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衰落:背后的土地制度与经济制度

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衰落:背后的土地制度与经济制度

首页模拟经营城邦发展史更新时间:2024-04-29

提起古希腊,人们立马会联想到简约大气的古希腊建筑、唇枪舌剑的公民大会,以及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笔下的《雅典学院》。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古希腊是一个哲人辈出、自由平等的理想国度,由希腊城邦发源的民主概念,也已在当今西方世界的倡导下深入人心。

对比同时期的中国,尚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大地的诸国尚处在奴隶制或封建制国家阶段,那么,这是否说明希腊城邦是一个超越当时历史阶段的国家呢?

在下定论之前,我们不妨牢记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分析希腊城邦制度产生的前因后果,必须从希腊的地理、政治以及决定这一切因素的经济特征开始。

经济特征,指的就是某一时期内经济发展所显示出来的特点、特殊的征象或标志。具体到古希腊城邦问题上,指的是古希腊城邦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土地制度,有了土地就有农业,就有手工业,就能发展出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因此,土地制度是经济的根本。

它的产生深深受限于古希腊的地理条件,但古希腊人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智慧,不断完善土地私有制度,使其能够适应城邦的政治、军事需求。但由于经济特征本身的限制,各个城邦都暴露出了不同的问题,并逐渐在战争中走向消亡。在这个过程当中,经济制度是如何对古希腊城邦产生影响的,我们接下来就要探讨这个话题。

雅典型国家与斯巴达型国家

1.小国寡民下的斯巴达和雅典

说到古希腊城邦,绕不开雅典和斯巴达。公元前12-11世纪,希腊半岛开始了一场民族大迁徙,这是雅典半岛各国家产生并稳定的开端。

时间来到公元前1100 年,从希腊半岛北部进入半岛的大量的维多利亚人开始在南部定居,但是这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和土著居民相比甚至还更落后。

当时,希腊半岛社会分化刚刚开始,维多利亚人进入半岛并且定居,这个过程伴随着大规模的武力使用。成王败寇,原来的土著,一部分被俘虏变为奴隶,另一部分则被赶到边远山区,多利亚人与被俘的土著生活在一起,这就是了斯巴达国家的雏形。

恩格斯曾经研究过这段历史,他曾说: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止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也就是说,斯巴达国家成立并发展的历史建立在征服之上,他们的发展史,是日耳曼民族式的发展史,武力扛起了国家。

雅典的发展轨迹与斯巴达不同。雅典发源地在阿提卡半岛,阿提卡半岛的土著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着。

同我国有大河灌溉的肥沃土地不同,这个半岛在古代并不是一块适宜耕种的土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优质耕地的面积极其有限,且不能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只能种一些橄榄之类的产品。

赫西俄德曾经在他的著作当中写道:“请你记住这个事情…一个人如果还没有把一年的粮食、大地出产的物品、德墨忒尔的谷物及时屯贮家中,他是没什么心思上法庭争讼和拌嘴的。”从赫西俄德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雅典人的粮食供给还是相当紧张的,不耕种,就没有饭吃,更不会有精力去参与各种活动,雅典人只能尽量耕种,同时从外部购买粮食。

但福祸相依,试问,一个贫瘠到无法养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生活的人民的地区对外族人有什么吸引力呢?因此当上文所说的维多利亚人南下时,就“无视”了这一片贫瘠的地区。

由上文我们可知,由于土地不具有吸引力,在那场民族大迁徙中,雅典在外民族侵略面前幸免于难,我们所说的“雅典人”,其实是在原皮拉斯吉人和爱奥尼亚人等民族混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氏族关系内部自然发展而来的 ,这个过程是相对和平的,没有经历战乱的洗礼。

在这个过程中,小手工业者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的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人因为财富积累地位渐渐上升,自然而然地由此产生了阶级和国家。

2.古希腊的土地所有制

古希腊土地稀缺,拥有土地的人地位上升,拥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声量,进而进一步完善、维护土地私有。物以稀为贵,既然土地是雅典最大的限制,那么土地一定是雅典人争夺的目标。在古希腊,土地所有制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土地的赠送与买卖权,

在古希腊人的思维里面,土地并不存在所谓的“所有权”,而是“占有权”,也就是说,在早期雅典人的意识里,土地虽然被一些人持有,但是却不是永远属于这个人的,其他人可以通过各种其他手段(物力,财力)获取、占有它,人们只是暂时拥有土地。

因此,有权有势的人绞尽脑汁搜刮钱财,购买、攫取土地,贫穷的人手里的土地则越来越少,这几乎成了国家的政治主题,法庭上,广场上,到处都是在讨论土地纠纷问题的人们。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逻辑当中窥探出古希腊人对于土地的重视。

此外,需要着重认识的是,古希腊的土地所有权,只是针对本国公民设计的,受益人并不包括外邦人,那么这就将一大部分实际生活在希腊的人排除在外了,只有一些在政治上有较高地位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和运作获取价格不菲的土地。

追根溯源,古希腊的土地制度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早在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此时的国家皆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一城一邦,独立自主,故称希腊城邦。

因其繁荣度有类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故称古风时代,又因记载其社会的情况多见于诗人赫西俄德的诗集中,故又称赫西俄德时期),大家共同占有土地,少量的官僚和大量的农民共同对土地尽一定的义务,如兵役、建设城市等。

到了荷马时代,土地处在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阶段,社会上尚且存在隶属于不同组织的公有土地之间的争端。

荷马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两军相邻驻扎,居然像两个人一样在一起为一块公有土地争斗,长官们手持测量杆,在一小块地里为了地界划分争斗。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还是有公有土地的,但是,荷马记录下的一些国家英雄们也有大量的果园与农场,这就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了私有土地。直到梭伦改革,私有制通过规则的形式确定下来,受到国家的保护。

当雅典土地制度还在从公有向私有过渡时,斯巴达走上了另外一条路。这个尚武的国家,已经发展出了军事制度、共餐制,大家都是职业军人,共同进行军事训练,去从事一些个体的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长期以来,军事立国的斯巴达参与了大量对外的战争,参加战事的平民逐渐积累了斗争经验,包括斯巴达在内的各国都爆发过平民反对官僚阶层的斗争。这从一个方面使得民主意识得以萌发,一些平民追求平等。

那么,斯巴达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呢?原来,斯巴达要求平民要上供一定量的粮食来支持共餐制度,充当军队打仗时候的军粮。这要求平民至少是有一定土地的,否则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为了缴够军粮,平民在参与作战之余还必须耕种自己的土地。

斯巴达依靠平民的支持维持着军队的粮草,因此,斯巴达土地制度的存在是为了维持城邦,支持军队的征战,也因此这个国家没有多余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制度——土地制度是服务于军队的 。

3.雅典农民与城邦

雅典有一个十分著名的执政官——梭伦,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梭伦改革。改革之前的雅典,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许多农民的土地被拥有特权的官僚所剥夺,站起来反抗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一场名为“库隆起义”的暴乱过后,一个叫德拉孔的雅典执政官进行了改革,但他错误地把改革方向转向了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这使得矛盾更加尖锐,许多农民*了,同时,因为雅典手工业十分不发达,农民无法转移到其他方向去获得生活必须的食品和钱财,无路可走的农民心里的不满在逐渐堆积。

梭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接过权柄的。他通过颁布一系列法条,让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法律保护公民财产;在他之后的庇西特拉图还给农民贷款,帮助他们从事农活,设立巡回法庭处理纠纷,以及给一定的地区免税。他们的改革行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动乱,实际上也和城邦的形成是同步的。

梭伦给公民分等级,每个等级的公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农民就被纳入了政治体系当中,不同等级的农民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公民”一起成为国家的“合法”参与者,他们所拥有的土地是他们个人社会地位的基础。

在梭伦改革之后,经由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迎来了黄金时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雅典城邦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土地私有制对城邦制度的影响十分深远。

古希腊城邦的衰落与背后的经济原因

1.斯巴达的衰落

前面提到,古希腊城邦通过各种改革和制度建立,农民拥有了土地,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解决了。土地到了农民手里,同样会发生兼并。斯巴达通过平均分地的方式使得农民拥有了土地,但僭主政治(即暴君政治,通过暴力手段获取并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

下贫富不均立刻出现了,亚里士多德曾这样描述:“一些斯巴达人拥有过多的财产,而另一些人太少,土地本足以支撑1500名骑兵,其数量减到了不到1000人。”随着国家赖以存在的军事能力的退化,斯巴达逐渐在北方马其顿王国的不断打击下衰落,

最终灭亡并归入罗马帝国的领土,可以说,土地的合理分配是斯巴达的命门。此外,由于斯巴达军事为先,没有发展自己的手工业,与邻国(希腊诸城邦)关系紧张,商业也陷于停滞,经济危机的到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2.雅典的暂时维系与衰亡

在雅典,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贫富分化,雅典并没有出现如斯巴达那般的衰落,贫富差距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相对平等的条件使得人们可以接受政治权利的不平等,社会以一定的、合理的秩序在运行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雅典的民主从来不属于所有人,四等公民之外,便没有人再能享受各项民主权利,占人口少数的雅典公民使用着全部权利,公民内部没有矛盾,但与外邦人的矛盾迟早会产生。在斯巴达灭亡数十年后,雅典也与如日中天的马其顿王国展开了决战,最终丢掉了自己极具特色的民主成果。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经济原因:雅典人多地少,农业、手工业也仅仅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没有继续发展,财富总量无法通过商业继续扩大;此外,对内部开放的公民制度使得这个队伍不断萎缩,优秀人才无法进入这个城邦,固步自封,国运怎么能长久呢?

小结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政治、文化、经济遗产,其首倡民主足以名垂千古,但我们依然要看到背后所存在的问题,由于小国寡民、经济疲弱的先天条件不足,古希腊城邦制度注定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走向衰亡。

可以看到,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稳定有几个重要的前提:1.相对平等的土地分配。没有土地就没有权利,同时也难以保障温饱,农民势必走向反抗;2.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在几次大的战役(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当中,古希腊城邦站在了一起,共同对抗敌人,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当北部强大的马其顿人南下时,各城邦各自为战,逐渐被瓦解分化灭亡。

可以说,古希腊地区的土地贫瘠,能够用来耕种的土地稀缺,农产品出口更不可能;手工业仅仅用来满足内部需求,没有如罗马那般大规模对外的商业贸易,因此经济条件十分有限,虽然人民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条件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

但一定科技水平之下,受限的对外商业交流条件下,这种固步自封的政治文明深深受限,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再加上贫富分化依然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之下逐渐加剧,雅典很难长久存在于强敌环伺之下。

参考文献:

1.《希腊城邦制度浅析》

2.《马克思恩格斯精选集》

3.《古希腊城邦制度下的“自由”内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