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在黑龙江,虽然那里对拥有璀璨文化的中原来说曾经是一片荒凉无垠的沃野,是古代流放蛮荒之地,更是文化比较贫瘠的地方,但这只是一些人片面的观点。黑龙江省保留着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如昂昂溪遗址和新开流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有着江北呼兰一带的白金堡文化,兰西的红衣陶文化,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父亲喜欢绘画,是中学的美术老师,在他耳濡目染之下,我从小就喜欢绘画,等到看到了瓷器上的各式各样美丽图案更是惊喜不已,古代的技艺高超的工匠们将“釉”附于瓷胎表面,令瓷器的画面不受磨损,美轮美奂,永葆优雅流传千年。后来慢慢的接触了一些古物,这些都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不仅准确的再现了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与大自然拼搏的业绩,更发现其实每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其中充满了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信息,完美表现了最美的一种追求,感到徜徉其中不但有无穷的乐趣,也充满了神秘色彩。
清康熙 仿宣德宝石红釉僧帽壶 H19cm “大明宣德年制”款
古玩,又称文物、骨著等,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
那么古玩中吸引人的到底是什么?古玩的魅力一,古玩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古代先贤的珍贵遗物极为罕见。我觉得当你能够触摸到一件历尽沧桑的古玩,就是触摸到了当时的历史,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但古玩却能够做到永恒。它们走过着数千年的漫漫历程,令人沉醉其中。也许这是从先人留下的陶器里,我们解开了无数个谜团,也许从先人留下的瓷器里我们了解我们的过去,也许从先人留下的古玩里,我们吸取了它的养分。中国的古玩博大精深。这就是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这就是古玩的魅力,古玩的永恒。
▲ 曜变天目,“稻叶”,静嘉堂文库
古玩的魅力之二,我们喜欢古玩,玩的是蕴含于古物之中的文化艺术内容。历经无数自然的、社会的灾难,而侥幸留传至今的古代器物上无不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承载着我们先人的丰富信息,如他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理想信仰,时代追求等,还有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领悟和把握。对古玩玩到深处、玩到境界、玩到出神入化者,无不以玩古玩中博大精深的民族的历史的文化艺术底蕴为最终目的。到这时,也只有这时,玩古玩才算是玩到了点上,玩古玩才成为雅玩,你自己也才会有思想的升华,才会真正体量历史的厚重感,当中国的古玩遍及世界许多博物馆,人们对它视如至宝。你在博物馆欣赏一件件历劫归来的文物,你会从内心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的国力确实强大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终究是翻过了一页。
▲ 162.5万英镑,Hirano Kotoken旧藏,北宋越窑
古玩的魅力之三,为什么古玩收藏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除了收藏活动给人们带来文化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看重它的投资赚钱,使资本保值增值的功能。古玩投资,属于艺术品投资的范畴。古玩,它的涉猎面十分广泛,门类十分庞杂。从材质来看,有木质古玩、陶瓷古玩、玉石古玩、珠宝古玩、金属古玩等等;从使用价值看,有古典家俱、有文房四室、有器皿用具、有梳妆饰品、有古代钱币、有书籍报刊、有烟标海报等等。在收藏界的确盛传着不少依靠投机或投资买卖,拾漏捡遗而一本万利,获益丰厚的佳话美谈。不幸的是人们只看到这些表面赚钱的热闹现象,而没有去深入探究为什么他们能成功赚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古玩稀有,且不可再生,时下玩之者益众,坊间一直风传“世界三大投资领域——房地产、股票、艺术品中,艺术品的投资回报最高”。你看,艺术品这个东西不但晋身变了三大投资的热点,还堂而皇之拔了头筹。古玩是受中国人喜爱的一种保守性投资对象。投资古玩不仅能保值,还能增值,这是一种文雅的赚钱手法。但艺术品市场的风云变幻和诡谲莫测,真赝难定、出手困难、大量资金套牢,让众多收藏者越来越迷惘。有的专家告诫:“如果不是真正喜欢,就不要搞收藏。” 古玩商会会长张庆淮告诉记者:“收藏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不是发自内心深处喜欢古玩艺术品,永远入不了这个圈子。” 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勾惠贤认为,文物艺术品市场其实是很小的一个圈子,文物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性,又进一步缩小了这个市场的范围。艺术珍品的昂贵价格不是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如果不下苦功夫对艺术品的历史、艺术、增值空间进行钻研,就读不懂文物,也无法保证投资的正确。业内人士告诉收藏者,一定要摆正心态,以情趣爱好、陶冶情操的角度进行收藏,把收藏当成是一种高雅的消费活动,才能从收藏中真正得到乐趣。
△明 子冈款白玉喜鹊登梅珮
古玩的魅力之四,经营者不为挣钱而为兴趣,收藏者不为发财而为鉴赏。我曾经和一个古玩业主聊天他说:“我的这些东西都是老的,真的,但很难说它值多少钱,但很东西给我多少钱我也不会卖,我是以兴趣起步,以兴趣经营的,将这个古玩店当做一个为理想爱好交流的平台,生意只是无关紧要的事。”很多收藏者搞收藏也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鉴赏。古玩的收藏与鉴赏,是一项高雅的玩,一种有品味的玩,一种有文化的玩,一种背负历史、寻旧怀古的玩。在多如牛毛的仿品堆里,能于五尺之外一眼看出真伪、优劣,看出何朝何代,并将鉴别依据及来龙去脉指点得头头是道、清清楚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在古玩收藏界,有这样的眼力和没这样的眼力其在行内的“地位”和“待遇”是大大不同的。如果谁能凭自己的眼力,低价吃进,高价出击,那将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可谓其乐无穷。所以,我们玩古玩也就是玩眼力,玩的是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广度与宽度。业余时间逛逛古玩摊对收藏者来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增长见闻不说,一旦发现了一件尘封的宝贝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S形玉龙佩 西汉 徐州博物馆
古玩魅力之五,古玩不但要“玩物”,更要“玩味”,在每一件你拥有或将要拥有的古玩上,玩出文化艺术的无穷韵味,玩出国家的民族的个人的骄傲和自豪,玩出借古玩“观照自我实现”的难以言表的美感享受。我们喜欢古玩搞收藏切忌短视盲目,唯利是图,应该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为主要目的,个人投资理财仅为其次。这样心态平和心理健康地从事收藏活动或许在经济回报上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清 白玉雕高士图子冈牌
古玩的魅力之六,现在很多名人都喜欢古玩,它的体现身价的一种内在形式。在平时生活中当人们得知你收藏古玩,便会觉得你这个人非常有品位;当人们得知你收藏了珍贵的古玩文物,那么,便会觉得你这个人很有身价,记得中国民间就古玩的价格有许多说法,如“家有钱财万贯,不如宋瓷一件”,“黄金有价,均窑无价”。因此,在市场上,很多大企业家、富翁往往不惜巨资收购古今中外的古玩文物。如英国的汉斯·斯尤、伯利尔,美国的古油大王纳尔逊、洛克菲勒,香港的徐展堂、张宗宪、陈建文,台湾的蔡万霖等,他们中有的人还建立了私人的博物馆。今天,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频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出现,着实让人们感受到古玩的魅力和魔力。“情歌王子”张信哲是一味喜欢古朴典雅的古董家,他的藏品并没有明确的主题或方向,从石雕、青铜器、家具、地毯,以至唐卡,他都有他自己的审美品味。他说,只要是美的东西都会吸引他,至于什么材质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还有著名演艺界人士王刚和演员扬子都是古瓷器的爱好者。著名作家艾青之子艾丹是闻名京城的古董收藏家和文物鉴定师,曾多次与全国各地的高手谈经论道,均令对方心悦诚服。他和朋友在北京三元桥附近盖了个占地五亩的家具博物馆。艾丹对记者说:“我发现,中国古典家具是最自由、最不拘一格、最富变化的。中国家具的简洁和使用,是无与伦比的,比世界上任何家具的艺术都要高妙。在中国的传统规范中,家具是最不拘一格和最有活力的环节。” 在当音乐发烧友的时候,艾丹又迷上了古董。父亲艾青收藏了很多古董,在“文革”中都没有失散,有些被他带到了新疆。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那些精巧的古代艺术品给艾青带来了乐趣。艾丹说:“我们当时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兴奋。后来长大了才渐渐体会到,一件古物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气质,会带给你无穷的愉悦。” 他对玉器收藏情有独钟,做古董买卖显然比写作挣钱,写作也几乎荒废。但他写了一本《玉器时代》,这是他20多年的收藏心得,他试图通过手头那些宝贝玉器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玉器时代”。这是艾丹收藏的目的,他收藏的玉,主要是用作研究,他不想拿到拍卖市场上交换,也不想等着玉器升值后再挣笔钱。和很多收藏玉的人不同,艾丹只收藏商代以前的玉。他说:“有一天我会把这些收藏品送给博物馆。”
还记得一个春日,我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一个明代民窑的青花碎片,许多历经艰难而留存的古瓷成了碎片,成了瓦砾,而今,那些幸免遇难的古玩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发现它,追寻古玩的历程亦是一个追寻美的历程,其乐无穷、韵味无穷。
古玩市场上,众多玩瓷器玩玉都会走弯路,关键是心态。
自从开始接触瓷器和玉器,多年来一直对这类的藏品鉴定兴趣不减,也曾多次吃药。在玩老瓷玩古玉收藏道路上,吃的每一颗药,都是走出来的助推剂。
对于古玩行,自古坊间就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听起来,总让人感觉玩古玩搞收藏轻松而愉悦,似乎玩古玩搞收藏的人坐在那里,悠哉游哉的就能把钱赚。其实“三年不开张”是一种提醒警示,先辈们在告诫你古玩脱手变现难,一件古玩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未必能脱手变现,当然,“开张吃三年”确实是说玩古玩搞收藏可以发财,甚至发大财,一旦古玩脱手变现,就够你吃个三年五年,甚至是一辈子。问题是什么时候能脱手变现?这个残酷的现实,对普通玩古玩搞收藏者应该都有深刻的体会。收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或学科,既要懂历史、民俗、儒学、佛学,又要懂美学、工艺、文学等等,所以,在目前全国成千上万玩古玩搞收藏的“人堆”中,能找出几个这样的人。“入行”的多,“入门”的少, 就是目前整个收藏行业现状。那么,多数藏友手中藏品“质量”可想而知,加上国家尚无明确文物鉴定标准,专家业务不“专”,审时度势很“专”,抓住人们爱“虚荣”、喜“美言”的普遍心理,见钱“论”物,真的是真的,假的也说成“真”的,信口开河,搞得整个收藏行业新老不分,真假不辨,“浑水”横流。
这样一来,让不少藏友一直“徘徊”在藏品真假的迷宫中,原本想玩古玩,反被“古玩”所玩。
前提一定是要修心修习自己的内心,正确自己的收藏观念,不是为了一夜暴富,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那些经过千百年来碾落于风尘中的已不为人知的宝贝,能重新得到人们的认可,重新获得新生
玩古董收藏眼力是第一位的。眼力是界定你在藏界(以炒作和投资为目的者除外)地位和是否继续玩收藏的决定因素。有“神眼”,就能发现真品。有眼力就有真藏品。在没有练就一副“神眼”之前,打眼丢财是常有的事!关键是你的财力还能坚持多久?无论你是著作等身的学者教授,还是驰骋商场的常胜将军,抑或是平常百姓,在收藏领域都要大洗牌,从新定位。所以在我们身边斥资千万买了满屋假古董的企业家和著文无数为自己的藏品正身的教授的事例并不鲜见﹔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之人也不在少数。反倒是“铲地皮 ”,摆地摊,开古玩店的人群中不乏好眼力者。好眼力是他们生存的前提条件。
如何能有个好眼力,修炼成“神眼”那得需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啊,不比去西天取经来的轻松。
玩古董收藏平常心是第二位 。不要天天想着一夜暴富、“捡漏”。说句难听的话,市场上真东西越来越少,哪有那么多的真品让你“捡漏”。收藏一旦“捡漏”心理作祟,加之又没有开眼,在新老不分的情况下,很容易中仿品的招。事实上,只有仿品才会卖低价,才会与你心理的预期价位相吻合。
纵观很多“国宝帮”的行为轨迹,大多逃不出这个怪圈:大量低价买进,暗自窃喜发了“旺财”;并开始做建博物馆、美术馆以宏扬中华文化之梦;陷在快速成功的昏厥中,忘掉了“假货不会变真”的不争事实;号声吹得越响,引来的人关注度越大,最后会越收不了场。
当然,这类人是握着赝品不知假,如果他们认识自己的藏品是假的,也不会做此类傻事。蒙骗总只有一时。
收藏切忌侥幸心理。要以提高自己的眼力为基础,有了眼力才能收到好东西。如我们常说的“东西跟着眼光走”。而且眼力又必须和财力、魄力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顶级的藏品。
在漫长的收藏经历中,我接触过几位“藏家”,文化程度不高,人极为聪明。可是最后 ,都免不了落入“国宝帮”的行列。而造成此结果的原因,都是从捡漏开始的。一朝尝到了捡漏的甜头,就再也不去关注拍卖行高价的拍品,错误地认为去举牌竞拍是做冤大头,犯不着。而制假贩假的人正好投其所好,用低价的仿品作诱饵,钓其上钩。此一上钩,想脱掉就难了。他们会想出各种招数投其所好。有说“苏富比、佳士得的很多拍品也都是我们送的”,也有说“给你的东西完全可以送苏富比、佳士得的”等等。这时候,贪馋之心的膨胀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本来只要反问一下:“既然苏富比、佳士得都能收,那你为何自己不送出去拍高价?”当然,如果你一旦稍一清醒,如此问对方,对方也早已准备好说辞:“我们是农民,没这个路。你们老板神通广大,这个钱只有你们能赚。”此一说,已被捡漏冲昏的头脑会觉得对方说出了问题的根源,于是,爽快地大批大批进货。我还听说有些老板在不停大量收赝品的过程中,因为送货的实在太多,应接不暇,只好每天卖号子,五百元一号,每天卖出一百号。送仿品的人当然觉得值,每天排队争相购号···听后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清三代的官窑佳器几乎是无漏可捡的。因为这些佳器较容易鉴别。再高的仿品与真品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古玩行偶尔会出现一二件高古的老窑器,如果有眼力,可能偶尔会用较低价拣到,不过大都是民窑器。高古的官窑器寥若晨星,少之又少。
收藏的正路:淡化“捡漏”意识,树立“买百件不如买一件精品”的思想,不求短期内一蹴而就,积累必须有个长期的过程。而这过程又往往是收藏乐趣的最佳享受:寻寻觅觅中,踏破铁鞋无觅处,偶然回首在身边,毅然出手捧回家,反复盘玩到天明,忽然有些疑惑处,柳暗花明开朗中···类似的乐趣都是来自于收藏——学习——再收藏的过程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