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不常有
我们许多人都在旅游时参观过悉尼歌剧院,或者在各种杂志上多次见过,是一个网红级建筑,我们的外国建筑史课本上也是将悉尼歌剧院当做一个著名的案例来讲的,但是我们这里还是要讲一下,因为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意义。在建筑师的职业生涯中,可以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埃罗·沙里宁,可能悉尼歌剧院在历史上就不存在了,而它的设计者约翰·伍重名字就更不可能同悉尼歌剧院联系到一起了。
(图片来自网络)
约翰·伍重严格来说不是建筑师,他是一名丹麦的家具及室内设计师,在悉尼歌剧院之前他曾参加过18次建筑设计竞赛,有些虽然在竞赛中胜出,但是没有一座建筑物是建成的。由于他是艺术学院出身的,所以他设计的建筑大都偏重于建筑物的美学部分,从技术层面上来看都有相当多的问题。作为剧院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是音响效果,观众为了现场观看节目而来这个地方,如果音响效果不尽理想的话,就算这个建筑是极度漂亮,也都是一个失败的剧院设计。
1955年一天下午,度假中的约翰·伍重坐在临近海边的一个咖啡厅里,边喝咖啡边随意翻看着一本建筑杂志,这个建筑杂志上登着悉尼歌剧院征集设计方案的消息,他当时手中刚好剥开了一个橘子,头脑中突然想起了他在旅行途中曾遇见的几个澳大利亚女孩对家乡的描述,灵感突然闪现,便随手画了一张潦草的设计草图,接着回去整理了一下,便将方案寄给了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招标筹备委员会。
(图片来自网络)
悉尼歌剧院招标委员会当时共收到了400多个设计方案,设计委员会的主任是当时美国大名鼎鼎的建筑师埃罗·沙里宁,人们为了与他父亲做区分有时也称他小沙里宁。小沙里宁于1910年出生在芬兰一个建筑师之家,父亲是著名建筑师埃里尔·沙里宁,并于1923年移居美国。小沙里宁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他和父亲之间学徒与合作的关系,后来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小沙里宁的代表作之一是美国肯尼迪机场,建筑外形如大鸟展翅,具有很强动势,建筑的屋面由四片浇钢筋混凝土壳体组成,四块壳体仅由几个点相连接,壳体之间的空隙处布置天窗,机场大楼内的空间变化丰富,是一个将现代建筑技术与雕塑结合起来的佳作。[1]
美国肯尼迪机场(图片来自网络)
在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评选的那一天,小沙里宁因为事情耽搁而晚到了悉尼,评选委员会的其他评委们先行做了第一轮的评选。400多个方案在评委们的筛选下,初选出了几个他们认为不错的方案,但是伍重的方案在这一轮中便被扔进了垃圾堆。
小沙里宁来到评委会现场之后,看了评委们初选出的方案不停的摇头,因为初选出的方案中没有一个是他心目中悉尼歌剧院应该的样子,都被他否定了。他把目光转到了垃圾堆,然后不停的在垃圾堆里面翻找,突然他发现了伍重画的那个草草的方案,他眼前一亮,立刻
把它从垃圾堆里拎了出来,他认为就应该是这个方案,他找到了。尽管这个方案不完善,能否实现大家也不知道,但是小沙里宁排板确认了它。约翰·伍重便从垃圾堆里露出头来,从此天下知名,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建筑大师。
(吴道同--未完待续)
2021,10,14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悉尼歌剧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悉尼歌剧院/291575?fr=aladdin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