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特工2》又爆了!
《王牌特工2》的国内票房,到今天下午4点,已经超过了4000万。在此之前,这部豆瓣7.4,在北美评价两极分化的霸气间谍片续集已经横扫北美、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全球56个国家及地区票房冠军,全球票房超过2.5亿美元。别管影评人说什么新意欠奉,观众照样挤爆了影院。
20世纪40、50年代,英国导演希区柯克在进军好莱坞之后,开创了间谍惊悚片这种亚类型电影,而这又激发了英国人弗莱明的创作灵感,他写出的作品就是后来名扬全球的007系列,这个系列的改编电影直接推动了上世纪70年代英国间谍电影的兴盛,到了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拍出了《007之黄金眼》,重新“复活”了这个著名的系列,而在近几年007系列也显出疲态的时候,好莱坞最善于解构的英国导演马修·沃恩又将英伦间谍风重新打造成了新的爆款。
《王牌特工2》正是将好莱坞和英伦间谍电影融合再造的最新产品。
作为欧美电影最经久不衰的类型,间谍电影一直出现在大荧幕上,也不断创造出新的佳作,但这也制造出某种混淆,观众时常分不清英国间谍电影和好莱坞间谍电影,因为它们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么,好莱坞间谍电影和英国间谍电影到底有哪些区别?两者是如何暗暗角力,又是怎样相互成就的?为什么荧幕上最著名的英国间谍都是好莱坞打造的?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理解:
《王牌特工2》凭啥这么牛?
《王牌特工2》:一封好莱坞英国导演写给英国间谍片的情书
《王牌特工2:黄金圈》的全球首映选在了王牌特工们的“故乡”——英国伦敦举行。对影片导演马修·沃恩来说,这仿佛一次荣归故里:一个英国导演在好莱坞取得了事业成功,并且成功重构了年少时深爱的英国间谍电影。
《王牌特工2:黄金圈》剧情紧跟前作,讲述英国特工本土总部被毁后,携手美国同僚,与新反派作战。第2部延续了该系列大获好评的英伦风,又加入更多美国元素,例如由好莱坞明星查宁·塔图姆出演的“美国牛仔”。
影评人认为,“王牌特工”系列的成功,正是因为给沉闷老套的间谍类型电影带来了“反类型”的新意。电影里加入了对大量过去同类型电影的恶搞与调侃,尤其是对同样出产于英国的经典系列“007”大量的戏仿桥段。
例如:男主人公深入敌人老巢、一通狂欢式的大乱斗结局、在结局时突然露出真面目的反派美艳女郎,甚至包括007电影中层出不穷的特工总部独家研发的秘密武器。
反类型手法对于马修·沃恩而言早已是拿手好戏,令他在好莱坞一举成名的《海扁王》,改造的正是传统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而在《王牌特工》中,他又完成了对间谍电影的致敬与反讽。
对于这样风格,马修·沃恩认为他从过去的间谍电影和剧集中吸收了很多经验,而电影包含的那些戏仿桥段是自己写给过去间谍电影的一封情书。
不易为人发觉的是,英国人马修·沃恩也在电影中悄悄为“英国间谍”出了口气。系列连续两部都将反派设置为美国人,而且都是由塞谬尔·杰克逊、朱丽安·摩尔等好莱坞大牌明星来出演,对此马修·沃恩调侃道:“有二十年的时间里面美国电影里头的反派都是英国人,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尝尝反击的滋味了”。
好莱坞的“英伦谍影”:为什么最著名的荧幕英国特工都是好莱坞制造?
《王牌特工》系列本质上就是英式绅士文化和美式牛仔文化的碰撞,而其中最灿烂的火花正是由科林·费斯饰演的英伦特工哈利,这个被影迷称作“脸叔”的人气角色不仅依靠永远一丝不苟的西装和干净利落的打斗动作彻底征服了影迷,以至于导演不得不在第二部中让他神奇复活,而且也成为了英伦特工的最新代表。
但有趣的是,荧幕上最经典的“英伦特工”似乎都被打上了好莱坞的商标,包括最著名的007系列。
1962年,根据弗莱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第一部007系列电影《007之诺博士》诞生,从此开创了间谍片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早期的007电影由英美联合制作,但渐渐变成了好莱坞出品。
直到1995年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马丁·坎贝尔导演、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007:黄金眼》上映后,007系列已经变成了标准的好莱坞制作。
有影评人认为,007系列电影正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改造间谍电影的经典之作,如果说肖恩·康纳利时期的007电影还充满着英国间谍电影的风格和趣味,那么皮尔斯·布鲁斯南、丹尼尔·克雷格出演的007电影则越来越突出好莱坞大片的视觉风格。
马丁·坎贝尔、萨姆·门德斯这些英国导演最终用好莱坞电影工业和制作,以及皮尔斯·布鲁斯南、丹尼尔·克雷格这些英伦演员,完成了对007这一经典“英伦特工”的好莱坞再造。
可是为什么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英伦间谍不是由英国间谍电影打造出来的,而是由好莱坞帮助这些“英伦特工”完成了全球式传播?
英国间谍电影同样不乏经典,但英国电影特有的内敛风格,令英国间谍电影更注重群像塑造,而非打造个人英雄,这种英国间谍电影和好莱坞间谍电影的不同气质,决定了最经典的“英伦特工”形象却出自于好莱坞。
从007到杰森伯恩、伊森亨特:英美间谍片哪家强?
无论是英国间谍片还是美国好莱坞间谍片,都是谍战类型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从原有框架所孵化出来的阶段性产物。
上世纪60、70年代,是英美间谍片齐头并进的阶段。1965年,英国电影《柏林谍影》第一次将约翰·勒·卡雷的作品搬上荧幕。
同年,西德尼·J弗里尔导演了电影《伊普克雷斯档案》,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英国间谍电影系列——“Harry Palmer系列”——从此,英国间谍电影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类型体系。
但这个时期最优秀的间谍电影被影坛公认为西德尼·波拉克导演的好莱坞电影《秃鹰72小时》,罗伯特·雷德福扮演一位CIA调查员,在团队被残忍地*害后调查发现,自己逃避的敌人,正是自己曾经效忠的雇主。这个经典间谍电影剧情模式成为了无数后来者的范本。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英国间谍片渐渐退出市场主流类型,好莱坞却开始再造这个经典类型,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经典影片《真实的谎言》,将幽默、特效动作和间谍元素结合,影片的巨大成功也为好莱坞的间谍电影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随后,由汤姆·克鲁斯担任制片人和主演的《碟中谍》系列,进一步为好莱坞间谍电影注入了大片风格,从第一部导演德·帕尔马、第二部的吴宇森、第三部的JJ·艾伯拉姆斯,不同的导演不断为这个系列注入新的电影风格,从而令好莱坞谍战电影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2002起,《谍影重重》系列电影的陆续上映,则彻底完成了间谍电影的好莱坞式再造,尤其是第二任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为影片注入的独特视觉感受:大量的手持摄影和高速剪辑,为间谍电影这种传统类型营造出一种真实、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将间谍电影的视觉效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相对于好莱坞电影中杰森伯恩、伊森亨特等新的系列卖座间谍电影的接连出现,英国间谍电影则相对陷入沉寂,但也有2011年《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这样的佳作出现。这部集合了加里·奥德曼科林·费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汤姆·哈迪等明星的电影,延续了英国间谍电影一贯深藏不露的风格,没有紧张的枪战和追车,没有惊悚的动作场景,有的只是一群间谍的无声暗战,最终影片收获了评论界大量好评,却没有赢得出色的票房成绩。
脸叔在其中也扮演了一个叉腰精的角色。
而好莱坞则一直在从传统英式间谍片中汲取养料,例如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谎言之躯》,充满了英式间谍片中特工的挣扎,以及他对上级的疏离与怀疑。斯皮尔伯格执导的《间谍之桥》,则赋予了影片高冷疏离的风格,讲述一位律师被美国政府秘密招募,来中斡旋,完成一个美国士兵与一个苏联间谍之间的交换。这些好莱坞间谍电影其实无处不充满着英式间谍电影的痕迹。
关于《王牌特工2》的一种观点是,影片 “太过‘美式’”,但事实上,英美间谍电影,早已在多年的较量与交集、互嘲与互补中,完成了对间谍电影的类型融合。而在好莱坞大片式间谍电影也渐渐显出疲态后,《王牌特工》这类融合了英伦色彩和美式嘴炮的新型间谍电影,又重新为间谍电影这种历久弥新的类型完成了新一轮的圈粉。
间谍电影是一个世界性的电影类型,正是英美两国对这一类型的不断挖掘,才为这个系列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这不仅是一个竞争中此消彼长的过程,更是一个两国电影、电影人、电影工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众多的创作者在间谍题材领域不断的寻找突破口,才保持了这个“古老”类型强大的吸引力。
许多成功的好莱坞间谍电影,导演和演员都是来自英国,原著也是来自英国,这些电影尽管是好莱坞出品,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英国间谍电影的延续。
所以,答案就是——与其说好莱坞是成功复活了间谍电影,不如说导演融合了英美间谍电影这两张王牌,缔造了荧幕上光彩夺目的“王牌特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