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就经常听到这个词,具体如何操作完全懵逼。大体上感觉只要成绩好如何选科不是问题,实际上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高考语数外必考,然后从物理、化学、历史、生物、政治、地理六门功课里面选择三门,组成3 3。考试成绩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数,而是按照比例进行赋分(好久以后才搞明白,语数英原始分数,不赋分。三门选科要进行赋分,所谓的赋分也就是将全省报考同一科目的成绩进行排列,按照名次进行等级划分根据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相对应的分数,说白了就是名次成绩)。
19年中考结束,如愿考进我的母校。进入高中一个月后,班主任就把选科路线图发给大家了。两次模拟选科,春节前后选科分班。在10月份学校有一个心理测验,会根据孩子的脾气性格,看看职业选择走向,个人感觉还是有一点门道的。在这次心理测验基本上确定了职业走向是教师、公务员和军校。
第一次摸底根据月考成绩选的是物化生,后来考了几次,看看综评感觉不是很好。尤其是风传后期物理、化学难度加大,有学不进去的风险。实际上对于我们家姑娘来说六科成绩相对很均衡,没有特别好的科也没有瘸腿科,而选科更有利于于副科偏科的孩子。大数据采集没有全市成绩只有学校自己的排名,以此为基准进行分析。
(1-6是根据每次考试单科在级部排名进行的自我排名,为了直观取前四标绿)
一共进行了四次考试,史地相对稳定,其余物化生政各科每次都有两次入围自我排名前四。这样的组合无非就是物史地、化史地、生史地、政史地这四种,理论上讲这四科选谁都行,但是从唯一一次全市统考看,这里面的门道大了去了。
从市里排名顺序应该是历史、地理、化学、生物。这里面我不惊叹于历史考得比较好,我赞叹于地理成绩,化学政治地理都在班级17、18名左右,地理成绩级部排名442,市排名1669,说明地理老师水平非常不一般。政治从进高中就有抵触情绪,市排名也不理想,选科首先把政治排除在外,也就基本上排除了军校和公务员(当时在这里纠结了好久,孩子的脾气性格以及我自己的私心都指向军校,可惜了);物理竞争非常大,专业覆盖面大,理工类必选,就把大部分男生逼上绝路,担心随着难度上升,后期学习能力不足,竞争压力大会崩了,而且她对于物理兴趣也不是很大,成绩也是忽上忽下变化较大,好的时候级部119,紧随其后的月考级部820,排除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的组合人数很少,按照前次志愿统计,及往届志愿统计,有可能因选择人员少无法成班,走读的话人员不稳定,成绩无法比较,担心会出纰漏,排除化学(这一点值得注意,一定要查一下学校过往的选科情况。有的选科做完了以后,发现由于选学的学生较少,学校根本不开班,如果走读的话课程安排非常麻烦);因此最终选择史地生组合,也能满足师范类院校专业。从这个表里面也能发现,排序范围越大越具有参考价值。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一直搞不明白,有些家长不让学校排名是什么心理?甚至为此找到当地教育局。难道选科您想靠抓阄解决吗?
为了能把握住选科的机会,多少年来第一次周六没有去加班,又细致地学习了一遍Excel,甚至对于一些搞不懂的公式,花钱从网上请教了专业人员,晚上弄到1点多。话说,Excel绝对是一款数据分析的好软件。我把全市2万多名考生成绩按照物化史生政地六门,选择每个人最好的三门进行排列。然后,把姑娘的化史地和史地生放进去,检查在全市排名情况。化史地的组合优势稍微明显一些,但是按照模拟填报的情况,学校这个组合只有0.77%的人,成班的可能性极小。史地生有2.13%的人,大概在30多名,可能会从其他专业调剂后成班。
模拟选科及专业覆盖
3月中旬一个晚自习,选科分班尘埃落定,化史地没有招满,算是在预料之中,然后分流。史地生第一志愿30来人,调剂一部分后成了43人,与预测完全一致。男生9个,女生34个,看出是偏文的,女生多,班级安静,学习氛围应该比较好,值得高兴。
既然有优点,就一定有短板。高兴不到三天,查了一下班级孩子们的成绩,有点担心了,班级总体成绩不高,高分尤其少,特别是语数英在原来的班上很不突出,在新的班级竟然都是前几。担心语数英老师的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如果照顾大多数的话,成绩会受到影响。这个担心很快变成了现实,数学老师总觉得学生学不会,反复进行基础训练。可是,此时已经无能为了,也算是一个美中不足吧。
时间过得很快,4月选科后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了,语数英物化政史地生9门满分1050,考了717分。这个分数相比前面几次月考实在太低了,总排名立马到了400开外,名次退步70以上,是入校考试成绩最差的一次。说实在的不揪心是假的,仔细看看,从排名方面语数英均比上次有所进步,但是数学分数97,为B1,是三科最差的,史地生中规中矩,B1、A5、B2,符合前期预期,地理学的最好,生物虽然喜欢但是成绩不出众。而物化政在老父亲的授意下,为了主课及选科成绩好看,有意的放了放,导致成绩惨不忍睹,政治到了前所未有的C4,然后遭到领导的强烈批评,嫌我瞎指挥。虽然学校迟迟没有下选科赋分成绩排名,但是对于此次失败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随后一天选科排名出来了,赋分后竟然排进A3,级部进入200名内。莫非算错数了?这是什么鬼?预期认为最差的成绩,却成了历次最好的成绩。
后来仔细琢磨一下,有以下原因:①语数英成绩尚可,选科语数英作为原始分出现,不进行赋分,这三门满分150,所占比例极高。校排名分别是:语170、数442、英72。②史地生虽然弱了一些,但是占比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都走的理科,文科竞争压力小,所以排名靠前。校排名生物256/1168人,历史123/712人,地理192/1544人。③这次考试物化政实在是太差,由于不在排名内,所以名次提升较大。
校内排名如此,以往的经验市排名大概是校排名乘以二,省排名大概是市排名乘以二十。母校是以理科见长,估计排名相近的两个学校文科成绩可能更好一点,但是他们的语数英成绩大概率拼不过母校,所以争取能够稳定住这个排名。
综合以上,选科后对于一些娃的成绩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超高分的娃比较吃亏,拉不开差距,比如说第一名98分,第二名90分,从赋分上并没有这么大的差距(不要说没有这么大的差距,物理满分不在少数,90分以上的断档,然后才轮到80多的。会的真会,不会的是真不会);选科偏科的娃比较吃亏,弱课赋分太低,感觉姑娘的成绩非常均衡,每一门都不是很突出,但是最终排名比较惊喜;主科占比太大,主科弱的娃尤为吃亏,语数外主科满分150,副科满分100,主科要是偏科就太悲惨了。
在我的意识里,在职业选择确定的情况下,名次优先,其次是组合。录取顺序是按照省内排名进行的,上一名次选择完毕,下一名次才能进行选择。即便有了好的组合,没有好的名次一样没有机会。大的前提一定是职业选择确定,很多人认为不应该选择文科,因为文科报考的院校相对较少,拿史地生来说,专业覆盖率只有47.6%,相对于物化生81.1%和物化政96.7%低的太多了。可是考虑到后面选择物理以后无法预估的风险,无法预知的竞争压力,还是坚持了下来,至少现在这种对于自己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随后的几次考试感觉没有白费元旦前后几天的忙碌。学校赋分后排名比原始分高5、60名,预计在全市就能提高100-120名,在全省能提高2000-2400名。高一暑假回来班级人员又有一点细微的变化,从大理回来三个,走了一个。其中一个在理科班排名级部600多的姑娘连续两次考试级部100内!再次印证了:适合自己的选科组合就是最佳组合!
以上仅供各位参考,由于尚未高考,后续不确定的因素还有很多,每个人的面临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