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2月31日电题:“清新福建”养成记
新华社记者涂洪长
曾经污水横流的溪河变清了、城市因为生态建设项目变开朗了、青山绿水的守护者有了更多实惠……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近年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蹚出新路子、打开新空间,“清新福建”的名片越发亮丽。
以问题为导向 提升环境质量
闽北南平市延平区是传统的生猪养殖重点地区,年出栏生猪近百万头,几乎家家有猪场、户户上规模,因此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母猪繁育基地”。
位于延平区太平镇境内的长万水库管理员陈维营已经在此工作了28年,他说,在1998年以前,水库是可以下水游泳的,但随着附近村庄养猪业的兴盛,水库里飘满死猪和猪粪,臭气扑鼻,外人根本不敢靠近。
针对养殖超载过量造成的污染,从今年2月开始,南平市展开了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治污行动,全市200多名干部赶赴治污一线,拆除关闭生猪养殖场6566家,其中延平区拆除养殖场4429家,两个月内生猪存栏量消减超过200万头。
源头端的减量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环保监测显示,南平境内3条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2条小流域摘掉劣Ⅴ类“黑臭水体”的帽子。
福建省环保厅厅长朱华说,福建省以问题为导向,近年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小流域、自然保护区等十多项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并将小流域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一批环境治理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
以项目为杠杆 撬动绿色发展
站在漳州市南山区文化生态园内,但见南山湖波光粼粼,成群结队的白鹭时飞时栖。当地南山寺的妙修法师说,一年以前,南山湖还只是寺里的放生池和老百姓的鱼塘,湖水黑臭,周边垃圾遍地,香客游人经过都要捂着鼻子走。
漳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建进说,经过整治拓宽,水位提高,南山湖与周边水系融会贯通,由一潭死水变成了活泛清波,南山寺有感于环境变化的好处,让出60亩闲置地,如今这里已成为漳州市最大的三角梅主题花海。
据漳州市规划部门介绍,包括南山文化生态园在内的“五湖四海”项目所在地大多是滞洪区、未利用地、城中村和传统农产品集中区,是发展的相对“洼地”和城市公共配套的“短板”。今年以来,这个以水为脉、以花为媒的系统性生态建设项目,不仅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城市“边角地”脏乱差的局面,也为城市的“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漳州市委*檀云坤说,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建设绝不止种种花草树木、治治水和空气这么简单,而是要做好“+”文章,推进生态与城建、产业、民生、文化等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创新驱动的福州样本、生态之城的厦门经验、低碳发展的三明模式、生态环保产业集群的龙岩基地……近年来,福建推动各地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特征、产业结构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形成了“一地一品”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加强制度保障 激活生态优势
为落实生态优先,福建将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列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全省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从2014年起,福建对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
泉州安溪县委*高向荣说,考核调向既有助于矫正“以GDP论英雄”的发展误区,也让不同地区的发展特色、产业定位等更加明晰。
安溪是知名茶乡,茶产业的兴盛带来了富民效应,同时也加重了生态压力。为了守护一方水土,近年安溪着力推动“三加三减”工程。“三加”即“加高新产业”“加崩岗治理”“加河长山长”;“三减”即“减石材行业”“减茶园面积”“减污染排放”;加减法之间,安溪的产业支撑和环境治理出现历史性转变。
借“绿”可转型,借“绿”还能生“金”。近年来,福建省运用综合手段,充分挖掘和体现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价值,着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组数字见证了福建省生态产品的“变现”力度:建立森林、流域、重点生态区域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去年投入补偿资金达35亿元;去年12月正式开市运营的福建碳市场,首日成交1822万元,创全国试点省市开市首日成交量的新高;在全省所有工业排污企业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活跃度位居全国前列,累计成交额突破6亿元。(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