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贫寒,因为羡慕开肉铺的人家天天有肉吃,从小便对养猪这事耿耿于怀,但遗憾的是第一次出手就赔了个精光。
于是,他下定决心去学习养猪门道,并考上了农业大学。毕业后,他拿到了一份铁饭碗工作,不过由于一直放不下养猪一事,最终决定辞职回乡。
回家后,他从头开始,带着丰富的知识和满满的决心历经坎坷后,创下千亿家业,坐上首富宝座。
他,就是牧原集团总裁秦英林。
秦英林,1965年出生于河南内乡县马山口镇一个贫困小山村,下面有一个弟弟。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吃不饱饭,他们家也不例外。
父母没有营生的技能,只能种几亩田地维持生计。为了增加收入,家里小院里养了几只鸡鸭,等蛋攒到差不多时再拿到镇上去换点钱。
但即便如此,大多数时候一家人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偶尔赶上旱年,甚至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更别说吃荤腥打牙祭了。
眼看孩子馋得慌,母亲有时候也会奢侈地给他们煮两个鸡蛋,或者年节买点肉、*掉不能下蛋的鸡鸭改善下生活。
每次开荤,一家人守着一盘肉总是要相互推让好几轮才能动筷,为了留住嘴里的肉香,秦英林总是把每一块肉都嚼得非常烂才会吞下去。
不过,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怎么够呢?秦英林依然馋得不行,尤其每次跟着父亲去镇上赶集,看着肉铺里挂着的新鲜猪肉时都忍不住吞口水。
那时候,他最大的理想就是长大后也开个肉铺,这样就能天天都能吃到肉了。没成想,后来他的成就何止一个肉铺那么简单,更是通过养猪把自己送上了富豪宝座。
这一切都得益于秦英林父亲的英明。虽然出身贫寒,但秦英林父亲却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不管多艰苦他都坚持供两个孩子上学。
秦英林和弟弟也十分争气,在学校里成绩优异,不仅老师喜欢同学拥护,十里八乡更是竖起大拇指夸,不管谁见了都会称赞一句这孩子以后一定有出息。
秦英林高中快毕业时,家里条件稍稍好了一些,父亲想着再搞点儿养殖给秦英林挣点大学学费,但一时没想好要养什么便去问儿子意见,没想到秦英林想都没想就建议父亲养猪。
父亲也真的听了他意见,拿着攒了很久的几百块钱去买了十几只小猪仔,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一笔巨额支出了。
猪仔买回来后,秦英林兴奋得不得了,每天跟着父亲起早贪黑地照顾它们,精心准备饲料、按时给猪舍打扫。
起初,小猪仔长得很快,秦英林还盘算着用不了多久就能卖个好价钱,说不定还能留下一头吃肉。
但他的理想很快就破灭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十几只小猪仔无一幸免全都死了,一家人心痛不已。
与此同时,秦英林也意识养猪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里面门道很深,他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养猪的学问都学到手。
于是高考那年,他毫不犹豫放弃了保送机会,考入河南农业大学,学习畜牧养殖。由于心中一直有目标,入学后秦英林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尽情享受大学生活,而是埋头苦学。
此后,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修完了所有基础学科学分,考试门门都是优秀,更让人惊叹的是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秦英林甚至创下了最高分记录。
渐渐地,常规课程和课本知识已经满足不了秦英林,他便去搞实践。为此,他花费大量时间泡在图书馆,从国内外权威期刊和学术报告上找课题,然后再跑到实验室去验证。
此外,秦英林还很最擅长发现问题,无论是书本上还是实验中,他总能从千奇百怪的角度发现问题,然后带着厚厚的一摞笔记去挨个敲教授的门。
当时还有老教授开玩笑地说,看见秦英林要躲着走,一旦被逮到可是要缠上好久。不过,玩笑归玩笑,这些专家可为秦英林解了不少惑,也为他后来的创业路提供了莫大帮助。
1989年,秦英林大学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当地一家国营食品厂,这在当年就算是捧起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与此同时,他又经人介绍娶了位精明能*妻子钱瑛。年纪轻轻,就完成了成家立业,简直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这种人人羡慕的生活,却不是秦英林想要的,此时他心里依然惦记着养猪大业。于是,三年后夫妻俩在一片哗然中毅然决然地辞职回乡创业。
这一次,一向支持信任他的父亲也为秦英林捏了一把汗,结果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不想过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父亲是个农民,虽然不懂儿子这种超然的人生态度,但还是点点头告诉秦英林,实在不行就回家种地,没啥大不了的。
就这样,年仅27岁的秦英林带着妻子从城市回到农村,大刀阔斧地朝着自己的养猪梦想迈进,创办了牧原集团。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秦英林跟妻子虽然在国营厂工作了三年,但俩人并没有多少积蓄,想要按照秦英林的构想,盖猪舍需要钱,买猪仔也需要一大笔投入,夫妻俩根本没这么多成本。
不得已,夫妻两只好到处借钱,好不容易东拼西凑才借到18000元,可这依然不够。正当俩人一筹莫展时,秦英林弟弟将父亲给自己攒的一万二千块媳妇本拿了出来,借给哥嫂。
有了这3万块钱,秦英林和妻子马不停蹄地开始建猪舍。为了省钱,秦英林把猪舍建在了山里荒地上,没钱请工人就自己一砖一瓦地搭,结果一天活儿干下来被蚊子咬了一腿包。猪舍建好了,他们又买了22头品质不错的小猪仔,开启了创业之路。
有了以前的失败经验,再加上大学四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秦英林对自己的养殖能力很有信心,暗自盘算着几个月后就是翻一番的收入,但是很快现实又给他狠狠上了一课。
明明饲料配比都是按标准调的,养殖方法也是科学喂养,但就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猪吃了就便秘。眼看着小猪仔毛病不断,秦英林干脆把心一横上手去掏,结果愣是瞧不出问题。
最后折腾一番,第一批22只小猪仔还是没保住,全军覆没了。不过,这一次秦英林没有气馁,反而发誓要搞成功。
痛定思痛后,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又跟家里的长辈借了一笔钱买了新的猪仔,从头开始。
这一次情况有所好转,只夭折了几头,其他的都顺利长大了。不仅如此,还有母猪*生了小猪仔。就这样,从十几头到几十头,再发展到几百头,秦英林的养殖场渐渐形成规模,还解决了村里一部分就业问题。
不过,随着养的猪越来越多,夫妻俩也越来越谨慎。为了方便照看,夫妻两干脆就在猪圈附近跟工人们同吃同住。
1994年,牧原集团已经发展成了存栏量超2000只规模的大型养殖场,秦英林刚想松一口气,猪却接二连三地染病死亡,而且疫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秦英林翻遍了看过的所有书籍资料,都没有找到治疗方法。不得已,他只好请母校老教授出山,才控制住了病情。
终于,辛辛苦苦奋斗到年底,2000多只猪都顺利出栏,秦英林本以为离挣钱不远了,但没想到等着自己的还有市场规律这一关。
在养殖业素有“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的周期规律,秦英林很不幸地赶上了赔一年的行情。
这一年,每公斤利润才1块钱,这简直就是白干一年,但秦英林没有灰心,反而从中总结经验,开始琢磨如何打破这个规律。
每一个坎坷和磨砺都被秦英林变成了脚下的台阶,再加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断精进的养殖技术以及对市场的把控力度。
到了1997年,牧原集团的养殖量已经突破了1万头,累计资产超千万,成了县里重点扶持的畜牧企业。
然而,秦英林却不是个小富即安的人,他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于是,他又加大了力度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两千年初牧原集团就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龙头企业。
企业大了,难免会钻空子,尤其当时食品安全监管不严格,很多养殖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搞出了不少瘦肉精。
但秦英林却十分清醒,他深知这其中的风险隐患和安全问题,于是向养殖场下达了死命令,牧原集团的肉坚决不许出现瘦肉精。
原本是一番良心操作,没成想动了大家的利益链,秦英林瞬间成了行业公敌,大家纷纷抵制他,企业利润也随之*,原本红红火火的养殖场一下变得摇摇欲坠。
为了扛过难关,秦英林只能挨个跑银行搞贷款,但是养殖业情况特殊,无论是猪舍还是设备都无法成为抵押物,秦英林只能软磨硬泡,最终勉强从农行拿到了几千万的支持。
资金有了,可销路又没了。当时,市场被瘦肉精占据了半壁江山,牧原养殖场的生猪销路严重受堵。
可即便如此,秦英林依旧坚信品质才是王道,不搞瘦肉精。虽然不迎合市场,但秦英林还是很注重市场风向,既然瘦肉精如此受欢迎,说明大家不喜欢太肥的肉,那就不能把猪养得太肥,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良饲料。
为此,秦英林购入当地优质小麦和豆粕,以及十几种市面上的热销饲料,一个一个研究成分,最终调制出了自己的饲料配方。
除此之外,秦英林还给猪舍引入了纯净水,在猪舍里放音乐,通过科学养殖大大提高了瘦肉量。
虽然肉质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成本太高,猪肉的售价在市场也不占优势,自然利润也不乐观。
开源不行,牧原集团只好在节流上下功夫。为此,秦英林又研究出了一套自繁自育自养的养殖模式,不仅大力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还渐渐形成了以集团为中心的资源闭环,成本投入上每百公斤直接比同行少了100多元。
这笔金额单看不多,但在巨大的养殖场,常年累月下来,可是笔不小的节省。就这样,靠着严格控制成本和银行贷款,牧原集团硬是在瘦肉精横行的年代,活成了行业的一股清流。
2006年,轰动全国的瘦肉精事件曝光,多家养殖企业成了众矢之的,而坚持不用瘦肉精的牧原集团则成了良心的代名词,央视专题报道、全国市场定点销售,订货电话更是直接被打爆,还有人因为买不到肉直接跑到企业门口下订单。
借着这*风,牧原集团一口气拿下16个国家检疫通告,生猪出口量高达200万头,一跃挺进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这一年农行改股上市,牧原集团可以享受国家政策将存量贷款2000多万一笔勾销,但秦英林却拒绝了这项优惠。
此后,仅用一年时间他才把贷款全部还清。明明有政策优惠却不用,非要自己卖命还,看上去这也太过实诚了,然而正是因为秦英林的这个选择,为日后牧原集团成功上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了国际市场,秦英林带领的牧原集团从2010年开始倍数级扩张,这一年不仅生猪出栏量35.9万头,连贷款都更容易了。
同年,以中信银行为首的多家银行,在没有任何抵押的情况下,共计向牧原集团提供总计6亿多元的贷款。这一举动也为牧原集团的上市扩张提供了极大助力。
有了足够的经济支持,也有了专业的技术,秦英林的步子越迈越大,2014年出栏量直接飙升到185万头。
同一年,牧原集团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秦英林夫妇不仅以90亿的身价成为河南首富,还跻身“胡福润富豪排行榜”188位。这一年,秦英林49岁。
在资本的加持下,牧原集团不断整合资源,形成了囊括科研、养殖、饲料、环保、销售等全产业链闭环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了领跑全国的标杆企业。
企业蓬勃发展,秦英林个人也没闲着。2017年,他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号召,与7个贫困县签订了产业帮扶对接计划。
在他的带动下,超2万贫困户通过养殖业,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秦英林还积极回馈社会,2022年直接向母校河南农业大学捐赠10亿人民币,共建畜牧业联合研究院。
除了企业自身发展外,牧原集团在畜牧业科技创新、资源循环再利用、猪舍建设技术升级、生态环保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相关技术甚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23年最新发布的胡福润财富排行榜上,秦英林夫妇以1550亿的身价位列第八位,稳坐河南首富宝座。
秦英林从一个穷小子到千亿富豪,痴迷养猪31年,并最终用实力证明,年少时的梦想的确是可以成真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