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斥着各种矛盾,她为何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建立大周政权之后为何亟身而止却不继续传承,她为自己立的碑巍然壮观却没有一个字……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谜团,这些谜团吸引着我们走进她的帝王人生。
图:武则天像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原本是并州文水一个经营林业的木材商人,因隋王朝的大兴土木而致富,本人又善于投机、好结交应酬,所以在地方上小有名气。后来武士彟乘隋末大乱之机加入了李渊的反隋队伍,一方面资助他的起义,一方面帮助他管理军备,因为立有开国功勋被封为应国公,食实封八百户,赐田三万亩,历任工部尚书、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利州都督等官职。
图:武则天父亲武士彟
此时的文水武氏已不再是地方小姓,而是新兴的贵族大官僚家族了,武则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在了这个家庭。
她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从父亲那里,她天生便拥有了显赫的家庭背景;从母亲杨氏那里,她遗传了羡煞旁人的容貌。儿时的生活富足而安乐,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文史才学深厚、优雅又聪明,可谓名门闺秀。然而,父亲在她十一岁那年离世了,她也在十四岁那年被选入宫中做了才人,在宫中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之后,又因太宗的去世入感业寺为尼,家庭环境和生存环境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巨大改变,促使她变得早熟而有城府,忍辱、狡猾而好斗,家庭矛盾、宫廷斗争、命运的大起大落使武则天在青年时代便形成了进取和强势的性格。
图:唐高宗李治像
武则天曾在太宗重病期间与太子李治共同服侍左右,这样的机会使她与李治之间渐渐产生了情愫。当太子成为了皇帝,已在感业寺与青灯黄卷为伴两载的武则天再度入宫,此时,已经二十八岁的武则天的政治生涯才刚刚开始。
再度入宫的武则天很快为高宗所宠信,短时间内由昭仪升至皇后。然而她的皇后之路并不平坦,成为皇后也不是她的目的,而是夺得李唐江山的必要手段。
为了成为皇后,她用各种阴谋诡计诬告、陷害王皇后。王皇后性简直,不曲事上下,因此得罪了不少宫女婢仆,武则天就暗中拉拢这些为王皇后所鄙视的宫女婢仆,从她们那里探听到许多王皇后的所作所为,抓到了一些把柄。于是诬告王皇后母女在宫中行“厌胜”之事,这是十恶不赦之罪,但因皇后身处尊位,这件事并没有置王皇后于死地,然而高宗却因此渐渐疏离了她。武则天更加疯狂地寻找各种机会打击王皇后,甚至不惜亲手*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新唐书·高宗则天武皇后》中记载了这个故事: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颜,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武则天被封为宸妃,高宗对王皇后的态度也由冷淡变成了厌弃,渐渐有了废掉王皇后的想法。李义府、许敬宗的积极暗示和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坚决反对让高宗始终在废立皇后这件事上摇摆不定。此时,李勣一句“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最终让高宗下定了决心,废王立武。
时人对此事很是不满,评价武则天说:入门见嫔,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之后,她又残忍地暗中*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
(武则天)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后则天频见王、萧二庶人披发沥血,如死时状。
武则天不断巩固着自己的地位,完成了走向人生巅峰的第一步。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开始展露她卓越的政治才华。
高宗朝时,关陇士族势力强大,元老大臣在朝中拥有很大的权威,这无形中限制了皇权。看似懦弱的高宗对于这一问题却看得格外清楚,他立武则天为后也是想借这件事打击元老大臣的势力,加强自己的权威。高宗敬重武则天的政治才华,允许她参政,这让本来就有权数、诡辩不穷的武则天经受了更加复杂的政治斗争锻炼,获得了不少现实政治经验。
因为高宗体弱多病,长期不能上朝,加之上高宗对武后的信任,百官奏事,往往交由武后处理,而她也可以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的建言十二事就体现了她逐渐成熟的政治才能:
再加上工于心计,善于收买人心,武则天在朝廷中的地位如日中天,高宗在上元元年封她为“天后”,天下人也把高宗和她合称为“二圣”。
麟德年间,她又随高宗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并且充当了“亚献”,这一空前绝后的举动为世人所瞩目。此外,她又先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她的权臣,在高宗的晚年越来越专权。
其实,高宗并非对武则天日益提升的地位没有顾忌,他也曾经萌生过废掉武后的想法:
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
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后由是深恶仪。
这次废后计划的流产,再次巩固了武则天的皇后地位,也使上官仪的祸患接踵而至,直至被武则天诬陷而死。
可是,高宗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武则天这个政治手段高明的女人会狠心的将太子李弘——她自己的亲生儿子毒死。更不会想到在他死后,她又将李唐皇室几乎赶尽*绝,改朝换代,成为旷世女主。
就这样,武则天在做皇后期间的种种作为为她今后的顺利夺权埋下了伏笔。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驾崩,此时的武则天已是花甲之年。这时距她正式登基还有七年,这七年里,她始终掌握着实权,分别立李显、李旦为中宗、睿宗皇帝,又相继将他们废掉,平定了徐敬业的叛乱和李唐皇室的起兵,大肆屠*反对派,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然而,最令她头疼的问题不是接二连三的叛乱,而是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对女流之辈参与政治的无法容忍。此时,信仰佛教的武则天在《大云经》中找到了替她以女性身份登上皇位而辩护的根据。《大云经》中有经文说:净光天女是菩萨转生,当以女身(而非实女身)为阎浮提主。接着,在武则天的授意下,白马寺主薛怀义等人撰写了《大云经疏》,向天下宣示武则天的君临天下乃受命于佛,大肆制造舆论,又自导自演了一幕六万多人上表请求她改朝换代,登基称帝的荒诞剧。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这一年她67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登基时年龄最大的一位皇帝。
武则天执政时期即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也制造了一幕幕的惨剧,既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她的种种“恶德”也遭到了后人的唾弃。下面,我就从用人、经济和文化这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一下武则天的功过是非。
在用人政策方面,武则天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她所提拔的官员来看,体现了“用人唯亲”和“用人唯贤”的双重原则。
武则天登基以后提拔了一大批武氏子弟,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武攸宁、武攸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往往没有什么突出的才华,只因为出身于武氏家族而加官进爵,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对武则天格外忠诚,相应的,武氏家族也成为了武则天在政治上依靠的主要力量。
酷吏的任用是武周朝政治方面的另一特点。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王弘义这些历史上有名的酷吏都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提拔、培养起来的,连同臭名昭著的《罗织经》和“请君入瓮”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武则天利用这些人实行残酷的特务统治,被这些酷吏所排挤或*害的有无辜的百姓,更有朝廷的高级官员:
未几,(狄仁杰)为来俊臣诬构下狱。时一问即承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胁仁杰,令一问承反,仁杰叹曰:“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则天召仁杰,谓曰:“承反何也?”对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
面对来俊臣的诬陷,一向坦荡从容的狄仁杰也经受不了严刑逼供,无可奈何地招供了,可见这些酷吏的统治到了何种残酷的地步。但这些酷吏都没能够善终,待到他们被武则天认为没有可利用价值之时,都惨死于市了。
武则天还任用了一批面首做为朝中的重要官员,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就是她最为宠信的几个。他们非但没有什么功绩,反而惹事生非,充其量也只是一些弄臣罢了。
宠幸面首这个事实,作为武则天私生活不检点的证据,常常被人们提起,也是攻击武则天的有力武器。然而,历史上哪个皇帝没有三千佳丽的后宫呢?我们不能因为武则天是女流之辈,就将她特殊对待,指责她私生活不检点。黄永年先生的《武则天真相》中有一段话说明了这个道理,“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至千百,后既身为女主,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无足深怪。”(清·赵翼)武则天的恶德,只是对这几个男宠太纵容,让他们为非作歹,成为祸害而已。
图:乾陵无字碑
武则天虽然任用了大批的武氏子弟、面首、酷吏和投机分子,但并不能说明武则天没有识人之志和用人之术,屠*大批异己分子也不能说明她没有容人之量。狄仁杰、娄师德、姚崇、宋璟、张柬之,这些名垂青史的贤相名将都成长于武则天时期,至于那个曾经支持徐敬业起兵反叛而写了《讨武氏檄》的才子骆宾王,武则天非但没有*掉他,反而大大称赞了他。
狄仁杰一次直言进谏的故事证明了武则天恢弘的治国之才:
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官不能足,更诏天下僧日施一钱助之。仁杰谏曰:“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降天,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今边陲未宁,宜宽征镇之傜,省不急之务。就令顾作,以济穷人,既失农时,是为弃本。且无官助,理不得成。既费官财,又竭人力,一方有难,何以救之?”后由是罢役。
经济方面,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但她并没有改革经济方面存在的政策性缺陷,出台的一些经济政策甚至恶化了国内的经济形势,给此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古代,人口和户数是衡量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即高宗即位时),全国共有三百八十万户,由此降至武则天被推翻之年的年底——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苏瑰奏称计户有六百一十五万余,口三千七百一十四万余,即比永徽元年增加了二百三十余万户。除此之外,正如早年在建言十二事中提到的那样,她格外重视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均田制,常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并以农业政绩的好坏来评价地方州县官员,因此在她统治时期,粮食储备丰富,物价相对较低。由此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增长。
但那时,均田制已经开始瓦解,伴随着户数的不断增加,逃户也普遍出现,武则天对此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并没有对逃户进行有效的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逃户的存在使国家的财政税收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也增加了不稳定因素。虽然唐初政策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而著称,但如果政府有额外需要的时候也会采取和市、和籴与和雇的办法,即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钱来从民间获取钱财和力役,虽然政府从中获利不少,但这些均是民之脂膏,这样的政策无疑是伤民的。然而武则天只是发布过一个敕令,命令各级官吏不得任意获取和籴之物而已,效果也并不理想,对于此项弊政并没有多大的改善。此外,武则天崇信佛教、广兴佛寺,两建名堂,还有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的嵩山封禅,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和国家财政的压力。
《旧唐书·则天纪》记载,(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因此,武则天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她继续发展了科举制度,首创了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和“武举”考试,有才华的人也可以自荐做官。
在她执政期间,明经科和进士科的录取人数都有所增加,文人的地位也在上升,特别是庶族出身的文人,获得了更多晋升高官的机会,武则天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击了实力强大的士族大家。她笃信佛学,组织人员翻译了大量佛经,被誉为“经中之王”的《华严经》就是在她执政时期翻译完成的,他还亲自为新经作序,即《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使佛教进一步普及。她虽然不重视儒生,废弛了学校教育,但她对儒学中的忠孝思想、礼乐文化还是相当重视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天下的臣民遵孝道,尚忠义,对于儒学,她有选择地加以利用。武则天还别具匠心地创造了不少新字加以推广,她的名字“曌”就是典型的代表,此外,她极其重视历史的价值,编修了《孝子传》《列女传》《高宗实录》等史书,一方面起着教化百姓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利用记史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能诗能文、好歌舞、善书法的女皇武则天在文化领域内创造了斐然的成绩。
图:乾陵
武则天在垂暮之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独揽大权多年之后,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那就是继承人的选择问题。她面临着来自武氏家族、李唐皇室和民心向背的多重压力,多年来受她宠幸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也纠缠在传位问题当中,试图左右女皇的决定,这些都给武则天带来了很多困扰。
她登基之初,就称曾经的睿宗皇帝李旦为“皇嗣”,“皇嗣”这个称呼类似于“太子”,但又并不明确。这时,武承嗣和庐陵王李显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根据中国的传统,皇位是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如果她把皇位传给武承嗣,那么彼此间虽是一姓但非一家;如果她把皇位传给李显,那么他们虽是一家却非一姓,她在武氏子弟和自己的子女间摇摆了。武承嗣为了夺取皇位可谓无恶不作,朝廷内外,怨声载道,让武则天大失所望,而百姓依旧心向李唐皇室,再加上吐蕃、突厥打着匡复李唐的旗号,威胁着大周王朝的统治,搅得边疆地区不得安宁。
迫于形势,武则天终于下定决心,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武氏子弟的无能、张氏兄弟的桀骜跋扈和武则天晚年的昏庸最终激怒了众人。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敬晖、李多祚等人联合发动政变,诛*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李显为皇帝,恢复“大唐”国号,武则天于当年十二月病逝,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后人尊称她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在年轻时代就已形成的凶狠残忍、强势进取的性格贯穿于她整个的人生历程,对她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性格帮助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旷世女主,也造成了她执政时期的种种过失。
成就了帝王的事业,又回归了母亲的角色,百变的武则天让中国7世纪的历史恢弘壮阔,再多的过失也泯灭不了她的功绩,帝王的称号,她当之无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