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童话16 捉迷藏(分离焦虑)

心灵童话16 捉迷藏(分离焦虑)

首页冒险解谜恶作剧爸爸捉迷藏更新时间:2024-10-13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王国里有一座高大漂亮的木头房子,房子里生活着快乐的熊猫一家,家里有魁梧健壮的爸爸,温柔善良的妈妈,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啦啦是姐姐,唻唻是妹妹。啦啦和唻唻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

啦啦和唻唻两岁了,吃完晚饭,孩子们缠着爸爸妈妈和她们玩游戏,今天玩什么呢?妈妈想出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捉迷藏。

妈妈说:“妈妈闭上眼睛,数10个数,你们和爸爸一起藏起来,等妈妈数完就来找你们,看谁藏得最秘密,最后被找到。”

“太好了,我们快点玩吧!”啦啦和唻唻很想玩捉迷藏的游戏迫不及待的说。

“好!”妈妈答应一声,转过身去,闭上了眼睛,开始数数了:“1、2、3、4、5!”

就在妈妈数数的当口,爸爸和啦啦唻唻赶紧各自去找可以躲藏的地方,啦啦钻到被窝里,用被子蒙住了头;唻唻躲在床底下;爸爸躲在浴室的浴缸里。

妈妈大声地数着数:“6、7、8、9、10!好了,妈妈数完了,你们藏好了吗?”

啦啦唻唻回答说:“藏好了!”

爸爸没有回答,一声不吭地躲藏在浴缸里,一动不动。

妈妈说:“好,我来找你们了!”

妈妈睁开眼睛,开始寻找啦啦唻唻和爸爸。说来也奇怪,妈妈一下就发现了啦啦唻唻躲藏的地方,啦啦唻唻心里暗暗称奇,妈妈是怎么发现自己躲藏的秘密的呢?

可是妈妈找爸爸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找了好多地方妈妈都没有发现爸爸。妈妈问啦啦唻唻:“孩子们,你们的爸爸躲到那里去了?

啦啦唻唻神秘的笑着说:“我们不告诉你!我们要保守秘密!”为了防止妈妈发现爸爸藏身的地方,啦啦唻唻还用身体挡住浴室的门,不让妈妈进去。

可奇怪的是,妈妈竟然又看穿了啦啦唻唻的心思,拨开孩子,直奔浴室发现了躲在浴缸里的爸爸。

“妈妈,你太厉害了,怎么快就发现我们了!”

妈妈笑着说:“其实是你们告诉妈妈你们躲藏的位置的!”

“是吗?” 啦啦唻唻觉得很奇怪,“我们没有告诉过妈妈呀?”

现在轮到啦啦唻唻来找爸爸妈妈了,她们闭紧了眼睛,开始数数,爸爸妈妈躲藏了起来。啦啦唻唻大声地数完了10个数,问:“好了,我们数完了,你们藏好了吗?”

只听到从窗帘的后面传出妈妈回答的声音,“我躲好了!”爸爸依旧没有回答,啦啦唻唻寻着妈妈声音的方向找了过去,一点不费力气就发现了妈妈。

“哈哈!我们抓到你了!” 啦啦唻唻高兴的说。

“你们胜利了,你们是怎么发现妈妈的秘密地方的呀?”

啦啦唻唻说:“是妈妈的声音带我们找到你的!”

“对了!”妈妈微笑着说:“那你们知道妈妈刚才怎么发现得你们的了吧?”

啦啦唻唻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的声音暴露了自己,“妈妈也是通过我们回答的声音发现我们的!”

“是的!”

“可是,妈妈又是怎么知道爸爸躲在哪儿的呢?”

妈妈没有回答,微笑着站在了餐桌旁用身体挡住了餐桌,说:“我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猜猜吧?”

啦啦唻唻马上知道了答案,成功地从餐桌底下抓住了爸爸。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答案了吗?你们也猜猜,啦啦唻唻是在哪里发现的爸爸!

故事的启示

在《和妈妈分离(依恋关系)》的故事中提到了幼儿的分离焦虑和依恋关系,本来今天这个故事是跟着《和妈妈分离》之后写的,但后来考虑到依恋关系对恋爱和婚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我最后还是将其排进了“婚姻家庭篇”。

今天的这个故事是进一步解释分离焦虑的,分离焦虑除了对父母的依恋,还有一个认知发展的原因——客体永久性。今天我讲解一下这个概念,有助于大家对分离焦虑的理解,并用捉迷藏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因为很多家长都为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时的分离焦虑而苦恼,每次送孩子上学孩子哭得稀里哗啦,把妈妈的心都哭碎了。

客体是非本体(我)以外的事物。客体永久性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专业解释是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通俗地说它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比如:我(本体)独自在家里,也知道父母、别人、动植物等其他客体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地球圈。一个7岁的孩子独自在自己房间里,他虽然看不到父母身影,听不到父母的声音,但是他知道父母就在家里某个房间,他是安全的。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发展要经过6个阶段。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0~4个月。这一阶段婴儿的是努力用眼睛跟踪一个运动的客体,直至客体从视野消失,而后婴儿马上失去兴趣,转向事物,或继续短暂的注视客体消失的地方。

第三阶段,4~8个月,婴儿开始能够根据客体当前的运动方向,预测客体将来的位置。

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能用手寻找被藏起来的物体,开始知道物体虽然看不到,但仍然存在。比如,看到妈妈走出房间,但知道妈妈还存在。

第五个阶段,12~18个月,儿童逐渐学会在最后看到物体消失的地方寻找物体,但他们还不明白物体在从自己视野中消失后仍可能发生位置变化。比如,看到妈妈走出房间,知道妈妈在门后面,只会在门后面寻找妈妈。

第六个阶段,18~24个月,儿童逐渐能够利用视觉的线索,确定物体看不见的运动路线和藏匿位置。比如,看到妈妈走出房间,他知道妈妈就在门外,如果在门外找不到妈妈,他会到别的房间寻找。

有的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客体永久性发展水平的限制,只要自己的眼睛看不到妈妈的身影,耳朵听不到妈妈的声音,就会担心妈妈消失,心生焦虑,甚至恐惧,直到妈妈再次出现才会安心。

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就能加强孩子客体概念,促进孩子客体永久性发展,让孩子明白虽然眼睛看不到妈妈,但妈妈还在,这样就可以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也是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前必要的心理建设。

捉迷藏游戏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训练,比如游戏环境先在房间里玩,再发展到整间房子,然后可以室外;隐藏时间上从1分钟到一刻钟、半小时。

我举一个例子,小时候*妈带你去亲戚家参加婚礼,妈妈因为有事情要去帮忙把你放在房间里,让你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时来了一个*妈的亲戚,她看到你觉得你很可爱,捏了捏你的包子脸,恶作剧地说:“小明,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啊,*妈呢?是不是*妈不要你了?”即便是一个安全型依恋关系的5~7岁的孩子,他们客体永久性已经发展充分,听了这个亲戚的话也要吓一跳,马上会丢下游戏和好吃的零食去找妈妈。如果长时间地找不到妈妈他们也会因为分离焦虑而大哭。如果是一个2岁以内的孩子,他们的客体永久性还没有发展充分,即便他们之前是安全型依恋关系,也会被亲戚这句话吓坏、吓哭,加重他们的分离焦虑,哭着闹着找妈妈,甚至还会从安全型依恋变成焦虑型依恋。

在心理咨询中我经常遇到一些无知的家长,他们在逗弄孩子的时候会说“我不要你了”、“我要把你扔到垃圾桶里”等等,以看孩子紧张焦虑取乐,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心态,请千万不要再跟小孩子开这种玩笑了!如果你已经这么干过,伤害已经产生,只能弥补修复孩子受创伤的心理,你必须跟孩子认真道歉,收回你说过的这些话,并拥抱孩子告诉孩子你永远爱他。以上道歉至少做三次以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