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捡到古董宝剑,鉴定完被要求上交。他却打磨成菜刀!心痛

老汉捡到古董宝剑,鉴定完被要求上交。他却打磨成菜刀!心痛

首页模拟经营抖音打磨宝剑更新时间:2024-04-18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是苍海中璀璨的珍珠,是沧田里的一抔精神食粟。历久而弥新。透过文物,我们仰望着千百年前的繁华和文明,品味着老祖宗的风采和教诲。

捡到古董宝剑的易老汉

2015年,一篇文物损毁的报道,震惊了大众。更是让很多人扼腕惋惜,沉痛在心。事情发生在2010年。重庆市城口县高观镇有位易姓老汉,60多岁,每天都要去放牛。因为他这人个性比较孤僻,不爱与人交流。所以总爱走一些人迹罕至的偏僻地界。这天,他放牛的时候,正好走到一个废弃的老屋子旁边。也是走的累了,就坐下歇歇。结果,无巧不成书,刚坐下,就看到屋子里的地下露出一截生锈的铁片。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易老汉也不例外。好奇之余,也没多想,就一把将这生锈的铁片给拔了出来。结果他发现,这是一把锈迹斑斑的剑。上面还隐约的可以看出有几个字,不过已经看不清了究竟。好歹是个稀罕物件,易老汉也就将它拿回了家。

邻居看到易老汉拿着把剑,虽然看上去破旧不堪。不过,这明显不是现代的东西,应该是古董。热心的邻居极力建议他去城里找人看看值不值钱。易老汉根本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含含糊糊应了。随后就我行我素的,该干嘛干嘛,早把这事丢九霄云外去了。就这么拖了很久,还是在邻居的再三催促下,终于出发鉴宝去了。

不值钱,拒绝上交

到了县城,易老汉找了一家博物馆就进去了。请里边的专家帮忙鉴定一下。专家仔细看了一番后,告诉易老汉,这把剑至少是清朝时期的,但是价值不好评估,因为时间久远生了锈,上面的字和花纹看不清了。当然专家也告诉了易老汉,从地里挖出来的,属于文物范畴,应该上交给国家。

然而,老庄稼汉出身不懂文物不懂法的易老汉,听了专家的话,就认定了这是把不值钱的破剑。想着反正不值钱,交上去也没什么大用,没意义。易老汉以自己60多年的小民智慧,就觉得,不如带回去“废物利用”。

易老汉的辣手摧宝

他找个借口搪塞了专家,托词说回去考虑考虑。专家也不好硬生生阻拦,只好眼睁睁看着易老汉把剑拿走了。易老汉回家之后一琢磨,家里还缺把菜刀,就想着“变废为宝”,看看能不能改造成一把菜刀。说做就做,易老汉找来块磨刀石,毫不手软,没多久,就将剑上的锈迹给打磨的干干净净的了。

不过,剑身一干净,就显露出了上面的三个篆体字,还有旁边疑似龙形的花纹。易老汉又找镇里读书多的文化人帮自己看了看,勉勉强认出来是“青龙剑”三个字。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易老汉“辣手摧剑”的粗糙打磨,文字和花纹已经是被磨得七零八落,乱七八糟,品相全无了。

青龙变菜刀

之后,易老汉更是将“青龙剑”掐头去尾,削掉了剑尖和剑柄。只留下一截光秃秃的剑身,当菜刀来切菜。堂堂“青龙剑”,就这样与木案为伍,成了一把名副其实的农家院里的菜刀。这事在当地传扬的沸沸扬扬,都说易老汉有眼不识金镶玉,将100多万的青龙宝剑打磨成了菜刀

一恍5年过去了,县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下乡走访,收集散落民间的文化遗产。听到了这个传闻,于是马上赶到易老汉家中一探究竟。结果没想到,这竟然是真事。然后,这把青龙剑也是重出江湖,经过了专家的再次鉴定。确认它为清代制作的,质地是红铜,而且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只是可惜,锈迹被磨光,花纹和文字也已杳然无踪,本来面貌所剩无几。又给易老汉当了5年菜刀,更是被糟蹋的本性全无,已然一块真正的废铁了。而易老汉也感慨:我哪个晓得这么值钱!

原本应该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宝剑,最后却面目全非,当场气坏了专家。可是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能口头教育教育易老汉。再三重申,碰到疑似文物,一定要慎重对待,就算是不清楚其价值,也千万不要随意毁掉。否则,真的毁了价值连城的文物,那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损失了,还是国家和人民的损失。一不小心,还会获罪。

虽然,我国也规定了属于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国家允许民间的合法收藏,并且法律认可予以保护。可是我国还有与此相关的法规,《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水域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所以,易老汉从地里挖出的青龙剑,应该是属于国家的。易老汉的私自占有,拒不上交是不合法的。他根本无处置权,更有甚者大肆破坏了。青龙剑应该是擎立在博物馆,接受后人的瞻仰和赞叹。然而现在,可怜一把“威名赫赫”的青龙剑,就这样成了易老汉的菜刀。它的身世,它的故事,它的诉说,它的等待,所有的一切,在易老汉的无知之下,通通化为泡影,再也无处寻觅。一件文物就这样回归虚无。何其痛心!

文物之损,一损就是千年前祖宗的心血与教诲;一损就是永远的消逝,世无其二;一损就是后世子孙文明和精神传承的断流断根。文物之损,古今同殇。甚至殃及后世。所以,加强文物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普通人都粗识文物,心中能有善待文物这根弦。将文物保护利用变成社会的共识,进而转化为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文物止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多保护一个文物,后人就对祖先多一分了解,对我们多一分感激。文物有其言,说与有情人。文物自有魂,何须闲人论!善待文物,不负历史,不愧未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