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导演请指教》:不只是导演生态放大镜

文艺评论|《导演请指教》:不只是导演生态放大镜

首页模拟经营导演请指教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5-05

近来被影迷圈讨论最多的综艺节目,非《导演请指教》莫属。

这档综艺大致可分三个环节:一是“真人秀”,我们能看到导演拍片前的准备,如何选演员、被演员选,以及拍摄中的一系列操作;二是“首映”,即作品在观众面前呈现;三是“映后交流”,是对作品的讨论与反馈,导演之间的PK,导演和制片人之间的彼此抉择。借此方式,节目搭建和还原了电影产业完整的小生态,带着真实的内在驱动,车轮滚滚,向前推进。

总体来看,观看《导演请指教》如同窥探一面镜中之镜。观众的声音一方面来自伴随节目诞生的一系列短片,另一方面也来自对整档节目样貌的指指点点。因此,节目的样态就决定了其呈现过程必然充满多维度的交互冲撞。在我看来,众声喧哗、争议连连是意料中的事。

有人质疑,节目中这样对导演、对拍片各环节的展现“是否有必要”——就像钱钟书说的,鸡蛋好吃,有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吗?作为一个电影行业的从业者,我觉得节目的尝试还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电影是表演的艺术,更是导演的艺术。

著名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总是对她在一部电影里的表演惴惴不安,但她总是庆幸:不管怎样,导演才是那个对整部电影负责的人。的确如此,导演介入的通常是一部电影诞生的全流程。表演不好,那是导演选角和调教演员的失误;剧作不好,是导演对剧情走向的把握不利;声效不好,是导演的活儿不够细密;摄影不好,是导演和摄影师沟通失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特吕弗更是早就将导演提升到“电影作者”的地位。

《导演请指教》中16位竞技者大多只是事业刚起步的导演。相对于他们较为陌生的脸庞,嘉宾席上却有不少熟悉的演员。镜头扫过时能看到,演员们脸上写满了期待。此时你就能理解制片人席上郝蕾说的“导演有很多,但是好导演很缺”——即便功成名就的演员也来捧新人的场,因为他们很清楚导演有多核心。其中孕育的机会和可能性,正是演员孜孜以求的。

进而,对于导演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节目也做了充分展现。

在第一个环节,从选角到拍摄,可以看到导演在选择与被选时的尴尬,以及人选的错位和不确定性。新人导演很少有作品能说服演员,演员们对如何选择也缺乏参考。此时就很考验导演的说服力及人格魅力了。节目里展现并强调,这种能力必须是导演的标配。

筹备时间短,真正的拍摄期也就两三天。各种状况频出,也是导演必须解决的局面。节目中,相国强剧组和曾赠剧组都面临拍摄现场下雨的状况,王晹提到两位演员同框时间短、档期协调难的问题,德格娜则要妥善协调主演的拍摄时间、安抚演员情绪……

有青年导演在台上解释拍摄现场发生的状况,以至于造成的无奈及成片的不如意之处,台上制片人立刻打断说:这是一档竞技类节目,每个人面对公平条件,拒绝抱怨和开脱。有人对这样的设定产生了质疑,认为如此仓促的条件,不见得就是好电影诞生的土壤。但理性来说,电影囿于商业化操作环境,受制于人员、物资、自然环境等各种严苛条件,确是不争的事实。即使“等云到”的黑泽明,也一样受资本严格掣肘。

电影创作者应对的条件永远都非理想化。而导演,永远是镣铐中的舞者。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将缺憾铸成艺术的一部分,就是他们的使命。拍摄影史经典《公民凯恩》的大导演奥逊·威尔斯说:“导演就是处理各种事故的人。”导演必须具有强大的统筹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处理好各种人事关系,并在突发事故和条件限制中,保护自己的想法,并靠强大的意志力实现它们。《导演请指教》中,导演们面对的种种创作限制,综合来讲,我认为并没有比现实的情况更夸张。

说到底,好的作品,才是这档节目的硬通货。

《导演请指教》的第一个竞技阶段,是对经典IP的改编。改编,实际是一种再创造。以第二期节目为例,好片子明显受到了更多礼遇,也提升了整个节目的网络热度。

曾赠导演的短片《爱情》受到了格外热议。改编短片和原作《大话西游》在场景、电影片段、台词上呼应着。比如原作中“下雨收衣服”,到了改编短片中成了“我来收衣服”,这样的剧作脑洞令人会心一笑。电影的镜像之间,也有诸多讨巧的借用和呼应。比如紫霞流泪的特写镜头,在电影中成为年轻人心灵相吸的有力一笔,令男主对女主动心一刻具有说服力。更大的情感呼应或许更来自曾赠导演说的,对原片结尾遗憾的弥补、那个关于“走”还是“留”的抉择。

《爱情》是一次非常巧妙的IP改编,故事较完整,镜头语言也相对成熟。张雪迎、张晚意两位演员在镜头之下得到了好的发挥。并且短片带着女性导演敏锐的触觉,带着失恋的感伤及治愈的力量。所以它在节目里既获得了好口碑,也获得了好的上座率。

相较而言,德格娜的《回到伯勒根河》更文艺,在节目中引发争议。在我看来这部短片还是非常不错的。尽管现场有制片人说它处理的方式不够新颖,但我认为它在短小的篇幅里,利用三位女性代表的三代人,在很普通的场景、简单日常的对话中,传达出了纠结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蕴。其中有对城市和故乡不同的感情、记忆,也隐隐牵出寻根、死亡、信仰等主题。德格娜改编的IP是谢飞导演的《黑骏马》,她将原片两段画面剪在短片的开头和结尾,在节目中也是一项争议。在我看来,这种视觉的冲撞并不违和。德格娜在处理民族题材上的手法和品位,在短片中初现一隅,我个人认为她的作品完全具备进入国际主流电影节短片单元(继而扩展成长片)的能力。对她的后续作品,我充满期待。

节目中还有23岁的宁元元在拍摄《五行书院》时表现出的鲜明个性,以及吴镇宇拍摄《记》时表现出的如他演技一般的鬼马,等等。

在一档展现导演风采的真人秀竞技类节目中,有个核心问题非常值得讨论:究其根本,什么样的导演,才是一名好导演?

姜文导演曾有“四种导演”的描述:第一种有话讲,还讲得利索,是很牛的导演;第二种,有话讲、很真诚,但讲得磕磕绊绊,也是不错的导演;第三种,没话讲,但讲得利索,这就有点骗人了,但起码能讨好观众;第四种,没话讲,也讲不利索,这种就没人陪着玩了。

仔细辨别姜文导演的话,他所强调的,是一个导演首先必须拥有强大自我,要有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然后才是娴熟的手法和技艺。就像在探讨德格娜作品时,与她同台的吴镇宇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年轻导演关注生活,有什么不对吗?很多人不关注生活,只关注观众。”那些只专注于迎合观众的人,打造的只能是二流作品。好的导演都带着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表达欲,哪怕是一个别人的本子到了自己手里,他都能使作品染上自己的色彩。

节目中的各种话题营造着富有迷影精神的舆论场。这也是它值得电影从业者们关注的原因。

因此,抛开网上略显喧嚣浮躁的讨论,作为电影相关从业者,我认为《导演请指教》还是一档很有意义的节目。特别是对电影行业,在如今深受疫情影响略显艰难的产业生态中,我想制作方借由综艺外衣呈现电影行业真实生态之外,其深意更在扶植创作、培育新人,完善产业链。《导演请指教》的目标绝不只是一档任人评说的综艺节目,它指向着当代青年导演和主流流媒体平台未来巨大包容的无限潜能。

从这个意义上看,《导演请指教》在下一盘一石多鸟的大棋。希望今天网络讨论的热度,能最终换来一部部扎实丰盈的作品。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让我们怀揣憧憬,继续关注与期待。

作者:沙丹(资深影评人、电影节策展人)

编辑:周敏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