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钓点早已无鱼可钓,但鱼就在水中,真正的垂钓者都能看见

当年的钓点早已无鱼可钓,但鱼就在水中,真正的垂钓者都能看见

首页模拟经营空闲钓鱼俱乐部正版更新时间:2024-06-13

垂钓是一种生活,能钓到鱼固然是最简单的目标,但垂钓更是一种修炼。垂钓寻踪都江堰二峨山,我们不仅“钓”到了一路美丽风景,还“钓”到了人与人难得的缘分,“钓”到了家人间生死相依的情谊……

垂钓都江堰,月映宝瓶边。

长线抛南桥,鱼跃杨柳岸。

都江堰宝瓶口

天府之国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之城,江、河、湖、沟、塘等遍布城乡,可谓垂钓爱好者的天堂,到处都能见到垂钓者的身影。

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幸福路上的杨柳河,宣化古城楼门边的蒲柏桥,壹街区的颐湖等地都可以垂钓,垂钓俨然成为集自然、文化和灌溉于一身的“三遗”城市都江堰的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初冬,在城中杨柳河五桂桥垂钓时,医生钓友李志远突发奇想对我说,你钓鱼一直都在都江堰城乡的江河边,去山上的河、沟、湖、塘里钓鱼,那才更有意思。

此话正合我意,到山上垂钓是我早有的愿望,那种于青山、飞瀑、白云间垂钓的感觉想必一定特别奇妙。

风平浪静是我希望的人生,惊涛骇浪也是我追求的生活。

说到就要做到。

周末,我和李志远及《岁月都江堰》编辑部的钓友们轻装简行,向目的地都江堰二峨山前进,到久闻大名的山中“一碗水”去垂钓。

少小的时候,有一次我跟着表哥到青城山上的山沟水塘里垂钓,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再次上山垂钓时已经两鬓见白。

二峨山“一碗水”

“一碗水”是山上的一个岩凼,传说三国时期,二峨山下一个贾姓年轻人为给伤病的母亲补充营养,在寒冬冒险上山钓鱼,从凼凼中带回一竹筒水,刚好倒出一碗,用它将钓到的鲫鱼煮熟给母亲食用后,效果立竿见影,母亲的伤病不久痊愈,二峨山上这个默默无闻的地方由此名声大噪。

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个凼凼叫做“一碗水”,从四面八方争相寻踪垂钓求水者络绎不绝。

这个传说一代传一代,已经很多年了。

在行进的路上,我不停地问自己,二峨山上这个“一碗水”的地方现在还能垂钓吗?

冬天的二峨山

二峨山位于都江堰龙池镇、蒲阳镇、向峨乡三地交界处(向峨乡现已合并至蒲阳街道办),主峰海拔2000多米,“一碗水”在半山腰处,之前我们从未去过,听说沿途沟壑纵横,处处悬崖绝壁,很早就没人去垂钓了。

我们这次上二峨山“一碗水”寻踪垂钓,事实上是一次深山探险。

《岁月都江堰》编辑部三位寻踪垂钓者——徐琪(右)、文洁(中)、徐晓燕(左)

出发时,李志远的爱人徐琪不放心,临时起意要伴夫君同行,大有生死相依的感觉。

谁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徐琪的临时起意,让攀登高峰寻踪垂钓的我们信心大增。

徐琪的姐姐徐晓燕也与我们同行,二峨山是她热恋的故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她上山下乡就在那里,返城后四十多年没回去了。

她想去看看曾经的乡亲们,重新感受那片热土的温度,那里的山山水水都留有她的脚迹,她可做我们此行的向导。

远眺二峨山

垂钓者有时就是冒险家,刚刚拿到驾照的李志远竟然亲自驾驶小越野行驶在悬崖绝壁的山道上。

在车上,我心不在焉地胡乱摆弄着鱼竿。

透过窗外看万仞绝壁,心里悬吊吊的,会不会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鱼没钓成被喂了鱼儿呢?

一路上,徐晓燕滔滔不绝:当年这个山角她来过;大核桃树下曾经住着几户人家;她当年作为村里的赤脚医生真的赤着脚爬上高高的山坡去为乡亲们治病;那个山沟沟当年水好深,好多人在那里钓鱼……

突然,路边出现“天空之崖”四个大字。李志远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都江堰网红打卡地“天空的边边——天空之崖”。

偶遇胜地,主编文洁提议下车一游,先“钓”风景,再去钓鱼。

我和李志远下车后直奔山巅之上的天空之崖,心里憧憬着能不能见到如来佛祖或者早已修炼成仙的愿者上钩垂钓开创者姜太公。

我们上了天空的边际,徐琪远远地为我们拍了几张照片,我发到网上点击量嗖嗖直上八十多万。

李志远(左)和笔者(右)登上天空之崖

一条飞瀑从天空之崖山巅直落山沟,就像挂在天上的白布。

我忍不住拿起鱼竿,坐在云端里开始垂钓。

“小伙子,你在干啥子?”一位头戴斗笠的大爷笑着慢步走来,我赶紧回答:“钓鱼呢,这里不准钓鱼哇?”

我心想什么小伙子啊,其实我也二十多公岁了,小孩子们也喊我爷爷。

爷爷见爷爷,一见惜依依。大爷告诉我这条天沟过去确实是垂钓的好地方,可这些年连虾子都没有一只了,他还告诉我这里钓鱼的地方很多,可以带我们到附近的石花村去野钓。

“石花村?”听到这话,旁边的徐姐大喊一声。

她平时可是一位轻言细语的温柔女性。徐姐告诉我们,

当年她十六岁下乡,在向峨乡当知青,乡上的团委*余国书就住在石花村。

她担任村上的赤脚医生正是因为余国书*的热情鼓励。

余*从政数十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被誉为“人民的好*”。

她在回城后的四十多年里,一直想有机会再见到老人。于是,我们收起鱼竿,转向石花村。

我们拄起竹杖,翻山越岭,终于找到深山密林中石花村中的余国书老人家。

老人年近八旬,退休后一直和老伴住在山中老家,守护着都江堰最后一个乡——向峨乡的这一片山林。

见到我们,老人特别激动,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说四十多年了一直就想见见当年的知青小姑娘,不想今天竟然梦想成真。

说完,他马上打电话让在外面的儿子回家准备酒菜。

听说当年的知青回来了,一会儿工夫就来了许多乡亲。

数十年友人相见,无一不感动得热泪满面,往事叙也叙不完。

老人的家是典型的川西山村人家,房檐下挂着一束束尖尖的红辣椒和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屋前翠竹掩映,树木成林;屋边溪泉叮咚,小桥流水;屋后繁花似锦,鸟语涛鸣。

院子里跑山鸡欢快地追逐啄食,一片青青的鹿耳韭菜、水灵灵的小白菜,两棵大树上挂满圆滚的黄杮子,让人垂涎欲滴……

我突然在想,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那种生活——年老之时,有一块田园种菜,在一方院子里听花开,和小狗小猫做游戏……

这般世外桃源生活,不正是这样的吗?

我们走进老人的厨房,厨房通往寝室间的门楣上挂着一幅“三猫图”特别引人注目,除此之外家里别无其他图画。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幅画竟然是同行的徐琪36年前绘制的作品。

尽管图画多年来在厨房中烟熏汽蒸,但仍然完好无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几十年前的画作竟然机缘巧合出现在眼前,可能这就是世间所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也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三猫图》(徐琪绘)

见徐琪凝视着画作,余国书老人说:自从挂上三猫图,家里就没有闹鼠灾了,我们一家都很喜欢你的画。

徐琪告诉老人,现在她主要画鱼,今天到二峨山体验生活,和大家到“一碗水”凼凼钓鱼。

她的话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老人说自己小时候就喜欢鱼,空闲时也喜欢垂钓,并向我们讲起孝子贾生远上“一碗水”钓鱼的故事,还轻声哼起民谣《一碗水凼凼》:

二峨山啰,高呀嘛高万丈,

半山腰上一碗水凼函。

冷风飕飕啰下雪了,

水深深啰,清又嘛清又亮,

喝了才知神仙汤。

……

听老人说喜欢鱼,又喜欢自己的画,徐琪便从车上取出一幅鱼画,这画本是藏友预购的,就先送有缘人了。

老人十分高兴,告诉我们“一碗水”那个地方现在不好钓鱼,要带我们去钓两里路以外的山沟响水洞。

余婆婆一听,悄悄告诉我们,余国书身患癌症,但自己不知道疾病实情,已经几次差点离开人世间,他现在的生命以天计,以分钟计……

余婆婆说完,倒上一杯热水,放在银杏树下的桌子上,轻轻揉一揉老伴消瘦的大手,提醒他该服药了。

银杏树是两棵连体的树,静静地相依着,正像两位老人,你不说“我不会离开你”,我也不说“我也不会离开你”,

相思风雨中,每一天都是简单的、纯粹的爱情,相依相偎,一天、一月、一年、一辈子……

老人的老屋和房前的夫妻银杏树

不得不说再见,相见时难别也难。

垂钓途中转了个弯,重走当年赤脚走过的路,拜望当年有恩人,徐姐眼眶里的泪水稀里哗啦地落下。

告别老人,我们重新踏上寻踪垂钓二峨山一碗水凼凼的路。

驾车行至一个小山村,便没有再往前的车道,我们只好把车停在那里,开始攀登陡峭山路。

村民告诉我们:“一碗水”凼凼虽说已经不远了,但俗话说“山在眼前,要走半天”,没两个时辰恐怕回不来。

看看时间,现在已是午后2点多,我们依然决定继续前行,定了目标就要尽力实现。

二峨山沟

向峨乃著名的“甜蜜之乡”,果大肉甜的猕猴桃是当地特产。

我们穿梭在满山的猕猴桃果枝中,乱石缝,悬崖边,步步惊心动魄。

徐琪跌了一跤滑下坎坡,李志远丝毫没有犹豫,连滚带爬五步并作三步很快抓住了她。

患难见真情,谁说这世间没有好男人?

垂钓“一碗水”

如唐僧西天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我们一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传说中的“一碗水”凼凼旁。

山还是那座山,凼还是那个凼,可山已不是那座山,凼也不是那个凼。

“一碗水”清澈见底,青天白云、苍松翠柏倒影其中,徐姐不禁自言自语道:哪里还有鱼儿的影子呢?

霜染二峨山沟

心中有佛即有佛。在水一方,我和李志远坐水边石块上扬竿抛线,开始静静地垂钓。

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难得一见的冬日暖阳已西下,金色洒满山间,我们该收竿下山了。

李志远和我相视一笑,心有灵犀。

我俩都明白,鱼儿在我们心中,鱼儿就在水中,不是真正的垂钓者看不见。

二峨山中有人家

垂钓是一种生活,能钓到鱼固然是最简单的目标,但垂钓更是一种修炼。

垂钓寻踪都江堰二峨山,我们不仅“钓”到了一路美丽风景,还“钓”到了人与人难得的缘分,“钓”到了家人间生死相依的情谊……

李志远(左)和笔者(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