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宝藏小镇”要惊艳世界

岭南“宝藏小镇”要惊艳世界

首页模拟经营宝藏小镇更新时间:2024-08-03

龙舟文化融入九江人的血液里。图为龙舟竞艳。梁平 摄

西江、北江环绕,九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九江宣办供图

这不是孙倩首次现场观看南海的龙舟比赛,此前她曾看过叠滘的龙舟漂移,也看了在仙湖进行的龙舟赛,而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当天在九江烟南进行的龙舟活动,让她真切感受到当地龙舟文化根植民间的旺盛生命力。

这种感受对于首次现场观看传统龙舟民俗活动的徐敏更为强烈。从成都来到南海,每一次走进这里的乡村,都会刷新她对岭南文化的认知,被这里的四季风物和丰富的民俗活动吸引。

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活力,正成为地方提升吸引力的重要发力点。近日,南海区正式官宣,备受瞩目的第二届南海大地艺术节将在年底开幕,沿着桑园围水脉从西樵延伸至九江镇,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开展艺术创生项目、艺术品牌活动,以艺术为媒,向世界推介岭南文化。

作为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总策划,孙倩有了机会对九江风土人情进行更系统的了解和挖掘;而在被誉为“最美书店”的成都方所书店担任总经理的徐敏,受邀把成都的创新经验带到九江,推动本地文化活化。在她们眼中,九*是一座岭南文化的“宝藏小镇”,只要好好挖掘,将为世界带来惊喜。

南方日报记者 孙景锋

“宝藏小镇”不断给人惊喜

距离大地艺术节开幕还有大半年,孙倩还要完成很多工作。作为策划人,她的任务之一是和团队一起深入考察地域文化,提炼核心文化要素,为地域文化和艺术创作架设桥梁。

在九江,她像一名闯进了文化馆的学生,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充满好奇。农历二月二当天,她观看了在烟南举行的2024年全国龙舟大联动启动仪式,现场进行的起龙仪式、龙舟竞艳、千人龙船饭等一系列民俗活动让她很震撼,在她脑海里,“龙舟之乡”从一个名称化为可观可感的现实。

相比起赛龙舟的紧张刺激,更吸引她的是民俗活动背后展现出来的文化魅力。比如在竞艳环节,她更关注不同龙舟展示出来的不同造型和样式,背后有哪些讲究和典故,她认为通过这些细节更能发现文化的地域特性。

“我相信这背后有很多人的故事、龙舟的故事值得深入挖掘,当然还包括起龙、龙船饭等习俗,能够让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才是整个九江龙舟文化完整的样子。”

在孙倩看来,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是九江龙舟最动人的地方,各条村各个乡的人打着伞,冒着细雨赶过来,共同见证一系列具有仪式感的环节,这一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运动员、政府工作人员还是观众,都成为龙舟文化的组成部分。

“这种基于民间的文化行为融入到大家的血液里,特别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即使放到全世界看,都是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

和孙倩一样,徐敏也被这种热烈气氛打动。“龙舟文化在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了几千年,一直没有断过,到了九江会发现这里的人赋予了它更多生活气息,每个村每个人都会主动参与进来,这不是强加的,而是几百年传下来的习惯,大家的关系通过龙舟得以维系和巩固,我开玩笑说这就是乡村的团建。”

徐敏认为,作为一项民俗活动,龙舟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又具有很强的地域特性,提供了特定的情绪价值。“我们说到少数民族都会觉得能歌善舞,说到汉族就是含蓄内敛,觉得农耕文化会闷一点,就是埋头种地。其实我们也有表达我们的兴奋、激动和热情的方式,像这边的龙舟还有醒狮等民俗活动,正是我们独有的表达方式。”

2020年,徐敏受邀来到南海,参与策划了很多文创项目活动。几年下来,不断刷新着她对岭南文化的认知。此前,她对岭南的了解仅限于书本,知道这是苏东坡流放到惠州、海南的地方,当时是蛮荒之地,瘴气、湿气很重。到了现代,又随着改革开放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通过几年的深入了解,她才感受到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第一次到松塘村,看到那么多几百年前的建筑完整保存了下来,当时有一种眼泪汪汪的感觉,特别感动。在四川由于历史原因,清朝以前的建筑都很少,更别说宋朝。”

在九江观看龙舟民俗活动,也给她带来了类似的冲动。在她眼中,九*像一座宝藏,这里的渔文化、儒林文化、侨乡文化、水乡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总能不断给人带来惊喜。

文化力需要传统文化的现代创造

传统文化不仅要传承下去,更要让更多人看到,才能真正发挥影响力,赋能地方发展。换句话说,不仅要有文化,更要有文化力。

何为文化力?孙倩认为,文化力是基于传统的现代表达,它必须是来自本地的土壤,但也要进行适当的创造,实现传统与现代创造一个很好的平衡。

对于九江来说,传统文化保留非常完整,更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当代转换。她以龙舟文化为例,龙舟文化是当地的集体记忆,表演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各种道具,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去。

但一种集体记忆要能够流传下去,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让更多人知道,能够参与进来,降低门槛,“我们就是要更深刻地去挖掘龙舟等九江文化历史传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吸引更多人进来体验,从而把地域文化带给全世界。”

这种基于传统的现代创造正是孙倩把大地艺术节引到国内来的初衷。国际上大地艺术节从2000年的第一届开始,已经有20多年经验,被称为以艺术带动乡村振兴、地域振兴的成功模式,也引发了国内广泛关注:以艺术推动乡村复兴的模式能否在中国获得成功?

带着这样的思考,2021年,孙倩在景德镇市浮梁县寒溪村推出了“艺术在浮梁”村落艺术计划,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小小的村落吸引了约5万人到访。

随后,她接到南海区政府的邀约,回忆起初次交流,孙倩对南海区委*顾耀辉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他说“我们南海好东西特别多,但是散落在各个地方,所以特别需要一个线索,把它们像珍珠一样一颗颗串起来,你们大地艺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能够把南海这些宝物串起来激活的项目”。

2022年11月18日,“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正式在西樵开幕,汇集了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日本、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组艺术家到南海展开在地性创作。这场为期4个月的集中展览,为南海西樵带来了114万客流和超5亿元的旅游收入。

孙倩认为,大地艺术节实际上是一种“地域型艺术节”,这个模式的核心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为地域策展、在地创作、在地长期发展”等在地性原则和方法论而实现。在国内,发展仍是主要问题,尤其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我们在说艺术很重要,但艺术本身不是目的,在我们做的‘地域型艺术节’当中,艺术是一个介质,是工具和方法。当代的艺术所持有的关键性、场景化、互动式的表达语言,实际上是释放本地价值的放大器。”孙倩表示,大地艺术节进入国内之初,就不是对国际经验的简单移植、复制、照搬,而是进行了更适合国内的全新探索,就是“国际经验 本土”的创新。

大地艺术节在南海的成功举办,正是得益于政府从一开始就把艺术节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地方文化工程来看待,让艺术节与地域文化得以更好地结合,对于地方名片城市品牌的加强,文化重塑文明引导,活化文旅市场和产业拉动,以及社会治理的参与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效果。

以艺术之名向本土文化致敬

具体到九江,面对大地艺术节带来的机遇,要如何推动本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

在徐敏看来,包括龙舟文化在内,本地文化的推广与传播还有提升空间。“岭南文化是相对含蓄低调,更需要通过经营让更多人认识了解。”

徐敏认为,要吸引人需要从满足人的情绪价值出发,让游客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她以龙舟为例,“作为外地人,看九江人划龙舟会很激动,我也想自己可以参与进来,如果让游客也能参与,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这样的旅行就会非常有意思,让人回味无穷。”

不仅有龙舟,徐敏认为九江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独特的城市气质。从成都来到九江,她总会不自觉地对两个地方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最大的共同点是两个地方都能给人带来松弛感。

“每个城市的气质和市民精神都不一样,近年成都能够火出圈,很重要的是能带给人很休闲的感觉,展现出来的是当地人乐于享受生活的精神特质,这就是对情绪价值的满足。从这个角度看,九江和成都有相似的地方,走在西江边上,看看夕阳,就让人很放松。”

徐敏认为,这种松弛感是一个地方长期安逸生活所沉淀下来的气质,与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息息相关。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自古以来成都平原都是天府之国,水旱从人,物产丰饶,塑造了成都人“巴适”的习性。而九江同样受益于桑园围,水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自古就是繁荣富庶之地,这是塑造九江性格的重要因素。

“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样是江,不同的水对人的塑造都会完全不一样。”徐敏认为,黄河奔流入海的豪放塑造了北方人的刚猛热烈,江南的小桥流水养成了当地人的温婉精致,而九江拥有西江最开阔的江段,水流比较平缓,给人一种滔滔大江的感觉,人的思维也跟着开阔起来,这造就了九江人性格中乐观豁达的一面。这种松弛感正是九江的情绪价值所在。

对于九江,孙倩的关注点和其他人不同,她喜欢挖掘细节背后的故事,而这让她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比如她喜欢从文字、地名对地域的历史文化进行追溯。“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出很多风土人情。九江的桑园围和桑基鱼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当地要把水闸叫作窦,河流叫涌,河流交汇处叫滘,从涌到大江叫出海等,这背后代表的地域文化值得系统挖掘。”

除了文字还有地方建筑等,都是对地理发展和历史赓续的记录。“还有这里的人,尤其是普通人的日常,之前我们坐船沿着河涌走,正好赶上中午做饭时间,两旁的村落有村民在河边洗菜,就特别有烟火气。然后你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会做一些动作回应,很可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九江热情好客的一个侧面。”

孙倩希望把这些文化碎片收集起来,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包括怎样去设计,希望游客看到什么,需要很多的思考。“我们说艺术是可以作为坐标的,我们会用艺术把大家带到想要了解的地方。艺术家的创作也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向本地的文化致敬,带领观众更好地体验乡土和自然。”

■关注

九江招募

“艺术村长”

推动“乡村 艺术”双向奔赴

距离大地艺术节开幕还有大半年,而另一场艺术攻势已经在九江率先展开。日前,九江正式启动了“艺术村长”招募,广泛邀请本地艺术人才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 艺术”的双向奔赴。

2022年底,九江发布了“乡村美学复兴计划”,提出以美学设计优化城乡建设规划,带动全域文旅升级,助推人文经济发展,引领全面乡村振兴。

去年,九江成立了乡村美学研习社,成功招募近60名乡土艺术人才纳入九江镇乡村美学人才库名录,成功推动了一批标杆村居实现美丽变身。

随着“艺术村长”的招募,九江将再一次推动乡村美学研习社扩容,把“乡村美学复兴计划”进行到底,让九江大地无处不文化,无处不美学。

庄园蝶变

走在九江水南社区庄园村道上,按指引穿过一条狭窄的巷道,藏在巷子深处的至遇咖啡小院迎来了客流高峰。这家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咖啡店尚未正式开业,却已率先在朋友圈传播开来,每天前来排队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至遇咖啡小院主理人黄宗培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平常喜欢到周边村镇游玩,寻找有特色的小店打卡。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空间,打造一家具有个人风格的咖啡店。去年9月,他从朋友分享的短视频看到庄园正在推动旧房子改造,于是到村子来实地考察,很快就决定租下三个相互连通的老房子,着手打造自己理想中的咖啡店。

“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让顾客如期而至,如约而遇,所以取名‘至遇’。”有着丰富咖啡店设计经验的黄宗培相信,只要能够给顾客提供不一样的体验,即使是藏在乡村巷道深处,依然可以吸引到充足的客流。

大学毕业后他和大多年轻人一样怀抱梦想到大城市闯荡,在广州珠江新城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每天的忙碌工作让他倍感压力,“大城市节奏太快,每天工作睡觉两点一线,感受不到生活气息”。

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他慎重考虑后决定回到九江,开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他敏锐捕捉到,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身边越来越多同龄人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带动了一股乡村休闲游的风潮,乡村新业态大有可为。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虽然咖啡店尚未正式开业,但发布到平台上的短视频吸引了十几万的点击量,九江本地、西樵乃至顺德龙江等周边镇街的人慕名而来。“上周末来的人特别多,虽然加了很多桌子,依然供不应求。”

从至遇小院飘出的咖啡香,给宁静的乡村带来不一样的韵味,成为九江以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去年九江以庄园为试点,通过活化经济社旧屋,将美化提升后的民居集中招租,推动发展一批乡村美学新业态。和黄宗培一起被吸引来的还有其他主理人,他们给庄园带来了木工作坊、油画体验馆等新业态。

滋养乡村

庄园的变化是九江乡村美学复兴计划的缩影。2023年,成立了乡村美学研习社,主动探寻文化力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并相互作用、融合共兴的实现路径。

一年来,近60名有家乡情怀、有艺术水平、有创意想法的在地艺术青年参与到乡村建设,与当地的党群志愿者一起开展了整村规划、底色亮化、墙绘涂鸦、植物美学、旧物再造、陶艺手作、木制标识、庭院活化、美育研学等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并探索出一些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

随着美学赋能的深入推进,乡村美学与经济互动产生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新创业,开办设计工作室、小院餐饮、油画体验馆、木工作坊等。在地艺术人才的创新实践正推动社区在环境变好、风貌提升、产业发展、人心凝聚、集体经济壮大、村民收益增加等维度上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融合。

此外,九江乡村美学研习社还大胆探索乡村影像美学,广泛吸纳在地摄影人才,以创新视野和举措将九江最具视觉感染力、最具美学价值和最具文化品位的自然人文景观挖掘、拍摄和推送。积极探索摄影艺术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大力发展摄影旅游业,丰富摄影旅游产业链,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

在乡村美学复兴路上,九江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以文化自信的共识,推动了以文化城的合力,逐步走出一条政府引导、村居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路径。人文力量滋养了乡村活力,美学复兴再现九江人文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近悦远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