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总被熊孩子折磨到崩溃?ABC法则告诉你:孩子没错,错的是你

爸妈总被熊孩子折磨到崩溃?ABC法则告诉你:孩子没错,错的是你

首页模拟经营被三个熊孩子折磨的一天更新时间:2024-06-19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会遇到被自家孩子折磨到崩溃的情况,面对自家的“熊孩子”,爸妈不禁仰天长啸:“我要疯了,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带?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

场景一:逛商场

两岁的小柠跟着妈妈逛商场时,看上个小汽车,妈妈因为家里小汽车太多就拒绝给他买,小柠躺地上打滚,惹得一群人盯着看,妈妈觉得丢人极了,对小柠破口大骂:“你怎么这么不知道省钱,妈妈赚钱容易吗,有的东西还要买?养你有什么用,一点也不知道体谅父母!”

小方跟妈妈逛街想买小汽车,妈妈觉得家里小汽车太多不想再买,温柔地对小方说:“宝宝,小汽车咱们在家里也能玩,出门再把时间用来玩小汽车就耽误玩别的了,多不划算,你看前面一群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咱们也去看看好吗?”小方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走了,开开心心地跟着妈妈走了。

场景二:两个孩子打架

陈爸爸是个二胎爸爸,家里两个娃整天处于“战斗模式”,任何东西都要争抢,一眼没看住两人就撕扯在一起,家里到处是战场,所有的家具摆设都不能幸免,陈爸爸一天到晚都在吼:“你俩给我站住!安静点!哎呦呦,我血压高了。”孩子一点也不听。

明明阿姨家也是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也会有玩闹有争吵,明明阿姨却“佛系”得多,玩吧,只要不受伤就行。

场景三:写作业

小伍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晚上辅导孩子做作业成了小伍最崩溃的事情,“他怎么那么墨迹?就那么点作业赶紧写完不行吗?拖拖拉拉,这才刚一年级,以后怎么能学习好?”

小灵也是一个辅导作业的宝妈,她很淡定,孩子不会自然写的慢,多教教他,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自然就会好。

为什么不同的家长遇到同样的场景,会有不同的反应呢?把家长折磨到崩溃的到底是什么呢?

ABC法则:告诉你事情的决定性因素

ABC法则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A(Adversity)代表负面不好的事情。B(Belief)代表负面事件发生时内心的想法、评价、思维、信念等,人们通常认识不到这些想法。C(Consequence)代表负面事件引起的后果。

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通常是先有A,经过B,达到C,但是B通常不被人察觉,所以大家就觉得C是A直接产生。

所以,家长总是觉得是孩子的举动导致了自己的崩溃,熊孩子是罪魁祸首,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大家忽略的B,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举动所产生的一系列想法和评价。

家里已经有不少玩具,孩子还是想买玩具,这是A;家长认为孩子想买玩具,就是不体谅父母,这是家长针对事件做出的反应,这是B;最后家长大怒,对孩子一通骂,这是C。

另外一个家庭,孩子想买玩具,这是A;家长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不需要对孩子发火,这是家长产生的内心想法,是B;温柔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事情解决,这是C。

由此可见,面对同一件事,家长不同的思维、想法、评价、信念等,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和反应。

坚持运用ABC法则,帮你脱离崩溃

在ABC法则里,A和C都是显而易见的,而B带有隐蔽性,常常被忽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找出自己的想法,将负面消极的想法转换成积极乐观的想法,从而得到良好的行为结果。

比如,早上催孩子起床,催了好几次孩子都不起(A),消极的想法是再不起来就晚了,没有时间吃早饭,上学迟到会被老师批评,说不定还要叫家长,我还得去学校给老师道歉,这又会影响我的工作,经过一连串消极的思考(B),最后的结局是对孩子一通大吼大骂,亲子关系紧张(C)。

如果采取积极的想法,孩子不想起床也没事,他迟到一次挨了批评自然就知道晚上早点睡觉,早上早点起床了,我不用对他大吼大叫,平常心对待就行(B),家长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自己养成起的习惯,皆大欢喜(C)。

作为家长,要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前进,不断抛弃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坚持提升自己,成为最好的家长。

我是,欢迎关注、评论、转发,一起探讨育儿知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