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柳枝镇秦家旱船的前世今生

华州柳枝镇秦家旱船的前世今生

首页冒险解谜哑剧独轮车更新时间:2024-05-10

秦家旱船的前世今生

作者 秦获幸

民间社火跑旱船最早发端于何时,已无从考证。而华州区柳枝镇秦家旱船从单人船到双人船的演变进化都是有据可查的。耍社火首先要有爱好者发起,有编排和表演的人才才能组织起来。有记录的就是秦家和柳家都有跑船的传统和把式。

秦家村远景 雷梅摄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到解放前的一段时间里,柳家村社火队有一位张姓青年是最为活跃的关键人物。张姓青年多才艺,更是方圆有名的美男子。他爱耍好动,更有艺术潜质,能拉板胡爱写爱画。在药王庙前殿的粉墙上随意涂鸦。曾写有思爱妻情深似海,想慈母恩重如山。他很有创意的把一个先字的右下乚画人可上转一圈画成一只鸟儿,还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一把板胡图形。说他爱耍是喜欢双手撑地倒立行走,硬是倒立行走上了药王庙的二十多级台阶。生活在渭河边练就了游泳的好技术,潜水功夫十分了得。他曾经从一条大木船底下潜到另一边。这样的青年才俊,精力十分旺盛,只要是民间游戏,不论打秋千,跑旱船他都是积极参与者。跑旱船他扮演的是船家女,只要是外出表演,那扮相迷惑了不少观众,都以为真是姑娘扮的。

在解放前船家女都是男旦,解放后才有了正式的旦角上埸。柳家旱船有这样一个精英人物来领军,自然是红火有佳。秦家这一班子不甘示弱,就别出心裁,搞起了双人船。这一折腾还真成功了。可见有竞争就有创新,有创新更能促进和提高。后来,张姓青年命运有了变故,柳家旱船也就沉寂了。

到了建国以后,马家村有威武雄壮的舞狮者,柳家有精悍矫健的高跷队,秦家的双人船更是独占鳌头。由此就有了马家的狮子秦家的船,柳家的高跷来宣传的新民谣。这支规模宏大,人才济济的社火队,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各项运动中宣传鼓动,表现得有声有色,作出了很大贡献。高跷和舞狮比较单一。惟有跑船阵容庞大,内容繁杂。船是主体,还要有鱼,有蚌,有鹤有龟。各种杂耍有跑马,女童扑蛾等。

在七十年代以前,每逢夜间表演,船上两头都是点蜡烛。五十年代以前还要有几个人举蜡灯,还有一两个人抡火炭笼子。这火炭笼子有拳头大小,里边装有木炭块,点燃之后在表演场地为驱赶围拢的人群,一旦抡开观众都纷纷后退。演出场地有了保障。锣鼓响起,就是跑马。跑马的少年尽可能向外扩张,力求场地更大。随后便是魚鳖海怪,白鹤水鸟上场。

热烈紧凑的南瓜蔓锣鼓敲起,哦啰啰一一船开了一一撑船人一声嘹亮豪迈的呐喊,一条由青妹和白蛇坐的彩船上场了!一时间,只见魚翔浅底,河蚌潜水,白鹤展翅,水鸟惊飞,形象逼真地表演把观众带进了一个虚幻缥渺的水上世界。

在艄公划浆的指拨下,船儿一会儿水流直下,一会儿漩涡打转,一会儿又是浪遏飞舟,变化多端,把观众直看得眼花缭乱。行船流水,这时候不小心把船搁在了浅滩上。撑船的艄公无可奈何,那撵船的被称作社火尾子的角色幸灾乐祸。于是就有了大段的表演,围绕着帮忙挪船,讨价还价,又是有关话题借题发挥,又是为请社火的东家说些吉利话。诙谐幽默,调皮逗乐,这就要看表演者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在跑船过程中,还要有艄公和船家女的对唱,否则就是哑剧,了无生气。根据几位老人回忆当年张姓青年对唱的调很可能是关中道情。艄公唱词是:

正月里想妹子来观花灯,

看见了小妹子坐在大门口。

我从你家门前过,

妹子你板凳往里挪,

为啥的不理哥哥我?

旦角唱:

小妹子细说奴根苗,

叫一声情郎哥细听奴来说。

不是我不理你哟,

哥哥你朋友多。

小妹妹脸皮薄,

人多的场合不敢说。

尽管在旧社会,这唱词还是比较开放的。后来还有神话题材和历史题材唱词。如下:

天上孛罗什么人种?

蟠桃树是什么人栽?

洛阳桥是什么人适?

天上孛罗是玉皇大帝种。

蟠桃树是王母娘娘栽。

洛阳桥是鲁班爷爷造。

唱词的内容都是与时俱进,紧跟形势。特别是解放后,政治宣传为主。其中有一位柳老师编写的唱词是,

共产党是谁来发明?

共产党是谁来继承?

苏维埃是谁来组织?

新中国是谁来建成?

共产党是马克思来发明。

共产党是恩格斯来继承。

苏维埃是列宁来组织。

新中国是*来建成。

后来的唱词都有深深地历史烙印。

锣鼓是跑旱船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家的鼓乐南瓜蔓和秧歌鼓都是值得一提的。

秧歌鼓有三段鼓点。这三段变化多端,舞者从扭到舞,从舞到跳,队形变化,舞姿优雅。

秦家村巷道 雷梅摄

鼓乐南瓜蔓是跑马和跑船的伴奏乐。秦家的南瓜蔓名扬华州,以紧凑整齐驰名。每当社火队末进村,鼓乐就先声夺人。那快速热烈的锣鼓就把人们带进一个喜气热闹的氛围。惊闻鼓乐急,老幼争出门。竞相问究竟,秦家社火来。这就是秦家鼓乐红火的真实写照。即使不耍社火,每逢春节和结婚喜事都有锣鼓助兴或者外出服务。村上孩子们耳濡目染都有深刻的印像。这艺术的种子生生不息,还是能传承下去的。

从五十年代到七三年,秦家社火沉寂了二十年。七三年到一九九九年又是二十多年,二零零一年至今又是十八年沒有动静。纵观社火的兴与衰,完全是人的因素。即使有好的传统,却没有热人组织,一切都无从谈起。一九七三年县上为了推动学习小靳庄,召开各大队团支书布置安排宣传活动。团支书|回来一汇报,大队*和主任大力支持,就把社火队组织起来了。仅仅活动了那么一年,就再也跑不动了。

到了世纪末的一九九九年,村上一位叫李明经的老人出面组织起社火队。他当年已步入花甲,热情不减。前期投资自掏腰包,不厌其烦,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是在集合人员和演出归来,几十人拥挤在他家乱哄哄,而他却是乐呵呵。仅就一个热爱之心和耐心,恢复了秦家社火,辉煌了两年。

社火班子组织起来,编排导演和表演人才是很关键的。秦家社火队的灵魂人物就是民间老艺人王建民老先生。他是迷胡剧传人。曾在文革前组织秦家文艺爱好者导演一《两颗铃》全本。文革中又导演了《沙家浜》。不论迷胡秦腔文武埸面都是转一圈的把式,集表演导演于一身,是一位难得的民间高手。对跑船的小节目都是小菜一碟。在主持社火节目中见景生情,妙语连珠,很得观众赞赏。

在演员当中,首推李三女。她本身就是一名业余演员,在跑旱船中扮演撵船的角色。她扮演的老农妇形象逼真,表演得惟妙惟肖。有时表演结束就有不少妇女热情的塞给她干果食品。更有柳枝一位铁杆粉絲为了专看她的表演,零一年春节在华县演了七场,她就跟着看了七场。过了四年左右她在县城偶遇李三女,通过交谈才知她是铁杆粉絲,也是绝对不会认错人的。由此可见,李三女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是非同一般。

社火社戏都是民间大众的娱乐形式。社火更是群体艺术,参与者众多。也是一个村社村民提高凝聚力的过程。有爱好者都力争得到一个喜欢的角色。在解放前秦家村的南王家就有一位王姓老人,是纸扎匠,制作旱船的大把式。他干活不图挣钱,只图在耍社火时表演一个推独轮车的丑角,屁股一拧一扭的。特别是在晚上出外演出,村邻都互相帮助,大人们主动照顾好参加演出的孩童们。那时交通不便,全靠步行,但是人们热情高涨,不畏严寒,大呼小叫,十分热闹。

秦家旱船是生活在渭河岸边的先民,常年与河水打交道,撑船过河做庄稼,下河捕|魚,涨水捞柴。从生活到艺术,创建了独特的跑旱船社火节目。传承了不知多少代人,经历过辉煌,也曾落寞。东至方山河,西到罗纹河,南至秦岭山根属于独一无二的特色艺术。辉煌是曾经,成绩是过往。能在旧社会艰难条件下生存下来,实属不易。到了太平盛世的今天,物质文明特别丰富的今天,没有理由让它湮灭。

秦家村文化广场 雷梅​摄

人们期待着政府的支持!

期待着秦家双人旱船这民间艺术瑰宝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秦获幸

来源:华州文史荟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