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两个月!这40名学子干了件了不起的事儿……

耗时两个月!这40名学子干了件了不起的事儿……

首页模拟经营汴京打工人更新时间:2024-08-03

“百业兴盛万国朝,春光秀丽柳丝娇。惠风和畅清明至,大众摩肩涌汴桥。”近日,一段40名吉大学子用毛笔历时两个月1:1复刻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的视频引发网络热议,不少网友为同学们的技艺点赞。

8日,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吉林大学前卫南校区,了解这幅画创作背后的故事。

当日9时,记者来到吉林大学东荣大厦,5楼的教室内正在展出同学们复刻出的《清明上河图》。整幅画卷人物栩栩如生,从巍峨的城楼到熙熙攘攘的街巷,从悠然的行人到忙碌的商贩,每一处场景都仿佛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同学们的用心。吉大学子用已经传承千年的毛笔,一点一滴,高度还原了这幅传世名画的神韵。

谈及复刻作品的初衷,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刘家邦同学介绍,今年他们学院要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又赶上2024年正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于是他便有了一个贴近国庆为祖国庆生的想法。偶然间与朋友谈及此事时得到了灵感——复刻《清明上河图》。“我觉得复刻这幅画非常应景,它描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荣景象,由古应今,也可以体现我们祖国今日的富强昌盛。一方面为祖国庆生,另一方面也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大学校园里,丰富学生活动,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也特别支持,商议确定之后开始推进这个项目。”刘家邦说。

复刻《清明上河图》的活动通知一经发出,同学们便踊跃报名,有将近70名同学进入项目联系群,“最后有40名大一到大三的同学参与到复刻中来,大部分同学都是商学与管理学院的,里面只有5名艺术学院的学生。因为整幅作品需要完全按照原画比例绘制,同学们又大多没有什么绘画基础,艺术学院的同学又对大家进行了统一培训。大家学习用毛笔在纸上画线条,只有线条画得细了,才可以开始上手在绢纸作画。”刘家邦说,“同学们大概练习了一两周的时间,期间大家也学习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以《清明上河图》原画为蓝本复刻,经过勾线、上色等步骤,全过程运用毛笔在绢布上一步步重现这幅历史名作的风采。整个过程,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排定绘画时间,每组负责画作的一部分,需要通过精心地分工与合作才能完成这幅宏伟的艺术作品。都说万事开头难,开始同学们的兴致并不高,每次画完就走,后来大家越画越好,越画越起劲,更愿意留出更多时间来参加活动,要把这幅画画得更好。“我们每天大概投入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绘画,有的同学晚上9点下课,11点半封寝,宁可牺牲休息时间,都会画满两个小时再回寝室。”刘家邦说。

因为《清明上河图》线条丰富复杂,在复刻的过程中难度很大,同学们只有反复练习并且在绘制时加倍小心。因为原作品没有颜色,为复刻好的作品上色就属于二次创作,对构图和色彩的要求非常高,好在有艺术学院的同学帮助和指导,大家团结一心才得以完成整幅画作。也因为没有经验,画作应该装裱后再上色,开始时大家将步骤给弄错了,导致画作表面有些不平,经过弥补,整体效果很是令人惊艳。

“由于《清明上河图》颜色比较丰富、高级,调色、上色对于我们这些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在调色过程中,有的同学由于对色彩掌握不好,全凭感觉上色,整体非常突兀不协调,艺术学院的同学就帮着补救,所以最后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的陈正康同学说,“看到因自己的问题影响整幅画,同学们也是非常自责的,但大家的鼓励让他们又重新振作了起来,投入到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当中。这次复刻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友谊,两个学院之间专业的碰撞,跨学科的交流,对于我们两个学院的同学都很有帮助。当这幅画最终完成时,大家都很激动、开心,非常有成就感。”

刘家邦说:“虽然困难很多,可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一心让大家一直走了下去,为了精益求精,清明节放假期间,有7名同学自愿放弃回家,留校继续完善画卷。”

凭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揣摩、精心描绘,同学们团结互助,这些没有什么专业绘画背景的学子完成了这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复刻品。

“同学们历时两个月共绘《清明上河图》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团委*刘天目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和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共绘这幅画作,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体现了年轻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堂开放性的思政课和一场主题团课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同学们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及意义。下一步,该学院也会不断地探索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同学真实、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综合: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关丽君 吉林大学供图

来源: 长春晚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