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料理PK预制菜

妈妈的料理PK预制菜

首页模拟经营料理妈妈1.65.1更新时间:2024-05-07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是一位当不上儿媳妇儿的媳妇儿,说出的感慨!

怎么这么讲呢?当然是有感而发了,

那天我们院有个大妈,从门口的长途车上下来,身后拉着个买菜车,一进院,她就如同收复了边关的大将军一般,挺胸叠肚,意气风发,踏着运动员进行曲就走来了…

有和她认识的一位老姐妹,见面就问呀:

哎,东东奶奶干嘛去了?

这大妈唯恐别人不问她,一见有人来递话,立刻骄傲的说:

上外环线了,这不,听说新下来点野菜,我赶紧去挖,哎呀,给你来点给你来点!

这一下雨,我这心里就长草了,我琢磨着今年春天最新的一波荠菜就要下来了,你瞧,收获还不少呢!

说这话的时候,大妈从包里摸摸索索,掏出个塑料袋,把自己买菜车里的盖子一打。豁,那满满的,0.5立方米的春天呀,让人垂涎欲滴!

得到她这口时鲜的人就是我,而这位东东奶奶呢,接下来,她拉着这0.5立方米的春天,又回到了家里。

赶紧洗菜切菜,又是剁馅儿,又是包皮儿,很快到了晚上,一屉鸡肉荠菜馅儿的小包子就出锅了!

那天晚上,他家的家宴就以包子为主,当东东奶奶端上热气腾腾的包子的时候,东东妈拿起了手机,发了个朋友圈:

大伙Look LooK啊。我家吃到了第一口春!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按时按律历的吃上第一口春,更让人觉得抚慰人心的事儿了,尤其是在当下。

大妈我今天也非常知足,因为我的第一口春也在餐桌上绽放了,这是弟弟从苏州800里加急给我送到的:今年第一锅腌笃鲜。他说,苏州的腌笃鲜是最正宗的,最接近于明朝的口味。

不过我这人没有发朋友圈的习惯,因为我知道如果把这菜发在朋友圈上,肯定会有人暗自伤神,这人是谁呢?是我认识的一位小姐姐。

其时,这小姐姐要说出来也一点都不差,年纪轻轻就买了120平米的大房子,还有一部宝马车。每天开着车去一家外企机构上班,即便是在天津这种地方,她也能够挣到三四十万的年薪,嗯,真不少了!

私底下小姐姐也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而且生活品质其实并不高,她如今已经35岁多了,单身。像她这个岁数的人对很多事情就可以做到拨云见日了,比如说来个名牌衣,背个名牌包,这是飘在油皮上的享受。

这方面小姐姐不缺嘴!

可是呢,这内里的享受,她却有点遗憾了。比如说,晚上回到家里拿出钥匙的那一刻,她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一团漆黑,因为家里没有人,打开灯之后,

她到冰箱那翻倒翻倒,找出一些比较适合的食物,然后再把它们迅速烹制起来!

小姐姐的冰箱,我无意中窥见过一次。前年,有一回我给她送一份快递,那份快递她不敢放在楼道里,怕丢了,于是让我帮收一下,我帮她送到家里的时候,只见小姐姐迅速的打开了那个大盒子,哎呀,原来都是吃的。瓶瓶罐罐,各种各样的吃的!

什么冷冻披萨啦,什么千层面啦,还有一些火腿芝士,反正小姐姐吃的挺西化,用她的话说:

我这人做晚餐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我不愿意做很复杂的菜,我每周在外面吃两天,找一家酒店自助,争取把营养吃全,其他的时候,以凑合为主。

我问她:为什么不找一个钟点做饭大妈呢?

小姐姐摊开双手说:

不好办呀,我工作那么忙,真要把钥匙交给保姆,让她来家里干活,我又不放心。

嗯。大妈我想想也对!

所以呢,在小姐姐打开冰箱收纳的那一刻,我窥见了她这的食品仓库,哎呀呀,她的冰箱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前,我住的那个公寓里,那位房东:

老本先生的冰箱!

那时候我和我的室友老本住在一起,

我们住的这个公寓是个复式结构,我住楼下,他住楼上,以前和他住在一起的,是一个他带到中国来的服务人员,好像是一位马来男士。

等后来我和他住在一起的时候,这地方就不够了,楼下的格局改变了。

一张小小的单人床,一个小双人沙发,一个书架…反正这些地方就把他那个男仆的位置给挤了,于是那位黑黝黝的男仆先生,就被老本打发到友谊宾馆那边去住了,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没人给我们做饭了!

30年前,还不像现在,能够有外卖。那会许多饭馆,仗着是国营,连晚上那顿饭都不怎么做,不到七点就关门,有的甚至五点半就上板了。

所以这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于是老本先生励精图治。这位40岁的大叔决定,他要开始:习厨。

本先生虽然是马来西亚人,但他是混血,身上既有华裔的姓氏,又有埃及波斯那边的血统,反正他是个长着绿眼睛的泰迪熊。

泰迪熊要是做起饭来,甚是可爱,因为他这人干什么事都很认真。

做饭嘛?首先第一条就是要先装修!

哐哐哐。找了个小施工队,把厨房给改造了一番,首先,弄个电视机架,在墙上,抬头就可以看到,然后再添一个小柜子,里面放满了CD。老本先生要跟着BBC的厨师自学课程,开始来学习做菜。

接下来呢,就是把橱柜一通改造。那会儿,连宜家还都没有进驻中国呢,老本先生自己画图,把厨房的上半部分空间全都利用起来了,通体的大柜子。

叮咣咣的改造声,弄得我很心烦,我问他:让你做个饭咋这费劲呢?

老本翻着绿眼睛说:

做饭不费劲,但是我需要储物。你知道吗?我得需要一个很大的储藏室。

没多久,老本先生的储藏室修好了?我想很快我就要看到他的烹饪技法了吧?可他却告诉我:

接下来,还是别急!再等等!

下一步是上设备。一系列的厨房设备要到位。

比如说炸锅,蒸箱,蒸屉,烤箱,大烤箱烤肉的。小烤箱烤吐司的,还有微波炉,卡式炉。直到最后一个胖胖的双开门电冰箱,被人塞进了我们这个公寓里,足足占地一点五平米。

除此之外呢,就是两个大大的木盒子:双立人的刀具,从剁骨刀一直到刮芝士的小刮子,足足100多件。好家伙。老本先生,这是要开食品厂啊,我在一边看的很惊诧!

我觉得他这是属于,差生文具多,我对老本说:让你做个饭,咋这费劲呢?

注意!不是咱这人懒,因为洗衣裳擦地的活都归我了,可我这人有哮喘的症状,所以真进不了厨房。

但是对我的抱怨,老本先生却弃之以鼻,他说:

这才是真正现代化的厨房,当然后面

还有现代化呢。

在领教到了什么叫厨房现代化之后,

我又见识了老本先生口中的,食品工业化。因为不光是有各种设备上场,接下来一个半人高的大箱子也被人运到了公寓里,这是老本先生从香港订来的食材!

是啥呢?

我打开一看,艾玛,全是原料罐头,罐头。大大小小的罐头,简直像是五金店卖油漆的柜台,从一个拳头大的鹰嘴豆罐头,直到那种两升装的椰浆罐头,从扁扁的小胖子沙丁鱼糜,一直到老大的巨型芝士饼。

本先生这饭还没做呢,看着他这些原料,我就害怕!

就拿这些东西来饲养我,我不禁发出了疑问。

因为在我的脑子里,罐头是应当和行军打仗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在30年前的时候很少吃罐头,没必要啊!

既不需要你去科考,又不需要你去拉练。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哪哪找不来吃的,一年四季的鲜菜样样不少,那会已经进入90年代了,即便是冬天,大棚菜也能供应,那为嘛要吃这些罐头呢?

但这就是西方人的理念,老本虽然是马来西亚人,但是他在美国待了好多年,他习惯了,他习惯在这种罐头的海洋里填饱肚子,这让我看得瞠目结舌,而且也在心里对他做的饭毫无期待!

不过真做起饭来,我倒是看明白了!

老本的菜谱里的确需要各种罐头,因为他烹饪的那个菜肴应当叫国际菜,是混合了南洋风味的一种法式料理,且还得符合穆斯林的规定,所以对很多食品,他的确是有特殊要求的。

至于兴师动众折腾了这么半天,老本先生做出来的饭,具体做的味道嘛。嗯,说不清,我也不知道他做的好吃不好吃。

一来我这人从来不挑食,走哪吃哪,吃嘛嘛香。就连芬兰的臭绯鱼我都能吃!

咱这肚子是卤煮打底,豆汁儿溜边。有了这两碗酒垫底,到哪都挑不了嘴。

二来我这人嘴也不高,这辈子我觉得我攀登的美食最高峰,也就是涮羊肉烤鸭子,东来顺全聚德,你跟我说淮扬菜好吃。说实话,当年在听鹂馆,吃国宴大师做的文思豆腐,我也没觉出香来。

至于楼外楼的西湖醋鱼,端上来,呵呵,没关系,咱也能吃,咱带着老家的唐山咸菜呢!

所以老本做的那些南洋菜肴,对咱来说又能吃好,又能吃饱,且从未拉过肚子。到今天为止唯一让我依然喜闻乐见的保留菜肴就是各种咖喱菜。

本的烹饪方式是这样的,先打开柜子,找出几个罐头,然后再打开冰箱,找出几种调料,随后呢,再从一个大盒子里找找他今天要用到的食材!

那是我们去上班的时候,他那位男仆为他准备的,但是男仆只做部分菜肴,据老本说真正的好菜,还得等他露一手。

只见他打开了汁水罐头,先倒进锅里,然后又打开了诸如什么芦笋呀,鱼块啊,椰果啊,蘑菇啊之类的罐罐,左倒右倒,再放到锅里…

然后再往里面加奶油加橄榄油,最后又从盒子里拿出一块密封包装好的鱼,此时已经化冻了,他拿剪刀剪了剪,随后洗了洗,再放在平底锅上…

等,这些都乌涂的差不多了,再撒一些什么新鲜的迷你小洋葱迷迭香,或是各种配料调料,最后出锅。

要我说,老本做的饭是半工业化的饭,他那个食品都是工厂提供的,说实话,吃到肚子里总觉得不舒适。

但是咱要饭不嫌馊,白吃不咸臭,所以每到吃饭那会儿,我这人也把各种嫌弃丢到九霄云外了,嘴里嘟囔着饭菜,手里拿着勺子…

老本特别不习惯用筷子,他总用勺子吃饭,和他在一起总觉得挺返璞归真的,这家伙有的时候聪明绝顶,可有的时候又显得笨乎乎的。我记得那会儿在昏黄的灯光之下…

仲春之日,窗外飘着槐花的香腻味,屋里飘着化工产品的香料味,锅里弥散着泰国长粒米的香精味,身边是老本先生那独特的西亚香水味…

在这个香不索索的世界里,咱就这么一闭眼,凑合着吃吧。

人家老本这家伙还客气呢,一边给我往碗里盛菜,一边积极的劝餐,他说:猫宁呀。多吃点!这些东西都非常有营养,你看有鱼有肉,有虾有蘑菇,有奶类有…

我心话说:有啥呀,啥也没有,这些都是不知储藏了多久的东西,全是库底货,吃在肚子里能有啥营养!

听一朋友,给我讲过一个关于外国食品的故事。

有个德国大娘,在战争前买了一储藏室的猪肉罐头,结果呢,放在自己家里,吃啊吃啊,一直吃到打完仗!

战争期间,这一家子人都没亏嘴!

好家伙,我问这个讲故事的人:

合着大娘这一厨房的罐头,吃了六年呀,二战不是足足打了六年吗?

那朋友听了之后摇了摇头,说:

不。不是六年!

是三十一年!

大娘是一战刚爆发那会儿进的货!

我去,一批罐头吃三代,人都战死了猪还在!

没办法,这就是西方的食品工业,他们有强大的运输和冷链机制,能够把食品最大化的贮藏起来,然后利用中央厨房压低制作成本,抽干各种应当抽*东西,再加以速冻,高温加压包装,就这样宛如工厂流水线一般产品,被送上了您的餐桌。的确,在欧美,罐头是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菜。

这也就是如今我们常说的预制菜了,因为罐头也不见得以那种铁盒子的形式出现,他们也可能装在塑料袋里,放在纸盒子里,甚至是被冷冻在某些瓶子里,罐子里,反正就是能够将工业的触角伸进你的嘴里!

这好不好呢?咱不好说,不能评价,只是在此把它陈述一下!

因为打好几年前起,我就听说许多大老板在铺这个赛道,在谈什么某个县的产能,比如说这个县的土豆,我都包了,这个县的玉米,我都包了,随后呢,再建个巨大的加工点,让冷链运输能够遍布全国,这即将是未来的一条赛道,人们的吃饭开始升级了!

但是不管怎么升级,其实最初的那一口鲜,一口春,一口美味的家常便饭,一口妈妈味,依然牢牢的存在于我们的味蕾里。记忆中。

就像是我们这个楼,有许多闺女儿子儿媳妇回到家里,都能够吃到老妈婆婆为她们烹饪的美味佳肴。

这些佳肴是由鲜菜鲜肉制成。再加上严格把关的调料,用心烹饪料理而出,即而呈现在餐桌上的。

哎呀,以后这些人可是最享福的人了,她们享的那是,真正吃到肚子里闷得蜜的福!

而另一些闺女儿子儿媳妇姑爷呢?就没有这份福气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没有落上这个宝,只能回到家里匆匆的翻冰箱拽抽屉,急火火的!

而他们制作出来的料理就可想而知了,疲惫之下,动作估计会走形!

也也是那个只能当媳妇,却当不上儿媳妇的女士,抢怨自己命苦的原因了:唉,我婆婆怎么就死的那么早呢?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就像小姐姐这样的新派,干脆依赖预制菜和外卖来填饱肚子,每周再给自己放两天假,到大酒店里去补充点营养。哎呀,这也是无奈的招!

本来想写预制菜和西方的食品工业,但是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那首歌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块宝!

唉,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今年都60了,老妈还给他包豆包呢,你说这是多大的福?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