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一座怪人动物园|艳遇图书馆

伦敦,一座怪人动物园|艳遇图书馆

首页冒险解谜黑暗之城伦敦更新时间:2024-08-03

本内容来自单向空间和蜻蜓 FM 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

艳遇图书馆 第二十二站

坐标:伦敦

旅途荐书:《自由主义传

随身音乐:London

艳遇佳人:密尔的妻子

艳遇图书馆第二十二站,许知远来到了伦敦,这是一个在他看来“无所不包”的城市,流亡者们在这里找到归宿。这种自由而包容的氛围让他想起一个在伦敦待了二十年的朋友胡冬,一个有着很妙的潇洒的诗人,他们在屠龙日游行那天相识。胡冬身上有许知远十分期盼的艺术家精神——一种与“恶龙”进行反抗的力量。不只是许知远,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渴望逃离“安稳”的诱惑,成为更勇敢、更混不吝、更自由自在的自己。

立即试听本期《艳遇图书馆》:

(以下为第二十二期《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

【邂逅之城:伦敦】

“如果厌倦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

提到伦敦我就想起十八世纪的一个作家 Samuel Johnson ,一个非常博学、无所不知的人。他说过一句话:如果厌倦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伦敦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城市,它自成一个宇宙。

2009 到 2010 年我作为一个非常不靠谱的访问学者住在剑桥。剑桥图书馆很伟大,我在里面度过了很长时间。但总体而言,剑桥是非常 academic 的一个小镇,虽然很美好,对我来说太逼仄了,所以很多时间我就会跑到伦敦去玩。伦敦当然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博物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各种 social activity 都在发生。但或许因为太丰富,我反而没有那么强的进入的*。

剑桥图书馆

想起我在伦敦的一个朋友,诗人胡冬。他是一个自我放逐者, 20 多年前离开中国,再也没有回来过。他是个很自由潇洒的人, 80 年代写过一首很著名的诗,叫《坐一艘慢船去巴黎》。他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却生出很多非常浪漫的想象。

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去看看凡高看看波德莱尔看看毕加索

进一步查清楚他们隐瞒的家庭成分

……

去凯旋门去巴黎圣母院去埃菲尔铁塔

去星形广场偷一辆真正的雪铁龙

然后直奔滑铁卢大桥

……

我要收集巴黎全部右派分子的错误言论

并向最老的巴黎市民

打听乔治·桑劫持缪塞劫持肖邦的确切细节

特别可爱的一首诗,充满想象力。我见到胡冬的时候,他仍然有那种很妙的潇洒。我觉得每次跟他在一起时空就消失了,他是那么自由的一个人,无所不谈,觉得一切都可以理解。那时候他老穿一件蓝色工装,是他的一个法国朋友送的,造船厂的蓝色工装,看到很亲切。

我记得我们初次见面那天阳光很好,是伦敦的一个春日下午。那天是 St. George’s Day ,圣乔治日,就是西方神话中的屠龙之日,少年 St. George *死了一条恶龙。

圣乔治日的活动现场

我们俩穿过广场,看到游行的队伍,他突然跟我说要*死这条龙。我觉得他说的龙不是西方语境中的恶龙,而是某种影响中国的文化与思维。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对人的规范、驯服。中国二十世纪的思想家、批评家鲁迅、柏杨、李敖等,其实都在试图反抗这套尊重群体而漠视个体的固化的思维习惯。

现在看看每个听众,看看我眼前的编辑小高,包括我自己,我们已经迅速被这种世俗规范驯服。因为在世俗的那一整套密码中你觉得安全,会接受这种安排。其实你内心的渴望不是这样,你想成为更勇敢的,更混不吝的,更自由自在的自己。但中国社会很快就把人的这种需求给压抑了,可能在 20 岁就压抑了。

所以我们在书写、在思维的语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像条龙一样把我们紧紧裹起来。我们的图腾也是一条龙,它吸收我们,把我们变成一个个鳞片,一个个微小的生物。几千年来似乎都是如此,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逃脱这条龙的包裹。胡冬他逃到伦敦去,可能也是想躲开成为龙身上的一个鳞片的这种压迫与诱惑。因为成为龙的一部分会让人觉得放松、安全。

我要离开英国回北京的时候,最后跟他一次吃饭,他突然就把那件蓝色工装送给我了,他知道我喜欢那个蓝色工装。这件衣服现在还在我的衣柜里,我觉得那是他对情谊的表达。他英文说得也不好,但他特别自在地跟每个人相处,他身上有一种我喜欢的,或者说我期待的、渴望的真正的艺术家精神。或许也只有在伦敦这样一个无所不包的城市,才能容纳这样的人。而且我喜欢的很多流亡者,比如卡尔·马克思、赫尔岑、康拉德,最终都是在伦敦找到了他们的某种归宿。

诗人胡冬

有一天夜晚在泰晤士河边散步,我看着黑逡逡的河水不断往上拍,向岸边涌来,忽然想起约瑟夫·康拉德写的《黑暗之心》——《 Heart of Darkness 》,书里最初的场景是在泰晤士河里一艘船的甲板上发生的。

【旅途荐书:《自由主义传》】

“一个社会的自由与美好程度跟特立独行的人的数量成正比”

今天读的这本书是《自由主义传》,英文名叫《Lliberalism:The Life of an Idea》,作者埃德蒙·福赛特,是《 The Economist 》的编辑。他描绘这样一种自由主义传统怎样在十九世纪初兴起,到二十世纪末达到顶峰,如今又遇到新的挑战。我觉得如果你对个人自由有追求,对社会公正有追求,对某种人生的不确定性有追求,充满怀疑主义和反思精神,一定会爱这本书的。

《自由主义传》

作者:[美] 埃德蒙·福赛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今天念的这段是关于我很喜欢的思想家 John Stuart Mill 的生平描述的:

1860 年代末,当密尔着手完成他的自传之时,他已经是一位享誉英国海内外的著名人物。他每周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堆积如山的来信,有的表达祝福,有的寻求帮助,有的则挑刺找茬。在妓女的帮助下,他一一回复这些信,他具有传奇般的迷人的坦率。1865 年,在一次选举集会上,当被问及是否在书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即尽管以说谎为耻,但大多数底层民众还是习惯于说谎时,密尔一动不动地看着提问者,并回答说,是的,他的确这样写过。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听众,随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

老密尔为自己第一个孩子起名为约翰·斯图亚特,是为了纪念那位资助自己南下的苏格兰恩人。小密尔回忆说,在父亲的看护下,自己没有童年,是在缺少爱和伴随着恐惧的氛围中当长大的,没有得到来自母亲的呵护。在密尔最初的自传草稿中,母亲作为一个顺从而模糊的苦工形象出现,但在正式出版的自传中她完全消失了。密尔在 20 岁的时候,在法国南部停留了 6 个月,并在伦敦的一个辩论会结识了一批与他一样聪慧的、浪漫的保守派朋友,这多少使他早期的严酷经历有所缓解。

然而父亲继续对年轻的密尔委以重任,让他整理边沁散乱的手稿,并交付出版。并为激进刊物《 Westminster Review 》撰写文章。这个刊物与辉格党人的《爱丁堡评论》脱离党人的《评论季刊》同为三大政治文学刊物。也许劳累过度,也许处于情绪消沉,密尔在 1826 年至 1827 年那个忧郁的冬季,遭遇了短暂的精神崩溃,这是他人生中的两大分水岭之一。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是自由主义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赋予社会进步新的意义。他在《 On Lliberty 》(《论自由》)里说道,一个社会的自由与美好程度跟这个社会中特立独行的人的数量成正比。罗素也说:参差不齐乃幸福之本源。我希望各种怪人出现,各种有性格的人出现,他们是我们幸福的来源。而自由主义本质上就是尊重他人生活的合理性,而不是用一套统一的标准来应对。我觉得胡冬在某种意义上真是吻合这种自由主义精神。

【邂逅之音: London】

“细腻又宽阔,就像伦敦这座城市的精神”

我找了 John Barry 在电影《 Enigma 》中的配乐,它让我想起康拉德,想起密尔。整个曲子的情绪是一种既细腻又宽阔的感觉,就像伦敦这座城市的精神。

John Barry 是我很爱的一个作曲家。他出生在英格兰约克郡,死在纽约州的穆里湾。他给《 007 》系列、《狮子王》、《走出非洲》、《与狼共舞》都配过乐,我特别爱这个配乐大师。 我对纯粹的 composer 没那么有兴趣,但我觉得能为电影画面配出对应的音乐、激起内心的共鸣,真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人。

John Barry

【艳遇佳人:密尔的妻子

“两个人没有性生活,这是让人感到奇妙的一件事情”

这期关于女人真的不知道谈什么,因为密尔的父亲对他很严酷,从小都是受制式训练,情感训练完全不足。书里提到密尔后来有一个妻子,两人相伴 20 年。这个妻子一直鼓励他,是他的读者,是他精神上的支柱,但两个人好像没有性生活,这是让人感到奇妙的一件事情。或许某种意义上,密尔也是特立独行之人、怪人,而这样的怪人会为社会带来很多未解,拓展各种可能性。

编辑|蕴晨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单读海外账号

instagram owmagazine

商务合作请* ad@wezeit.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蜻蜓 FM 的 APP 搜索“艳遇图书馆”收听

点击小程序享受艳遇图书馆特惠:从即日起到 5 月 25 日,5 折购买蜻蜓礼品卡《艳遇图书馆》专辑,可赠送给您的微信好友;如果你也想自己享受 5 折优惠,你可以先买礼品卡给微信好友,然后让 TA 转回给你,即可同样享受 5 折优惠哦!

▼▼跟诗人放逐到伦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