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左)认真为外国女孩做汉服妆造。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雪炎 图:受访者
黄头发、白皮肤的欧洲女孩穿上汉服是什么体验?
塞纳河畔,布鲁塞尔的街头,不少金发碧眼的“洋面孔”撑起油纸伞,拿着团扇,摇身一变成了一位位身着汉服的“洋贵妃”,诠释着一种别样的美……这不是欧洲的服装秀场,而是中国女孩王梅在比利时开起来的汉服小摊。
“我想告诉全世界汉服有多美,我的目标是向999名外国小姐姐‘安利’中国汉服。”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时,王梅笑着说。
走出国门,汉服小摊点亮中国馆画上一对远山黛,眉间点上一枚红花钿,三分钟绾一个简约大方的发髻……完成一个精致的汉服妆容对于王梅来说已然得心应手。
9月8日,在比利时一年一度的国际漫画盛典——2023布鲁塞尔漫画节上,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策划的“中国馆”展区再次亮相,王梅也受邀前来参展,展馆里,她的汉服小摊前排起长龙。
“我女儿可以试穿一下这条红色的裙子吗?”
“我很喜欢这个凤冠,它看起来好精美!”
……
不少来自比利时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游客来到王梅的小摊前体验汉服妆造,一边试穿着不同形制的汉服,一边挑选喜欢的配饰。
在2023年布鲁塞尔漫画节上,不少外国小女孩排队来做汉服装造。
“很开心主办方邀请我来这里摆摊,也很开心有这么多外国朋友在这里了解汉服、喜欢上汉服。”王梅笑着,一边为来访游客做着汉服妆造,一边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
这并不是王梅第一次在比利时摆摊做汉服妆造,她的汉服小摊故事还要从中秋节的一次偶遇说起。
王梅是湖北仙桃人,2014年,26岁的她前往比利时读研究生,毕业后便留在比利时,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动策划等相关工作。
从在国内读书时起,颇爱看古装影视剧的王梅就成了汉服的忠实粉丝,她常常和朋友一起穿汉服出游,拍汉服写真。出国之后,她发现在欧洲民族大融合的氛围之下,很多外国学生都喜欢穿自己国家的传统服饰,于是她也开始尝试穿汉服出门。
王梅常常穿汉服出游。
2023年的中秋节,王梅突发奇想穿着汉服上街,向比利时人介绍中国的汉服和中秋文化。在路上,她遇到了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她对汉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建议她试穿一下。”王梅说,这是她第一次在大街上邀请外国人试穿汉服。
“没想到她穿上效果特别好,即便没有做完整的妆造也毫无违和感,她自己也特别喜欢。”王梅用视频将这段奇妙的偶遇记录下来,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吸引到了不少网友点赞,并有不少人提出建议。
网友们的建议给了王梅一些灵感,一番精心筹划之后,她的汉服小摊上街了。
为了吸引大家对汉服的兴趣,王梅在摊前摆出一幅《簪花仕女图》,她就照着这幅传世名画给来访女孩换汉服,并且做了全套的化妆和造型,视频发出后,网友们纷纷惊叹道:“一下子就变‘洋贵妃’!”
汉服变装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这给了王梅巨大的信心和责任感,后来一有时间,她就到街头和景点邀请当地女孩试穿汉服,除了唐代服饰,她还给模特试穿了宋代、明代等朝代形制的服饰。每次摆摊,她还会展示一幅相关朝代的仕女图,照着图画给模特换装造型,试图让中国古代的妆容和服饰文化穿越时空的距离,在比利时的街头呈现。
走上街头,外国朋友排队来体验汉服妆造就这样,王梅的汉服小摊在比利时开起来了。
有时是在公园,有时是在居民区的广场,天气不好时,王梅便扎营在商场里的空旷处……总之,汉服小摊摆在哪里,哪里就排起长队。
在此之前,王梅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想要来尝试汉服造型。
兴奋之余,一个人完成这么多场汉服换装挑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每次单是做一套妆发和服饰搭配就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前期准备和后期扫尾的时间更长。每次出摊之前,王梅会至少提前花两三天准备,研究不同朝代汉服的形制,并挑选相应的仕女图,跟着图画来学习妆容和发型样式。
最令人犯难的是,很多汉服在欧洲没有销售渠道,只能从国内购买,从下单到邮寄要等很长时间,有时候急用还要走空运,运费自然十分昂贵。“最贵的一次,邮费花了1800元,比那套服饰的原价还高。”王梅无奈又好笑地说。
但这并不耽误王梅在比利时继续摆汉服小摊的热情。夏天时,她会多准备一些唐制的裙子,布料轻薄透气,颜色鲜艳美丽,很受大家喜欢;冬季考虑到北欧寒冷的气候,王梅加购了不少明制衣服,保暖又不失美观。
不少外国女孩在王梅的汉服小摊上变身“洋贵妃”。
不少外国女孩在王梅的汉服小摊上变身“洋贵妃”。
有一次,一位比利时爸爸带着女儿路过王梅的汉服摊前,女孩被这些特别的衣服吸引,很想要尝试,但却被爸爸严词拒绝了,看着女孩依依不舍的样子,王梅主动上前去尝试和女孩的爸爸交流。
聊天中,王梅了解到,原来,女孩的妈妈是中国人,离婚后独自回了中国,女孩和爸爸留在比利时。“他说妻子离开时,女儿还很小,几乎没有记忆,他也从未和女儿讲过有关中国的内容,没想到女儿看到汉服,竟然神奇地被吸引过来。”听完男人的讲述,王梅也感叹不已,“可能这就是血脉的传承吧”。
后来,爸爸终于同意了让女儿试穿汉服,换装完成之后,男人也被惊艳到了,感叹:“真的很像她妈妈……”
王梅于是向男人介绍道,“这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各有其特色”。听到这些,这位父亲则告诉王梅自己也曾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后代,但传到他这一代,民族的文化和特色快消失了,他不由得感慨:“中国真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国家,有机会我要带女儿回中国去看看。”
更多舞台,让中国汉服被世界看见渐渐地,王梅的汉服小摊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很多当地人听了介绍之后,给她留下名片,或者记下她的联系方式,希望以后能邀请她为自己化妆做造型,或者想通过她进一步了解汉服。
“后来,还有很多比利时当地的景区和公共文化场所的负责人联系我,希望我安排时间到他们那去摆汉服小摊。”王梅说。
11月,王梅受邀参加了鲁汶大学的亚洲文化节,并在那里举办了一场汉服沙龙,不少女大学生提前一周就在网上预约排队体验汉服妆造,很多女孩换装之后,发现了自己不一样的美。
“这个配饰叫什么?”“这是中国哪个朝代的衣服?”“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男生也要梳发髻?”……在给来访者做造型的时候,王梅还不时要回答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并介绍各个朝代的文化习俗和服饰妆面的讲究。
“每个妆面,每个发型都是有历史故事的,比如花钿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了。”后来,王梅索性将自己所有形制的汉服都配上了图片和文字,做妆造时,供大家取阅,“希望他们不仅是欣赏汉服的美,也能了解服饰背后的中华文化底蕴”。
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多年,王梅一直奔走于策划很多有关中国的文化、艺术在比利时的展览、讲座等活动,但是真真切切走进民众中间传播中华文化,于王梅而言又是另外一种体验。
“以前在国外的街头,很多人看到汉服觉得很美,而总把它错认成其他国家的服饰,而现在,越来越多人知道这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这是很大的变化。”王梅说,越来越多华人爱上了穿汉服出行,她每次分享汉服小摊的视频到社交平台上,都会引来大家的点赞评论,一片叫好声中,她觉得中国的汉服被看见了。
而今,汉服小摊继续在塞纳河畔的大陆上到处安营扎寨,向999个外国女孩“安利”汉服,让汉服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是王梅的心愿,也是王梅背后无数个汉服爱好者的心声。
编辑:依依
二审:诗韵
三审:欧阳灵溪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