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团队用9年时间做了15年的事,青农大第17个苹果新品种“福星”问世

育种团队用9年时间做了15年的事,青农大第17个苹果新品种“福星”问世

首页模拟经营福星农场更新时间:2024-07-3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6日讯 10月24日,在位于平度南村镇的苹果新品种示范园里,青岛农业大学培育的“福星”苹果宣告问世。以“新世界”和“粉红女士”为亲本杂交的“福星”有强大的基因,“新世界”貌美,“粉红女士”健壮,所以“福星”集合了抗病性和完美的身材比例。这是青岛农业大学近年来培育的第17个苹果新品种。“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这是青农大育种团队的目标。从上万株杂种后代中选育的新品种因为品质好、易管理,在观摩会现场得到不少农业科技公司的好评。

“福星”亮相展示强大基因

观摩会上,簇拥在枝头的“福星”全身是均匀的中国红,让人惊艳。

示范园负责人说,这是“福星”苗木种下的第三年。“种下时就是一根枝条,现在每棵树已经平均有50个果,亩产3000斤以上。”这片地,原本是南村镇庄干村的一片蔬菜田,因为种菜需要投入大量人工,村里考虑转型。这一需求和青农大园艺学院推广苹果新品种的意愿契合。“事实证明,种苹果不但省了人工,收益也能翻番。”村支书王恩忠说。为了实验,示范园里还栽种了其他晚熟对照品种。记者看到,对照品种每棵树只剩下稀疏的三四个果实,叶片和果实都有了病害的迹象,但“福星”的叶片和果实都没有黑斑,而且长势旺盛。貌美、抗病,“福星”都做到了。

山东是苹果主产区,曾经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每9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山东。不过,在山东种植的苹果当中,富士苹果占据市场份额约七成。富士苹果1939年培育成功,1966年引入中国,但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对苹果的口味、果形等要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我们越来越需要培育自主品牌,把作物的种子“芯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1994年,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戴洪义被选入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俗称现代农业的国家队。从此开始了苹果的研究。培育新品种,是团队工作的重点之一,迄今团队已经培育苹果新品种17个。如今,苹果育种团队的接力棒交到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张玉刚手上。

科技手法抢出“青农速度”

育种并不是把父本母本简单地嫁接,“福星”的成功源自上万次的尝试。9年前,育种团队确定了抗病害品种和美观品种杂交的方向。团队动用了所有的资源,四处寻找健康的亲本。最终在胶州找到了3棵健康的“新世界”苹果树。戴洪义在胶州的地头做着杂交育种的准备,团队的祝军教授则驱车前往临沂,采集“粉红女士”苹果树花粉。果树的授粉期只有短短几天,为了抢时间,团队一天时间往返,并带回花粉。“我们很幸运,青岛和临沂气温有差异,这个时间差给我们又争取了一点操作的时间。”戴洪义说,团队当年拿到果实,第二年播种。因为苹果树在树高1.5米以下属于幼稚期,1.5米以上才会开花,加上结果、选育的过程,在国外,选育一个新品种大约需经过15年时间。为了抢时间,团队采用了温室催芽、矮化砧木等技术,让果树一年时间里长到1.8米,团队还用新技术催生果树早结果,9年时间便收获了“福星”新品种。

“新世界”和“粉红女士”的结合只是团队的尝试之一,育种团队每年会尝试十几个组合,培育几千个杂种苗,一共有上万种实验。育种基地防鸟也防人随意采摘,“乱摘一个苹果,我们的数据就会有误差。”张玉刚介绍,老师和学生们天天驻扎在地头,观察长势、收集数据,培育过程枯燥繁琐,但想到新品种的前景,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种植企业现场谈成果转化

产品好不好,市场认可度是检验标准。在观摩会上,多家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前来一探究竟,并给出了较高评价,有企业已经在咨询品牌转让事宜。

曾用1000万元转让费买下苹果品种“鲁丽”的山东威海奥孚苗木繁育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元在品尝了“福星”之后表示,苹果种植去人工化是大势所趋,“福星”的抗病性是它节省人工的一大优势,同时,新品种树形矮,枝条短,降低了采摘难度,也为今后规模化机械管理创造了条件。青岛金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义盛在西海岸宝山有一片农场,但种植的苹果有病害现象。为了选择更优的品种,他参加观摩会,并对“福星”的酸甜度、抗病性等特点很感兴趣。

目前,农大培育的多个苹果品种已经实现专利权转让。比如“福九红”“福丽”苹果以及抗寒矮化砧木等成果转让费已达650多万元。新品种推广远至甘肃、陕西等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文 韩星/图)

(作者:韩星 赵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