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青海塘格木农场

我的第二故乡——青海塘格木农场

首页模拟经营飞行农场更新时间:2024-07-31

“塘格木”是藏语的译音,全称是塘格尔拉玛,意思是“绿色的草原”。这里的海拔约2950米。在它的南面是乌拉尔山脉,横亘在近百里远的正北方是巍峨的南山山脉,东边隆起的高坡是三塔拉大草原,西南方是塘格路草原。站在塘格木农场的场部,你可以看到,它的四周是连绵不断的黄土山丘,这些山丘把塘格木围成一个东西长近十公里,南北宽约七公里的盆地。从乌拉尔山上流下来的融化的雪水,终年不断地从这里流过。所以,这里的水草长得特别丰茂。据初建场的老同志说,当年,这里的草长得有一人多高,就像古诗《敕勒歌》中所写的那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塘格木农场建于1955年10月25日。我是1959年夏,因都秀农场交给了共和县,我们便被调了过来。那时,塘格木农场已发展得有相当规模了。耕地面积已达七八万亩,播种面积也近四万亩。除了总场外,在距离总场有十多公里的西南方向的高台子上还有了两个紧挨在一起的分场:一个叫乌拉滩分场,一个叫塘格路分场。这两个分场海拔都在3400米以上。当时全场干部职工已有三四百人之多,成了海南州地区第一大国营劳改农场。

我原先呆的都秀农场,只是一个仅有二三十个干部、住的全是土窑洞的小场。当我一踏上塘格木农场的土地,猛然觉得这里俨然是一座小城镇。有街道,有商店,有医院,还有副食加工厂、被服厂、木工厂等。最抢眼的是场部机关的那两排很气派的砖木结构的青砖瓦房,它显示出一个大场子的风采来。因为在草原上,看到的除了帐蓬外,最多只是些零星的土木结构的土屋,而砖瓦房实属稀罕物。

我在今年的春天已来过这里,当时,因为来去匆匆,没有过多的感触。

拖拉机站,就设在原先的技工学校留下来的校舍。其实,只是一些低矮的、纯土坯垒成的工棚式的土屋。原技校的食堂也就成了我们拖拉机手的食堂。我在这里吃住将近有两年多。而拖拉机站的站长们、技术员们和最早来的一批从部队转业下来的“一等”拖拉机手们,他们却住在我们旁边的前后两排、在当时来说,可以称得上是高级的冬暖夏凉的延安式的大窑洞里。让我们这帮二等拖拉机手好眼馋哟。可那时,大家对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平等的感觉。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相当单纯,总感到这种不平等是天经地义的。谁让我们是后来的机手呢?那时的我,自然也被视为二等公民,别看我有个中专文凭,按当时的政策应列为干部,但当时的领导根本就没有把我这个也算个小知识分子的人当回事。直到20年后的1978年,农场的政治科才给我“平了反”,政治科的张淑静政治干事(女)对我说,我们一直把你当工人看的,可在原始的工人花名册里怎么也找不到你的名字,最后还是在干部花名册里才找到。1959年拖拉机站给你定级时,就这么报上来的。其实,你一参加工作就应享受干部待遇,结果一错就是20年,她代表组织向我表示歉意。我当时也只是笑笑而已,因为当时在我的心目中什么干部、工人,都一样,只要有工作干,有工资拿就行。其他什么政治待遇不待遇,从来就没有想过。别人是以工带干,唯有我来了个以干改工。这一改不打紧,其他啥也没变,只变了一样:粮食定量从32斤减为27斤。这在那个凭票供应口粮的年代,每月少了五斤口粮也可算得上一个不小的损失呢。

别人是以工带干,唯有我来了个以干改工。这一改不打紧,其他啥也没变,只变了一样:粮食定量从32斤减为27斤

从1959年的7月来到塘格木,到1989年10月离开塘格木,我在塘格木农场这块土地上整整生活、工作了三十个春秋。我可以无愧地说,我的整个青春年华全部地、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片土地。今天,当我已步入人生的古稀之年的时候,再去回忆那段逝去了生活,我只能记起那些曾在我心灵深处被刻印得最深的一些故事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