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建筑师,你能想到多少个名字?

关于女性建筑师,你能想到多少个名字?

首页模拟经营大都会建设师更新时间:2024-07-03

“无论我的名字如何被标注在作品的旁边,它们最终还是会被认为是文丘里的作品。人们始终不相信我们是一起做出来的设计。”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Denise Scott Brown)

每年三月,普利兹克奖的揭晓都会成为建筑领域备受关注的事件。(202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将于北京时间3月15日晚22点揭晓)作为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截至2021年,普利兹克奖共评选出了50位获奖建筑师,而其中仅有6位女性。

6位普利兹克奖女性获得者

历史上许多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品都是与搭档合作完成的,其中尤以夫妻合作的形式居多。但无论是当时的舆论关注,还是后世的记录讨论,这些优秀的作品却总被冠以男方之名,同样付出心血的女方则常被隐去。

于是2013年那次希望普利兹克奖组委会为丹尼斯·斯科特·布朗追授奖项的请愿事件时常会让人反思:女性建筑师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尊重?

*1991年,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获得普利兹克奖时,组委会将许多他和妻子丹尼斯·斯科特·布朗(Denise Scott Brown)一起完成的项目(如:伦敦国家美术馆的侧翼)当作文丘里个人的开创性作品,而斯科特·布朗却连提名都没有。2013 年,包括扎哈·哈迪德在内的约1720名建筑师联合请愿,呼吁普奖组委会将文丘里在1991年获得的荣誉也授予斯科特·布朗,但并未成功。

罗伯特·文丘里和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 摄影:©Frank Hanswijk

性别本不应该成为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限定条件,但回顾现代建筑的百年之路,无论是在从业者数量、职业发展空间,还是社会关注程度上,女性建筑师群体都长期处于半隐身或隐身状态。此外,女性还一直面临着社会环境和文化观念带来的各种性别困境,这也增加了她们在职业道路上前进的困难。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平权运动的发展,性别平等的观念慢慢普及,女性建筑师也逐渐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在国际妇女节这个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时间点,我们想为大家介绍18位有影响力的杰出女性建筑师,其中我们特别关注了中国女性建筑师的实践,这些建筑师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希望更多人能够意识到女性一直都是这个行业非常重要、并充满创造力的存在。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常时刻,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女性都能够被平等地看到,并获得应有的尊重。

*排名不分先后,按建筑师姓氏首字母正序展示。部分建筑师资料整理自相关事务所官网、媒体公开报道。

01

丽娜·柏·巴蒂

1951年,现代建筑史上出现了体现国际式风格的两个著名玻璃屋,一个是位于美国芝加哥福克斯河畔,由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另一个就是由女建筑师丽娜·柏·巴蒂(Lina Bo Bardi)为自己设计的住宅。这座位于巴西圣保罗郊区莫伦比的玻璃屋是巴西最著名现代主义建筑之一,设计这座建筑的丽娜·柏·巴蒂业是20世纪巴西最重要和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师。

丽娜·柏·巴蒂(Lina Bo Bardi)/ 图片来自Instituto Lina Bo e P.M. Bardi

丽娜·柏·巴蒂于1914年出生于意大利,1938年毕业于罗马大学建筑系,随后前往米兰成立个人工作室,并开始与吉奥·庞蒂 (Gio Ponti)合作设计了不少项目。后来她还成为了Quiaderni di Domus杂志的编辑。1946年她搬到罗马,与艺术评论家和记者Pietro Maria Bardi结婚,同年10月他们前往南美洲,由此开始在巴西的建筑设计生涯。

在里约热内卢郁郁葱葱的环境里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下,她开始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巴西文化,并对传统艺术和流行艺术的融合深感兴趣。在建筑设计上,她坚持“以公众为最终能够对象而进行设计”的信念。1951年,她为自己设计了住宅,这栋玻璃房子是她移居巴西后建造的第一个建筑,并在当时的巴西被认为是理性主义艺术的典范之一。

部分代表作品

庞培亚休闲中心 / 摄影:©Pedro Kok

圣保罗艺术博物馆 / 摄影:©Pedro Kok

玻璃屋,丽娜·柏·巴蒂自宅 / 摄影:©Leonardo Finotti

02

简·德鲁

作为英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先驱,生于1911年的简·德鲁(Jane Drew)既是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也是作家、社会学家。她在英国、西非、印度、伊朗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建筑实践,用建筑师的设计真正改变着世界上许多人的生活。

简·德鲁(Jane Drew)/ 摄影:©Jorge Lewinski

1924 年至 1929 年,简·德鲁在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并联合发起了MARS小组(现代建筑研究)——在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影响下,活动于英国的现代主义运动团体,她也由此认识了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以及后来的伴侣、合作伙伴Maxerll Fry。

1946年,德鲁与丈夫Maxerll Fry在伦敦建立了 Fry,Drew & Partners 工作室,参与了许多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并在非洲开展了广泛的实践。

1951年至1954年,简·德鲁接受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在印度旁遮普邦(Punjab)新首府昌迪加尔(Chandigarh)担任高级建筑师,与勒·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内雷(Pierre Jeanneret)均有诸多合作。

1969年至1970年,简·德鲁在建筑联盟委员会(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担任主席。1980年代,简·德鲁成为首位获得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正职的女性。此外,她还推动成立了伦敦当代艺术学院。

简·德鲁设计的昌迪加尔23区高级初中 / 摄影:©Jorge Lewinski

简·德鲁于1996年去世,为了纪念她在建筑领域所做出的贡献,1997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女性建筑师团体与英格兰艺术协会设立简.德鲁奖(Jane Drew Prize),颁发给“对女性在建筑界地位提高有卓越贡献”的人,这也是如今最有国际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师专项表彰。该奖项如今由《建筑师杂志》(AJ)和《建筑评论》(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杂志主持评选。

部分代表作品

加纳国家博物馆 / 图源网络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图书馆 / 摄影:©Iain Jackson

位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的开放大学 / 图片来自网站:sdc.co.uk

03

范蓓蕾

80后建筑师范蓓蕾是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及硕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城市设计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08年她在大舍建筑事务所开始职业生涯,并于2013年在上海合伙创立亘建筑事务所。她曾任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建筑系客座评审,亦曾受邀在东南大学、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TEDx、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举办学术讲座,并于2018年受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担任复合性创新人才实验班设计导师。

范蓓蕾 / 图源网络

在范蓓蕾、孔锐、薛喆三位主持建筑师的带领下,亘建筑坚持关注设计与建造实践的真实状态,并希望通过审慎地对待场地要素和功能需求,为复杂而不确定的现实局面寻找到冷静而诚恳的答案。

范蓓蕾及亘建筑的设计实践与学术研究曾被刊载于《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世界建筑》等学术刊物和专业媒体,并被广泛收录于由中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出版机构发行的多部专业著作中。其作品曾入围WA中国建筑奖,亦曾获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哈佛大学当代中国建筑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建筑展等展览。

部分代表作品

上海交通物资仓库改造 / 摄影:©陈颢

上海杨浦富丽服装厂改造 / 摄影:©侯博文

乡宿上泗安 / 摄影:©侯博文

04

伊冯·法雷尔、谢莉·麦克纳马拉

来自爱尔兰的伊冯·法雷尔(Yvonne Farrell)和谢莉·麦克纳马拉(Shelley McNamara)已经在一起合作了四十多年,2020年她们获得了普利兹克奖,在普奖的历史上,她们也是目前唯一的完全由女性构成的获奖组合。

伊冯·法雷尔(左),谢莉·麦克纳马拉 (右) / 摄影:©Alice Clancy

伊冯·法雷尔出生于1951年,谢莉·麦克纳马拉出生于1952年,两人在都柏林大学建筑学院求学时成为朋友,并在毕业后都选择留校任教,直至2006年。1978年,二人联合其他三位同仁在都柏林创立了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Grafton Architects),但事务所发展至今只有伊冯·法雷尔和谢莉·麦克纳马拉二人还在坚持,而她们已经在爱尔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秘鲁等地完成了近40个项目。

伊冯·法雷尔与谢莉·麦克纳马拉在办公室 / 摄影:©Jess Lowe

她们同属爱尔兰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和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资深荣誉会员。此前,她们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丹下健三教席(2010年)和耶鲁大学的路易斯·康教席(2011年),也曾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Accademia di Architettura di Mendrisio)任教,并游历全球高校,展开国际演讲。

2012年,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以“建筑成为新地理”为主题的参展作品获得当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银狮奖。2018年,法雷尔与麦克纳马拉共同担任第16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2019年和2020年,两人先后获得爱尔兰皇家建筑师学会颁发的RIAI詹姆斯·冈东终身成就奖和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

她们的作品包含大量的教育类建筑、住房项目以及文化和公共机构。在公共建筑中大量运用自然光、自然通风,是她们作品的典型风格。

部分代表作品

爱尔兰城市研究院 / 摄影:©Ros Kavanagh

洛雷托社区学校 / 图源网络

博科尼大学 / 图源网络

05

扎哈·哈迪德

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性建筑师、未来主义、脾气暴躁、明星建筑师......这些标签让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成为当代最为人熟知的女性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摄影:©Dmitry Ternovoy

1950年,扎哈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从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她于1972年举家移居伦敦,并在著名建筑学府——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简称AA)师从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正式开始建筑学习之路。1977年,扎哈毕业后加入了库哈斯创立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1979年,她在伦敦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并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彼时,她对几何结构的独特理解和奇妙运用就已显示出超越时代的风格特点,但她过于前卫的设计直到1994年才有第一个方案真正落地(德国维特拉消防站),她的设计也因此一度被评价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

扎哈(右二)与库哈斯(右三)在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解构主义展 / 摄影:©Robin Holland

2004年,扎哈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2010年和2011年,她连续两年获得英国建筑领域最高荣誉——斯特灵奖。2012年,因在建筑上的杰出成就,她被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荣誉爵士”称号。2015年,她成为首位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RIBA Royal Gold Medal)的女性。但在2016年,她却因心脏病发作突然离世,享年65岁。

扎哈的设计风格大胆新颖、优雅复杂,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解构主义大师”。她被《卫报》称为“曲线女王”,纽约时报则赞扬她“解放了建筑几何学,并赋予它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

扎哈的作品分布在全球许多地区,且几乎都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她在中国也有非常多项目落成,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广州大剧院、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

部分代表作品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 摄影:汪洋©中国民航报

阿塞拜疆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 摄影:©Iwan Baan

安特卫普港口大楼 / 摄影:©Helene Binet

06

长谷川逸子

除了妹岛和世,日本现代建筑师队伍里还有一位有杰出的女性建筑师,她便是长谷川逸子(Itsuko Hasegawa)。

长谷川逸子(Itsuko Hasegawa) / 图片来自Royal Academy Architecture

1941年,长谷川逸子出生于日本静冈县,大学毕业后,她在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建筑生涯。1979年,她创办了自己的事务所,同年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长谷川逸子·建筑计划工坊。

1987年,在由槙文彦(Maki Fumihiko)与矶崎新(Arata Isozaki)担任评委的湘南台文化中心竞赛中,长谷川逸子的设计获得了一等奖,她也由此成为了建筑圈内的焦点。此后,长谷川逸子的实践从此前专注于住宅设计,慢慢开始拓展到各种大型公共建筑。

含蓄、纤细、温情,这是长谷川逸子设计的显著特点,她将自己的作品形象地比喻成蘑菇,她觉得建筑就像远方飘来的孢子一样,都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域而生长,从而形成与地域相适应的设计风格。

2018年,由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RA)主办的首届RA建筑奖将荣誉授予了长谷川逸子。她还曾获日本艺术学院奖(Japan Art Academy Award)和日本文化设计奖(Japan Cultural Design Award),并曾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和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荣誉会员、伦敦大学学院(UCL)荣誉学位。

部分代表作品

湘南台文化中心 / 图片来自网站:fujisawa-kanko.jp

山梨水果博物馆 / 图片来自网站:almendron.com

珠洲市多功能表演中心 / 图源网络

07

何勍

“我永远写不出工程师的设计说明,所有的设计,起手,不外乎一首诗。”自称诗人建筑师的何勍常以人文视角关注人类存在状态及社会变迁,并将诗与远方的情怀投射在建筑作品中。

何勍 / 图源网络

何勍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在获得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学位后,她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设计学院学习室内设计。她曾任加拿大H/Q设计顾问公司总裁、北京主题工作室合伙人、加拿大Y W建筑师事物所及加拿大Kirkor建筑师事物所建筑师、厦门大学建筑系讲师。2003年,何勍与丈夫曲雷共同创立了理想空间工作室(Ideal Space Studio)。

2011年起,湖南常德老西门棚户区改造开始,何勍、曲雷负责了这个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建筑、景观概念、桥及部分建筑的室内设计。这项实践让二人获得了2016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2016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入围社区贡献奖、2018世界建筑杂志WA城市贡献头奖、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城市创新奖等奖项。

部分代表作品

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常德钵子菜博物馆 / 摄影:©张广源

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常德窨子屋博物馆 / 摄影:©张广源

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葫芦口广场 / 摄影:©何勍

08

胡倩

胡倩出生于上海,本科、硕士均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部建筑学专业,日本一级注册建筑师。1996年她加入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的工作室,并共事至今。

胡倩 / 图源网络

2004年,因喜玛拉雅中心项目的契机,矶崎新在上海创立工作室,当时已成为工作室资深员工的胡倩被派至上海,成为矶崎新上海工作室的负责人。2011年,矶崎新上海工作室更名为矶崎新 胡倩工作室(ISOZAKI HuQian Partners),胡倩也成为矶崎新的中国合伙人。

在胡倩的建筑实践中,文化建筑是一个重要的类别,她参与的诸多项目都成为许多城市的文化地标如:深圳文化中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中心、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朱家角谭盾水乐堂、大同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湖南省博物馆等。

部分代表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图片来自Google Arts & Culture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 摄影:©陈颢

哈尔滨音乐厅 / 摄影:©方块史蒂夫

09

胡如珊

2021年12月21日,胡如珊被正式任命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主任,这位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的杰出女性再次备受关注。

胡如珊 / 图片来自如恩设计研究室官网

胡如珊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之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了建筑学硕士课程。她曾任职于迈克·格雷夫斯事务所(Michael Graves)、普林斯顿的Ralph Lerner Architect PC、纽约的SOM以及旧金山的TAC等著名建筑公司。2004年,胡如珊和先生郭锡恩共同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Hu),一家立足于中国上海,在英国伦敦设有分办公室的多元化建筑设计公司。

胡如珊与郭锡恩 / 摄影:©朱海

在多年的设计实践中,如恩坚持以以全球化的观念结合多元、重叠的设计理念来创造一个新的建筑范例。在研究的基础上,如恩致力于建筑与经验、细节、材料、形状及灯光的积极互动,而不是单纯地遵照模式化刻板风格。

部分代表作品

上海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 / 摄影:©Pedro Pegenaute

韩国首尔雪花秀旗舰店 / 摄影:©Pedro Pegenaute

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 / 摄影:©陈颢

10

阿曼达·莱维特

尽管凭借专业实力在英国乃至全世界都已成为近乎与扎哈齐名的女性建筑师,但人们却总因为英国建筑师阿曼达·莱维特(Amanda Levete)的性别身份,而对她在专业领域之外的个人生活津津乐道。尤其是当她在2009年独立执业前,她更多是以建筑师Jan Kaplický妻子的身份而被人关注。

阿曼达·莱维特(Amanda Levete) / 图片来自AL_A官网

阿曼达·莱维特于1955年出生于威尔士,1977 年,她从史密斯艺术学校转到大名鼎鼎的建筑联盟学院,那年正是扎哈在校的最后一年。毕业后她在艾尔索普和莱尔建筑事务所(Alsop & Lyall)实习,之后进入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工作室。1989 年她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捷克建筑师扬·卡普利茨基(Jan Kaplick )的Future Systems 事务所,两人于1991年结婚。此后的17年间,莱维特与扬·卡普利茨基共同设计了体现有机形式、高科技与未来主义相结合风格的建筑作品。两人设计的Lord's Media Centre于1999年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斯特林奖(RIBA Stirling Prize)

2006年,莱维特与卡普利茨基离婚,2009年,她离开Future Systems建筑事务所,创建了Amanda Levete Architect建筑事务所(简称“AL_A”),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执业生涯,该事务所被评为全球十大最具创意的先锋建筑事务所之一。2017年,阿曼达·莱维特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2018年,她获得了简德鲁奖(Jane Drew Prize),该奖项旨在表彰女性在建筑业中的贡献。

部分代表作品

V&A博物馆改造更新项目 / 摄影:©Hufton Crow

英国天空广播公司办公大楼 / 摄影:©Hufton Crow

曼谷中央大使馆(注:该楼为商业建筑,因其占据了原英国驻泰国大使馆位于Nai Lert公园的花园而得名。) / 摄影:©Hufton Crow

11

刘珩

刘珩出生于广州,本科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199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设计博士学位。2004年,她在香港创立了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NODE),担任主持建筑师,2010年,她将工作室搬到深圳。刘珩与她的建筑事务所以深圳和南沙为根据地,在大湾区及更广泛地区开展着多元化的建筑创作、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活动。

刘珩 / 图源网络

刘珩带领南沙原创在多年的实践中设计了大量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共和文化建筑:深圳盐田大梅沙村改造、蛇口大成面粉厂改造、南沙蕉门河南部滨水角城市/建筑设计、南沙科学展览中心、南沙书城、南京珍珠泉艺术家工作室、广州时代美术馆等。

刘珩还长期致力于建筑专业的教育事业,她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任教,负责研究生的建筑和城市设计课程(2008-2020)。2015至2016年,她应邀担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建筑学院(ETH)客席教授,是ETH有史以来第一位在此任教的中国教授。2019年秋季,她受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瑞德曼教席实践教授。2020年9月起,她受聘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教授,并主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实验室”。

部分代表作品

盐田大梅沙村改造——10号楼 / 摄影:©CreatAR Images

南布净水站上部建筑设计 / 摄影:©张超

虎门梅沙小学 / 摄影:©陈冠宏

12

卡莫·皮格姆

2017年的普利兹克奖被授予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RCR建筑事务所,作为事务所的联合创始人,西班牙建筑师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成为继扎哈与妹岛和世之后第三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性建筑师。

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 摄影:©大石隼土

1962年,卡莫·皮格姆出生于西班牙北部赫罗纳省的小镇奥洛特。1987年,卡莫·皮格姆与多年的好友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拉蒙·比拉尔塔(Ramón Vilalta)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巴莱建筑学院(ETSAV)毕业,三人回到生活成长的小镇奥洛特,创办了RCR建筑事务所。1988年,RCR在大加那利岛蓬塔阿尔迪灯塔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不过项目最终并未建成,但此后RCR便成为各种竞赛获胜的常客。

1990年,RCR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建筑展。 2000年起的每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也都能看到RCR的作品。2005年,RCR获得加泰罗尼亚政府授予的国家建筑文化奖。2008年和2014年,RCR被授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勋章。2010年,RCR成为美国建筑学会名誉院士,两年后,三人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授予外籍院士的称号。2015年,RCR获得法国建筑学会颁发的金奖。

拉斐尔·阿兰达(左)、卡莫·皮格姆(中)、拉蒙·比拉尔塔(右) / 摄影:©Javier Lorenzo Domínguez

RCR的作品以住宅和建在自然环境里的小型公共建筑为主,他们在欧洲、迪拜和古巴等地参与过一些国际竞标,但真正的实践还是根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这也是RCR作品的一大关键词——“扎根本土”。

RCR自诞生起便扎根卡莫·皮格姆的家乡奥洛特,其建筑作品在奥洛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本土文化滋养下,形成了与当地景观、地貌、气候和文化相适应的,具有浓厚地域主义色彩的建筑风格。RCR选择弱化建筑的边界,让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从而产生一种诗意的和谐感。“诗意”也成为RCR作品的另一大关键词。

因此,卡莫·皮格姆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更倾向于重点讲述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景观,阐述RCR如何以诗人般的敏感,将建筑有机融入天空、群山等自然元素之中,以此唤起一种源于自然的强烈诗意。

部分代表作品

苏拉吉博物馆 / 摄影:©Hisao Suzuki

多佩蒂特孔德幼儿园 / 摄影:©Hisao Suzuki

奥洛特体育场 / 摄影:©Ramon Prat

13

戚山山

戚山山生于杭州,14岁时,她前往美国求学,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2010年,她作为哈佛当年唯一一位特聘研究员被派送至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建筑事务所RPBW参与实践研究,她还曾任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Partners) 建筑设计师和驻纽约中国事务负责人。

戚山山 / 图源网络

在建筑大师们的事务所,戚山山参与了许多世界级的项目,如:挪威国家美术馆、倍耐力全球总部和产业园区、纽约联合国广场大厦、纽约赫斯特集团总部大楼、伦敦布隆伯格基金会总部大楼、沃尔沃美国总部和产业园区等。

2012年,她在纽约创立个人独立建筑事务所STUDIO QI。2013年她回到杭州,继续独立执业的实践。如今,戚山山致力于中国城市问题思考和中国乡村实践,反思如何超越地域限制而为世界带来中国文化的贡献。她还是民宿集群“宿集”总规划师、首席建筑师,松赞集团首席建筑师。其作品曾获得AIA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奖、欧洲LEAF绿叶建筑金奖、A&D亚太建筑设计金奖、美国WAF建筑大师大奖、WA世界建筑最佳居住奖和技术进步奖、UED中国最美民宿设计大奖等。

部分代表作品

飞蔦集·黄河 / 摄影:©吴清山

XPACE湾区数字公园 / 摄影:©金伟琦

安之若宿 · 山 / 摄影:©金伟琦

14

妹岛和世

在星光熠熠的日本当代建筑界,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是为数不多广为人知的女性建筑师。她也是扎哈之后第二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性建筑师。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摄影:©UTSUMI

1956年,妹岛和世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硕士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后,她进入到伊东丰雄(Toyo Ito)的事务所工作。1987年,她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Kazuyo Sejima and Associates)。同年,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加入了公司,当时他还是横滨国立大学的一名学生。1992年,妹岛和世被日本建筑师协会评为年度青年建筑师。1995年,西泽立卫成为公司合伙人,妹岛和世也将公司更名为“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2004年,SANAA凭借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设计斩获当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2010年,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共同获得普利兹克奖,同年,她成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首位女性策展人。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 图片来自designboom

妹岛和世的设计既有伊东丰雄的轻快、飘逸,又展现出一种细腻柔美的浮游感。白墙、细柱、自然光、轻量隔墙、轻薄透明材质,这些是妹岛和世作品中的常见元素。她的设计风格简约轻盈,建筑造型简洁、体量轻巧,以白色或单色为主,空间充满流动感。

伊东丰雄曾这样评价妹岛和世:“这是一位试图用极简风格来串联建筑材料和抽象概念的建筑师。”

2010年普奖评审团对SANAA的评语这样说道:“以异于常人的眼光探索连续空间、光线、透明度以及各种材料的本质,从而在这些元素间创造出一种微妙的和谐感。”

部分代表作品

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 摄影:©Laurian Ghinitoiu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 图源网络

博科尼大学新校区 / 摄影:©Iwan Baan

15

徐甜甜

徐甜甜是一位年少成名的建筑师:16岁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学习,并获得城市设计硕士。硕士毕业后,在波士顿LWA Achitects事务所工作了三年,又前往鹿特丹,在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进行过短暂的实践,期间还参与了央视新大楼的设计项目。回国后,于2004年在北京创立个人事务所DnA (Design and Architecture),并以宋庄美术馆的设计惊艳亮相。

徐甜甜 / 图源网络

2014年起,徐甜甜带领DnA深入浙江松阳的乡村,通过一系列建筑实践推动了松阳的乡村振兴,并提出“建筑针灸”——一种通过公共建筑以点带面,探索乡村建设的整体发展策略。在以徐甜甜为代表的一批建筑师的帮助下,松阳也走出了乡村创新发展的示范之路。2019年5月,联合国人居署与松阳开展“乡村可持续创新发展”合作项目,“建筑针灸”便是其中的重要实践之一。

早在2006年,徐甜甜便获得了WA中国建筑奖。2009年,她被英国ICON杂志评选为世界20位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在2019年建筑女性奖(Women in Architecture Awards)的评选中国,徐甜甜获得了Moira Gemmill 新兴建筑师奖,该奖项旨在表彰45岁以下的优秀女性建筑师。2020年,她被授予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院士称号。

部分代表作品

北京宋庄美术馆 / 图片来自DnA官网

兴村红糖工坊 / 摄影:©王子凌

惠明茶工坊 / 摄影:©王子凌

16

张锦秋

张锦秋于1936年出生于成都,196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她师从梁思成、莫宗江,在清华继续学习建筑历史与理论及古建园林。1966年硕士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简称:中建西北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历任技术员、建筑师、主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87年起至今,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 / 图源网络

张锦秋在陕西进行了大量古建园林的设计实践,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钟鼓楼广场、阿培仲麻吕纪念碑、“三唐工程”(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唐代艺术博物馆)、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天人长安塔、黄帝陵轩辕殿(又名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等著名建筑的设计都出自张锦秋之手,她也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古建大师。

1991年,张锦秋获建设部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1年,她获得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15年,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将国际编号为21023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

部分代表作品

黄帝陵轩辕殿 / 摄影:©Li Yong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图源网络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天人长安塔 / 摄影:©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17

张唐

作为一名90后建筑师,尽管专业实践生涯才刚刚开始,但成都人张唐却已经凭借社区友好空间“巷子里”被许多人所熟知。

张唐 / 摄影:©一筑一事

张唐在日本留学多年,2017年她获得东京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16年,她创立个人工作室一介——一个以成都为基地,以建筑设计为主的多学科创意机构。在建筑领域,一介关注公共空间、社区更新、试验性空间设计及生活方式,寻找商业性与社会性的平衡来使城市更加丰富和有趣。同时,张唐和一介还尝试搭建一个平台,用于展览、分享与对话,希望通过艺术、设计与研究的方式,综合性地去发现、思考与解决城市议题。

2019年12月,由成都市玉林东路社区支持,一介策划、设计并与社区共同运营的社区友好空间“巷子里”打造完成。空间售卖咖啡、甜品、文创周边,不定期举办艺术展览、主题快闪、工作坊、市集等线下活动,希望成为一个交流与孵化的窗口,吸引更多人发起和参与具有开放性的探索尝试。

尽管年轻,但一介已经获得了不少奖项和媒体的认可,如:2021台北设计奖公共空间设计类银奖、2021年第九届TINTA金邸奖年度设计人物、2021年成都市十佳社区规划师、2021第一届社造学园奖最佳空间奖等。

部分代表作品

巷子里 / 摄影:ICY©ICYWORKS

乡村社区装置-小米斗 /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ENJOY laundry cafe 草堂店 / 图片来自一介官网

18

周实

2021年,Studio 10被知名建筑媒体Architizer选为“全球十家由女性领导的前沿建筑事务所”之一。其创始人周实在独立执业前,曾于KPF建筑师事务所任职副总监,在美国、中国香港及内地有11年建筑实践的经验。

周实 / 图源网络

Studio 10由周实于2017年在深圳创立。周实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建筑学专业,并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经过多年的海外实践,她成为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及LEED 绿色建筑认证专员。2017年,她回到深圳,创立个人独立建筑工作室Studio 10。

在周实的带领下,Studio 10以建筑设计为主,立足于深圳和香港,致力于提供高度定制化、高品质的精品建筑、室内、产品及其他创意设计服务。其设计研究对象分布于当今世界上最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也分布于低密度的农村地区。Studio 10为民宿“别居·漓想国”设计的主题客房“梦&迷”一度被称作“现实版纪念碑谷”而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

Studio 10收获了一系列国际奖项的认可:2021年美国Architizer A 设计大奖专业评审奖及特别提名奖、英国Dezeen2021年度最佳展览奖、ArchDaily2019年度建筑大奖、2018DFA 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荷兰FRAME社会责任奖提名等。

部分代表作品

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 / 摄影:©张超

龙山陵园小礼堂 / 摄影:©张超

民宿“别居·漓想国”主题客房“梦&迷” / 摄影:©张超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昨山

撰稿:昨山

摄影:详见图注

校对:慧莹、建国

设计:龙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