人生所忌也。故志向天命,考研不可不知也。

天命志向,二者若能如一则最佳。若否,则设定主从,或天命效力志向,或志向为天命增翼。宜自忖度。

3.筹码

考场如战场,两军对垒,须知彼此筹码。筹码有有形和无形两类。有形如:地形、粮草、甲兵、军士等。无形的天时、人和。

考研地形乃所处之位。为家中顶梁柱乎?居校之要职乎?若为顶梁柱,考研允乎?若身居要职,可辞乎?

所谓粮草即经济。经济允考研乎?若不允,可造条件乎?若允,有限期乎?

所谓甲兵即所需之器具。证件、工具、资料。

所谓军士即自己。决心如何?出几分力?

所谓天时即是年纪。该婚嫁否?考研误终身大事否?影响生育否?同窗女者,愚问其何故不研。其曰:年纪至,若再读书,必晚婚晚育,此不利也。

所谓人和即人心之同异。一家人统一战线乎?师可助力乎?此人和也。

4.神

所谓神,即人神。神有清浊之辨也。心无挂碍则神清,杂念萦心则神浊。是故须保神之清静,以使高效。若是神浊,何以清?怨憎会爱别离,皆放下。放下则诸缘顿息,可得静也。

神清而后保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耗神。然考研不可不见、不闻、不思。诸君曾记稼轩有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乃我见青山,青山亦见我,如此则可保神矣。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也。我闻乐,乐以闻我。我嗅味,味亦嗅我。我思意,意亦思我。

*言,集精兵,各歼敌。考试亦如是,必要集奕奕精神,攻知识高峰之阻路石,占战略高地。所谓战略高地即知识核心,得一万事毕,握此核心如抓网之要,众知识皆一网打尽。

5.气

气可分气息,气色。

吾曾闻曾文公与战时与其家人言,战时相持,气愈沉稳则胜算愈大。是故气为考场之要。范增鸿门宴前观刘邦头有五彩之气,遂请项羽*之,故而有鸿门宴。鸿门宴刘邦走脱,日后果成天子也。人活一口气,成也此气败也此气。常人呼气,以胸腔为主,而以胸腔为主则过浅。故当深之,深至腹部。然深至亦太浅,庄子曰:常人之息以鼻,真人之息以踵,是故当归息以踵。归息以踵则全身气机通畅,气机通畅则身体康健。归息以踵若不可,归息于腹罢。

通气息而后还须常保好气色,合理作息,不宜憔悴身心。

6.长

长者有二,一为品性之长,二为学科之长。

品性之长,如有胸怀天地之格局,将此用于考研。长远规划,谋定而动。

学科之长,如专业课地基深固,则可少花光阴,多用于薄弱之处。

7.短

短者亦有二。一为品性之短,二为学科之短。

知长还须晓短。如意志不坚定,遇事易动摇,则宜坚心。将使人退却之事思想明了,谋想应对,防患未然。考研乃一场修行,补己之短,增己之长。

(二)知彼

知己还须知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知己而不知彼,则如渡河不知深浅,凶。

知彼乃知所择学校科目以往之报考数、录取数、导师等。此外,所考?如何考?为何考?亦须知之。

五、造势

《道德经》云: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故势有助成之功。雷军云:风口前猪亦能飞。此之谓也。造势乃造声势、形势。

所谓声势者,乃内外宣告也。对外宣告使亲朋师友知之。此外声势。谓之师出有名,或得助力。

内声势。愚以“深大中哲黄炳辉自立自律自强”录音为闹铃,每日清晨由此唤醒。此内声势也。

内外和之成大声势也。

所谓形势,亦可分内外之势。所谓外势,即须发衣着。须发长乎,常凌乱乎?衣物净乎?松紧适乎?冬日保暖足乎?凡此种种,细枝末节,然细节定成败,千里之堤犹溃于蚁穴,是故必重视之。此外形势。外形势以自在为旨,若有不自在者,当去之。

所谓内势即品势。品势,品格合研究生之身份乎?合将考学校之校训乎?深大校训“自立自律自强”,愚自立乎?自律乎?自强乎?愚皆未达。是故愚首立原则、立能力,依时作息少玩手机以自律、遇事先自决以自强。

六、止于至善

赵师旭州言:无完美之心止于至善者,无怨怀才不遇之资。考研亦须有至善之心。孔子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然求至善难达至善。何故?《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其乃右军醉时书,非醒时之作。待其酒醒,复写数次,皆不及也。醉时无所求,故能行云流水自然,有意为之笔下之鬼生焉。故无心自然方得至善。

七、合伙

考场如战场。孤军奋战,不如携手共进。闻鸡起舞,共逐夕阳,月下有人伴。寒风旁有暖,渡河相搀,同攀高山。然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而况同生死共患难之战友?是故须随缘。易曰:同求相求。因缘具足人自来。

《能断金刚》有言:欲求财先助人得财,此为播种。思想助人之情景,此为灌溉。若无灌溉,则种难生长。则考研亦如是。此孔子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

《金刚经》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云:“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金刚经》所言乃不住相布施,此无相布施非常人所能为,故仅供参阅。

然合伙须志同道合。若强凑,轻则分手,重则反目成仇。此等例比比皆是也。是故合伙不可不慎也。

学习之道第二

一、学习首义

道法自然。自然即道,道即自然。人乃自然所生,故必知自然。是以学习首义当学自然。明自然而后读万卷书,如虎添翼。不明自然,读万卷书似自筑坚牢,终生囚困。孔曰:“学则不固”,固则亡矣。元神为自然,识神不自然。学习当唤醒元神而非助长识神。元神觉则万事皆休,识神强则流浪生死。是故学当学自然。然,何为自然?寒来暑往,四季轮回,自然也;昼夜交替,阴阳消长,自然也。饥则食,渴则饮,倦则眠,自然也。今我等不饥亦食,何故?依三餐之俗也。不渴而饮,何故?“八杯水”广告也……凡此种种,多不合自然,不合自然则伪矣。伪者,人为也,多自食其果。吾亦尝伪,为“八杯水”而饮,为三餐而食,身受其害。而今已知自然,可谓亡羊补牢也。是故诸君亦当知己之自然。

一花一世界,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人身亦自然。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此子午流注也。独立不改,周行不怠,至死方休。先生蔡志忠《生命 觉者》自述,晚寝于日落西山之酉时,早起于星辰艳艳之子时,一日一馒头、二十咖啡,两包烟。此其自然也,至今未得一病。此其自然也。我言此例,非欲诸君效之,乃为言:人统摄于天地之大自然亦各有自身之小自然。当晓己之自然而顺之。

此学习之首义也。

二、学之本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论语》学而第一首句。今解此语者多据今而解,“学即学习”、“习即温习”,如此解之,夫子将无奈而笑抑或破口大骂:朽木不可雕也?今之正解者,唯韩师金英。韩师云:学者,觉也。此释与《说文解字》同。《说文解字》云:学,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蒙也。学乃蒙而觉也。此学之本也。蒙而觉,觉而行,谓之“学而时习之”。

赵师云:学有三境界:一曰挑错字,二曰学知识,三曰得智慧。所谓得智慧即觉悟也。智慧乃化难而进之能,乃生命之光,破迷途之浓雾,导偏航之孤舟。所谓学知识者,知其然也。如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此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知识也。最末者,挑错字也。此学之本末也。

三、学之功用

学有何用?学以致用!而今之教育,多无所用。今之国文既不可修身,又不可得智慧,仅多识千八百字尔;今之数学,函数方程,烧人肾气,白人乌发,众人学之多无所用;今之英文,四六过级而不可与谈与异域人,学之无益也。愚尝语同事曰:数学之于我,无用也。函数方程,买菜不必用,学之何益?若将学此之精力用之于相学、中医、命理,何其利哉。学相学,可自察自修,亦可辨人贤愚,可免灾祸,岂不美哉!学中医,可通经络之理,知草木之性,防疾济世,岂不妙哉!学命理,可知己顺命,规划人生,明时运吉凶,戒之在初,其非福哉?若我学国文之时而背四书五经,将学函数方程之时用之于命理,将学生物之时用之于中医,则我济世利人之能,定胜今千百倍矣。呜呼,往者不可谏,悲乎!时也命也。时也命也。如我之者,几亿人乎?为使后世子孙免遭此祸,当使因材施教切行于生,非空谈也。

而今我等多知行不一,何故?学无所用也。是故学当以致用。而欲学以致用必因材施教也。

四、学环

学环者,学习环节也。学环有三,一入二存三出。

(一)入

所谓入者,取也。学如路中拾宝,将宝收入灵台中,此为入也。入时当以无我之心,无论糟糠精华,悉皆收纳。学而后思,去伪存真。

所思者二:一者有我之见,二者无我之见。有我之见拘于“我”,难见出丘壑;无我之见可尽作者之心,见出天地。如《道德经》,今多以哲学、计谋观之;愚尝读韩师《内在小孩解道德经》、《道德经中的圣人》,知老子本义欲使人修真合道也。以此观之,多有所悟。老子所谓“国”者多指人身、所谓“民”者,多指思想,所谓“兵”者多指杂念。所谓一千读者有一千哈姆雷特,用于文学尚可,用之于经典则不可。何故?经乃恒久不变之典,所解之者千万,岂非掩埋本义?是故普世之经,当有准则也,切忌和稀泥。是故学当以无我之心观之。

既已无我,而后有我。入以前,须知何者已知,何者未知,何者欲知。愚尝语生曰:必知己之所欲也。此欲乃扪心自问后之真欲,非见色起心之假欲。见色起心之欲,如见香车宝马,而欲得,此见色起心之欲也。若扪心自问,为得香车宝马,可尽一切而求得乎?“不可!”则此非真欲也。真欲则可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真欲乃抛却万象仅存之一也。学习亦然。执一书或一文,其所言者或万象俱全、包罗天地,则我等所能取之者,不多也。若欲全揽,恐手脚之短促,不可胜也。一次取多,恐竹篮打水,不如一次取一,多次取多。此入之前,必知已知未知欲知。

入之时,如田猎,须有抓手。吾以思路为左抓手,以语式为右抓手。

思路,即行文脉络。因何以至果?无何以入有?由浅何以进深?抓取思路,如迷宫中得地图,则行走可成竹在胸矣。

语式,即语用方式。人之语式,各有不同。同表一意,阐述各异。如今言“吃早餐”,古以“朝食”言之。古文今文有异也。如佛家所谓“色”非好色也,乃泛指一切具色相之物,所谓“空”非无也,乃有而未见形也。此其语式。考研政治有政治用语,医学有医学术语,当明辨之。明了语式如晓迷宫中何处明,何处暗,则可无惧矣。

此入也。

(二)存

存者,记也。人,甚善忘。时心不在焉,欲为之事,转瞬即忘。艾斯宾曲线则示人忘事迅捷。而记之内核乃有所感。《易》曰:感而遂通。通则久。若心无所感,他人切肤深思之悟,于己不过过眼云烟,不可记也。吾人对深感之事,刻骨铭心,何也?因直抵本心也,触灵动魂,有所感也 。

而纸上之言,未亲历,何以存之?一曰重温,二曰勾连,三曰相合。

重温。一回生两回熟。《超级记忆》言:欲久记,学后重温、一日后重温、一周后重温、一月后重温、三月后重温、六月后重温则可终生不忘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曰勾连。勾连者,以定连所记也。今言记忆之书多如牛毛。《超速学习》一书言,记忆之书甚多,所言各异,异中之同乃勾连。所谓勾连者,以定连记也。如1,似笔,若要记西游第一灵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则将笔与之勾连,以想象为翅,以联想为桥,渡汪洋之海,翔西游之空。笔为定,西游第一为不定,以此记西游,则可想此笔非凡笔乃神笔,擘画四大部洲之位,详描东胜神洲之境。东胜神洲花果山有一仙石,得日月精华,化作石猴,居水帘洞而称王。逍遥快活,一时念及生死,道心开发,立志学长生之术,以逃轮回之网。独自撑伐往古洞仙山寻师学艺,漂洋过海,辗转南瞻部洲八九年,至西牛贺洲,拜菩提老祖为师,以形取姓孙,名悟空。此以定之物与不定之物勾连。愚写善生,曰8似葫芦,言坐;9似气球,论声。即此法,以定连所记。记《道德经》亦如是,以笔记体道第一,以葫芦记易性第八,以气球记运夷第九。

三曰相合。相合者,合灵魂也。愚为程凯课时,使其背《论语》,其背有十一二句,有一二句其所仅读一遍,而能背出,大抵乃夫子之言入其心,合其魂灵也。

此存也。《盗梦空间》言:真解一信息,便终生不忘。记之法门八万四千,大道至简,感之、解之,则能存也。

(三)出

出者,显化也。或显于生活,或书之以文。今之测验、实习,皆出也。学为入,习为出,一出一入,一阴一阳,道也。倪师传《天纪》之时,言学而后思,不懂就问,一问便知学思之深浅。五祖弘忍欲传衣钵,遂命门人作偈,观偈而知见性与否。提问、作偈之出不如生活之出。

赵师《斗争哲学》言:满清张佩纶,熟读兵书,才高八斗,气宇轩昂,福建与法国战时,炮声一响,衣裤未整而遁。熟读兵书,何以临战而逃?无实战之真知也。纸上谈兵即此者。是故赵师告曰:山中寻路找樵夫,勿找专家看地图。

知行合一,真知必能行。如人有羞耻之心,必不裸奔于街。知而不行者,假知也。如医者满身学识,而治不得一人,假知也。学、习亦如求医望诊。老子云:夫为病病,是以不病。学、习乃为知病,知己无明之病。无明,使人沉浮苦海、流浪生死。故学、习当以明心见性为宗,若否,考研何益?若明心见性,不识一字又何妨?六祖慧能非典范乎?是故学位,学、习之附属品,我等切忌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一入,一存,一出,出以检入,入以促出,如学之环,环环相扣。此学环也。

五、学法

学有万法,法无定法,贵在适己。学法分总则与细则。总则言专与博、学与思、多与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细则言英、政、专业课。

(一)总则

1、专与博

《三字经》云:教之道,贵以专。教学一体,教贵专,学亦如是。此专有三,一为精神之专,二为读本之专,三为目的之专。

所谓精神之专如悟空之金箍棒,得之则战力百倍,失之如丧武功。尝记儿时,乡人于日下以放大镜置纸上,见一光圈灼灼然,蓝中带白,纸片刹那即燃。而任之自然,终日不燃。读书亦如是,专心致志一心读过,意蕴填心;漫不经心,则虽眼已扫过,实则雁过无痕,与未读无异。是故考研必专心致志。愚读《吉祥经》时,多口诵而心不在,为革此弊,反复诵之,务求三百字,字字留心。闭目而诵,诵时如身临其境,以使片言不失。习得心专,方诵《道德经》。如此,效甚佳。其法门乃少字多诵。如读《论语》共五百章,则诵时先以学而第一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为习专之文,反复读诵,至字字留心,方读下文。荀子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读本之专。赵师《旭述》第一季言学之时云:*戎马生涯专读《三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彭大元帅只读《水浒》,横刀立马,横扫千军;关羽一心读《春秋》,五虎上将,忠义千秋。愚16年经谢师宝清指点,专读《弟子规》,读3年,亲证“定能生慧”。博杂不精,则根不深,蒂不固,难成参天大树。专而能广,一经通,百经通,此之谓也。

目的之专。读书、考研乃为明心见性,利人益己。此目的之专。

专而后博。专而不博,则易固执己见。学则不固,忧愁烦恼,多因执念所致。《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执天之行,所执者行也。若执念,则易沉浮苦海中而不觉。《清静经》云:上德不德,下徳执德,此之谓也。

博者有二,一者范围之博,二者学科之博。学科之博在精读专业,泛读其余。范围之博在读有字之书亦无字之书。无字之书,生活也。倪师云:有字之书已写明,善读无他。善读万象方为智慧。沈从文云:我读一小书亦读一大书。

2、学与思

学思一体,不可偏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易盲从,思而不学易入魔。是故《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时如空杯,尽盛其水;学后挑骨头,去伪存精。简言之先“无我”再“有我”。

3.多与少

所谓多,百经为多,融百经成一经则少矣。然一经亦多,损一经而成一语则少矣。一语亦多,结一语而成一字则少矣。

何为少,一字为少,扩一字而成一章则多矣。然一章亦少,增一章而成一书则多矣。一书亦少,展一书而致万卷则多矣。

此多少之辨也。翟博士云: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千经万典不过一语“观自在”。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孔子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此为学日益也。为道日损。儒曰:惟精惟一。释曰:万法归一。道曰:抱元守一。三家所求无非一也。故多则损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江海而后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何以无为?无心则无为。顺乎自然,用心若镜。事来则应,事去则静,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二)细则

1.英文

阅读所以不懂者,单词不知义也。是故单词为根。根深蒂固,参天大树有望。故记单词为最要。记词有法。词,其结构以词根为主,词缀为辅。是故必要知词根、词缀。

世无孤岛,亦无孤词。词不离语境,若离则莫知其意。所谓莫知其意者,乃其意繁多,莫衷一是。是故语境如厚土,载单词之花而繁盛。若离则枯,如摘外之金句。人若长于某一语境中,不学语法亦沟通无碍。是以学语言必有语境。语境有内外。外境难求,內境可创。创境有三。一曰多读二曰多译三曰多听。多读即多开声诵读,多译乃将所见之物、所览之文、所闻之言,心译。多听者,可多观美剧、多听英文歌等。此外,多背为要。谢师尝云:背百篇古文则可作古文。英文依然。教授王财贵《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云:英文堪背者《独立宣言》、莎翁十四行诗。是故欲英语佳,必大其词,增其境。而若为应试,多做题、背题、写作即可。

2.政治

政治,时事之政也。马哲,艰深之思也。时事取其大且新。马哲须理框架,熟之,细之。

3.专业课

专业课因专业而异。文理不同。理重理解,举一反三。文重记忆。而无论文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疫情网课时,一师云:一非数学专业之人,考数学之研。初读高数,不知所云。而后反复,至第七遍,豁然开悟。后高数为众之最。导师问其专业,曰:非数学。导师诧异。问其学,曰:无他,多读课本耳。多至七遍。此多读之益也。

考试实质乃于同一卷中,筛出优胜者。我等不必因一试挫而妄自菲薄,亦不宜一试胜而自矜自傲。宜坚定天命,无所畏惧。

应试之道第三

一、信诚

应试之道惟信与诚耳。应试之道何以信诚为先?若无信诚而作弊,岂非前功尽弃?高三之时,闻一初中牛人作弊,闻后其形象顷刻崩于我心。愚由是知信诚之要也。

所谓信者,自信也。自信乃成功之基石。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之淡定从何而出?出于自信也。自信,简而言之“我能”。纵使山呼海啸、泰山崩前,天裂地发,仍坚信可考研上岸。纵不上,亦坚信此后必上。不因贫富美丑而易此心,此坚心之自信也。

而信有虚实之别。以本领为基之信乃是实信,反之则为虚信。惟实信可以成事,虚信自欺欺人罢。考场如战场。知识如兵粮,而统帅乃慧性。是故应试当训己之慧性,且多存兵粮。积蓄知识,人人皆善。而炼慧性则有迷悟之别。依自性建立万法,此悟也。若否,则迷也。若要悟,且去读经,且去躬行,且以自然为师。

所谓诚者,淳真也。一心一意无杂念,脚踏实地望星天。若如是,诚则成也。若三心二意,难成也。惟心无旁骛,方所向披靡。欲得真诚,必要慎思善始。善始即是谋于未发,未发前周虑深思,谋定而后择,择定而不易,可以善终矣。欲善择,必知己。有人者,始择某专业中途而生易心,觉另一专业更适。此犹临阵换将,战之大忌也。此不己知而致。是故必要知己。知己方能适己,适己而诚生焉。

此信诚之义也。

二应试必做

(一)真题求索

求乃探求,索乃穷究。

何须求索?真题隐秘之校甚多,故须求索。若非真题,做之无益,且误人以假为真。插本之时,愚做红本甚为认真,后遇真题,方之红本之伪,悔恨不已。是故做题必做真题。真题求索,或于淘宝中、或于上岸师兄师姐处。求得真题还须穷究真题。穷究者三:方式、重点、趋势。

所谓方式,即考察方式。把握题型、分值、提问方式。

了解题型。吾未知专业课(《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题型前,以为其题型如政治一般,有单选、多选、简答、分析,实则相差甚远。专业课无选择,简答与论述定有,名词解释或有。差之甚远,若不知之,何可堪也?

分值。以分决策。如政治,选择题占总分半壁江山。故选择题乃战略高地,必夺占之。若不高分,何异于珠峰自掘大坑,直掉平地?故做选择求稳、求准。细心、耐心。有疑之选项,须多读慎析,寻出解题锁钥。

提问方式。政治之问不过“如何理解、为什么说、该怎么做”。故答以“是何、如何、为何”而已。

重点即常考点。书厚而卷薄,故考试皆有重点。知重点而数练之,可无忧矣。把握重点再全面,考试常有变,重点或不考非重点或考 故重点而兼全面则无偏。

趋势即考察走向。凡事之进皆有道可循,故太宗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考试亦如是。以古为鉴可明趋势。顺势而为,可乘风破浪;逆势而行,无异逆水行舟。

知方式、懂重点、明趋势,以果决行。所谓以果决行即考什么,做什么。练熟重点练熟,延至非重点。即有的放矢全面铺平。

(二)做透真题

做乃求索之深入。若止于求索而无实行,便如走马观花,见之不真。唯深入虎穴,劈波斩浪,方得见真面。

做题有初做、复做之别。

初做,可不看书而测。做时将所思、所疑写下,则可将盲区寻出。向后看书可直取不解。

初做后复做。初做乃由问而寻解,再做则可解而观问。如此必有所悟。

复做再复做。何故?为提速。考场一寸光阴重万金,有质无速徒有其质,有速无质不如不速。是故当质速相当。故须复做再复做。如此若还有错必要追根溯源。反思二过之根。此外还须设身处地。如做15年真题,则设想身处14年之世情,以此做题。可会命题之意。

(三)出题自测

求索知趋势,做题有所悟。所知所悟,见于何处?见于出题自测。出题难,难于无中生有;出题易,易于可仿效。仿效真题,举一反三则可自成真题。此真题较于淘宝所购,更为真切。淘宝所购之题皆有偏移,此就我所购之专业课中哲与西哲而言。政治、英语购之亦可。

(四)正确成性

牛顿惯性定律言:物皆有保其动态不变之性——惯性。

据此定理,可于临考前一周,重做真题,使正确成为惯性。临考前一二时亦可做题,保此惯性,利得高分。而我等考前多看题不做题,效益不如做也。

而正确惯性之大小关乎定力。若心不定,考试高压之下,则易错。故必修心。

(五)修心

修心以修静为本。《清静经》云:一念不起谓之静。静,有静中之静,动中之静。静中之静,如打坐,此非真静也。动中之静乃是真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行走坐卧皆如坐禅,心不染境,则是真静。

然何以修静?

心安而静。安于何处?安于良知真心。求安以真为旨。知己之不足,悦纳之,爱己如爱美色,可矣。然真之心乃无心。无心则无念。我等凡夫杂念纷扰。韩师云:不怕念起,而怕觉迟。此心静定,反观自心,则可止念。

然无念亦不济。《六祖坛经》云:此教门立无念为宗,世人离境,不起于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离二相诸尘劳;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是故念与自性一体如灯与光,一体不二。此修心之法门也,无念为宗,自性为念。

(六)虚拟考场

无战时,军常演习,何故?为使军士获战斗之心也。军训以练技,演习以炼心。清末张佩伦熟读兵书,才高八斗,气宇轩昂。福建与法战时,衣裳不整,逃二十多里开外。何故?无实战之验也。虚拟考场旨在超前经历。练习如考试。备题,定时,如置身考场。略紧张,手心冒汗,姓名、准考证号、贴上条形码皆善。总览全卷,写出要点,划分时间,定策略,一步步答题……

练习如考试,方能考试如练习。心无挂碍,发挥自如。

三、考试功夫在试外

陆游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理,考试功夫亦在试外。答题无非解出题中之意、言外之意。生活中与人谈,解人意、顺人心,悦人心。亦如解题。

此外应试须习二心。淡泊心、谨慎心。

淡泊心。不以物喜,不宜己悲。喜则以忧和之,不致生悲;悲则雄心激之,不致颓唐。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常有淡泊定慧之心,虽黑云压城,大敌将临,亦无所畏惧。如是,考试即如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谨慎心。《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即教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戒慎恐惧。日常谨言慎行,考试亦不致错漏百出。

此应试之道也。

考研之道,大道至简,无非“知天命、背多分、做真题,反复做”十二字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