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日游方案攻略30——大兴国寺、桐埜书屋

贵阳一日游方案攻略30——大兴国寺、桐埜书屋

首页卡牌对战雪居之地安卓版更新时间:2024-10-24

没有把这两个地方纳入青岩篇,大兴国寺在青岩的路上,公交车很方便,桐埜书屋很偏僻,确实无法一天游玩,除非是青岩二日游。也包括个人的一些失误,遗忘了桐埜书屋,外地的游客可以只去大兴国寺就行了(在去青岩时顺路去也可),桐埜书屋路程过僻实在不便,只适合自驾的人。我前后去过两次,都是在没有仔细阅读周渔璜个人相关的资料情况下去的,就走近周渔璜的故居,我几乎是怎么进去的,怎么出来,在写这篇游记前,我开始慢慢阅读周渔璜的人生故事,也确实觉得遗憾,对于一个参与编纂的《康熙字典》和《贵州通志》的学者,真该有个重新认识的开始,旅游的更深层面的意义,去了解历史中的名人,他们功成名就的经历,感受下他呼吸的方圆之地,寻找故事主人翁有交集的片段实物, 有感悟、有追逐的人才会享受精神层面的快乐。

我在读大兴国寺的文字前,读到一个叫“普安寺”的地名,文字中解释普安寺原址在大十字附近,因为只是一句话,没有过多的介绍,我一直在查有关普安寺的资料,确一直没有资料证实它的存在,我在想是不是记录有问题,当我在读大兴国寺的资料时,其中出现“普安堂”的字样,地址也重合,我想终于有一致的数据出来了,普安寺应该就是大兴国寺,很多东西还是记录得有欠缺,一个新朝代诞生时,会抹去旧朝代很多痕迹,我们的历史就是在某些意识形态中被斩首了,有些事考验一个民族的胸怀在哪个位置,是高点还是低位,这个选择往往介入政治就会走调。贵州这个省建省是在明朝,明朝之前它并不是个独立的省,它分属于云南、四川、湖南、广西,明朝时才建省开始正式管理贵州,所以,贵州文化有多元的趋势,靠近哪个省就接近这个省的文化特点。

每每读到某某寺“挂了”,真的很难受,尤其是大道观,这可是个从元代留存下来的道观,贵阳元代能保存下来的东西不多,而且以寺、庙为主,想想有多珍贵。大道观也称崇真观,是贵阳已知的最早的大型公建,观内有大殿、神像、殿外有石碑、石坊等。殿内藏有道教重要文献《正统道藏》,这是一部5300多卷的巨著。然而,这样的一片古建筑群和所藏古文献,却在1939年日机的轰炸中毁于一旦。而大兴国寺也是和大道观同样著名的贵阳又一古建筑,虽然是异地重建,但也绝非易事,所幸它有了再生的机会,愿为它献上虔诚的祈祷。我对禅宗文化至始心存敬畏,这是许多人的精神需求,信它的人得因果,别人如何看它不是我要改变的,我的心中它就应该是 “净土” ,只有它纯净,佛性的慈悲才能让人有所得,人性的快乐在单纯。

大兴国寺

大兴国寺(附武庙)原名大庆寺、大兴寺,原址在今达德小学北侧的小公园处,建寺至今已逾600余年,是贵阳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今天原址上的大兴国寺早已不存。

据《贵阳府志·祠字附记》,元至正年间(1341-1668年),庐陵(江西)商人彭如玉创精舍,名普安堂。后僧人真贤继承其业,拓故址建大雄殿、毗卢阁,庄严设像,遂名大庆寺。1942年,日机轰炸贵阳,寺庙遭毁。幸存铜钟一口,铸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高4尺,余纽长一尺五寸,口周一丈六尺,重1500余公斤,现存弘福寺。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游僧南宗来到这里,修四大天王殿、山门、寮舍,塑西方三圣等。经镇远侯顾成改赐今名。

明永乐八年 (1410年),贵州宣慰使奏准设僧纲司于此,授住持慧智为都纲,政府在贵州设僧官管理佛教至此始。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寺僧法印赴京师请得朝廷颁发的《大藏经》6350卷运来贵阳,巡抚郭子章为之建阁收藏,南充黄渝德辉书额“龙轮宝藏”。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巡抚阎兴邦重修关圣殿。据《贵阳府志》载:“大兴国寺在府城中大街,武庙居其中。有头门、二门、两庑,旁为诸佛殿。”此为大兴国寺之名见于地方文献之始。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巡抚阎兴邦重修关圣殿。雍正年间,增修毗户殿。乾隆年间,重修大士殿、孟兰殿、三元宫。

清雍正年间,修毗卢殿。乾隆年间建大士殿、盂兰殿、三元宫。道光十四年,建准提殿。

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毗户殿,十八年(1838年),重修准提殿,内供奉明抚郭子章木主。寺内有灵泉,贵阳八景之一的“灵泉映月”即此。

因大兴国寺为贵阳最早营建的佛教寺院,恢复迁建大兴国寺的愿望,是许多虔诚于禅宗几代人的心愿,在省佛教协会会长、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等机构的共同支持下,弘福寺方丈心照大和尚秉祖师之遗愿,应四众之劝请,组织迁建大兴国寺。根据建设大兴国寺总体规划, 2010年,在花溪区青岩古镇小西冲重建大兴国寺。新大兴国寺占地面积1333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360平方米,殿宇建筑基地面积16577平方米;资金总投入2亿多元。

大兴国寺于2010年4月30日奠基,历时五载,功成告竣。先后建成大山门、放生池、天王殿、观音殿、藏经楼、大雄宝殿、钟鼓楼、方丈苑,以及盛世宝塔、九龙壁、法堂、客堂、五观堂、素餐馆等建筑。寺院殿阁雄伟,结构典雅,廊庑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雅,庄严恢宏。进入寺内礼佛观光,令人有梵宫深邃,庄严肃穆之感。2016年9月6日上午,海内外高僧云集大兴国寺,重建落成全堂佛像暨盛世宝塔开光法会,重现大兴寺的精典盛况,心照大和尚荣膺大兴国寺中兴第一代方丈升座仪式举行。

大兴国寺为特别值得一看的新式寺院,体现现代设计的时尚与古朴禅宗文化融合的美感,并不仅仅是只有古老的东西值得一看,现代的禅宗建筑也非常美。

交通线路:

1.公交203路:火车站至青岩,大兴国寺站下;

2.公交210路: 青岩至花果园中央公园,大兴国寺站下;

tip: 花果园乘210,可在大兴国寺下,游览完毕再乘公交210至青岩下。

青岩黔陶桐埜书屋

周渔璜(1665-1714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翰林院士,字渔璜,号起渭,一字桐野,别号载公,贵阳黔陶乡骑龙村人,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桐埜书屋,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花溪区黔陶骑龙村,为周渔璜少年时读书处,始建于康熙初年。现在的桐埜书屋并不是原物,而是1992年另址重建的。书屋原为穿斗式悬山顶建筑,坐南朝北,面阔三间,位于该地原龙标寺内,龙标寺后垮塌损毁。

走过仰贤桥和石牌坊,很快就见到桐野书屋,整个建筑由影壁、正房、右厢房、草亭、荷花池及慧泉组成,院内还有书屋遗址留存于此。整座院落林木葱郁、流水涓涓,空气清幽。

桐埜书屋背后是一个有名的家族“周氏家族”,一个大家的没落和一介学子的人生之旅。

明朝洪武年间,周氏家族的先人周可敬随傅友德南征,被封为正印长官,世代管理白纳长官司,清初推行“改土归流”之后,周氏权势随之削弱。但周氏家族很快在文化上又走向了鼎盛。康熙年间,周氏家族走出了两位世家名人,周渔璜和周钟瑄。

骑龙村里现存的周家故居的门楣,虽年久失修。但细看还能从木制的门头,垂柱的雕花,看出清代大户人家的院落,门梁中间有牌:周渔璜故居,离村子500米的地方就是桐埜书屋,书屋旁是一幅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屋后山顶原是一座庙,现在仅存巨石垒成的地基了,庙毁于文革时期。

周渔璜是贵州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先贤,先后任翰林院检讨、侍讲学士、乡试考官、钦差大臣等职。他在京都翰林院时参与编纂的《康熙字典》和《贵州通志》。要知道《康熙字典》是部堪称清代学术最大成就的巨著,也堪称国宝。周渔璜还参与编纂了《皇舆表》、《渊鉴内涵》等作品, 被时流推崇为文坛精英,流传在世的个人作品有《桐埜诗集》。

位于花溪青岩思潜村蒙贡寨的宫詹古桥,建于康熙五十七年,是周渔璜捐资倡建,贵州历史上唯一一位武状元曹维城,为其亲自书写碑记。

周渔璜才华横溢、为官清廉、人格高尚,康熙五十三年(1714),他在北京病危时,向家人留下遗愿:一是将自己在北京樱桃胡同的住宅捐献为“贵州会馆”,为来京的贵州人士提供憩息之所;二是献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嘱托家人重修桐埜书屋,让骑龙寨的农家子弟有读书之处;三是要求父亲和弟弟修建一座骑龙到青岩马路之间的高车桥,以便利山乡与城镇的交通;四是希望家人在骑龙设 立义仓,以便灾年时救济家乡父老。这种体恤民困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

“桐埜书屋”匾额为著名学者、书法家戴明贤题写。走进大门,书屋分上下两层。一楼陈列着当年周起渭用过的物、读过的书以及他的部分著作,堂屋中央为主人周起渭和夫人的画像,斯人虽去,物见踪迹,仿佛过去的痕迹不曾消失。书屋右边的山脚有一泉,名字叫“慧泉”。书屋古香古色,墙壁镶嵌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左边无围墙,可以看到一茅草亭,亭外是一片荷花池,更给书屋平添一份幽静。后山还可看到一些残垣断壁,山脚还有一口惠泉,残垣断壁应该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石谱寺遗址。

周钟瑄

周钟瑄(1671-1763年),字宣子,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康熙三十五年举人,

今天在台湾的嘉义市,有一处自创建以来就没有断过香火的三百年城隍古庙。古庙中不仅供奉着城隍、妈祖等诸多神像,其正殿一直供奉着周钟瑄像。2006年起,嘉义市政府专门设立了“周钟瑄纪念日”,每年举行秋祭、“周钟瑄论坛”研讨会等系列纪念活动,以纪念这位来自黔地的清康熙年间诸罗县令。(图片来自网络)

周钟瑄也是周氏家族走出的精英式人物,为周渔璜的族叔。康熙十年(1671年)诞生于花溪骑龙寨中。早年失去双亲,在叔父家就养,从堂兄读书,弱冠即有文名。贵州巡抚卫既齐、督学道华章志皆奇其文,于是选拔其入贵阳府学深造。康熙三十五年(1696),周钟瑄中举,次年北上京都,再试文场,会试败北。

周钟瑄返乡后闭门苦读,后其走出家门北上谋生,先后入山西督学高其倬、江南督学张志尹与顺天督学周起渭幕府,从事校阅文稿工作。其见识高远、才高学博,所交名儒无不为之赞赏。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周钟瑄补官出任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期间,他注重地方文物景观建设,捐银扩建文庙,修缮宋代名臣李纲的祠堂;废除旧弊陋规,颇受民众赞许。

台湾收复后,周钟瑄奉调台湾任诸罗知县。黄智贤女士有一期视频,专门介绍周钟瑄,她强调当时的诸罗县面积几乎占了今天台湾一半的区域,周钟瑄管辖的嘉义一片荒凉,他“建学宫,修城隍,筑木城”,打造了一座新城。教导民众耕作、开渠,筑塘堰等。数年之后,昔日的荒地都成了良田沃土。农业发展了,民众的生活亦逐步改善,无人不对周钟瑄感恩戴德,颂其善政。他在乡间设立义学,教高山族同胞学习官话,挑选良才入学就读。在他的关怀下,诸罗文教渐渐兴起。

周钟瑄对诸罗的制度、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十分留意。为了记录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他政务之暇,纂修成《诸罗县志》十二卷。《中国地方志词典》对此书有评:“ 清代官修的台湾地方志,以《诸罗县志》最为学人推重。”

在其离任后,士民为其立祠塑像,赞“周公” 恩德。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乱事又起,清朝赶紧派遣周钟瑄去台湾。他带头捐款,稳定粮价,修废革弊,安定民心。雍正六年(1728),周钟瑄改任荆州知府,革除当地陋规,捐输充实仓廪,受到民众好评,然而遭到上官的嫉恨,最终离开官场告老还乡。

自驾路线:

1.从贵阳出发,沿贵花大道前行,经花溪,过青岩,再入黔陶,全程大约47公里。

2.经二戈寨,过孟关,穿过孟关林场,再进黔陶,全程大约37公里。

宫詹桥

青岩蒙贡寨附近,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桥头位置有石碑,古桥为三孔的石拱桥。桥畔有两块清代的石碑,记录下古桥重建时的碑记。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为周渔璜捐建,武状元曹维城书写修建碑记。嘉庆十四年维修,翰林院检讨、浙江道监察御史何学林撰写《重葺宫詹桥碑记》。较清楚的石碑上,反复提到的“先生”就是周起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