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苏商,睥睨于汉唐,并驾于明清,独步于民国,领跑于今日中国商界。胸怀大志、身负大略;善循大局、精耕大业;谨守大义、兼施大爱;包容大气、共享大成……苏商精神与情怀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在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召开前夕,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我苏网、荔枝新闻客户端推出《史话苏商》特别策划,与历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共话苏商史,多维度呈现苏商故事,解读苏商精神,感受苏商群体在实业搏击中的创新创业精神。
本期嘉宾: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武黎嵩 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历史
主持人:董婕
本期苏商人物:经营之神——陶朱公范蠡
陶朱公范蠡是后世尊称的经营之神,在民间也被称为“财神”。范蠡年轻时贫穷,勾践灭吴后他看透政治,归隐江湖做生意去了。这一做不要紧,成了千古传奇。有关他的传奇数不胜数,但最能彰显他智慧的大概是他的识人。“财神”范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存在呢?
再来一段度娘的介绍: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知道他是谁了吗?就是帮助勾践卧薪尝胆的人,后来携大美女西施泛舟而去的人。
中国民间拜的财神就是以范蠡为原型的,因为他赚钱能力实在太强大了,范蠡“三聚三散”的历史故事流传甚广,他每到一处都能成名于天下。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以保全自身为根本,功名富贵的舍得就在这先散后聚中让我们有所体会。
这么多金智慧又豁达的“财神”范蠡和江苏有什么关系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带着我们“史话苏商”,走近今天的历史人物——范蠡。
根据《史记》的记载,范蠡生平有两件大事为我们所熟知: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帮助越王勾践报仇,把吴国灭掉,复兴越国;第二件大事就是在灭吴之后主动离开越王勾践,急流勇退,先后泛舟五湖,在今天的太湖流域一带,后来又到了齐地(今山东一带),最后在定陶这个地方定居,被称为陶朱公。他三次迁徙,十九年间三聚千金,但是他把这些财富散给身边的兄弟子侄、亲戚朋友,在那个时代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有近代以来的学者和古代学者评价范蠡“功名全终”,无论是功业还是人生都获得了非常美满的结局,后代人把他奉为中国商人的鼻祖。
出将、入相、经商 慧眼识人洞察人性
越国和吴国是春秋晚期最后崛起的两个南方大国,两国都要向北争取中原的霸主地位。先崛起的是吴国,在和越国的战争当中,吴王夫差的父亲受伤死掉,吴王夫差发誓要灭越。越国战败后,国家陷落,当时越国领袖勾践身边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大臣,文种和范蠡。越王勾践请这两个大臣出谋划策,范蠡说,治国的事情他不如文种,但是军旅战斗方面他比较擅长,于是越王勾践就把灭吴兴越的计策交给了范蠡,而把一般的内政管理交给了文种。
《史记·货殖列传》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范蠡当时有一个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叫计然。用今天的话说,计然是一个理论经济学家,他向范蠡讲了可以致富的七种办法,包括如何防止农业灾害、怎么样聚集财富、怎么样调整经济的发展……范蠡用了其中五条,就使得越国富强起来。富强之后,越国灭掉了吴国。灭掉吴国之后,越王勾践跟范蠡谈,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辅佐,范蠡不同意,他要求离开越国。他不但自己要离开,还提醒文种,越王“长颈鸟喙”,脖子很长嘴很尖,这个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文种却选择留了下来,最终,文种因为被越王勾践怀疑,而被赐剑自*。
可以看出,范蠡不但有军事和政治才能、谋略,他还会审时度势。他特别懂得道家所谓的盈虚之数,非常懂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可以做,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不管是出将入相还是经商,范蠡都很会识人用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上记载了一个关于范蠡的小故事,非常有意思,特别能够看出范蠡的为人。
范蠡晚年的时候定居在陶丘(陶地),改姓朱,大家称他为“陶朱公”。他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国犯了罪,被楚王抓了,他准备派自己的小儿子去把二儿子救回来,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去“捞人”。范蠡的太太不乐意,说“长子为大”,应该派长子去。大儿子也很积极,范蠡没办法,就改派大儿子去。去之前,范蠡跟大儿子说,你到楚国的城外,找一个叫庄生的人,让他帮你疏通,这个人就住在城圈旁边,看起来很不起眼。于是大儿子拿了很多的钱,去找庄生。他把情况跟庄生一谈,庄生说,我跟你父亲是好朋友,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我来帮忙。大儿子就把钱放在了庄生那里。
用今天的话说,庄生就是民间的隐士或者名士、高士,他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和话语权。他在见楚王之前跟家里人讲,范蠡家的钱,放在家里不许动。然后他就到宫里去见楚王了。
庄生跟楚王讲,当前国家有自然灾害,要做一些准备,于是楚王派人把府库封了起来。封府库是一个标志性的行为,楚王一这样做,老百姓就认为楚王要大赦了,街上就传开来。庄生是想利用集体大赦的形式,把范蠡的二儿子救出来。谁知,范蠡的大儿子忽然听说楚国要大赦了,就跑到庄生家里说,这个事不需要你再帮忙了,给了你这么多钱,你能不能把钱退回来。庄生特别恼火,但是嘴上不说,就把钱退给了范蠡的长子。
感觉受到羞辱的庄生跑到宫廷里面跟楚王讲,我听说街面上都在传您要大赦了,说您之所以要大赦,是因为范蠡的儿子犯了罪,他花了很多钱来我们国家疏通上下官员。楚王听了大怒,于是当天先把范蠡的儿子*了,第二天再大赦。范蠡的长子只能带着二弟的尸首回家了。
范蠡感慨说,早知一定是这样的结局。范蠡为什么当时要派小儿子去?因为在大儿子小时候,范蠡还比较穷困,大儿子也备尝艰辛,知道钱财来之不易,特别在意得失,他会吝惜财货。而小儿子出生时范蠡已经致富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儿子根本不在乎钱。派小儿子去,他能够舍弃千金之财,办成事情;大儿子太在乎钱,就办不成这件事。
司马迁认为,范蠡的致富和他的选择、他的眼光有关系,而他的眼光又源于他洞察、洞悉人性。
于江苏一带致富 引领苏商“诚一之道”精神
范蠡和江苏最直接的关系,是灭吴。当时吴国主要是在今天的苏州一带,而越国主要是在会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一带,吴越争霸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争夺江南的环太湖流域的话语权和霸权。范蠡最早开始经商是泛舟五湖,在江湖之间,也就是长江和太湖一带致富,这也是他跟江苏非常重要的关系。
中国文化特别注重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对范蠡来说,经商只是用来生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和本质。司马迁描绘范蠡作为商人的形象时,更重要的是描绘他的商业道德,而不是他致富的经验或者因由。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面,司马迁给范蠡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富好行其德者也。”富了,又乐善好施,有德行,这是司马迁眼里的范蠡。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面讲,富无常法。古代致富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靠农业致富;有的靠盗墓致富,就是作奸犯科致富;有的靠博系致富,就是靠开赌场致富,有的靠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货郎摊的致富,还有靠卖浆就是卖点饮料致富;还有一种叫“马医”,马的医生,马医是个很简单、很一般的行当,因为那个时候骑马的人很多,靠给马治病就能够致富……司马迁说,没有一个行业一定能够让你致富,但他强调,想致富的人一定要在这个行当里面做到极致。他管这个叫“诚一之道”,诚是真诚的诚,一是专一的一,诚一就是用心专一。这非常能够代表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有两条,第一,利益不是最重要的;第二,要把自己所在的行当做到极致,这才是经商之道。我们回过头来看苏商会发现,江南的经济发展一直遵循这两个原则。
苏商最大的气质是儒雅。这些豪商巨贾之家在经商致富之后不是追求扩大生产、垄断经营,而是转向文化产业,转向读书,而且一定会让自己的子孙读书。考了进士之后,他们当几年官就回家开始经营自己的产业,然后搞藏书。明清时代,江南地区出现了非常多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楼。扬州的盐商也是这样,他们发家致富之后还资助了很多贫困的学生去读书,然后自己建藏书楼。
中国古代豪商巨贾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征,他们自己家里也会有分工,如果他有几个儿子,一般年龄大的儿子比较能吃苦的,就让他继承经营产业,稍微年轻一点儿子让他从小好好读书,将来通过科举起家。
苏商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非常精致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很高。中国古代最精致的生活是在江南,而不是在广东,也不是在中原的河南地区。汉唐时代的长安城中也有很多的富商巨贾,但他们生活的精致程度远不如南宋以后江南地区的士大夫。
两次南渡 江南崛起为中国主要的经济中心
江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江苏环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和历史上的两次北方的“南渡”有关系,一次是西晋末年东晋的永嘉南渡;一次是北宋末年南宋之交的所谓靖康南渡。随着两次南渡,北方的社会精英迁到了南方。
在秦汉时代,甚至在战国时代,丝绸的制造中心其中一个就是齐地(今山东省)。古人冬天穿一种服装,夏天穿一种服装,春秋天穿一种服装,虽然一年四季,但实际上服装是三类,所以叫三服官。这个地方主要从事桑蚕的养殖、种植和生产,所以齐地有“三服官”。
四川蜀地有“锦官”。锦官主要是为富贵人家的丝绸织出花纹和纹路来,在春秋战国时期蜀锦比较出名,到秦汉时候更是出名。2000年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可能是在四川或者在齐地,偏西偏北方向,东南地区相对比较落后。但是随着两次南渡,北方的精英人物迁到南方来,到了南宋甚至明清时代,江南地区的丝织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的支柱型产业,环太湖流域尤其是苏州、杭州的丝织业相当发达。
中国主要的经济中心是在江南地区,看看这些例子:比如苏州、杭州、南京折扇;比如竹雕,古人写字的时候,为了防止衣袖沾上墨水,会做一个臂搁,相当于一个小的尺子,苏杭地区有一种留青竹雕,把臂搁雕得非常漂亮、玲珑剔透;比如扬州刻书,康熙皇帝刻全唐诗一定要在扬州刻,因为扬州技术比较发达;比如玉器,苏州一直是中国明清时代玉器生产的中心;比如实木家具,明代以后,随着南洋的开放,海外的红木硬料开始进入中国,苏州成了家具生产的中心;比如《红楼梦》里面写到几个重要的城市,苏州、扬州,还有金陵(南京);比如清朝织造馆,“江南三织造”即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杭州织造……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董婕 张雪 我苏网编辑/马腾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