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類似《甄嬛傳》、《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等諸多影視劇作的演繹中,清朝皇帝想要臨幸后妃,只需要翻下綠頭牌,然后由近侍太監通知選中對象做好侍寢準備,皇帝再行前往其所在寢宮成事即可。或者,皇帝略過所有流程,直接來到后妃寢宮留宿即可。
甚至,還有《甄嬛傳》演繹之雍正皇帝于甘露寺凌云峰都可以臨幸甄嬛;《延禧攻略》演繹之乾隆皇帝甚至在露台都可以臨幸魏瓔珞。
清代后宮妃嬪形象
清朝皇帝臨幸后宮妃嬪果真如此簡單?如此隨便?果真如諸多影視作品演繹的一樣,可以隨心所欲、想怎麼著怎麼著?
當然不是!
對于清朝帝王而言,其后宮生活絕非簡單的個人隱私,而是關乎皇室純正血統繁育、前朝朝臣勢力平衡乃至皇位傳承等帶有絕對政治因素的國家大事。
鑒于前朝歷代之帝王后宮生活混亂而帶來的滅國之因、禍國之災的負面影響,清朝對于皇帝臨幸后妃的具體流程和方式有著明確的規定和限制。
為了絕對杜絕清朝帝王因專寵后妃、沉迷聲色而荒廢朝政,耽誤軍國大事,清朝專門設置了皇帝后宮生活的管理部門——敬事房。而且,對于皇帝臨幸后宮妃嬪的具體辦法和方式,予以了明確規定。
《清代野記》對敬事房的職能有著明確的記載:
敬事房太監之職務敬事房太監者,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帝與后交,敬事房則第記其年月日時于冊,以便受孕之證而已。
清代敬事房印章
為了保證皇室血統的純正,對于皇帝每一次臨幸后妃,都有敬事房太監予以全程隨侍和記錄。也就是說,只要在皇宮之內,皇帝是不能直接越過敬事房太監而擅自臨幸后妃的。
這既嚴重違背清朝祖制,又會影響皇室血統的驗證,乃系皇帝必須遵守的鐵律之一。
對于皇帝對后宮妃嬪的選擇過程、臨幸過程,則更為嚴格:
1、挑選
每日晚膳時,凡妃子之備幸者皆有一綠頭牌,書姓名于牌面,式與京外官引見之牌同。或十余牌,或數十牌,敬事房太監舉而置之大銀盤中,備晚膳時呈進,亦謂之膳牌。帝食畢,太監舉盤跪帝前,若無所幸則曰去;若有屬意,則取牌翻轉之,以背向上。
2、臨幸
太監下,則摘取此牌又交一太監,乃專以駝妃子入帝榻者。屆時,帝先臥,被不覆腳。駝婦者脫妃上下衣皆凈,以大氅裹之,背至帝榻前,去氅,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
3、敬事房太監之職責
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于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
」帝不應,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則妃子從帝腳后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
4、事后處理
去后,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于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證也。
對于清朝皇帝如此嚴格的臨幸過程規定,乃系清世祖順治皇帝出于 「可制子孫淫逸之行」而明確制定的限制規定。如果皇帝臨幸后妃超過規定時間,敬事房太監就會 「于寢門外誦祖訓,帝必披衣起而跪聽,出朝乃止」。
《清碑類鈔·宮闈類》記載了咸豐皇帝寵幸慈禧太后期間的具體表現,也能說明清朝皇帝對上述祖制規定的嚴格遵守:
當孝欽初得幸時,文宗常晏起。文宗宿孝欽所,數日不視朝。
孝貞諗其故,乃頂祖訓至宮,正跪,命人請皇帝起,聽訓。文宗亟止之,曰:「予即聽朝,勿誦訓。」
也就是說,即使沉迷聲色如咸豐皇帝,也必須對順治皇帝所定祖制嚴格遵守。如果敬事房太監的提醒,咸豐皇帝不予理會;當時的皇后,後來的慈安太后就會取代敬事房太監,在皇帝寢宮外 「跪誦祖訓」,以保證咸豐皇帝對上述祖制嚴格遵守。
由此可見,皇帝臨幸后宮妃嬪的整個過程都在皇帝寢宮完成,并非像影視作品中演繹的那樣,皇帝起駕前往后妃寢宮成事。
清代后宮(部分)
除了皇帝臨幸后宮妃嬪時,皇帝不會前往妃嬪寢宮,即使皇帝日常前往后宮也必須經過皇后的同意,讓掌管后宮之皇后出具 「憑證」,才能成行。
《滿清外史》有載:
清宮禁故事,天子欲行幸諸妃嬪宮,先時由皇后傳諭某妃嬪,飭令伺候,然后大駕始前往。
諭必鈐皇后璽。若未傳諭,或有諭而未鈐璽,大駕雖至,諸妃嬪得拒弗納。
當然,對于上述規定僅僅限定于皇宮之內,如果皇帝身處圓明園,熱河行轅乃至外巡行宮,則不必嚴格遵守上述規定。但即使如此,在除皇宮之外的皇帝行宮內,也是 「各處皆以宮女內監司之」,對皇帝的后宮生活予以實時監控、嚴密掌握。
清代皇后形象
如果皇帝真沒忍住,脫離了敬事房太監和宮女的掌控而臨幸妃嬪,皇后也會行使皇后職權,對被臨幸之妃嬪 「杖辱之」,而皇帝 「亦不敢拂逆」。
所以,清朝皇帝對后宮的臨幸過程,絕非影視作品所演繹的那樣簡單、隨便,而是有著嚴格的流程、時間限制,沒有絲毫自由可言。有清一朝,因皇帝專寵后妃而嚴重影響前朝政事處理的情況,竟無一例,也能直接說明對皇帝后宮生活限制的重要性、必要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