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游戏与汽车厂商的关系,值得“充值车评人”学习

竞速游戏与汽车厂商的关系,值得“充值车评人”学习

首页模拟经营交通汽车竞速更新时间:2024-04-27

竞速游戏与汽车厂商的关系,值得“充值车评人”学习

文、十大恶劣天气

国内绝大部分车评人自带的“充值”属性,不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是观众默认的事实。

毕竟,人总是要吃饭的嘛……

最近某款合资品牌车型堪称地图炮式的充值,让各路车评人的吃相再次突破下限。随后遭遇全网键盘狂砸,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由于火力实在太猛,处乱不惊的老司机们,这次也坐不住了。彼此之间“看破而不说破”的默契,就这样在最后一层老脸皮撕破之后,变成了一场互斥对方为“劣质人类”的骂战。

作为一群不懂“极限变速”,只懂“精神变态”的Game Boy臭弟弟,从来都“不黑别人,只黑自己”的我,也无意于加入板砖横飞的战场。只是竞速游戏玩多了,难免会把车评人和车企的关系,用“RAC游戏开发商和车企”来进行类比,也为闹成这样的他们感到非常不值。

比方说,车企眼中的汽车自媒体,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赛车游戏,都具有广告功能,但它们却并不是产品营销的唯一渠道。

可换个视角,后二者的头就没法昂得高高了:绝大部分的车评人,需要依靠金主爸爸们的“商业合作”才能把自身的流量变现。

至于赛车游戏厂商,虽然它们不依赖车厂的赞助,甚至在多数情况下是要倒给钱,才能获得品牌和车型的使用授权。不过,能不能拿到“真车”来取悦玩家,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意愿,往往不是撒币就能搞定的事情。

毕竟,你离了它们一样也活不了。

所以即便是倒着收钱,车企通常也要折腾一番:比方说本田对《头文字D》系列大开绿灯,但就是不怎么搭理走地下飙车路线的游戏品牌,因为他们认为“头D”在封闭道路上跑山的玩法,符合自身的崇尚合法和安全赛车的价值观。

至于每辆利润都是以“百万刀”为单位的顶级超跑,在游戏授权协议也会定下好几页限制条款:为了咱高大上的品牌形象,不给开损毁效果,不允许改装,不能在特定游戏中出现,不能过早解锁,数值不能明显低于友商竞品,不能涉及负面情节……简直比玛丽苏电视剧女主还要作!

你看这辆One77都搞成这样了,也就是象征性的碎几块玻璃,这是人家厂商不允许物理法则在自家全球限量款上发挥作用的结果——“干废一辆就少一辆,你们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车企们这一系列“霸王条款”,也不是都是无理取闹。毕竟在过去很长时间内,给媒体充值,效果能够直达消费者,而且车评届里面人有多,个个又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没准就有被忽悠的观众脑子一热就直接4S店提车了。

而游戏的产品营销功能,至少用十几年前的眼光来看还不够明确。毕竟大家这些社会栋梁,在那时候还是小屁孩,指望咱们那时候用键盘开过一款车之后就暗下决心,努力拼搏,将来赢取白富美,出任CEO,喜提劳斯莱斯,估计自己都不会信。况且给了授权之后,鬼知道厂商会怎么魔改,玩家又回将其变成怎样的“犯罪工具”。

自然,想谈合作,进门就要忍受冷脸,能谈成也是一堆条条框框……说起来,过去游戏厂商在车企面前的姿态,其实比给钱办事的软广告还要更低一个段位。

然而,长期处于“送钱还要看人脸色”弱势地位的游戏厂商们,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在斗争中求合作的方法。

其中最硬核的一条,便是广大*们最喜欢*两个字——“白嫖”(最好用前几期片头的那个卡片,不要读出来,后面这个词又出现了显得啰嗦)!

比方说,张三将某款车型直接照搬到了游戏里面,他的行为一定违法吗?这个问题,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作为一种工业品,汽车并不存在“版权”的说法,只有“技术专利”和“外观专利”。虽说现在一些专业赛车游戏的调教系统,已经可以精确到避震弹簧的硬度,但由于RAC厂商的产品不是实体车辆,所以谈不上技术侵权。

至于外观专利,在各国法律的保护期限一般也只有二十年左右。一旦过期,就自动划归公有领域。在欧美法院的相关判例中,以忠实还原真车为目的的实体和虚拟车模,哪怕将车标直接贴上去,也不构成侵权。

不过,这种就算是被警察抓到也告不了的贴脸输出玩法,在RAC工作室的实践中也并不多见,毕竟没有多少玩家会对一款满眼都是中古车的作品感兴趣。况且一旦有了如此劣迹,再找厂商寻求新车授权的时候,不被坑死才怪。所以“免费的东西最贵”,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虽说这种完全合法的伎俩缺乏实用性,但按照这个思路实践下去,游戏厂商们也被倒逼出了让车企们有口难言的神操作。

保时捷之所以至今依然是RAC题材游戏中最难见到的车型之一,这一切都起源于EA当年的“白嫖”。在2000年发售的《极品飞车5:保时捷之旅》中,EA不仅获得了从1100 Cabriolet到当时最新款Turbo 911的全部授权,而且还拿到了保时捷在电子游戏行业的全部使用权,

这就意味着它们不但可以NFS的续作,以及自家走模拟路线的《变速》(Shift)系列中免费使用,而且其他厂商要想用保时捷原厂车辆,就必须给他们他们送钱。靠源源不断的二次授权费,最终实现“白嫖自由”也就算了,还倒赚不少的EA,还经常凭借垄断地位,对竞争对手进行精准打击。比如发动“钞能力”的微软也想给“废渣”系列加个保时捷系列,“奸商艺电”的掌柜就可以脱口而出——(“滚”

你当“二道贩子”,我们就不能自己找“二道贩子”,不想乖乖给电玩恶霸教数的友商们,也将目光投向了火箭兔、Liberty Walk等知名超跑的御用改装厂,直接拿改装车型碰瓷。所以“保时捷”在很多游戏中都不是以原厂素车的面目出境,基本上都是一水的RUF改装款。

从法理角度来说,这已经不算是擦边球行为,而是赤裸裸的侵权了,毕竟从事“锦上添花”的改装厂并不享有原品的外观专利。所以谨慎一点的就出个DLC单独卖,出了事情下架就行了。豪放如《湾岸》系列的,就干脆直接做到本体里面。对此,车厂也只能是打碎牙也只能往肚子咽——

毕竟人家是同自家改装厂签的合同,后者才是侵权主体,真要是上了法庭,“吃里扒外”的小弟也是“第一被告”。这窝里斗模式一开启,自家的生产和销售也要受到很大影响。与其再回头过来重新物色新的左膀右臂,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

除了上述明目张胆的“白嫖”,还有一些专门做赛会制竞速游戏的工作室,比如制作WRC系列的开发商KT Racing,以及打造F1系列的Codemaster,他们在自己余粮不多,而且也没怎么找车企商量的情况下,就轻松拿到了几十款不同风格的实名车辆。

其中的秘诀,就在于这两家开发商很早就从对应赛事的主办方那里获得了完整的赛事授权。后者拥有参赛车队大部分车型、选手资料,以及赛道、赛制的版权,因此只要它们点了头,根本不用考虑车企们的意愿,便可合法使用各种载具产品。

不过这种“一篮子”式的打包授权,必须严格按照比赛的模式进行。让玩家开着EVO在科西嘉站纵情驰骋没问题,可你非要搞个《地平线4》式的开放地图,让WRC车辆去野地里面撒欢,那就只能等着被罚到*了。况且即便是合规使用,根本没有拿到一毛钱就被主办方卖了的各家车队,最多也只是不反对你这么干。涉及到和模拟度高度相关的技术细节,乃至是车手的高精度模型,就不得不一家一家上门去谈了。

硬着头皮踏破门槛、钻法律漏洞、寻求赛事授权……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决定最终合作效果的,都是游戏和汽车厂商之间依靠“硬实力”所形成的地位。腰杆子直了,说话自然就硬气。

回顾现代RAC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不难看出游戏开发组和汽车制造商之间一开始完全不对等的合作关系,也在悄然改变。

就像GT赛车系列的缔造者——Polyphony Digital,他们在1997年推出的第一作虽说也收录有140辆汽车,但大多数都是本国品牌,外加十来款美系车,还有TVR这个当下早已沦为“僵尸车系”的英国超跑品牌。即便如此,山内一典也没有发挥日本人特有的“躬匠精神”,以奴颜婢膝的姿态一家一家去求。他只是带领团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随着GT在一年后销量破千万,斩获无数大奖之后,初代中集体神隐的欧系豪强们,也争先恐后的上门求合作,生怕跑慢了被制作人调低了数值。

龙等等欧洲品牌配合文案说明 主要集中在20分之后 41分后有捷豹) 两个视频最好配个哪个是GT1 哪个是GT2的字幕

绝对过硬的产品里,让GT系列赢得了汽车行业巨头的集体尊重。这些信仰“攻城狮文化”,原本就瞧不起电子游戏的大佬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新生事物的营销价值:

相对于宛如过眼云烟的电视广告,当下普遍遭遇公信力危机的汽车自媒体,RAC大作所独具的优势正在日益凸显:精准的投放效果、互动方式所获得的超强的受众专注度、近乎无限的产品曝光时间……不知道要在传统媒体渠道烧多少钱,才能获得这样的营销效果,而拥有这一切,厂商要做的仅仅只是轻轻点个头就行了。

如此“不劳而获”的好事,你还会觉得如今的车企们,还会有脸跟PD社这种顶级团队要授权费?还不赶紧塞钱然后高呼“索尼大法好”才……

事实上,RAC游戏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步入了“逆向充值”时代。为了能够独占某款最新RAC大作的封面,几个豪华品牌经常是争得头破血流。

【选Shift forza系列这几代作品的封面展示下】

相对低调的日系汽车厂商,同游戏行业的合作,更多还是从布局未来的角度出发:“五巨头”无一例外的将GT系列当成了自家概念车和新车的首发渠道。日产的GT-R R35,当年就是以“Z”的代号成为《GT3概念版》的封面——在近两作中,更是以超凡的性价比成为了实至名归的“亲儿子车”。

不仅仅满足于充“普通会员”,日产还斥巨资同PD社一道成立了“GT学院”——他们一会儿是让职业车手坐着直升机,拿着PS4手柄遥控“东瀛战神”跑圈搞大新闻,一会儿宣布通过线上比赛发掘优秀玩家,然后集中在“键盘车手大本营”中展开特训,其中的佼佼者可以在日产车队的全面支援下,去世界各地的知名竞速赛事中同职业车手一决高下——这种玩法,其实就跟训练女人打男人一样,反正甭管输赢都是大新闻,怎么玩流量都是大大的。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民族品牌的日益进步,还有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崛起,本土车企也纷纷加入了“充值”的行列。从在手游、端游中的自黑和玩梗,到同国外一线品牌游戏中争得一席之地,在同各路国际名车的同场竞技中捍卫中国制造的荣誉。

在一通发散之后,在节目的最后,我们差不多也能回到起初的话题。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们无法厘清当下汽车自媒体的是非黑白。但作为一群爱开车的游戏圈内人,我们发现同样“充值风”横行的RAC领域,却丝毫不见如今车评圈的乱象。

思前想后,大概是因为在厂商眼中同样具有营销效果竞速游戏团队,同自己并非是单向的利益交换,而是某种程度上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也正是因为如此,分别搞游戏和造汽车的两伙人,才能在再肉麻的合作中,也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坚持自己的底线,做好自己,最终在玩家、开发商和车企之间实现“三赢”。

虽然这样的关系,甚至是构成这种关系的因素无法完全复制,但为了让那些近期持续跳脚骂娘的车评人们,不至于因为连绵不绝的怒火攻心而沦为精神变态,STN建议你们还是要向我们游戏圈学习一个的。毕竟,我没法指望你们靠理想活着,我只求你们“站着也能把钱给挣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