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玄武到真武:宋代真武信仰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从玄武到真武:宋代真武信仰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首页冒险解谜圣箭传说更新时间:2024-07-30

文/纵观人间事

编辑/纵观人间事

前言

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与青龙、白虎和朱雀齐名的四大神兽,在道教融入到民间的过程中,其名字、作用和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宋代,玄武又被称为真武,被提升为“人形之神”,被官民所尊崇。真武乃四大神兽之一,乃北斗星神,亦是道教尊崇的天神,亦被称为“真武荡魔真君”。

“真武”是道教和民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典范,其现代价值的探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尽管关于真武的问题,学者们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例如唐简《论真武神在宋代的塑造与流传》、曾召南《宋元明皇室崇信真武缘由刍议》、宋晶《试论宋代真武经典的伦理道德思想》、王见川《真武信仰在近世中国的传播》等,但是对于真武的现代意义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基于历史决定论的视角,把真武的思想放在它的转变和演化过程中,从而可以看到真武思想在官方和民间交往中的流传和真武典籍的产生,最后可以看到真武思想在实践中的意义。

圣王神话:从玄武到真武的演变

随着其名字的变化,其功能和形象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关玄武之功用,最早见于《后汉书》。

从作用上来说,玄武本来就是北斗星的天命之神,按照古代的说法,北斗星是以北极星为轴,二十八颗星辰也是以北斗星为轴,所以玄武身为北斗星的天命之神,自然就具备了掌管生死,掌管天命的功能。

再加上“玄武”原本就是龟或者龟蛇合体的形象,所以被称为“水之神”。

“神龟负图”、“玄龟封记”等大禹治水神话中的神异故事,或许是与“玄武神官”这一职务有关。

宋朝皇帝和真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玄武”向“真武”的演化过程,是一种由国家和道教共同构筑起来的一种政治神话。

卡西尔相信,我们在政治中,永远处在一座火山口中,我们要随时防备各种突发事件,当人们在生命中处于危急时刻,理智的能力就会消逝,而神秘的时期就会到来。

纵观宋朝的开国帝王,如宋真宗,宋徽宗,都是一个充满了“真武论”的政治传说。五代后周时代,宋太祖赵匡胤与真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玄天上帝启圣录》中的第七页,宋太祖在大周世宗任职期间,曾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在镇守瀛州的时候,太白金星降世,化身为一名白袍道士,告知宋太祖,真武大将军对他的帮助很大,未来必然会一飞冲天。

这本书的第三页是《宋朝一统》,记载了宋太祖遇到真武显灵,向他请教如何统一大宋的故事。

“我亲眼目睹了神明的旨意,大宋统一,永昌千秋万代。除了淮汉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从河东开始,次至南唐,西蜀,广东,福建,最后是两浙。”

卷三《蜀王归顺》中,记载了宋太祖在四圣的帮助下,有一天,一位叫真武君的人到了天上,于是有了‘蜀王归顺’的故事。

宋太祖之所以对真武赞不绝口,就是因为他以“君权神授”的名义,以“神”的名义,成为皇帝,成为统一的正当借口。在澶渊之盟结束后,宋真宗举行了“天书封禅”“神道设教”等活动,试图消除北疆对其造成的冲击,而这个时候,真武又出现了。

天禧二年到天禧三年,由于一条乌龟和一条蛇头的出现,在大本营附近修建了一座“真武庙”,后来有“灵泉”从地底冒出,可以治病,宋真宗便下令修建了“祥源观”。

在此期间,由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宋真宗利用真武来帮助宋军,将其作为宋代的守护者。

《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三《圣箭垂粉》一书,“天禧年间,北燕国王聂胡祈,私闯边关,夺粮运粮,直取瀛州,突遭暴风骤雨,兵马被毒蟒所噬,溃不成军。”

宋军在高阳关的统领,走遍了所有的寺庙,才知道是真武派来的援手。

官民互动下的真武信仰流传

对于宋朝时期的真武宗教研究,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真武宗教的传播,更要把真武宗教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将从“官-民”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宋朝时期真武宗教的传播。

宋代民间对真武的崇拜非常普遍,在官府中,也有一些由皇上下令建立的“祥源观”、“醴泉观”、“佑圣观”等,以供真武之用。

在各地州县,亦有不少民间集资兴建寺庙的情况。

宋宁宗嘉泰二年,四川官吏见成都虽为西南大都市,却无正式修建一座真武祠来镇守,遂向皇上进言,要求修建一座真武庙宇,皇上便下旨在成都修建“灵应观”。

南宋著名学者魏了翁曾亲笔题写此诗。除了官府之外,还有很多人在此修建道观。

根据宋朝文人陈起在《江湖小集》中的记载,在政和县400里外的舍人山上,曾经有一处供奉着真武的西山道庙。

但是随着一个驿站的转移,这里渐渐被废弃了,他第一次路过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片废墟,第二次路过的时候,这里又恢复了往日模样,这一切都是因为郑洽孙请了一位当地的勇士,重新修建的。

在建立正道过程中,当地的达官贵人往往发挥着表率的作用,他们通过和道教的关系,呼吁当地的民众捐款。济州乡绅奉议郎陈谷捐了三十万给史知真,让他在当地修建真武殿,然后通知村民,作为士族的薛洙,从当地的慈善机构筹集了一百三十万两银子,这才修建了真武殿。

民间与当地士大夫、道士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了真武神经在当地草根社会中的广泛流传。宋代士大夫崇敬真武之风的产生,是由官方、道教及民间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正统的宣扬才能让“真武神”的说法深入人心。

从宋朝真武祭祀的角度来看,宋朝王室对真武神的尊崇,使其在宋朝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在宋真宗年间得到了专门的供奉。

真武信仰的现实价值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光辉历史,又有着独特的国情。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无法简单地复制优良传统,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诠释。才能让传统的经书更好地发挥其所处的时代价值,道教真武的思想对我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玄天上帝启圣录》是对宋朝真武书卷中,记载的有关真武大帝的种种事迹进行汇总,使他的刻苦求道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得到了充实。

有个“悟杵成针”的说法,说:“玄帝修炼,未契玄元。一日,欲出山,行至一涧。忽见一老媪,操铁杵磨石上。帝揖媪曰:磨杵何为?媪曰:为针耳。帝曰:不亦难乎?媪曰:功至自成。”

帝皇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便回到了岩石上,开始修行。那只老乌鸦,就是紫元君,他感应到了这件事,然后就消失了。溪水被称为“磨针”,斯因此得名。蕾买麓仙人在溪畔的磨针后有一句话:“千锤百炼,求圣人上京。”

他在“未契玄元”的时候,就是在真武初修道时,看着那老妇人将一根铁棍化作一根银针,顿悟了自己的意志,让自己的意志变得比石头还坚定。

总而言之,真武修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四十二年的坚韧不拔,才能有所成就。真武的修行经验对道教和平民都有很深的启示,对于道教来说,坚持修行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而对于平民来说,想要成功,则必须坚持自己的信念。

真武教派,崇尚的是“忠、孝、德”。

到了宋朝,随着“真武”的形成,“真武”的信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真武”的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儒家兴起之后,对文人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深入到了社会之中,道教也吸纳了儒家的部分理念,从而形成了真武宗教,宣扬了“忠、孝、仁”的理念。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是一部专门论述“孝”的经典,分为两个章节,一个章节为“经”,一个章节为《玄帝报恩圣号》。这本经文说的是,孩子们应该感激父母对他们的养育。“吾以一视同仁之心,摒弃一切凶险之心,礼帝为师,祈恩报本。”

“孝道”是国人的一种传统道德,也是道教的一种道德。道教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故子女应孝敬父母来回报。按照道教的说法,报答父母的恩情,是一种大修行,大善念,大作为,大功德。

《玄天上帝启圣录》,描述了玄天上神的种种行为,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善与恶的事情。比如“朱氏金砖”,说的就是隰州的陆谅,他好酒色,喜欢吃黄鱼之类的东西,妻子朱氏多次劝说,陆谅都无动于衷。

最后,朱氏用嫁妆托双亲,买了一幅真武画像,又找了一位钱应方,给他施了法术,朱氏谨遵教规,虔诚地接受了,献祭得很是殷切,可是陆谅却毫不在意。十五年后,陆谅生了一场大病,突然看到了新鲜的鱼肉,然后就死了。

朱氏虽然变成了寡妇,日子过得凄惨,但依旧忠心耿耿地为真武神献上了一炷香。

某一日,朱氏主宅的客厅里,有一方青石掉了下来,足有十四斤之多,朱氏不愿收下,禀告了县衙,知州、通判见朱氏忠厚仁慈,以为这是真武所赐,就不能收下,遂向官衙禀告。之后,这块黄金被运到了工坊,雕刻出了一尊真武圣人的雕像,然后送到了武当山的上清玉仙庙,朱氏得到了官府的嘉奖,继续经营丝绸铺子,蒸蒸日上。

结语

综上所述,到了宋朝,玄武被称为真武,并且从单一的神性演变成了多种神性,从龟与蛇相缠绕的动物躯壳演变成了脚踏龟与蛇的个性之神。道教中的真武神念对弘扬正向、向上的生活价值,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次,突出了“忠”、“孝”、“仁”等道德价值观念;第三,它还能起到惩戒坏人的警示作用;四是提倡改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的修养。

参考文献:

【1】、《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2】、佚名《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道藏(第11册)》

【3】、佚名《北极真武普慈度世法忏》

【4】、佚名《玄天上帝启圣录》道藏(第19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