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澎湃“绿”意浓——宜昌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之都观察

动能澎湃“绿”意浓——宜昌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之都观察

首页模拟经营能源之都游戏更新时间:2024-04-29

10月9日,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岸电运维人员在秭归港码头对岸电设备进行检查。近年来,宜昌大力推进码头岸电建设及新能源船舶应用。目前,已在宜昌沿江60余个码头建成168台(套)岸电设施。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为2.2万艘次船舶提供清洁岸电3273万千瓦时,绿色岸电已成为船舶待闸期间动力的主要来源。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0月底,当阳两河麋城、秭归九畹溪光伏项目,五峰牛庄二期风电项目将陆续开工,宜昌清洁能源矩阵再添“新军”。

随着清洁能源走向舞台中央,产业变革步入“长江时代”,宜昌抢抓重要机遇,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乘势而上、勇毅前行,全力以赴打造清洁能源之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部署,宜昌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战略,从供给、消费、产业三端协同发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清洁能源之都建设脉搏更强、动能更劲、“绿”意更浓。

供给多元,好山好水好“风光”

长江、清江奔涌向东,落差大、势能足。以三峡大坝、葛洲坝为代表,宜昌境内建成大小水电站468座,总装机容量2850万千瓦,以0.2%的国土面积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

水电为宜昌赢得“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的美誉。如今,葛洲坝等水电站抓紧扩机增容,“宜昌电”将把中国点得更亮。

实现“双碳”目标,既有好山、好水,也有好“风光”,“风光水储”一体化加速推进。

宜都、当阳、枝江、夷陵等东部地区坚持分布式为主、集中式为辅开发利用太阳能,长阳、五峰、兴山、秭归等西部地区稳妥推进风电开发。全市太阳能、风力发电装机规模超百万千瓦。

去年11月,总投资170多亿元的长阳清江抽水蓄能项目、湖北远安抽水蓄能项目同时开工。目前,7个抽水蓄能站点纳入国家规划,总装机1060万千瓦,“十四五”规划装机规模位列中部地区第一。

2月下旬,全国地级市平台类企业第一单油气资源出让合同花落宜昌。城发集团获得宜昌东区块页岩气勘查探矿权,宜昌页岩气开发按下“快进键”。数据显示,我市探明页岩气资源储量远景区预测7.42万亿立方米,具备建成年产1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的资源基础,相当于一个年产1000万吨石油的大型油田。

清洁能源既要发得出,更要送得上、用得好,能源基础设施同步跟进。

宜昌建成以500千伏为电源支撑、220千伏为骨干网架、110千伏覆盖城乡的坚强可靠电网,“源网荷储”共同发力,电网规模和售电规模位于全省同等城市首位。

“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能源大通道横贯宜昌,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稳步推进,力能天然气储气调峰基地建成投运,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风口已至,宜昌加快构建“以水电为主体、新能源为补充、氢能和页岩气为突破口”的清洁能源多元供应体系,清洁电力总量占全市总发电量九成。

消费升级,能源替代逐“绿”行

8月,三峡船闸投运20年来,单月过闸货运量首次超过1500万吨。黄金水道凸显黄金效益,既有货运量的攀升,更有含“绿”量的增长。

船舶待闸时,岸电随靠随接,省燃油、无噪音、无污染,“零碳”靠泊。这得益于宜昌加快“以电代油”,先后建成秭归港、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沙湾锚地和仙人桥靠船墩等多个岸电示范项目,率先在长江流域实现港口岸电全覆盖。

截至9月底,宜昌沿江各类船舶累计使用岸电3273万度,相当于替代燃油7692吨,减排24220吨,为船舶节约用能成本3000万元以上。

在岸电全覆盖基础上,宜昌加快推进公务船、旅游车船、运矿车船、港口作业船舶电动化替代更新,打造“电化长江”示范区——

全球载电量最大、充电技术属世界首创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 号建成下水;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 号在宜首航;湖北首个磷矿重卡换电站顺利投运;全省首条绿电货运通道昌磷路建设跑出“加速度”……

“电化长江”方兴未艾,“氢化长江”如火如荼,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消费场景日趋多元。

1月,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在夷陵区建成。4月,长江干线中上游首个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在秭归县投运。“气化乡镇”全力推进,40个乡镇开通天然气,全市居民气化率提高到95%以上。宜昌计划用3年时间,新建充电桩26000个,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努力让绿色低碳出行成为市民自觉。

另外,市委市政府携手长峡数能,共同打造全省首个市级公共机构能源托管项目,在引导居民绿色低碳消费上作出表率。该项目搭建数字化能源管控平台,通过实施空调群控系统、节能灯具更换、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等措施,综合能耗节能水平有效提升,预计每年节能率可达10%以上。

产业裂变,“链式”发展强支撑

8月28日,投资15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项目一期正式投产,10月10日,投资120亿元的欣旺达东风项目首批电芯产品下线交付,标志着宜昌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接续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全球锂电之王”宁德时代重仓宜昌,带动广州天赐、山东海科等一批行业巨头抢滩登陆,强力推动绿色化工到新能源材料,再到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三级迭代”。

目前,宜昌初步形成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类项目超60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产业裂变“绿”意盎然。

重点发展锂电产业同时,宜昌坚持以链式思维为牵引,将触角延伸到光伏、氢能,以及新能源船舶和海洋装备等产业。

枝江、宜都“两园区”和秭归、长阳“两基地”抓紧建设,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方兴未艾,宜昌抢先弄潮万亿级“新蓝海”。

除“长江三峡1” 号、“三峡氢舟1” 号,还有全国首艘油气双燃料三峡船型示范船舶“帆盛102号”、全国首艘油气电三能源混合动力船舶“理航渝建1号”、全国首艘LNG动力三峡船型示范船舶“长航货运2号”等一批大型化、标准化代表船型相继在宜昌建造下水。

上半年,宜昌造船85艘,其中新能源船舶40艘,占全省一半以上。按计划,全年拟打造各类船舶150艘,其中新能源船舶50艘。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3月,国内首家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在宜昌成立,发布6大类37种绿色智能船舶示范船型,签约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仅4天之后,由中船重工第七一二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三峡电能等单位科研团队为技术支撑的三峡绿色智能船舶研究院在秭归挂牌成立。

另外,宜昌计划建设宜昌水电高端制造产业园,打造辐射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水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延伸发展光伏产业,推动多晶硅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和钙钛矿光伏电池规模化生产。以当阳、宜昌高新区等地区为重点,围绕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及装备等全产业链发展。依托绿电这一战略性资源,宜昌还积极争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

夷陵大地、绿意奔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必将“绿”为底色,再绘高质量发展新篇。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高 炜 付江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