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具盲盒”背后的“盲盒经济”

浅析“文具盲盒”背后的“盲盒经济”

首页卡牌对战斗三国群英汇更新时间:2024-08-02

点击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不一样的考试升学资讯!

开学季,当家长们走进文具店准备给孩子买些文具用品时,发现摆在店里最显眼的主打产品居然是一个个小小的“盲盒”。

从玲琅满目的文具到玲琅满目的文具盲盒,这里边究竟暗藏什么玄机?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文具盲盒却引来了家长的反对?今天指南君就来深挖一下“盲盒”的世界。

一、什么是盲盒

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款式(属性、内容)的商品。盲盒起源于日本的“福袋”。日本商家在新年前后,将多件商品装入布袋或纸盒中进行搭配销售,这种袋子或者纸盒就称为“福袋”。商家为了提高福袋的吸引力,会在里面装入高于福袋售价的商品,但同时也会将滞销品混入其中,因此消费者购买的福袋实际价值是随机的,完全看个人的运气。

随着日本玩具模型市场的兴起,与福袋类似的扭蛋(一般是把多个相同主题的玩具模型归置成一个系列,分别放入蛋状的半透明塑料壳里,并添加相应的说明书然后放到对应主题的扭蛋机中,通过投币或插卡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售卖的商品)玩法开始崛起,并在日本历经数十年依旧热度不减。

2004 年,日本玩具公司 Dreams 推出了Sonny Angel,以盲抽(即我们所说的盲盒)为主要售卖模式,并在系列产品中加入了“限量版”和“隐藏款”作为饥饿营销元素。每一个Sonny Angel的迷你手办系列都包含12个不同造型的产品。他们被包装在看不见具体款式的全密封盒里,只有拆掉包装才能得知。这样的销售方式在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获得的乐趣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销量。Sonny Angel以其可爱的形象快速地切入了年轻人的消费市场。而盲抽带来的重复产品,也促进了其在二手市场的流通。

盲盒和扭蛋都具有随机属性,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包装方式、售卖方式和玩法上。

二、万物皆可盲盒

在日本深受喜爱的扭蛋没有在我国流行起来,反倒是盲盒成了国内商家眼中的摇钱树。在经历了最近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国内的盲盒热潮从玩具产品渗透到了各类消费产品中,文具、图书、食品、洗发水,甚至推出了与考古结合的文创产品。

2020年底,河南博物院的盲盒火了,一时间供不应求。戴上白手套,拿上洛阳铲,在家体验“考古”的快乐。

考古盲盒

今年4月,同程旅行发起了名为 “机票目的地盲盒”活动,吸引了超过1000万用户参与抢购。连目的地都不知道,这才是真“说走就走的旅行”!

三、盲盒的消费心理

盲盒能够如此轻松地俘获人心,得益于其满足了消费群体的多种心理需求。

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和刺激

当你在购买商品时不能准确得知其具体款式时,消费就变得像抽奖一样,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惊喜和刺激,“隐藏款”、“限量款”的加入则大大增加了拆盒的乐趣。这种体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稀缺的,甚至可以对抗现实生活中的不快,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花几十元就能获得快乐,看似廉价,但一旦赌性心理、收集欲和占有欲无法控制时,开销就会几何倍数增长。

满足现代人的社交需求

当一位同学或朋友开始拥有盲盒产品之后,就会引起周围人群的关注,由社交网络形成的盲盒粉丝交流圈带来了盲盒的裂变式销售。在这样的圈子里,炫耀个人的盲盒收获不仅可以彰显其对该亚文化的热衷程度,同时也显示出了个人的经济实力、身份和社会地位等。长此以往,盲盒交流很容易从单纯的爱好演变成一种攀比、炫耀的消费行为。

投资盲盒的收益期望

与获得个人心理上的满足不同,还有一部分人群将购买盲盒视作一种投资行为。对于手办类盲盒,精美的造型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某些消费者并不想体验“不确定的快乐”,只是单纯地想获取某一款作为家中摆件,或者当收集爱好者只差某一款就收集齐时,这时被人为地确认了款式的二次销售便有了市场。投资者正是瞄准了盲盒商品的二手市场,隐藏款可以高价卖出,普通款也不至于亏太多,还可以将拆盒过程拍摄成短视频或在线直播收获人气......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真正实践起来未必能够得偿所愿。

四、盲盒对青少年的危害

盲盒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来自于消费过程中的赌徒心理和社交过程中的攀比、炫耀行为。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极易深陷于这些不良心理。试想一下,一旦同学中有人购买了某款盲盒,并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展示,盲盒热就有可能在班级甚至是学校范围内引爆。而如果这种盲盒又存在“隐藏款”,后果可想而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盲盒消费还停留在文具、卡片这些领域,但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危害隐患。有的孩子为了能获得隐藏款文具,将自己的零花钱全部用在了购买盲盒上,甚至撒谎向父母索要零花钱。一方面文具盲盒价格“虚高”,增加了消费支出;另一方面文具被重复性购买,造成了浪费。

与此同时,一些文具盲盒虽然好看,可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给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五、文具盲盒会长久吗?

已经有家长注意到了盲盒文具对青少年的危害,并开始呼吁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未成年人消费盲盒(盲盒玩具或其他盲盒产品)能被监管吗?也许我们可以从同样利用了“赌徒心理”的食品夹带卡片和网络游戏抽卡中寻找答案。

三国、水浒,你集齐了哪套?

一提到“三国群英汇”和“水浒英雄传”,相信很多80、90后都会不禁感叹,“啊,童年!”。现在想想看,如果把“碍事”的泡面去掉,不就是 “三国卡”、“水浒卡”盲盒吗?那时候,“拿卡片扔面饼”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再想想,是不是有点前段时间被点名的“倒奶打投”那味了?

反对儿童食品中夹带卡片的呼声一直都有,但并未落实。通过2020年正式公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儿童食品中添加卡片和小玩具并未被禁止。

2000年时,卫生部发出过一则紧急通知,严禁在食品包装中混装直接接触食品的非食用物品,原因是在市场检查中发现,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将塑料戒指、手链、玩具手枪,甚至废旧注射器等混装在食品中包装出售。这些物品直接与食品接触,造成食品污染,危害消费者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通知规定,“定型包装的食品中,不得放置任何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非食用物品,但与食用方式有关,且符合卫生要求的餐饮具等物品除外”。

可以看出,该通知的出发点是食品安全,比较直观的影响,就是之前直接放在食品包装袋里的卡片需要单独套上一个塑料包装,以避免其和食物直接接触。

网络游戏抽道具究竟禁没禁?

2010年,我国文化部出台了《网路游戏暂行管理办法》,并于2017年进行了一次修订,文件规定“不得以随机抽取等偶然方式,诱导网络游戏用户采取投入法定货币或者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方式获取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最终,在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中,《网路游戏暂行管理办法》于2019年被废止。

随机抽取的道具获得方式同样利用了赌徒心理。而2010年,那时网游的主战场还在PC端,氪金抽卡还未流行。当手游时代降临后,抽卡模式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市场的验证,备受游戏厂商青睐。随着《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的废止,目前对网游的监管只剩下和未成年人有关的规定。

2019年10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了未成年人单次充值限额和单月的累计充值限额。而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获得再次升级。

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推断出,利用赌徒心理的营销手段无处不在,也很难被贴上违法违规的标签。

2020年底,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工作人员私自拆盒事件将泡泡玛特和盲盒产业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专家认为盲盒的销售模式处于法律灰色地带,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有奖销售的限制条款以及可能涉嫌变相赌博。盲盒产业能否被监管还有赖于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完善。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监管盲盒(包括文具盲盒)可以先从“硬件”抓起,如产品质量、产品定价等。“隐藏款”的获取概率也应当像中奖率一样进行公开。而作为盲盒“软件”的消费心理,则需要通过家长、学校及社会的正确引导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其中。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喜欢的朋友欢迎多多关注、点赞、收藏和分享哦!

指南针升学,专注发布优质图文内容!

有料老学长,为你提供视频版的政策解读和填报技巧分享!

声明:本文内容为“指南针升学”创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作者及时更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