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一些查理芒格的故事和一本行动指南书籍。
芒格前辈倡导逆向思维,比如,如果你要达到什么目标,应该想如果不想与目标失之交臂,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我要达到什么目标,我要做什么。
在另一本书上的目标导向小部分,提到:
用3P表达目标,分别为present tense,positive ,personal。其中,positive指不要用消极词语,要用积极的词语写下目标,不要写“我要戒烟",而是写下“我不吸烟"(积极和现在时)。
我觉得后者其实就是逆向思维的体现。至于逆向思维的优势,我稍作思考,认为: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执行并实现目标,这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是一个心理游戏(正向逆向得到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感觉像是数学中的正向逆向解法)。
在面对比较复杂的、困难的问题,正向思考会让我们潜意识觉得困难复杂的问题“保持困难",内心产生执行的抗拒,因此无论从心理分角度还是从客观问题解决的角度都是“困难的”。
然而,逆向思维不同于正向思维的是:增加了一层本能的执行力。例如,如果你比较聪明了,如果你想变得更聪明,你可以正向告诉自己我要不遗余力地饱览群书,可以从逆向告诉自己如果你不想在期末考试中排在谁后面、不想在和谁的争论中败北、不想找不到女朋友、不想变得和谁谁谁一样,就不要去做什么什么。显然,这里相对于正向思维对一层恐惧,人们会本能地避免恶果从而执行某项行为,从而从心理上讲更易于执行。
这里的恐惧非常像家庭传统教育中出现的现象。家长恐吓孩子道:你如果不想像小王一样初中毕业就到工地上打工,就不要天天玩手机,不要天天不学习;你如果不想像谁谁谁一样处于什么你不接受的处境,你就不要怎么怎么样……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后来发现,这种反向教育方式颇有成效,但是容易让孩子心理留下恐惧的阴影,容易没有安全感,容易保留强大的戒备心,容易把很多平常的事用防备的心态、保护自己的心态看待。为此,要客观看待,寻找更优的方式。
此外,因为逆向思维的独特性,更容易产出独特的想法,利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