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庭,夫妻都感到疲惫,但是没有办法。
因为他们不仅要处理夫妻关系,还要面对婆媳关系,亲家关系,妯娌关系等。
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是很多女性婚姻中的一道坎。
总有一些婚姻,败给了婆婆,输给了儿媳,烂摊子丢给了儿子。
看似千头万绪的难题中,最破坏关系的,就是“责备”。
一次次责备之中,大家筋疲力尽,家也失去了温度。
01
有多少关系,败给了责备。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儿媳毕胜男想尽办法培养女儿茜茜的动手能力,尽可能做家务,早点独立。
婆婆见状,反驳道:“茜茜这么小的一双手,能把袜子洗干净吗?”
当毕胜男坚持要让茜茜洗袜子的时候,婆婆摔门而出,门的声音,大得吓人。
毕胜男的妹妹到城里参加招聘会,借宿了好几天。婆婆担心,这个妹妹会带坏茜茜。
毕胜男要辞职,专门在家带娃,婆婆不能接受,认为有自己带娃就好了,凭什么儿媳还得费那么大功夫。
幸运的是,毕胜男和丈夫反复沟通,彼此包容,才不至于拆散家庭。
从电视剧走向现实生活,有多少矛盾,就隐藏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呢?
有人说:“遇事时的责备,是家庭关系的*手。”
任何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也想突出自己的主张,说服所有的家人,按照自己的主张去做。但并没有人百分百同意。
婆婆曾经是儿媳,有自己的经验;儿媳是新时代的人,更新了生活的方式,因此两代人的矛盾,越发突出。
矛盾的激化,说一句话就行了。矛盾的缓和,却要说无数的话,还要有暖心的行动,做人的格局。对比一番,就会发现,“激化”比“缓和”总是多几倍。
遗憾的是,责备的现象,一直在延续。
首先,婆婆责备儿媳,就是把儿媳当成外人,而不是家人。
“护短”的行为,是母性。
婆婆是母亲,因此把儿子当成宝贝,不管儿子多大,都是如此。
一旦有了家庭矛盾,婆婆第一时间就是维护儿子的利益,就算儿子错了,也会站在儿子这一边。
儿媳到底变成了一个外人,在家里,也被边缘化了。
宋代时,诗人陆游的母亲,责备陆游的原配唐婉,不能生育。导致陆游离婚。这是悲剧,也是责备的“蛮力”。
儿媳嫁入婆家,但是难以融入婆家。婆婆认为,弄丢了儿媳,还能找一个更好的,因此有恃无恐。
然后,儿媳责备婆婆,大概率是向婆婆索取太多,得不到满足。
“你怎么这么笨,居然不会用电磁炉,你居然不会用洗衣机脱水......”
城市里的电器,五花八门,婆婆在小镇或者在农村,习惯了柴火灶,哪有什么电器使用经验。
更不能接受的是,婆婆用农村的方法来养育孩子。比方说,咬碎食物,送到孩子的嘴里。
儿媳的责怪,是逼着婆婆适应新时代,其实是在暗中索要一个“最佳保姆”。而婆婆,永远都不会令人满意。
最后,所有的互相责备,都是家庭的一场灾祸。
当婆媳互相责备的时候,儿子夹在中间,真的很为难。
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到底要救谁?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最佳答案。最好,永远不要出现。
02
遇事不责备,是婆媳最好的自律。
静下来,想一想,家庭的矛盾出在哪里?
孩子上学,磨蹭了一分钟,妈妈催促,奶奶认为没有关系。一分钟的事情,要花五分钟来争执。
饭煮得硬了一点,婆婆很生气,认为这是在为难自己。并没有看到,儿媳忙碌一天了,已经疲惫了。儿媳被责怪了,内心很不服气。
菜里多了一点点盐,儿媳不满意。认为婆婆今天分心了,把精力用来打牌,却不是爱自己的家庭。
芝麻小事,真的没有必要去责备,甚至连善意提醒,都是多余的。
泰戈尔说过:“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所有的责备,其根源在自己身上,家庭琐事,本就是一个“助推器”。我们不要搞反了。
当儿媳想要责备的时候,其实是因为早就“看不惯婆婆”了,碍于一直没有找到理由。婆婆也是如此。
因此,减少责备的关键,就是“放下内心的怨气,学会接纳和理解”。
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儿媳发现婆婆不够能*时候,想一想婆婆是老人了,接受不了新事物,甚至腿脚都不利索了。
认为婆婆没有把自己当女儿,那么儿媳有没有把婆婆当母亲呢?
婆婆看到儿媳赚钱太少,育儿太奢侈,爱打牌等,想一想儿媳到底和自己过一辈子,还是和儿子过一辈子?尊重了儿媳,就是接纳了儿子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被爱,但是“得到爱的人”,始终是那些无私的爱者。
凡事忍一忍,避免“责备”如滚雪球一样增加。最好是,婆媳不要住在一起,带娃也有规矩,当娃能上学了,婆婆及时退出。
03
有一个老翁,挑着很多的瓦罐,匆匆忙忙赶路。
忽然,一个小瓦罐漏出来,啪的一声就摔碎了。他头也不回,继续走。
路人喊:“瓦罐碎了,不看看?”
老翁说:“已经碎了,难不成要抱着碎片,哭一顿?”
是啊,事情已经发生了,为什么要往坏事上洒一把盐、一把辣椒?
一家人,放过就是真爱,笑纳就是格局。
一家人,要么不说,要么好好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