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里玩游戏,等你开启一场“烧脑”大战

在博物馆里玩游戏,等你开启一场“烧脑”大战

首页模拟经营大中华博物馆更新时间:2024-04-11

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协,随后每年均组织纪念“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主会场则是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是中国较早出现博物馆的地区之一。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于1951年3月在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挂牌成立。1956年建成开馆,2017年11月29日,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现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今年作为主会场的湖南省博物馆看点也是颇多,“博物馆网上展览”项目“博物馆在移动”项目均将启动上线。湖南省博物馆三大专题展览:“激逸响于湘江兮——潇湘古琴文化展”、“瓷之画——从长沙窑到醴陵窑”、“画吾自画——馆藏齐白石绘画作品展”将于5月18日当天揭开神秘面纱。

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之夜”体验活动将通过沉浸式舞蹈表演、博物馆实景解密游戏、VR行走体验和5G XR博物馆展区互动体验等活动,让观者在充满趣味的过程中体验了解古代生活,深入感受湖湘历史文明的独特魅力。其中,首款博物馆实景解谜游戏《马王堆符文之谜》将与观众一起揭开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神秘面纱。

马王堆汉墓发掘现场

解谜游戏设置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19年夏天,身为主人公的你,受马王堆研究所的X教授委托,解开十封手记中的谜题,解谜需要利用神秘的文字、符号、数字等隐藏玄机的卡片和你的手机。是不是迫不及待地要踏上这趟解谜的“烧脑”之旅?首先,马王堆汉墓究竟出土了哪些珍贵的文物?本期小艺君与您一起温习一下。

“利苍”玉印

利苍墓出土。墓主私印。印面雕刻阴文篆体“利苍”二字,字体工整清秀。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长沙丞相”铜印

利苍墓出土,墓主官印。“长沙”系汉初长沙国的省称,诸侯国丞相在政府机构中地位仅次于诸侯王,不但统率小朝廷里的文武官员,而且控制王国军队,实为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按照骨骼复制出来的辛追夫人30岁时的容貌

马王堆汉墓中要说哪件文物最为珍贵,除不腐女尸辛追夫人外,素纱单衣自然当仁不让,堪称是无价之宝,后来更是被国家列为不允许出境展览的国宝文物,可以代表我们中国古代最高水平的纺织技术,就算放眼于现代,素纱单衣的制作技艺都让人望尘莫及。

素纱单衣

年代:西汉

材质:丝

来源: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衣长132厘米,通袖长181.5厘米,重49克

辛追墓出土。右衽(rèn,衣襟)、直裾(jū,衣服的前襟)。重49克。汉代人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多数学者认为它可能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产生朦胧美感;也有学者认为其当时是作为内衣穿着。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之作,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马王堆汉墓中还有一件文物,它的价值堪比素纱单衣,它就是漆纚(xǐ)纱冠。听这名字,估计99%的人都不熟悉,因为它在媒体前的曝光率远低于素纱单衣,而且一顶乌黑的帽子,即使报道中有,很多人也不关注&看了就忘了。但你知道吗?这顶帽子的价值,远比公众想象的要重要很多。因为,这件纱冠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乌纱帽实物。

漆纚纱冠

年代:西汉

来源: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24.4厘米,宽26厘米,垂翅长8厘米

除素纱单衣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数以百计的丝绸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初我国丝织技术所取得的成就。

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质:丝

年代:西汉

来源: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39厘米,宽34厘米

辛追墓出土。衣料。马王堆汉墓出土刺绣衣物及用品近50件。这些绣品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在先墨绘好线图的织物上,运用“锁绣”、“平针绣”等针法绣成。该绣采用锁绣法以朱红、浅棕红、橄榄绿三色丝线绣出飞卷的流云和云中隐约露头的凤鸟,寓意“凤鸟乘云”,故随葬品清单遣册称之为“乘云绣”。

黄褐绢地“长寿绣”枕头

材质:丝

年代:西汉

来源: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45厘米,宽10.5厘米,高12厘米

辛追墓出土。卧室用品。两端枕顶用起毛锦,上下两面用“信期绣”绢,两侧面用茱萸纹锦。枕内填塞香料药佩兰。遣册记之为“绣枕”。据考证,佩兰药枕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保健药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薰炉均有数件,但药枕只此一件,且保存较为完整,实属珍贵。

诡谲奇幻的彩棺帛画,用浪漫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通长205厘米,顶端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

帛画用三块单层细绢拼成,顶端横裹一根竹竿,上系丝带,可以张举;中部和下部四角各缀有青黑色麻质绦带。因画有死者肖像,被当做“魂幡”,出殡时引作前导,入葬时放置在内棺盖上。帛画用笔墨和重彩绘画,画面从上至下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天上有金乌(太阳)、蟾蜍(月亮)、烛龙、飞龙和司阍(天国守门神)等;人间描绘轪侯夫人在三个侍女簇拥下缓缓升天,她的家人在祭祀;地下绘巨人托举大地。

帛画《车马仪仗图》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219厘米,宽99厘米

利豨墓出土。棺室西壁悬挂的帛画。全画为横式构图,依据内容不同分为四个阵列:左上方绘两排侍卫,簇拥着最上面头带长冠、腰佩长剑、身材高大的墓主缓缓前行;左下方绘方阵和击鼓鸣钟场面;右上方是整齐的车阵;右下方是14列骑兵。帛画上所有人物、车骑都面向墓主,似在举行一次盛大仪式,应为军队祭祀或检阅之类的大型活动。该帛画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写实性绘画之一。

太一将行图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45厘米,宽44厘米

朱地彩绘漆棺

材质:木

年代:西汉

来源: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

通体内外皆髹朱漆,外表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色漆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图案。以红色与不死仙境来表现死者已摆脱邪魔侵扰,到达成仙不死之境。漆棺画法潇洒生动,用线奔放,干净利落,代表了汉代漆器工艺的高度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此墓群中出土的稀世古籍多达28本,比如《天文气象杂占》《五星占》和《出行占》等书,更是早已亡佚的古书,谁也没有想到它们还能重现世间。这些古籍的出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术数和自然科学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比如《天文气象杂占》中所记载的彗星现象,要比西方的同类记载早上一千多年。

帛书《五星占》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221厘米,宽49厘米

帛书《五星占》是我国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天文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150厘米,宽48厘米

利豨墓出土。该帛书以朱墨两色绘有云、气、恒星、彗星等各种天象图像约250幅,并附有简短文字说明,是一种利用天象来占验战争胜败的图书。此书中科学价值最高的是31幅彗星图,每颗彗星都标有名称,有彗头和彗尾,除最后一颗外,都是头朝下,尾朝上,符合彗尾总是背离太阳的科学规律,并已经注意到了彗尾的形态差异。这足以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观测彗星已取得了惊人成就,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彗星图谱。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年代:西汉

材质:丝帛

尺寸:纵31厘米,横16.3厘米;纵30.5厘米,横19.5厘米

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利豨墓出土。系统介绍了人体六条足脉、五条臂脉的名称、循行路径、生理病理特点及如何用灸法来治疗。11脉循行方向全是向心的,治疗全是灸法,无穴位名称和针治记载。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之《灵枢•经脉篇》极为相近,但比其更简略。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经络学著作。

帛书《五十二病方》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31厘米,宽18厘米

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着。一万余字,记载治疗52种疾病的方剂和疗法,共用古医方280个、药名254种,疗法以药疗为主,也有炙法、砭石及外科手术割治等。此页有外科手术割痔疮的记载。

帛书《养生方》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56厘米,宽31厘米

《养生方》现存文字可辨识者共有27篇目,3000余字。内容主要为男性治疗或保养、女性治疗或保养、房中术和一般的养生补益等养生药方,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有关养生学的专科文献之一。

隶书阴阳五行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残页长30厘米,宽22厘米

帛书《老子》乙本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79.5厘米,宽55厘米

帛书《老子》均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有助于认识《老子》在汉初的真实面目,不仅对校勘传世诸本《老子》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为进一步研究《老子》思想提供了最早的、也是最可靠的根据。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尺寸: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来源:长30厘米,宽21.5厘米

帛画《导引图》

材质:丝帛

年代:西汉

来源: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长133厘米,宽51厘米

“导引图”反映了先期秦汉时期人们的养生保健思想,是现存最早的彩绘气功导引操练图。帛上共有44个人物做健身运动的姿态,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姿态动作各异,或坐,或站,或徒手导引,或持器械发功。31处有文字说明,各标注名称及功用。

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就。

油彩双层长方奁

盛放漆纚纱冠的油彩双层长方奁,利豨墓出土。出土时漆奁内置漆纚纱冠,并有其附属丝织物、木棍等该冠佩戴的配套用品。夹纻胎。盖、上层外壁口沿部花纹用白色凸起线条勾边,内用矿物颜料调油填绘卷云纹。

云纹漆鼎

材质:漆

年代:西汉

来源: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高28厘米,口径23厘米

辛追、利豨墓出土。鼎为盛食器,匕与鼎同出,匕常置鼎中,可取鼎内之食,先秦时鼎匕配套作礼器使用。漆鼎不便加热,显然已由调味的盛食礼器演变成单纯的盛食器,它们是目前现存完好的西汉漆鼎,堪称“标准器”。辛追墓的七鼎反映了轪侯家享有“诸侯七鼎”的等级制度。

云纹漆锺

材质:漆

年代:西汉

来源: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高57厘米,腹径35厘米

辛追、利豨墓出土。盛酒器。锺出土时内残存酒类沉渣,底朱书“石”字,即为汉制120斤,相当今天13.5千克,实测其容量为19.5升,随葬品清单遣册记其“盛温酒”,即用经过发酵大米酒曲酿成的低度酒,类似于现代甜酒。

云龙纹漆屏风

材质:漆

年代:西汉

来源: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通高62厘米,宽58厘米

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七弦琴、竽、佣人俑、博具等文物,是墓主人生前歌舞升平生活的写照。

七弦琴

材质:木

年代:西汉

来源:马王堆三号墓出土

尺寸:长81.5厘米,宽12-12.6厘米,通高13.3厘米

利豨墓出土。演奏乐器,可伴奏也可独奏。此琴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汉琴标本,也是人们首次见到“半箱式”琴实物,是流行于南方的一种楚式琴。琴面有七条弦痕,磨损较严重的部位在弹弦处,说明这是墓主人生前长期演奏的实用乐器。

二十五弦瑟

材质:木

年代:西汉

来源: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尺寸:长116厘米,宽39.5厘米,高10.8厘米

材质:竹

来源: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尺寸:通长78厘米,竽斗径10厘米,竽嘴长28厘米

追墓出土。竽是一种音域较广的吹奏乐器。成语“滥竽充数”说明当时竽受欢迎程度。此竽管虽保存完整,但竽管与吹口之间不能通气,也无气孔、气槽和控制音高的簧片,属于陪葬模型。利豨墓也出土一件竽,虽外表残破,但内部结构完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用器,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喜爱吹竽自乐。

奏乐俑

马王堆一号墓奏乐俑共有5个,其中2个吹竽,3个鼓瑟,屈膝跪坐,低额高鼻,墨眉朱唇,头上插有竹签,雕着交领右衽长袍。雕刻细腻,形象生动,造型别于马王堆汉墓群俑。这是墓主人生前歌舞升平生活的写照。

“冠人”男俑

材质:木

年代:西汉

来源: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俑高79厘米,头长14厘米,肩宽19厘米

辛追墓出土。体形高大,头戴长冠,身穿丝绸长袍,鞋底刻有“冠人”二字。“冠人”通“倌人”,是轪侯家众奴婢之长。

歌舞升平之下,马王堆汉墓也出土一套博具,由此可见汉代人对博戏这种娱乐活动的喜爱程度。博戏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在汉代,博戏更是风行一时,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爱好博戏。据史*载,汉代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和宣帝都是博戏迷。

博具

材质:漆

年代:西汉

来源:1974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尺寸:博具盒边长45厘米,通高17厘米

利豨墓出土。博戏属于一种高雅的智力竞争性活动,先秦时就已流行,汉代尤盛,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此套博具包括1个博局,六黑六白共12颗大棋子、20颗小棋子、42根算筹,削、刮刀以及骰子各一件,装在特制的漆盒里。骰子共18面,分别为一至十六。

马王堆汉墓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是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到这里,你对解密游戏有没有一些信心呢?《马王堆符文之谜》将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文/ 《艺术商业》李保兴整理

图/湖南省博物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