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上海地铁官方APP“Metro大都会”,进入“车站详情/车站信息”或“线路详情/线路列表”页面,就能很快查到你所在地铁站最近一班到站列车的车厢拥挤度和温度。
图说:上海地铁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细心的乘客会发现两个细节:第一,数据都具体到了每一节车厢,凸显实用性,否则仅提供整列车的平均数据,参考价值不大;第二,拥挤度数据后面有一个括号,除了17号线写有“实际”之外,其他线路都为“预估”。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系统集成研究部主任张立东介绍,17号线显示的“乘客拥挤度”,准确性相对较高,因为采取了“全线车身称重”的方式。列车每次到站上下客,车身重量都会发生变化。车身内部的感应装置会实时记录称重数据,每隔500毫秒就能完成一次传输。
地铁乘客的年龄、身材各不相同,如何通过车身总重来计算人数?张立东解释,背后有一套复杂的算法模型。“简单来说,将乘客的体重取了平均值,根据车厢容量,再结合称重,换算出车厢人数和满载状态的比例关系。”
事实上,车重感应装置并非为测算拥挤度而新设,相关数据原来就有采集。满载和空载时,车身高低略有不同,掌握车重数据,有助于车辆自动微调高度,保障运行安全。“以前,这类数据只给专业部门用;随着上海地铁越来越‘聪明’,现在可以为更多市民乘客提供精细化服务。”张立东透露,在建的14、15、18号线,将来一开通就能达到17号线的预报准确度,而11号线和16号线的“实际拥挤度数据”近期也有望上线。
“既要有灵敏的车内感应设备,获得车重数据;又要保证车地无线传输信号畅通,实时把数据传出来。其他开通时间相对较早的地铁线路,还需逐步改造,目前主要根据票务信息、历史客流模型等条件预估,也有不错的准确度。”张立东明确表示,“实际”拥挤度数据未来会覆盖上海地铁全路网。
除了手机APP,地铁站台的乘客信息显示屏下方,也将陆续增加每一节车厢的拥挤度,并用三种颜色表示——60%以内为“绿色”,60%-79%是“黄色”,80%-99%为“红色”,方便乘客直观了解下一班列车,选择合适的候车点。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曹刚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